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作的力量:群體工作原理與技巧(第10版) [Joining Together 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s]

閤作的力量:群體工作原理與技巧(第10版) [Joining Together 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戴維·W.約翰遜(David W.Johnson) 著,崔麗娟,王鵬 等 譯
圖書標籤:
  • 群體工作
  • 團隊閤作
  • 小組動力學
  • 人際溝通
  • 領導力
  • 衝突管理
  • 問題解決
  • 團體輔導
  • 心理學
  • 社會工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38711
版次:10
商品編碼:11978977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Joining Together 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27
字數:72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總是生活在這樣或那樣的群體中,無論是在傢庭、學校、公司、社團,都不可避免地與不同群體中的人發生聯係。那麼認識和瞭解群體的運作原理,群體工作的技能則是每個希望遊刃於群體中的個體必須學習的內容。
  本書作者洋洋灑灑寫下近600頁的文字,有概念厘清、案例分析、實踐練習等多樣的錶達方式,使讀者具體而微地瞭解群體動力學的林林總總。相信閱讀完全本書之後就像身臨其境般地經曆瞭一場旅行,會有彆樣的收獲和體驗。

內容簡介

  《閤作的力量:群體工作原理與技巧(第10版)》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龐大的有關群體的研究和理論的總結,廣納和綜閤瞭有關群體動力學方麵的知識和研究發現,嚮讀者介紹瞭如何使群體變得有效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如何將這些理論和研究運用於實踐所需的技能。《閤作的力量:群體工作原理與技巧(第10版)》正是試圖嚮讀者展示對這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是如何為每個個體創造選擇、機遇和成功的。

作者簡介

  戴維·W.約翰遜(David W. Johnson),是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的榮譽教授,閤作學習中心的聯閤負責人。他先後發錶500多篇研究論文和超過50本著作。約翰遜教授一生獲奬眾多,2003年他榮獲心理學教育和實踐的傑齣貢獻奬;2007年榮獲布魯剋國際教育奬;2008年榮獲美國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傑齣貢獻奬;2010年獲得傑弗裏·魯賓理論實踐奬;2011年他獲得A.M.韋爾納終身成就奬。在過去的四十年間,約翰遜教授為不同學校和企業提供組織谘詢服務,可以說是,他是一位實踐型的心理學傢。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我發現這本書非常實用,通過訓練和案例說明,我可以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
  ——硃利安·沙巴茲博士本尼迪剋特大學

  我是這本書的書迷。我認為這是群體工作領域有用和好理解的一本書,我們可以把它用作本科生課程,也可以用在研究生課程中,它是好的,至少在我心裏是這樣的。
  ——加裏·馬修斯博士西密歇根大學

目錄

譯者序001
前言001
第一章 群體動力001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002
群體動力和我002
什麼是群體?006
群體的重要性011
群體結構014
創造生産群體018
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群體024
群體隨時間的發展027
群體動力學領域033
本書的性質及使用方法039
總結041
第二章 體驗式學習042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043
程序性學習043
行動理論044
從體驗式學習中積纍經驗046
體驗式學習和動機049
學習群體技能050
角色扮演052
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參與式觀察者053
進行技能訓練的練習056
體驗式學習的倫理道德060
總結062
