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谈糖尿病饮食调养

中医专家谈糖尿病饮食调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远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糖尿病
  • 饮食调养
  • 健康
  • 养生
  • 食疗
  • 内分泌
  • 慢性病
  • 中医养生
  • 膳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64916
版次:1
商品编码:1044726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页数:22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精髓,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脏腑辨证的理论深入应用于临床实际,让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受益。
基本饮食原则常见饮食误区从体质谈饮食调养从证候谈饮食调养,从并发症谈饮食调养从季节和年龄谈饮食调养,名老中医及长寿病友的饮食调养。

内容简介

《中医专家谈糖尿病饮食调养》为知名糖尿病中医专家积累了多年经验撰写而成。书中开篇介绍了最为广大读者熟知的食物交换份法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及饮食宜忌。接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和饮食调节,让读者轻松掌握自己属于哪种证候。之后针对不同证候推荐了150多种药膳,这些药膳针对性强,选料方便,制作简单,是糖尿病患者居家必备的良方。

作者简介

徐远,教授,研究生导师,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品审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优秀中因临床人才”称号。是国家两部一局认定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印会河教授的学术继承人。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荣誉称号。
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经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擅长用补脾益肾,调整脏腑功能;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活血化淤通络等一系列方案调理患者并吸取现代医学的长处,中西医优势互补,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慢性并发症、代谢综合征以及多种杂病。
赞赏顺应自然、调身、调心的养生观。注重糖尿病知识的个体化宣传教育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配合院医疗发展部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雅虎、搜狐、网易、TOM网站进行糖尿病及健康知识讲座,对健康养生、防病治病有独到的见解。

目录

第一章 糖尿病患者的基本饮食
第一节 每日所需热量及3大营养素的分配/002
一、不同劳动强度的能量需求/002
二、3大营养素的合理搭配/002
(一)碳水化合物(即糖类)/002
(二)脂肪/006
(三)蛋白质/009
三、餐次的合理分配/010
第二节 食谱的设定方法/011
一、食物成分表计算法/011
二、简易主食固定法/011
三、食品交换份法/012
四、计算能量和糖类法/014
第三节 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及意义(G1)/016
第四节 饮食治疗的注意事项/017

第二章 糖尿病饮食宜忌
第一节 糖尿病饮食调养原则/020
一、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020
二、提倡同类食物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020
三、有效地利用食品交换份表,注意糖、脂肪、蛋白、纤维素的合理选择/021
四、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021
五、选用血糖生成指数(GI)偏低或中等的食物/021
六、戒酒、限盐、戒烟/022
七、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定餐/022
八、根据活动量的大小,随时调整能量的摄入/022
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022
第二节 糖尿病患者适宜的食物及其饮食宜忌/023
一、具有辅助降血糖作用的五谷杂粮及其饮食宜忌/023
二、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肉、蛋、奶类及其饮食宜忌/025
三、糖尿病患者适宜的水产品及其饮食宜忌/027
四、具有辅助降血糖作用的蔬菜及其饮食宜忌/030
五、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水果及其饮食宜忌/034
第三节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038
一、主食吃得越少,血糖控制得就越好/038
二、只需限制主食,副食可以不限量/038
三、只吃素不吃荤/038
四、豆制品多多益善,甚至以豆制品代替主食/039
五、蔬菜含膳食纤维,且能量低,可以不加限制/039
六、水果是甜的,不能吃/040
七、瓜子、花生、核桃等干果可以多吃/040
八、粗粮含糖少,含膳食纤维多,因此只吃粗粮不吃细粮/040
九、粥能量低,可以随便喝/041
十、只需控制动物油,植物油不用控制/041
十一、糖尿病患者应少喝水,可以减少尿量/041
十二、南瓜可降血糖/042
十三、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042
十四、多吃饭多吃药,不吃饭不吃药/043
十五、注射胰岛素可以不控制饮食/043
十六、酒对糖尿病无害,甚至可以降低血糖/043
十七、严格定时定量,不懂得按劳动量的多少来调整饮食的摄入/044
十八、药要按时吃,饭可以不按时吃/044
十九、水果营养丰富,可以多吃/044
二十、糖要少吃,盐可以多吃/044
二十一、只要控制食物的量和种类就可以了,不用讲究烹调方法/045
二十二、血糖控制满意就不控制饮食/045
二十三、不吃或少吃早餐/045
二十四、即使在发生低血糖时,也坚决不能吃糖/045
二十五、绝不外出就餐和参加聚会/046
二十六、土豆、粉条是副食,可以随便吃/046
二十七、短期放松饮食要求,问题不大/046
第四节 各类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忌/047
一、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忌/047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忌/048
三、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忌/049
四、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的饮食宜忌/050
五、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饮食宜忌/050
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宜忌/051
七、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的饮食宜忌/051
八、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饮食宜忌/053
九、口服胰岛素促泌剂或注射胰岛素患者的饮食宜忌/053

