内容简介
《营养学基础与应用》是根据餐饮、食品行业相关岗位任职需求,参考国家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标准,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点编写而成。内容包括“健康人群饮食指导与配餐”、“特殊人群饮食指导与配餐”、“疾病患者饮食指导与配餐”、“食品营养与评价”四个课题,每个课题设计4~6个项目,项目之间相对独立,且总体内容由浅入深,实现项目与知识递进相统一的模式。《营养学基础与应用》项目内容既有知识性又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可以作为高职高专烹饪类、食品类、酒店管理类等专业的教材,亦可用作营养师或职工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公众生活的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罗冰,1978年生,副教授。大连工业大学毕业,食品工程专业硕士,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士。
2001年就职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主任,大连营养学会理事,高级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食品检验技师,大商集团讲师,新商报顾问专家,大连融和管理公司食品安全顾问。
曾经发表过《发酵米乳的生产》、《公共营养软件现状和发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等10余篇学术论文,编写《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教材,完成《营养配餐软件开发》等科研课题4项。为大连新商报长期供稿,设立“营养师在家怎么吃”专栏。
目录
任务一 健康人群饮食指导与配餐
项目一 健康人群营养素需求
子项目一 消化系统与食物的消化吸收
子项目二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子项目三 普通人群膳食指南
项目二 营养素基础
子项目一 能量
子项目二 蛋白质
子项目三 脂类
子项目四 碳水化合物
子项目五 矿物质
子项目六 维生素
子项目七 水
子项目八 膳食纤维
项目三 膳食营养调查
子项目一 食物摄入量调查
子项目二 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评价
子项目三 体格测量指标与评价
项目四 膳食营养计算与配餐
子项目一 营养和食物需要目标设计
子项目二 食谱编制
子项目三 食谱营养评价和调整
任务二 特殊人群营养饮食指导与配餐
项目一 孕妇营养需求、配餐与评价
子项目一 孕妇营养需求
子项目二 孕期膳食指南
项目二 乳母营养需求、配餐与评价
子项目一 乳母营养需求
子项目二 乳母配餐与指导
项目三 婴幼儿营养需求、配餐与评价
项目四 学龄前及学龄营养需求、配餐与评价
子项目一 学龄前及学龄营养需求
子项目二 学龄前及学龄营养配餐与指导
项目五 老年人营养需求、配餐与评价
子项目一 老年人营养需求
子项目二 老年人营养配餐与指导
子项目三 老年人营养餐加工
项目六 特殊工作环境营养需求、配餐与评价
子项目一 特殊工作环境营养需求
子项目二 特殊工作环境营养配餐与评价
任务三 疾病患者的饮食指导与配餐
项目一 呼吸系统疾病营养与配餐
项目二 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与配餐
子项目一 高血压营养指导
子项目二 高血脂症营养指导
……
任务四 食品营养咨询与评价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食物进入口腔后脂肪的消化就已经开始,唾液腺分泌的脂肪酶可水解部分食物脂肪。对成人来说这种消化能力很弱,而婴儿口腔中的脂肪酶则可有效地分解奶中短链和中链脂肪酸。脂肪的消化在胃内也极有限,主要消化场所是小肠。来自胆囊中的胆汁首先将脂肪乳化,胰腺和小肠内分泌的脂肪酶将甘油三酯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酯,偶尔也可完全水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
(1)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在脂肪消化过程中,食物间歇地从胃送入十二指肠。由于食糜本身对胃肠道的刺激而引起胰液和胆汁的合成和分泌。来自胆囊的胆汁首先将脂肪乳化,胰腺和小肠分泌的脂肪酶将三酰甘油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单酰甘油。三酰甘油的水解速度与三酰甘油的链长和不饱和程度等因素有关。
脂肪水解后的小分子,如甘油、短链和中链脂肪酸很容易被小肠细胞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单酰甘油和长链脂肪酸被吸收后,先在小肠细胞中重新合成三酰甘油,并和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血中的乳糜微粒是一种颗粒最大、密度最低的脂蛋白,是食物脂肪的主要运输形式,随血液流遍全身以满足机体对脂肪和能量的需要,最终被肝脏吸收。食物脂肪的吸收率一般在80%以上,最高的如菜籽油可达99%。
肝脏将来自食物中的脂肪和内源性脂肪以及蛋白质等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并随血流供应机体对三酰甘油的需要,随着其中三酰甘油的减少,同时又不断聚集血中的胆固醇,最终形成了三酰甘油少、胆固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血流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一方面满足机体对脂类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被细胞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借此调节血中胆固醇浓度。但低密度脂蛋白过多,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体内还可合成高密度脂蛋白,其重要功能就是将体内的胆固醇、磷脂运回肝脏进行代谢,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2)影响胆固醇吸收的因素。高脂肪膳食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胆汁酸是促进胆固醇吸收的重要因素;膳食中饱和脂肪酸过高,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摄人较多不饱和脂肪酸,血浆胆固醇即降低;植物食物中的谷固醇和膳食纤维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从而可降低血浆胆固醇;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胆固醇有所增加。