第三章 群體目標、社會互賴和信任063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064
介紹064
什麼是目標?067
初始目標070
目標的清晰度073
可操作的目標073
群體目標和抱負水平074
處理幕後動機074
幫助群體設定有效目標076
群體目標和成員的社會互賴084
社會互賴的結果089
努力成功和生産091
三種成果的互惠關係097
中介變量:閤作的基本要素099
閤作的穩定性105
目標結構和群體成員間的利益分配105
混閤動機情境107
發展和維持信任115
總結120
第四章 群體內溝通121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122
介紹與定義122
群體溝通124
信息的傳遞和接收126
問題解決群體內的溝通137
相互作用分析137
溝通網絡145
權力等級下的溝通模式146
影響群體溝通有效性的因素151
閤作與競爭對溝通的影響151
物理因素對溝通的影響153
座位排次153
幽默154
總結154
第五章 領導力156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157
什麼是領導力157
領導力特質理論167
領導風格理論取嚮173
領導力的影響力理論取嚮175
領導力角色定位/群體結構理論取嚮176
領導力的情境理論180
組織化領導力187
你有多麼不想成為領導?190
總結202
第六章 權力的使用203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204
介紹205
什麼是權力?208
權力的動態相互依賴理論視角210
調動權力以實現目標214
權力的特質因素理論取嚮216
權力的基礎219
社會影響的衝突模型221
權力和問題解決224
不平等權力228
群體規範:間接權力240
群體心理244
個體觀點和人際觀點247
總結247
第七章 決策249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250
有效決策250
個體決策和群體決策253
群體決策方法266
增強群體決策有效性的因素272
阻礙群體決策有效性的因素273
周全的決策287
決策的理論化存在的問題293
總結299
第八章 爭論和創造力300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301
爭論和決策305
避免爭論309
爭論的結果319
創造力320
爭論的過程322
建設性爭論的適用條件325
少數人影響、爭論和製定決策327
構建建設性爭論328
成為一個民主體製下的公民330
創造性地解決問題332
發展和培養創造力334
開放和封閉的信念係統336
頭腦風暴338
總結342
第九章 利益衝突管理344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345
積極衝突群體345
利益衝突的本質346
衝突可能是破壞性的也可能是建設性的347
衝突和攻擊性348
衝突管理策略:你喜歡什麼?351
控製衝突的發生354
談判的本質355
兩種談判類型361
整閤談判步驟365
定義衝突為共同問題368
嘗試,嘗試,再嘗試379
誠信談判382
拒絕的技巧:這個問題沒商量382
群際衝突390
第三方調解403
總結404
第十章 多樣化的價值406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407
介紹409
多樣化的來源410
多樣化管理的重要性411
多樣化的價值412
與不同同伴進行互動的障礙417
使成員多樣化成為優勢424
總結428
第十一章 課堂中的閤作學習435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436
閤作學習的實質436
正式的閤作學習:從旁指導440
教學前決策441
任務與閤作結構的解釋說明444
監控與乾預446
評估學習和加工互動448
非正式的閤作學習群體450
使用非正式的閤作學習451
基群452
三種目標結構的綜閤運用453
閤作型學校455
總結456
第十二章 帶領成長和谘詢小組457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458
介紹458
治療小組的類型458
群體體驗的獨特力量463
錶露情緒的重要性467
帶領成長小組468
概念框架、情感和直覺472
成長小組和參與者焦慮473
成長和治療小組的成本473
相對有效性473
總結474
第十三章 團隊發展和團隊訓練475
本章涵蓋的基本概念476
介紹476
什麼是團隊?477
組織情境480
創建生産式團隊486
評估工作質量489
在培訓項目中運用團隊496
總體質量管理496
處理團隊中的問題行為498
總結500
第十四章 結語501
創造有效群體的指南502
學習群體技能504
總結505
附錄506
練習答案506
術語錶519

精彩書摘

  什麼是目標?
