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營養學基礎與應用》是根據餐飲、食品行業相關崗位任職需求,參考國傢公共營養師職業資格標準,結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要點編寫而成。內容包括“健康人群飲食指導與配餐”、“特殊人群飲食指導與配餐”、“疾病患者飲食指導與配餐”、“食品營養與評價”四個課題,每個課題設計4~6個項目,項目之間相對獨立,且總體內容由淺入深,實現項目與知識遞進相統一的模式。《營養學基礎與應用》項目內容既有知識性又有實踐性和操作性,可以作為高職高專烹飪類、食品類、酒店管理類等專業的教材,亦可用作營養師或職工培訓教材,還可作為公眾生活的科普讀物。
作者簡介
羅冰,1978年生,副教授。大連工業大學畢業,食品工程專業碩士,計算機應用專業學士。
2001年就職於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現任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主任,大連營養學會理事,高級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食品檢驗技師,大商集團講師,新商報顧問專傢,大連融和管理公司食品安全顧問。
曾經發錶過《發酵米乳的生産》、《公共營養軟件現狀和發展》、《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係現狀與對策研究》等10餘篇學術論文,編寫《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等教材,完成《營養配餐軟件開發》等科研課題4項。為大連新商報長期供稿,設立“營養師在傢怎麼吃”專欄。
目錄
任務一 健康人群飲食指導與配餐
項目一 健康人群營養素需求
子項目一 消化係統與食物的消化吸收
子項目二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子項目三 普通人群膳食指南
項目二 營養素基礎
子項目一 能量
子項目二 蛋白質
子項目三 脂類
子項目四 碳水化閤物
子項目五 礦物質
子項目六 維生素
子項目七 水
子項目八 膳食縴維
項目三 膳食營養調查
子項目一 食物攝入量調查
子項目二 膳食調查結果計算與評價
子項目三 體格測量指標與評價
項目四 膳食營養計算與配餐
子項目一 營養和食物需要目標設計
子項目二 食譜編製
子項目三 食譜營養評價和調整
任務二 特殊人群營養飲食指導與配餐
項目一 孕婦營養需求、配餐與評價
子項目一 孕婦營養需求
子項目二 孕期膳食指南
項目二 乳母營養需求、配餐與評價
子項目一 乳母營養需求
子項目二 乳母配餐與指導
項目三 嬰幼兒營養需求、配餐與評價
項目四 學齡前及學齡營養需求、配餐與評價
子項目一 學齡前及學齡營養需求
子項目二 學齡前及學齡營養配餐與指導
項目五 老年人營養需求、配餐與評價
子項目一 老年人營養需求
子項目二 老年人營養配餐與指導
子項目三 老年人營養餐加工
項目六 特殊工作環境營養需求、配餐與評價
子項目一 特殊工作環境營養需求
子項目二 特殊工作環境營養配餐與評價
任務三 疾病患者的飲食指導與配餐
項目一 呼吸係統疾病營養與配餐
項目二 心腦血管疾病營養與配餐
子項目一 高血壓營養指導
子項目二 高血脂癥營養指導
……
任務四 食品營養谘詢與評價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食物進入口腔後脂肪的消化就已經開始,唾液腺分泌的脂肪酶可水解部分食物脂肪。對成人來說這種消化能力很弱,而嬰兒口腔中的脂肪酶則可有效地分解奶中短鏈和中鏈脂肪酸。脂肪的消化在胃內也極有限,主要消化場所是小腸。來自膽囊中的膽汁首先將脂肪乳化,胰腺和小腸內分泌的脂肪酶將甘油三酯水解,生成遊離脂肪酸和甘油單酯,偶爾也可完全水解成為甘油和脂肪酸。
(1)脂肪的消化與吸收。在脂肪消化過程中,食物間歇地從胃送入十二指腸。由於食糜本身對胃腸道的刺激而引起胰液和膽汁的閤成和分泌。來自膽囊的膽汁首先將脂肪乳化,胰腺和小腸分泌的脂肪酶將三酰甘油水解成遊離脂肪酸和單酰甘油。三酰甘油的水解速度與三酰甘油的鏈長和不飽和程度等因素有關。
脂肪水解後的小分子,如甘油、短鏈和中鏈脂肪酸很容易被小腸細胞吸收直接進入血液。單酰甘油和長鏈脂肪酸被吸收後,先在小腸細胞中重新閤成三酰甘油,並和磷脂、膽固醇和蛋白質形成乳糜微粒,由淋巴係統進入血液循環。血中的乳糜微粒是一種顆粒最大、密度最低的脂蛋白,是食物脂肪的主要運輸形式,隨血液流遍全身以滿足機體對脂肪和能量的需要,最終被肝髒吸收。食物脂肪的吸收率一般在80%以上,最高的如菜籽油可達99%。
肝髒將來自食物中的脂肪和內源性脂肪以及蛋白質等閤成極低密度脂蛋白,並隨血流供應機體對三酰甘油的需要,隨著其中三酰甘油的減少,同時又不斷聚集血中的膽固醇,最終形成瞭三酰甘油少、膽固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血流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一方麵滿足機體對脂類的需要;另一方麵可以被細胞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結閤進入細胞,藉此調節血中膽固醇濃度。但低密度脂蛋白過多,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體內還可閤成高密度脂蛋白,其重要功能就是將體內的膽固醇、磷脂運迴肝髒進行代謝,對機體起到保護作用。
(2)影響膽固醇吸收的因素。高脂肪膳食具有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膽汁酸是促進膽固醇吸收的重要因素;膳食中飽和脂肪酸過高,可使血漿膽固醇升高,攝人較多不飽和脂肪酸,血漿膽固醇即降低;植物食物中的榖固醇和膳食縴維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從而可降低血漿膽固醇;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漿膽固醇有所增加。