第三章 糖尿病体质与饮食调节
第一节 什么是体质/056
第二节 如何判断体质类型/057
一、望/057
二、闻/057
三、问/058
四、切/058
第三节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059
一、气虚体质/059
二、阴虚体质/059
三、痰湿体质/060
四、淤血体质/060
第四节 不同体质糖尿病患者的食疗养生方法/061
一、气虚体质/061
二、阴虚体质/062
三、痰湿体质/062
四、淤血体质/062
第五节 中医体质九分法量表及其使用/063
一、判定方法/063
二、判定标准/063
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063
第六节 常见食物之性味/067
一、谷物类/067
二、果蔬类/069
三、畜禽蛋类/076
四、水产类/079
五、调味品类/083
六、药品类/084

第四章 糖尿病常见证候的中医食疗
第一节 中西医饮食治疗的异同/090
一、西医糖尿病饮食疗法的特点/090
二、中医糖尿病饮食疗法的特点/091
第二节 中医证候的概念/092
第三节 糖尿病的中医常见证候/094
一、糖尿病的中医常见证候/094
二、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中医常见证候/095
第四节 如何判断自己属于何种证候/096
一、把握证候的大方向/096
二、注意简单症状的鉴别/097
三、掌握舌的观察方法/097
第五节 不同证候的患者如何调节自己的饮食/099
第六节 药膳常用食物性能分类/099
一、按食性分类/099
二、按食味分类/100
三、按归经分类/100
第七节 常见证候的食疗药膳/102
一、药膳的应用/102
二、重视药膳性味与五脏的特定关系/102
三、药膳的烹制/103
四、药膳的作用特点/103
五、糖尿病不同证候常用的药膳/104
1.气阴两虚证/104
消渴茶/104
益寿饮/104
茯苓糕/104
……
第五章 糖尿病并发心脏病
第六章 糖尿病的药膳
第七章 名老中医、长寿者养生食疗经验

精彩书摘

韭菜具有健胃暖中、温肾助阳、散淤活血的作用。韭菜中所含的挥发油,含有硫化物和镁、锌、磷等元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防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症等有较好疗效。韭菜有通便作用,可减少肠道脂性物质的吸收,从而促进减肥。韭菜适宜于寒性体质,如男子阳事衰弱、阳痿、遗精、早泄、遗尿、尿频之人食用;适宜妇女阳气不足,,行经小腹冷痛之人食用;适宜大便干结,习惯性便秘之人食用;适宜癌症患者,尤其是食道癌、贲门癌、胃癌等患者食用。适宜春季食用。凡属阴虚火旺之人忌食;胃虚有热、溃疡病、眼疾之人、疮毒肿痛之人忌食,以免令痛痒增加,肿痛转剧。夏季宜少食。根据前人经验,韭菜忌与蜂蜜、牛肉同食。隔夜韭菜不宜食用。