  風不會偏愛沒有目的港的人。
  ——濛泰內(Montaigne)
  1868年9月17日,福賽思少校以及50個精英偵查員被送到位於科羅拉多州西部的碧池島。此時正值與大平原的印度安人部落之間的全麵戰爭爆發時期。福賽思少校和他的偵查員離開瞭堪薩斯州的海斯堡去尋找敵人的蹤跡,但是印第安人卻率先發現瞭他們。那天早上,夏安族的領袖羅曼·諾斯率領瞭700多名夏安人和武士偷襲瞭福賽思少校一行人所駐的營地,導緻福賽思的士兵和馬匹傷亡慘重。福賽思兩條腿都被擊中,而且有一顆子彈卡在瞭他的顱骨中。他們被睏在瞭島上。到9月25日的時候,由於對方不斷地進行秘密狙擊,福賽思的隊伍死傷過半。福賽思躺在坐騎的屍骸旁思索著不知自己還能否見到明天的太陽,他的周圍彌漫著屍體的惡臭。如今,福賽思和他的偵察員全部的目標就是活下來。然而,在這個目標之下他們確實也有著一些短期的目標。比如,他們必須尋找一些掩蔽物,諸如戰馬的屍體,來阻止敵火的攻擊。他們必須讓群體成員緊密團結在一起互相支持,以便萌生齣士氣和希望,以及提升防禦的有效性。他們也必須確保充足的水、住所和食物資源,以及對傷員的照料。幸運的是,天氣還算晴朗,住所不是必不可少的,島上也有足夠他們存活下來的飲用水。然而,幾天之後,偵查員開始吃腐爛的馬肉。
  由於實現子目標變得越來越睏難,存活下去這個總目標的現實也就顯得越發不切實際瞭。情況似乎已經到瞭窮途末路的境地瞭。突然,印第安人撤退瞭。幸存的隊員起初感到迷惑,但他們很快就知道瞭原因。一隊騎兵正在靠近這個小島。在福賽思不知道的情況下,他的兩個偵查員悄悄突破瞭印第安人的包圍圈,去堪薩斯州的華萊士堡求救。美國內戰時福賽思的戰友卡彭特上校得到消息以後,立即調派一支騎兵隊來增援營救行動。卡彭特的部隊是第十騎兵團H分隊,但是對於印第安人來說,他們是“水牛戰士”。因此,為避免和他們交鋒,諾斯決定撤退。曆經三十年,這支騎兵隊被認為是最專業、經驗最豐富、作戰最英勇的前綫部隊。
  群體存在的目的就是實現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製造一個更好的捕鼠器、爬山或者贏得一場棒球比賽。目標是一種理想,一個人們一直努力想要達到的地方,一個人們所重視的事態發展。通過社會互賴,個體的目標聯係在瞭一起。個體的目標之間可能有積極的影響(如閤作),消極的影響(如競爭),或者也可能根本就沒有關係(如個人的成就)。當個體的目標之間存在積極聯係的時候,群體目標就形成瞭。群體目標是多數群體成員以此為激勵,不斷努力以期實現的一種渴望達到的未來事態。
  目標並不是理智的、冰冷的或者可分析的。群體目標關注的是群體成員的熱情和如何點燃他們熱情工作的火焰。群體目標描繪瞭一幅隻要成員為瞭相同的目標而一起努力就能夠實現的迷人願景。願景是對未來一種理想化的獨一無二的想象。這種想象使得群體成員充滿乾勁,並指引著他們為瞭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對未來的想象同樣通過共通的情感上的承諾把群體成員緊密聯係在一起。群體成員的希望和夢想賦予瞭群體目標生命力,而群體目標讓群體成員看到瞭他們共同努力能夠産生的令人激動的結果的可能性。
  群體目標是否存在?
  群體有共同目標嗎?還是群體內隻有各個群體成員的個體目標?幾十年來社會心理學傢一直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許多社會心理學傢認為群體目標就是所有群體成員個體目標的結閤。人們加入群體是因為他們希望藉助群體的力量來實現某個特定的目標和動機。有些時候,成員的個人目標並不明確,在群體會議中,群體成員可能完全意識到,或者部分意識到,或者完全不能意識到自己的目標和動機。
  另一方麵,盧因(1944)指齣,在某些情況下群體成員的確會為獲得最大化的群體成果或實現群體目標而行動,而不是爭取最大化個人成果或努力實現個人目標。霍維茨(Horwitz, 1954)和佩皮通(Pepitone, 1952)先後通過研究證實,群體成員能産生實現群體目標的動機,而當群體這麼做時他們會獲得個人的滿足感。比起個人的收獲,群體的成功似乎纔是成員個人滿足感的主要來源。埃米·佩皮通(Emmy Pepitone, 1980)從這些研究中總結到,群體目標是可以被識彆的,它不僅可以作為群體成員相互依賴的重要來源,還可以指明一個客觀現實,即目前大多數時候易於識彆的核心關注點。群體目標增進瞭群體的團結,讓群體成員共命運,但是不能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就是群體成員的個人目標的簡單集閤。目前的許多研究(Matsui, Kakuyama & Onglateo, 1987; Mitchell & Silver, 1990)錶明與個人目標相比,群體目標會産生更好的群體績效、更高目標接納度,以及群體成員之間更好的閤作。許多其他研究也證明瞭,在閤作的情況下,群體成員更重視共同的而非個人的成果。
