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 指导性案例理解与适用(2015)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 指导性案例理解与适用(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编
图书标签:
  • 最高检司法解释
  • 指导性案例
  • 检察
  • 法律适用
  • 案例分析
  • 法学
  • 实务
  • 司法
  • 刑事诉讼
  • 理论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ISBN:97875102165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506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3
字数:38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了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制定发布的司法解释(含主要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司法解释工作相关规范性文件,目录以实施时间先后为序)38部,指导性案例4个。

目录

一、司法解释、主要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司法解释工作相关规范性文件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2014年4月17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迫借贷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以检察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有关检察法律文书的若干规定
(2015年2月13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人员能否成为虐待被监管人罪主体问题的批复
(2015年2月15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人员能否成为虐待被监管人罪主体问题的批复》的理解和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决定
(2015年6月12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地质工程勘测院和其他履行勘测职责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有关犯罪主体的批复
(2015年11月12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地质工程勘测院和其他履行勘测职责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有关犯罪主体的批复》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下级人民检察院对上级人民检察院不批准不起诉等决定能否提请复议的批复
(2015年12月25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下级人民检察院对上级人民检察院不批准不起诉等决定能否提请复议的批复》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办法
(2015年12月24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
(2015年11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的理解和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5年12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和适用
……

二、指导性案例
法律实务前沿:新时代检察工作与法律适用精要(2024年版) 本书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进入新时代后,检察机关所面临的深刻变革、最新发展以及司法实践中的核心难点与前沿议题。它旨在为广大检察人员、法官、律师及法学研究者提供一份深度剖析当前检察工作最新动态、法律条文最新阐释与疑难案件应对策略的权威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检察体制改革与新时代检察职能的深化拓展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近年来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与深远影响。内容涵盖了以“四大职能”为核心的检察工作体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重塑和强化。重点阐述了: 一、 机构改革与权力配置的演变: 详细解读了省级以下检察院领导体制的调整、内设机构的优化重组,特别是对刑事执行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的职能划分与协同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讨论了检察机关在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如何通过职权配置的优化来实现更精准的法律监督。 二、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化与适用: 本章不再停留在制度的介绍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包括量刑建议的合理性区间把握、对自愿性与真实性的审查标准、以及在重大复杂案件中如何平衡效率与实体公正。通过分析近三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最新指导意见和典型案例,为实务工作者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量刑指引和审查标准。 三、 派驻与监督机制的现代化: 重点分析了新时期检察机关在派驻监管、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新要求。包括对金融犯罪、互联网犯罪等新型经济犯罪的介入时点和方式,以及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检察机关的应急法律保障作用。 第二部分:刑事诉讼前沿热点与证据规则的精细化适用 本卷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聚焦于刑事司法实践中最容易产生争议和技术性难题的环节,并结合最新的司法解释精神,提供细致的分析和操作指南。 一、 电子数据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质证: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深入,电子数据已成为刑事案件的核心证据。本部分详尽阐述了《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电子数据的特殊要求,包括:如何确保云存储数据的合法提取、对加密数据的解密程序、远程勘验的合法性界定,以及在法庭对抗中如何有效进行电子数据的交叉询问和质证,以应对“数据真实性”与“技术可靠性”的挑战。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边界: 结合近年来多起标志性案件,深入剖析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侦查阶段的实践张力。重点讨论了“暴力、威胁、期诱骗”的认定标准、补救措施的适用范围,以及检察官在审查起诉阶段对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合法性的主动审查责任。 三、 涉黑恶犯罪与财产刑的执行衔接: 针对扫黑除恶常态化背景下,对“黑财”的认定、追缴和执行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探讨了在犯罪既遂与未遂、共同犯罪中财产犯罪的责任划分,以及如何有效运用财产刑与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的衔接机制,确保“打财断血”的深度与持久性。 第四部分: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提质增效 本部分着重于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代言人”在民事和行政领域的能动司法实践,体现了法律监督职能的全面拓展。 一、 民事检察的介入点与法律适宜性判断: 详细分析了民事抗诉的“案情重大、损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标准,并区分了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具体情形。特别关注了涉及知识产权、股东知情权、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等复杂民事纠纷中,检察监督的介入时机与力度把握。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以帮助理解何种情形下启动“二审或再审”程序的合理性。 二、 行政诉讼监督的新兴领域: 随着行政诉讼案件的激增,检察机关在行政执法行为监督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部分关注了行政协议案件的监督、行政不作为的救济,以及检察机关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与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之间的平衡策略。探讨了《行政诉讼法》修改后,检察机关在特定情形下对行政机关的建议、纠正权力的实际运作情况。 第三部分:专业化建设与新型法律问题应对 本卷面向检察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趋势,对一些跨界、前沿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深入的分析框架。 一、 知识产权与数据安全领域的法律保障: 鉴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本书专门开辟章节讨论检察机关在知识产权犯罪(特别是专利侵权、商业秘密窃取)中的证据收集难点,以及对新型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犯罪的定性与打击策略。强调了技术侦查手段在这些领域中的合法运用。 二、 涉外与涉港澳台案件的管辖与协作: 针对日益增多的国际经济往来和复杂案件,本书梳理了最新的刑事、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规定,探讨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有效防范和打击跨境金融犯罪,确保国家法律的有效实施。 三、 检察工作的量化评估与科学管理: 探讨了在新的考核体系下,如何将“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结合,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辅助重大疑难案件的分析与管理,实现检察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运作。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对既有法规的简单汇编,而是立足于司法实践的最新检验,对当前法律适用中产生的疑点、难点,结合最高司法机关的最新指导精神,进行的一次全面、深入、具有前瞻性的梳理与阐发。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 指导性案例理解与适用(2015)》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其内容覆盖的广泛性。2015年,正是中国法治进程加速推进的关键一年,许多重要的法律条文在实践中遇到了新的问题,也催生了大量新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这本书如果能对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归纳和解读,那将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够对这些司法解释和案例的出台背景、立法意图、核心要义以及在实际办案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深入剖析。一本好的实务参考书,不应仅仅是“是什么”的罗列,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做”。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些规定背后的逻辑,以及在遇到具体案件时,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办案思路和法律适用。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读,能够看到这些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是如何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办案的质效。