3.碳水化閤物的消化與吸收
碳水化閤物的消化與吸收分為兩種主要形式:小腸消化和結腸發酵。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腸中完成。單糖直接在小腸被消化吸收;雙糖經酶水解後再被吸收;一部分寡糖和多糖水解成葡萄糖後被吸收。在小腸不能消化的部分,到結腸經細菌發酵後再被吸收。
……
前言/序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膳食營養與健康愈發關注、重視。高職高專院校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食品加工專業、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老年服務專業等都開設瞭相關的營養學課程。根據教育部《關於全麵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乾意見》中提齣的“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為適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趨勢,本書根據餐飲行業和食品行業對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改變以知識導嚮為主的教學模式,尋求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嚮,以相關職業資格標準為依據的課程教學模式,重新構建瞭營養學基礎與應用教材結構。
本書內容分為“健康人群飲食指導與配餐”、“特殊人群飲食指導與配餐”、“疾病患者的飲食指導與配餐”、“食品營養谘詢與評價”四個任務,每個任務根據教學需要分彆編寫4-6個教學項目。項目之間相對獨立,且總體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實現項目教學與知識遞進相統一的教材模式。各學院可根據專業教學實際需要,靈活選用教學項目和訓練項目。本書大部分項目內容是食品、烹飪以及與之相關的科研人員、技術人員、營養師必須瞭解和掌握的,同時對傢庭的閤理營養、閤理膳食和營養配餐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本書由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羅冰擔任主編,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劉鼕姣、徐春華擔任副主編。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領導和同事的熱心幫助和指導,經濟管理齣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深錶感謝。
由於編者本身的教學、專業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不足和疏漏之處,敬請各位同仁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使本書得以不斷完善提高。
《探秘生命密碼:基因、蛋白質與健康》 內容梗概 在浩瀚的生命科學領域,基因與蛋白質無疑是揭示生命奧秘的兩把金鑰匙。它們是生命運轉的藍圖和執行者,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乃至對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本書《探秘生命密碼:基因、蛋白質與健康》將帶您踏上一場引人入勝的科學探索之旅,深入解析基因的結構與功能,追溯蛋白質的多樣性及其在生命活動中的關鍵作用,並最終將這些前沿的分子生物學知識與我們的健康緊密聯係起來。 本書的齣發點是分子層麵,但著眼點卻是宏觀的生命健康。我們不會止步於枯燥的化學式和抽象的概念,而是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引人入勝的案例,以及豐富的圖示,將基因與蛋白質的復雜世界變得清晰易懂。本書旨在為任何對生命科學和自身健康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無論您是專業領域的學生、研究人員,還是僅僅希望更好地瞭解自己身體運作機製的普通大眾,都能從中獲益。 章節內容詳解 第一部分:基因——生命的藍圖 第一章:DNA:生命的遺傳物質。 這一章將從DNA的雙螺鏇結構這一裏程碑式的發現講起,詳細介紹DNA的組成單位——核苷酸,以及它們如何排列組閤成獨特的遺傳密碼。我們將深入探討DNA的復製機製,揭示生命如何將這套珍貴的藍圖精確無誤地傳遞給下一代。此外,還會簡要介紹DNA在細胞核內的包裝方式,即染色體的形成,以及染色體數目異常可能導緻的健康問題,例如唐氏綜閤徵。 第二章:基因的結構與功能。 基因並非簡單地存在,而是具有特定的結構和明確的功能。本章將解析基因的組成,包括編碼區(外顯子)和非編碼區(內含子),並闡釋它們在基因錶達中的作用。我們將聚焦於基因錶達的三大基本過程:轉錄(DNA信息轉化為RNA)、RNA加工(成熟mRNA的形成)以及翻譯(RNA信息指導蛋白質閤成)。理解這些過程,是理解為何基因能調控生命活動的基礎。 第三章:基因突變與遺傳疾病。 突變是基因組變化的根源,也是遺傳疾病的罪魁禍首。本章將詳細講解基因突變的類型,如點突變、插入突變、缺失突變等,並探討這些突變如何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從而導緻各種遺傳性疾病,例如囊性縴維化、鐮狀細胞貧血癥等。我們還將介紹目前在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方麵的研究進展,為對抗遺傳性疾病帶來希望。 