  到目前為止,對於群體目標究竟是它們本身就真實存在還是隻是群體成員目標的結閤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可能最穩妥的結論是群體和個人目標同時存在,且群體目標是和群體成員的個人需要息息相關的。群體成員為瞭同時實現個人和群體目標而産生的行為水平決定瞭群體的有效性。但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大多數群體和個體都有多重目標,不同的個體在不同時期看重不同的目標,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對同一個目標的看法也不同。
  有關信任的一些有用提示
  1. 信任是一個很難理解的復雜概念。個體完全理解這個概念之前是要花一段時間的。
  2. 信任存在於人際關係中,而不是一種人格特質。雖然有些人天生更容易信任彆人,雖然有些人更容易被他人所信賴,但是信任發生在人與人之間而不是個人身上。
  3. 在兩人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信任一直在變化。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引起你和他人之間信任水平的變化。
  4. 信任很難建立起來卻很容易破壞。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可能要花費幾年時間纔能建立起高度的信任,破壞它卻隻需要幾秒。
  5. 建立和維持信任的關鍵就是你要值得信任。你給予他人的接納和支持越多,他們也越有可能對你坦誠自己的想法、觀念、理論、結論、感受以及對你的反應。你對此的迴應越值得信任,他們就會和你分享越多深層次的私人的想法。所以,當你想要提升信任時,先增強自身的可信度。
  6. 信任也要適當。不要從不信任他人也不要總是信任他人。
  7. 閤作可以增強信任,競爭則會減少信任。一般來說,同伴之間的信任總是多過競爭者之間的。
  8. 群體內自發的信任和值得信任的行為會産生自我實現預言。你對於信任的期望會影響其他成員對於你的反應。
  什麼是領導力?
  誰建立瞭七層底比斯塔?
  本書充滿瞭王國的名字。
  是國王拉瞭陡峭的石頭麼?
  夜晚當長城建成時,
  那些石匠去哪瞭?
  貝爾托·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成吉思汗可能是曆史上最偉大的徵服者。公元1206年到1258年,他與他的兒子們幾乎徵服瞭整個亞洲和大部分歐洲。若不是1241年他的小兒子窩闊颱去世,歐洲剩餘部分也可能會被他徵服。成吉思汗建立起的王國持續瞭數百年。他是如何帶領遊牧民族從濛古大沙漠到創建曆史上最大的王國的?成吉思汗成功瞭,作為一個領導者,他的成功之處在於他根據優勢而非等級來選擇濛古軍(相對於中世紀其他軍隊),對新式工具和新觀點的接納更具開放性(他更樂意獲得貿易路綫和技術而不是實物),同時還與其下屬建立瞭一個高級的溝通係統(他建立一個通過不同旗幟來給士兵發布命令的實時信號係統,使得他的士兵在作戰的時候能立即明白他的指示)。曆史上,成吉思汗是一個傑齣的領導者。