3.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分为两种主要形式:小肠消化和结肠发酵。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中完成。单糖直接在小肠被消化吸收;双糖经酶水解后再被吸收;一部分寡糖和多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吸收。在小肠不能消化的部分,到结肠经细菌发酵后再被吸收。
……
前言/序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膳食营养与健康愈发关注、重视。高职高专院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食品加工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老年服务专业等都开设了相关的营养学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为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趋势,本书根据餐饮行业和食品行业对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变以知识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寻求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了营养学基础与应用教材结构。
本书内容分为“健康人群饮食指导与配餐”、“特殊人群饮食指导与配餐”、“疾病患者的饮食指导与配餐”、“食品营养咨询与评价”四个任务,每个任务根据教学需要分别编写4-6个教学项目。项目之间相对独立,且总体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实现项目教学与知识递进相统一的教材模式。各学院可根据专业教学实际需要,灵活选用教学项目和训练项目。本书大部分项目内容是食品、烹饪以及与之相关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营养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同时对家庭的合理营养、合理膳食和营养配餐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罗冰担任主编,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刘冬姣、徐春华担任副主编。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和同事的热心帮助和指导,经济管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编者本身的教学、专业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各位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使本书得以不断完善提高。
《探秘生命密码:基因、蛋白质与健康》 内容梗概 在浩瀚的生命科学领域,基因与蛋白质无疑是揭示生命奥秘的两把金钥匙。它们是生命运转的蓝图和执行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乃至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本书《探秘生命密码:基因、蛋白质与健康》将带您踏上一场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索之旅,深入解析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追溯蛋白质的多样性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并最终将这些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健康紧密联系起来。 本书的出发点是分子层面,但着眼点却是宏观的生命健康。我们不会止步于枯燥的化学式和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引人入胜的案例,以及丰富的图示,将基因与蛋白质的复杂世界变得清晰易懂。本书旨在为任何对生命科学和自身健康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无论您是专业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还是仅仅希望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运作机制的普通大众,都能从中获益。 章节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基因——生命的蓝图 第一章:DNA:生命的遗传物质。 这一章将从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讲起,详细介绍DNA的组成单位——核苷酸,以及它们如何排列组合成独特的遗传密码。我们将深入探讨DNA的复制机制,揭示生命如何将这套珍贵的蓝图精确无误地传递给下一代。此外,还会简要介绍DNA在细胞核内的包装方式,即染色体的形成,以及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例如唐氏综合征。 第二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基因并非简单地存在,而是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明确的功能。本章将解析基因的组成,包括编码区(外显子)和非编码区(内含子),并阐释它们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我们将聚焦于基因表达的三大基本过程:转录(DNA信息转化为RNA)、RNA加工(成熟mRNA的形成)以及翻译(RNA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理解这些过程,是理解为何基因能调控生命活动的基础。 第三章: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 突变是基因组变化的根源,也是遗传疾病的罪魁祸首。本章将详细讲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如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并探讨这些突变如何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各种遗传性疾病,例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症等。