前言/序言


《餐桌上的康复:糖尿病患者的智慧食谱与生活指南》 序言 长久以来,糖尿病的阴影笼罩着许多家庭,其慢性、复杂且易复发的特点,常常让患者身心俱疲。在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之下,我们对于糖尿病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然而,除了药物治疗和运动锻炼,“吃什么”、“怎么吃”——即饮食调养,始终是糖尿病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最贴近患者日常生活,最能体现个体化差异的部分。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食谱,而是致力于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可行且充满智慧的饮食调养方案。它将目光投向餐桌,深入挖掘食物的潜能,将其转化为康复的阶梯;它将目光投向生活,探寻饮食与日常习惯之间的微妙联系,助力患者迈向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本书的编写,旨在打破过去许多关于糖尿病饮食的误解与僵化观念,用严谨的科学依据和贴近生活的实践经验,赋能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让他们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 第一部分:颠覆认知,重塑饮食观——糖尿病饮食的科学基石 1. 告别“禁忌”的标签:糖尿病饮食并非“无欲则刚”。 传统的糖尿病饮食观常常强调“忌口”,让许多患者感到生活索然无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本书将首先破除这种“一刀切”的刻板印象,强调“合理”而非“禁止”。我们将深入解析,为什么某些食物在过去被视为禁忌,而现代营养学又如何修正了这些认知。例如,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烹饪方式、食物搭配来降低餐后血糖波动。我们将讲解,糖友并非不能享受美味,而是需要掌握智慧的进食方法,让食物成为助力血糖平稳的伙伴,而非潜在的敌人。 2. 血糖生成指数(GI)与血糖负荷(GL):看得见的餐后血糖。 本书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血糖生成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的概念。我们将解释,为什么两种同样含糖的食物,其对血糖的影响会截然不同。通过图表和实例,让读者直观理解不同食物的GI值,学会如何根据GI值来选择食材。同时,我们将深入剖析GL的意义,强调“份量”同样是控制血糖的关键。例如,西瓜GI值较高,但如果适量食用,其GL值可能比高GI但大量食用的馒头对血糖的影响更小。我们将提供一份常见食物的GI/GL对照表,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食物选择模型。 3. 宏量营养素与微量营养素的平衡:精益求精的营养配方。 本书将超越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划分,深入探讨它们在糖尿病管理中的精准角色。我们将详细介绍: 碳水化合物: 不仅关注总量,更强调“质”的优化。我们将区分简单糖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强调全谷物、豆类、薯类等低GI、高纤维食物的重要性,并提供不同种类碳水化合物的推荐摄入比例和选择策略。 蛋白质: 介绍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如瘦肉、鱼类、豆制品、蛋类,并讨论其对饱腹感、肌肉维持以及血糖稳定性的积极作用。我们会探讨不同人群(如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对蛋白质的需求差异。 脂肪: 区分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坚果、鱼油)和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危害。我们将重点推荐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并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用油,以及适量摄入坚果的益处。 膳食纤维: 强调膳食纤维是糖尿病饮食的“隐形冠军”,它不仅能延缓血糖吸收,还能增加饱腹感,改善肠道健康,降低血脂。我们将列举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并提供增加日常膳食纤维摄入的实用技巧。 微量营养素: 介绍维生素、矿物质(如铬、镁、锌)在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推荐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并解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 4. “一餐一智慧”:破解日常用餐的血糖密码。 本书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餐桌上的具体行动。我们不再谈论遥不可及的“理想化”食谱,而是聚焦于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的“早餐”、“午餐”、“晚餐”以及“加餐”。 早餐: 强调早餐的重要性,如何搭配出既能提供能量又不至于导致血糖飙升的组合。例如,全麦面包搭配鸡蛋和少量水果,或燕麦粥搭配坚果和牛奶。 午餐与晚餐: 讲解如何做到“餐盘平衡”,即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增加蔬菜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我们将提供不同主食(米饭、面食、粗粮)与配菜(肉类、鱼类、豆制品、绿叶蔬菜、菌菇类)的搭配原则,并介绍一些经典的“糖友友好”菜肴的烹饪方法。 加餐: 探讨加餐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何时需要加餐,以及如何选择健康的加餐食物(如水果、酸奶、坚果、无糖饼干),以避免餐间低血糖或餐后高血糖。 第二部分:餐桌上的实践艺术——为糖尿病患者量身定制的饮食方案 1. 食物选择的“十八般武艺”:从食材源头把关。 主食的选择艺术: 详细解析不同种类的主食(大米、面粉、玉米、燕麦、藜麦、荞麦、薯类等)的GI值、营养成分及对血糖的影响。推荐读者优先选择全谷物、杂粮、薯类作为主食,并提供粗细搭配、改变烹饪方式(如蒸、煮、烤,避免油炸)的建议。 蔬菜的“力量”: 区分不同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营养价值。重点推荐叶类蔬菜、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并介绍各种蔬菜的烹饪方法,强调“清蒸、凉拌、炖煮”等低油低盐的烹饪方式。 水果的“甜”与“平衡”: 科学解读水果的营养价值与升糖潜力。提供一份“糖友友好”水果榜单,并指导读者如何适量、分次食用,以及搭配原则(如与蛋白质、脂肪同食,可降低升糖速度)。 蛋白质的“质”与“量”: 详细介绍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如鱼虾、禽类(去皮)、瘦肉、豆制品、蛋类。讲解如何烹饪才能最大程度保留蛋白质的营养,并避免过多的脂肪摄入。 脂肪的“精明”选择: 推荐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牛油果、坚果、深海鱼。指导读者如何区分好的脂肪和坏的脂肪,以及如何控制食用油的使用量。 豆制品与奶制品的智慧: 介绍豆制品(豆腐、豆干、豆浆)和奶制品(牛奶、酸奶)的营养优势,以及选择低脂、无糖的原则。 2. 烹饪技巧的“魔术”:让健康美味触手可及。 本书将深入探讨各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烹饪技巧,让日常的厨房操作变得简单有效。 减油减盐的秘密: 介绍使用天然香料(如葱、姜、蒜、香草、柠檬汁)替代过多盐和油的方法。讲解蒸、煮、炖、烤、焯水、凉拌等低脂烹饪方式的优点。 “一锅出”的便利性: 教授如何利用电饭锅、炖锅等制作营养均衡、操作简便的一餐,如杂粮饭、炖菜等。 外食的“自救”指南: 面对外出就餐的挑战,本书将提供实用的策略,如何看懂菜单,选择相对健康的菜品,如何调整烹饪要求(如少油、少盐、不勾芡),以及如何控制份量。 健康零食的选择: 针对餐间加餐的需求,提供丰富的健康零食选择,如新鲜水果、无糖酸奶、坚果(适量)、全麦饼干、煮鸡蛋等,并给出具体的份量建议。 3. 个性化饮食方案的制定:量身定制,灵活调整。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个高度个体化的过程,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到这一点。 理解个体差异: 讲解年龄、性别、活动量、并发症、用药情况等因素如何影响饮食需求。 食物记录与血糖监测的结合: 强调记录每日饮食内容与血糖变化的重要性,通过“食物——血糖”的对照,让读者直观了解哪些食物对自己的血糖影响更大,从而进行针对性调整。 循序渐进,缓慢改变: 鼓励读者不要一次性进行大幅度的饮食调整,而是循序渐进,逐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与专业人士的沟通: 强调在制定和调整饮食方案时,与医生、营养师保持沟通的重要性,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第三部分:超越餐桌——糖尿病患者的全面生活管理 1. 运动与饮食的“黄金搭档”:协同增效,事半功倍。 本书将详细阐述运动在糖尿病管理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如何与饮食科学地结合。 运动类型与强度: 介绍不同类型运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对血糖控制、体重管理、心血管健康的益处。 运动前后的饮食策略: 如何安排运动前的加餐,避免低血糖;运动后的能量补充,以及选择何种食物。 个体化运动计划的制定: 结合个人身体状况、喜好和时间,制定可行性强的运动计划。 2. 情绪、睡眠与压力:隐形的血糖“推手”。 本书将关注糖尿病管理中常常被忽视的心理因素。 压力与血糖: 解释应激激素如何影响血糖水平,并提供应对压力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兴趣爱好等。 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强调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对内分泌调节、食欲控制及血糖稳定的积极作用。 积极心态的培养: 鼓励糖尿病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视疾病,与疾病和谐共处。 3. “食”代的智慧:特殊情况下的饮食调整。 节日与聚餐: 如何在不破坏节日气氛的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选择。 旅行中的饮食: 如何规划旅行中的饮食,适应不同的饮食环境。 并发症的饮食注意事项: 简要提及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如肾病、眼病、足部问题)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并强调咨询专业医生的必要性。 结语 糖尿病的康复之路,是一场漫长而充满智慧的旅程。本书希望通过对餐桌的深入探索,让糖尿病患者重新认识食物的力量,掌握科学的饮食调养方法,将“吃”这件日常小事,变成助力健康、走向康复的有力武器。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在“餐桌上的康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秘诀,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的食疗养生很感兴趣,所以看到这本书就立刻入手了。读完之后,觉得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在讲解 diabetes 饮食调养方面,并没有采用那些高深莫测的术语,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道理讲清楚。比如,书中提到如何通过食物来“健脾益气”,如何“清热利湿”,这些概念听起来好像很高深,但作者通过具体的食物举例,比如搭配、烹饪方法,让我能够轻松理解。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养生茶饮方,这些茶饮取材简单,制作方便,而且口感也不错,我每天都会换着喝一些。而且,作者在介绍这些茶饮时,还会解释清楚它们为什么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以及应该注意什么,这让我喝得安心,也喝得明白。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吃什么”的答案,更是教会了我“怎么吃”,以及“为什么这么吃”,让我真正掌握了中医食疗的精髓,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评分