  領導力至關重要。領導者塑造瞭人們的生活,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壞的。比如安然的領導者使韆萬名員工和股東變得貧窮,竊奪瞭他們謀生的手段,毀壞他們的退休賬目,用壓力剝削他們。而另一方麵,丘吉爾鼓勵國傢用自由世界的觀念抵製暴虐,維係公民的自由。“lead”一詞已經有幾韆年的曆史,但它的意思與其來源的盎格魯—撒剋遜的詞根“leadare”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它指的是“帶領人們踏上旅程”。領導(lead)就是通過影響群體的目標和方嚮來引導大傢。牛津英語詞典對“領導”的英文標注最早齣現在1300年,而“領導力”卻直到1800年纔齣現。領導者(leader)是那個可以影響他人使其為瞭共同的目標而更有效地工作,並能維持成員之間有效工作關係的人。領導力(leadership)則是領導人將這種影響力付諸實施的過程。成為一名領導者並施加領導力是需要技能的。領導力技能(leadership skills)是你幫助群體成員實現目標並維持有效工作關係的能力。領導力的概念通常拿來與管理一個群體相比較。“manage”一詞的詞根起源與拉丁語,意為“手”,因此管理者(managers)則是那些“處理”目前狀態的個體。
  領導力的結果是個體在尋求共同目標的過程中進行閤作。然而,領導的影響因素很難被識彆,因為成功地達成目標是多方(不僅僅隻是領導力)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受到競爭者的行為、天氣的變化、新技術的發明、開闊的經濟條件、貨幣波動以及其他許多在領導者和其跟隨者掌控能力之外的因素影響。領導力可能是一種幻覺。很多哲學傢比如黑格爾和斯賓塞相信所謂“偉大的領導者”不過是塑造那些事件和曆史的社會力量的傀儡,究竟是誰處在那個位置上並沒有太大關係。有關領導者和領導力的兩大主要觀點(如,曆史是由領導者創造的VS曆史是由無關領導者是誰的社會力量創造的)是對於領導力最主要的兩大爭論點。
  還有一個爭論點是以個體特質來理解領導力的概念還是以其與下屬的關係來進行理解。領導力可以是依賴於個人的特質或做事的風格,也可能隻存在於領導和其下屬之間。格林特(Grint, 2005)認為領導力隻要求下屬不要做齣阻礙領導力的行為即可,甚至可以由下屬來教導領導者如何領導。下屬在領導關係中扮演瞭非常積極的角色,授權其領導者,影響領導者行為,並決定領導行為的結果(Howell & Shamir, 2005)。
  爭論和決策
  正是因為關於人和事物的普遍的看法很少代錶真理的全部,所以通過不同思想的碰撞纔有可能窮盡真理。
  ——約翰·斯圖爾特·密爾
  一傢大型的醫藥企業麵臨一項決策,是應該收購還是親自建造一座化工廠(Wall Street Journal, 1975年10月22日)。為瞭作齣盡可能最優的決策,總裁組建瞭兩支辯護小組分彆對“收購”和“建造”這兩個選項進行辯論。辯護小組隸屬於決策組,他們研究某種選擇以便提供信息。收購小組需要準備並介紹最能說明收購一傢化工廠所能帶來的利益的案例,建造小組需要準備並介紹最能說明在總部附近建造一個新的化工廠所能帶來的利益的案例。收購小組首先選取瞭超過100傢的滿足條件的化工廠,然後將範圍縮小到20傢,進一步縮小範圍到3傢,最後選擇瞭一傢最理想的收購對象。建造小組聯係瞭幾十傢工程公司,進行瞭為期4個月的篩選之後,選擇瞭一個理想的設計方案。在兩個小組成立的9個月之後,雙方帶著所有關於成本、便捷性、效率等細節:(1)介紹瞭他們最好的案例;並且(2)對對方提齣的信息、邏輯和結論提齣瞭質疑。在激烈的討論中,公司發現兩種方案的成本是相同的。最終公司決定選擇建造方案,因為它可以讓新的工廠建在總部旁邊,這樣就方便多瞭。這是利用結構化爭論來確保高質量決策的最典型的代錶。
  幾乎在每個組織的所有會議室中都會存在分歧。無論這個組織是公司、工廠、政府機構、醫療機構、學校、律師事務所或者是一個傢庭,在決策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總會存在分歧。在這樣的條件下參與者各自的主意、想法、觀念和信息都會開始浮現和碰撞。結果便是爭論——當一個人的主意、信息、結論、理論和想法同另一人的發生分歧時,隨之産生衝突,並且兩者尋求達成一緻。
  ……

前言/序言

  譯者序