我们还将介绍目前在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对抗遗传性疾病带来希望。 第四章:基因的调控——生命的精密指挥。 基因并非全天候工作,而是受到精密的调控。本章将深入探讨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包括转录因子、增强子、沉默子等在启动或抑制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我们将以生物体的发育分化为例,说明基因调控如何决定一个细胞是发育成神经细胞还是肌肉细胞,从而形成复杂而有序的生命体。 第二部分:蛋白质——生命的执行者 第五章:蛋白质的结构:从氨基酸到三维立体。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它们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功能。本章将从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氨基酸讲起,介绍氨基酸的种类和特性。接着,我们将逐步解析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三维空间折叠)以及四级结构(多条多肽链的组合)。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是理解蛋白质功能的基石。 第六章: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 蛋白质的功能极其广泛,几乎涵盖了生命活动的所有方面。本章将详细介绍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类别,包括酶(催化生化反应)、结构蛋白(如胶原蛋白、角蛋白)、运输蛋白(如血红蛋白)、信号蛋白(如激素)、运动蛋白(如肌动蛋白)、免疫蛋白(如抗体)等等。通过丰富的实例,让读者领略蛋白质在维持生命秩序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七章:蛋白质的合成与修饰。 蛋白质的合成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本章将详细描述翻译过程,包括mRNA如何被核糖体解读,tRNA如何携带氨基酸,以及肽键如何形成。此外,我们还将探讨蛋白质合成后可能经历的各种修饰,如磷酸化、糖基化等,这些修饰对于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定位和功能至关重要。 第八章:蛋白质的折叠与功能失常。 蛋白质的正确折叠是其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本章将深入探讨蛋白质折叠的机制,并介绍分子伴侣在辅助蛋白质正确折叠中的作用。同时,我们将关注蛋白质错误折叠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常常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根源。 第三部分:基因、蛋白质与健康——分子视角下的生命实践 第九章:基因与疾病:探寻病变的分子根源。 许多疾病都与基因的异常有关,无论是遗传性的还是后天获得的。本章将从分子层面剖析常见疾病的发生机制,例如癌症(基因突变累积)、糖尿病(胰岛素基因或信号通路异常)、心血管疾病(基因多态性影响胆固醇代谢)等。我们将介绍基因检测在疾病风险评估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第十章:蛋白质与药物:分子靶点的选择。 现代药物研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疾病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研究。本章将介绍药物如何作用于特定的基因或蛋白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靶向抗癌药物如何抑制癌细胞中异常活跃的信号通路蛋白,或者抗生素如何干扰细菌特有的蛋白质合成过程。 第十一章:营养素、基因与健康:饮食如何影响生命密码。 我们的饮食不仅仅提供能量和物质,更深刻地影响着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本章将探讨特定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在调控基因表达、影响蛋白质合成和代谢中的作用。我们将介绍“表观遗传学”的概念,解释膳食如何通过改变基因的“开关”来影响健康,例如叶酸对DNA甲基化的影响。 第十二章: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未来健康。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对生命奥秘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章将介绍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等技术,以及蛋白质组学研究如何描绘出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图谱。这些技术将为精准医疗、个性化健康管理、以及新药物的开发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个体差异,更有效地维护和促进我们的健康。 本书特色 深度与广度并存: 本书在深入解析基因与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广泛涵盖了它们在疾病、药物研发、营养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认知框架。 易读性强: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插图,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形象化,使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前沿性与实用性结合: 紧密跟踪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将这些前沿知识转化为对个人健康具有指导意义的应用,帮助读者做出更明智的健康决策。 逻辑清晰,结构严谨: 全书按照从基因到蛋白质,再到基因与蛋白质在健康中的综合应用逻辑进行编排,层层递进,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 《探秘生命密码:基因、蛋白质与健康》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命科学的书籍,更是一把开启理解自身健康奥秘的钥匙。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以更深刻的视角审视生命,掌握保护自己健康的科学知识,为迎接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