这本书我看了大概一半,感觉内容相当扎实。作者在介绍糖尿病的饮食调养方面,用了非常细致和深入的视角。不仅仅是告诉你哪些食物不能吃,哪些可以多吃,更重要的是,他讲解了背后的中医理论依据。比如,为什么某些食物对湿热型的糖尿病患者有益,而对阴虚火旺型的患者则不宜。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很有说服力,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书里列举了很多具体的食谱和药膳,看起来都很家常,食材也比较容易买到,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非常实用。而且,作者在描述每个食谱的时候,都会提到它的主要功效,以及适合什么体质的人群,这避免了盲目跟风,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一些常见食物时,比如薏米、山药、枸杞等,是如何在中医理论中发挥降糖作用的,这让我对这些食材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能理解为什么它们会被推荐。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温和,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娓娓道来,让人感到安心。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我个人觉得非常赞。它不是那种一本了事,把所有信息一股脑丢给读者的方式。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糖尿病中医认识,到具体的饮食原则,再到不同类型糖尿病的个性化调养方案,最后还附带了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和一些常见的误区辟谣。这种结构非常清晰,让读者能够逐步建立起对糖尿病饮食调养的全面认知。我很欣赏作者在不同章节中穿插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非常真实,描绘了患者在遵循饮食调养后的康复过程,读起来让人备受鼓舞,也更能体会到饮食调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关于“辨证施食”的部分,我认为这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观察自身症状来判断自己的糖尿病属于哪种中医证型,然后根据证型来选择合适的食物。这打破了千篇一律的饮食建议,让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调养方法,这在市面上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而且,书中对食物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结合了食物的性味归经,从宏观和微观上解释了其对身体的影响,这种深度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 holistic 的健康观。它不仅仅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而是将糖尿病的调养融入到整个中医养生的框架中。作者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很多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建议,其中饮食调养占了很大的比重。书中的内容并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快速解决方案,而是更侧重于长期的、可持续的健康管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一些食物的营养成分时,会结合中医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等传统养生理论,将现代营养学和传统中医理论完美结合。这让我感觉这本书的指导非常全面,既有科学的依据,又有传统文化的底蕴。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情绪、睡眠等对糖尿病的影响,并且给出了相应的饮食调理建议,这让我意识到,糖尿病的调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饮食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但却是非常核心的部分。