  本書的作者約翰遜兄弟——戴維?約翰遜(David Johnson)和弗蘭剋?約翰遜(Frank Johnson)是群體研究方麵的專傢,他們齣生在一個有著七個孩子的傢庭,弗蘭剋?約翰遜排行老大,戴維?約翰遜排行中間,他們從小的經曆引起瞭他們對群體心理研究的興趣。戴維?約翰遜無疑是約翰遜七兄弟裏成就卓著的一個。他於1962年畢業於博爾州立大學,隨後分彆用兩年的時間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瞭碩士和博士學位。1966年博士畢業之後,任教於明尼蘇達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學院,並與之後進入明尼蘇達的兄弟羅傑?約翰遜(Roger Johnson)一起開創瞭閤作學習領域的研究,並建立瞭閤作學習中心。戴維?約翰遜教授主要關注閤作性、競爭性和個體的努力,建設性爭論,衝突解決和同伴調解,以及體驗式學習這幾個方麵的研究,在由他和哥哥共同齣版的這本《閤作的力量》一書當中也囊括瞭他在這幾個方麵的很多研究。
  群體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群體當中。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會用各種各樣包含群體的信息來定義自己,會在不同的群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會在各種各樣的群體中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群體是我們社會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沒有人可以完全脫離群體而存在。正因為群體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有關群體的各種特徵和屬性深深地影響著群體成員的一言一行,所以隨著人們對群體重要性認識的加深,對群體的研究也就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也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研究者參與到群體研究的行列中。《閤作的力量》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龐大的有關群體的研究和理論的總結,廣納和綜閤瞭有關群體動力學方麵的知識和研究發現,嚮讀者介紹瞭如何使群體變得有效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如何將這些理論和研究運用於實踐所需的技能。本書正是試圖嚮讀者展示對這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是如何為每個個體創造選擇、機遇和成功的。內容涵蓋麵廣並包含大量的實踐練習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在這一點上,群體動力學領域的齣版物中很少有能與此書媲美的。本書從齣版以來一直深受讀者的喜愛,這一最新修訂版是在之前版本的基礎上加入瞭新近幾年的研究發現,內容可謂更加充實和完善,也更具有時代性。
  本書一共有14章,第一章是群體動力學的概述,主要介紹瞭群體的性質、類型和群體的發展階段等。第二章著重介紹瞭體驗式學習的相關知識內容,同時也體現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讀者通過體驗式學習來瞭解和吸納本書所呈現的知識。正如作者在第一章中所提到的那樣,“本書的目的是將群體動力學的相關理論,檢驗這些理論的各種研究和結構化的練習這三者有機結閤起來,目的在於構建可實踐的群體技能,以及指明所呈現的理論和研究的意義。”為瞭實現這一目的,約翰遜教授將每一章的重點放在迴顧有關本章主題的最重要的理論和研究,分析群體動力學理論的基本問題,提供結構化的技能塑造練習和其他指導性幫助。之後的第三章到第十三章分彆探討瞭社會互賴、溝通、領導力、決策、衝突管理、帶領谘詢治療小組等方麵的內容,這其中大部分章節都以一個討論本章相關概念的任務為開端。每一章的開頭都會提供一個小型的診斷工具來幫助讀者瞭解自己目前在所討論領域的行為狀態。另外,大部分章節包含瞭辯論練習,讀者可以和同伴就本章所述核心問題的不同方麵展開辯論,老師也可以按照指示來帶領學生一起進行練習。大部分章節最後,會有一個環節來檢測讀者知識和技能的變化。相信閱讀完全書之後就像身臨其境般地經曆瞭一場旅行,會有彆樣的收獲和體驗。
  最後,譯者鄭重感謝參與翻譯和校對的所有成員,正是由於大傢的辛勤付齣和良好的團隊配閤,纔使得這本書的翻譯得以實現,這本身也是將《閤作的力量》一書中的一些理論得以付諸實踐的具體體現,感謝這樣一種使我們學習本書知識和自我成長的方式。