评分

说实话,在看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 指导性案例理解与适用(2015)》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否又是一本堆砌条款、空洞理论的书籍?毕竟,法律条文本身就足够晦涩难懂,如果再缺乏深入浅出的解读,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当翻阅几页之后,我开始改变了这种看法。这本书似乎更加注重“理解与适用”这四个字,它不仅仅是将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罗列出来,更重要的是尝试去解释这些规定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在真实的司法场景中灵活运用。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内容,例如,对于某个疑难案件,有哪些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可以参考?这些参考是否能提供清晰的办案思路?如果存在不同的观点,这本书又是如何进行辨析的?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律实践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手中的“工具箱”,在遇到棘手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切入点,获得启发,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案件的办理,最终实现司法公正。

评分

对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 指导性案例理解与适用(2015)》这本书,我怀揣着一份既期待又审慎的心情。期待在于,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的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对于一线办案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尤其是在当前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司法实践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何精准把握法律精神,统一司法口径,避免同案不同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这本书能否提供一套系统、权威、具有操作性的解读框架,是其价值所在。审慎则在于,对于任何一本法律实务类书籍,我都会关注其内容的严谨性、论证的充分性以及观点的独到性。一本好的法律书籍,不应该仅仅是条文的堆砌,更应该是智慧的结晶,它应该能引领读者深入思考,触类旁通,而不是照本宣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人未曾深入探讨的视角,或者对一些争议性问题提出令人信服的见解。尤其是在“理解与适用”这个层面,能否真正揭示出这些司法解释和案例的“之所以然”和“怎么办”,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介绍,将是我评判其优劣的重要标准。

评分

对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 指导性案例理解与适用(2015)》这本书,我抱着极大的兴趣去探索。2015年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对于理解和把握当时及之后一段时间内的法律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对这些复杂的法律条文和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整合和阐释的。它是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在面对各类案件时,能够快速定位到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指导性意见?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指导性案例的解读,是仅仅停留在对案件事实的复述,还是能够深入到对裁判理由的剖析,揭示出承办法官或检察官的法律推理过程?一个好的解读,能够让我们窥见法律适用的“黑箱”,看到法律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另外,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比较性的分析,例如,比较同一类问题在不同司法解释或案例中的处理方式有何异同,以及这些差异背后可能的原因,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辩证地理解法律。

评分

拿到这本《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 指导性案例理解与适用(2015)》,第一时间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精炼的标题吸引了。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深知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它们如同指引航船的灯塔,为我们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鲜活的实务参考。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们工作的一大助力,尤其是在2015这个节点,正是许多重要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集中出台和修订的时期,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梳理和解读,对于把握最新的司法动态、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至关重要。我特别期待书中对具体案件的分析,希望能从中洞察出裁判思路的演变,以及在复杂疑难案件面前,检察机关是如何运用这些解释和案例来指导办案的。一个好的指导性案例,往往能解决一大类问题,而一个清晰的司法解释,则能廓清模糊的法律条文,这本书能否做到这一点,是我最为关注的。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有对这些解释和案例背后的立法精神、价值取向的阐述,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其精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公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