评分

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它可能和其他介绍糖尿病饮食的书籍差不多,无非就是告诉你少吃糖,多吃蔬菜。但读了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指导我们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糖尿病的状况,甚至可以说是提高生活质量。作者在讲解饮食禁忌的时候,并没有采用过于生硬和说教的方式,而是以一种平和的语气,告诉我们为什么某些食物要少吃,或者为什么某些烹饪方式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强调了“药食同源”的理念,将很多日常食材巧妙地融入到食疗方案中,比如一些常见的汤品、粥品,看起来都很简单,但都蕴含着中医的智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药膳时,会提到其背后的故事,或者是与某位名医的渊源,这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学到了如何“吃”,更是学到了如何“生活”,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身心的和谐。

评分

不错的一部糖尿病书

评分

基本饮食原则常见饮食误区从体质谈饮食调养从证候谈饮食调养,从并发症谈饮食调养从季节和年龄谈饮食调养,名老中医及长寿病友的饮食调养。

评分

正品,折扣又多,内容很好看

评分

不错的一部糖尿病书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东西,支持京东商城。

评分

凑单用的

评分

正品,折扣又多,内容很好看

评分

看了以后,对此病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通俗易懂,写得很好

评分

基本饮食原则常见饮食误区从体质谈饮食调养从证候谈饮食调养,从并发症谈饮食调养从季节和年龄谈饮食调养,名老中医及长寿病友的饮食调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