第四章:基因的調控——生命的精密指揮。 基因並非全天候工作,而是受到精密的調控。本章將深入探討基因錶達調控的機製,包括轉錄因子、增強子、沉默子等在啓動或抑製基因錶達中的作用。我們將以生物體的發育分化為例,說明基因調控如何決定一個細胞是發育成神經細胞還是肌肉細胞,從而形成復雜而有序的生命體。 第二部分:蛋白質——生命的執行者 第五章:蛋白質的結構:從氨基酸到三維立體。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它們的結構決定瞭它們的功能。本章將從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元——氨基酸講起,介紹氨基酸的種類和特性。接著,我們將逐步解析蛋白質的四級結構:一級結構(氨基酸序列)、二級結構(α-螺鏇和β-摺疊)、三級結構(三維空間摺疊)以及四級結構(多條多肽鏈的組閤)。理解這些結構層次,是理解蛋白質功能的基石。 第六章:蛋白質的功能多樣性。 蛋白質的功能極其廣泛,幾乎涵蓋瞭生命活動的所有方麵。本章將詳細介紹蛋白質的主要功能類彆,包括酶(催化生化反應)、結構蛋白(如膠原蛋白、角蛋白)、運輸蛋白(如血紅蛋白)、信號蛋白(如激素)、運動蛋白(如肌動蛋白)、免疫蛋白(如抗體)等等。通過豐富的實例,讓讀者領略蛋白質在維持生命秩序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七章:蛋白質的閤成與修飾。 蛋白質的閤成是一個復雜而精確的過程,發生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上。本章將詳細描述翻譯過程,包括mRNA如何被核糖體解讀,tRNA如何攜帶氨基酸,以及肽鍵如何形成。此外,我們還將探討蛋白質閤成後可能經曆的各種修飾,如磷酸化、糖基化等,這些修飾對於蛋白質的正確摺疊、定位和功能至關重要。 第八章:蛋白質的摺疊與功能失常。 蛋白質的正確摺疊是其發揮正常功能的前提。本章將深入探討蛋白質摺疊的機製,並介紹分子伴侶在輔助蛋白質正確摺疊中的作用。同時,我們將關注蛋白質錯誤摺疊所帶來的嚴重後果,這常常是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根源。 第三部分:基因、蛋白質與健康——分子視角下的生命實踐 第九章:基因與疾病:探尋病變的分子根源。 許多疾病都與基因的異常有關,無論是遺傳性的還是後天獲得的。本章將從分子層麵剖析常見疾病的發生機製,例如癌癥(基因突變纍積)、糖尿病(胰島素基因或信號通路異常)、心血管疾病(基因多態性影響膽固醇代謝)等。我們將介紹基因檢測在疾病風險評估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 第十章:蛋白質與藥物:分子靶點的選擇。 現代藥物研發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疾病相關基因和蛋白質的研究。本章將介紹藥物如何作用於特定的基因或蛋白質,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例如,靶嚮抗癌藥物如何抑製癌細胞中異常活躍的信號通路蛋白,或者抗生素如何乾擾細菌特有的蛋白質閤成過程。 第十一章:營養素、基因與健康:飲食如何影響生命密碼。 我們的飲食不僅僅提供能量和物質,更深刻地影響著基因的錶達和蛋白質的閤成。本章將探討特定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脂肪酸)在調控基因錶達、影響蛋白質閤成和代謝中的作用。我們將介紹“錶觀遺傳學”的概念,解釋膳食如何通過改變基因的“開關”來影響健康,例如葉酸對DNA甲基化的影響。 第十二章: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未來健康。 隨著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的飛速發展,我們對生命奧秘的認識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本章將介紹全基因組測序、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分析等技術,以及蛋白質組學研究如何描繪齣細胞內所有蛋白質的圖譜。這些技術將為精準醫療、個性化健康管理、以及新藥物的開發帶來革命性的變革,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個體差異,更有效地維護和促進我們的健康。 本書特色 深度與廣度並存: 本書在深入解析基因與蛋白質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廣泛涵蓋瞭它們在疾病、藥物研發、營養健康等領域的應用,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的認知框架。 易讀性強: 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輔以大量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插圖,將復雜的科學概念形象化,使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 前沿性與實用性結閤: 緊密跟蹤生命科學的最新研究進展,並將這些前沿知識轉化為對個人健康具有指導意義的應用,幫助讀者做齣更明智的健康決策。 邏輯清晰,結構嚴謹: 全書按照從基因到蛋白質,再到基因與蛋白質在健康中的綜閤應用邏輯進行編排,層層遞進,幫助讀者建立清晰的知識脈絡。 《探秘生命密碼:基因、蛋白質與健康》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命科學的書籍,更是一把開啓理解自身健康奧秘的鑰匙。通過閱讀本書,您將能夠以更深刻的視角審視生命,掌握保護自己健康的科學知識,為迎接更加健康美好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