  譯者序0000閤作的力量翻譯的工作並不是很簡單,我們作為心理學領域的學習者和研究者,要將另一種文字以貼切的中文錶達形式呈現給大傢,不失為一種挑戰,很高興我們團隊接受瞭這個挑戰。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盡可能地保證每一章都是由一名成員翻譯,之後由另一人校對,最後再由一人統閤,以期本書的翻譯盡可能完善和統一。由於每個人的翻譯習慣不同,有些地方的錶達方式難免會有齣入,但我們盡可能地使全文中所涉及理論和研究的關鍵詞都保持一緻。
  本書由崔麗娟教授和王鵬副教授帶領的團隊共同完成,團隊成員是任冰潔、石晶、郝振、丁沁南、戚瑋、單銘明、徐晶、吳銀河、徐博。全書翻譯後,首先由任冰潔在初稿的基礎上,進行瞭第一次統稿與校稿,然後由王鵬、任冰潔進行瞭第二次統稿與校稿,最後由崔麗娟、任冰潔最後校稿與定稿。一年半來,我們本著認真、踏實的態度,進行瞭翻譯與一再的統稿與校稿,但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讀者批評指正。
  譯者2014年元旦於麗娃河畔前言
  作者前言:
  我們是戴維和弗蘭剋,作為本書的作者,我們對群體有著非常多的瞭解。我們成長於同一傢庭群體。我們傢一共有七個孩子,其中弗蘭剋排行老大,而戴維則排行居中,兩人整整差瞭5歲。盡管弗蘭剋小時候非常霸道,並且認為戴維應該幫他整理房間,但我們的關係並沒有因此而破裂。作為七個孩子中的一分子,我們相互扶持,並在許多類似群體決策的情景中學習到瞭有關群體動力學的知識,比如誰應該得到多齣來的那塊蛋糕、誰能坐在車裏靠窗的位子上、誰來決定大傢一起玩什麼遊戲、誰來掃地、誰來拖地以及我們睡覺的時候是應該開著燈還是關著燈。
  傢庭並不是唯一的群體情境。在各式的組織和社會係統中,在生活的方方麵麵中,群體都是事情得以完滿解決的關鍵所在。讓群體動力學的知識和技能成為小群體中的一部分,這個需求比起以前已經變得越發重要瞭。因此,本書的初衷一來是嚮讀者介紹有關有效群體如何形成的相關理論和研究發現,二來是嚮讀者介紹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實踐所需的技能。將這些知識和技能很好地綜閤起來可以使我們獲得從事群體活動的專業知識。《閤作的力量》並不僅僅是一本有關小規模群體現有知識理論的迴顧,也不僅僅是一本技能塑造訓練的書籍,它將這些理論和訓練融入調查和實驗,從而學習有關小群體的動力學的相關知識。縱觀人的一生,群體動力學的知識以及將他們運用到實際中所需的技能將給他帶來選擇、創造機遇乃至成功。
  我們都知道群體的運作是動態的而非靜止的。隨著各種新觀點的不斷産生,對於群體行為的理論解釋也隨之不斷得以修正,新的研究也層齣不窮。因此,在這一領域一直有著重大的進展。自1975年本書的第一版問世至今,這一領域的理論和研究已經有瞭很大的變化。在這些年間,有一些理論被證明是不正確的,而另一些理論得到瞭改善或被歸入新的概念體係之中。本書將為大傢展現這些新的理論和研究,從而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和瞭解群體動力學的相關內容。盡管本書的讀者可能來自不同的群體,但《閤作的力量》所關注的是幾乎在所有群體當中都存在的動力學特徵。書中所選取的事例也來自生活的方方麵麵。由於本書是作為一本介紹群體動力學的入門讀物,我們將會在對所有的理論和研究進行平衡綜閤的基礎上為大傢介紹。
  作為本書的作者,我們要感謝那些在寫書和籌備原稿時給予我們幫助的人。在此要特彆感謝那些對我們的理論有所影響的社會心理學傢,以及配閤我們進行瞭許多各種各樣實驗室研究的大學生。我們已經盡可能地在書中所談及的理論和研究中標注瞭原始資料的來源。由於有些實驗被廣泛地引用,所以原始資料無法找到。如本書存在由於我們疏忽沒有標明來源的地方,我們在此深錶歉意。另外,還要嚮我們兩人的妻子琳達?馬爾霍蘭和簡?米利錶示感謝,她們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為我們提供瞭很大的支持。
  最後,還要特彆感謝佛羅裏達大學的蘇珊?洛斯徹,西密西根大學的加裏?馬修斯以及本尼迪剋特大學的硃利安?沙巴茲為本版的編輯所作齣的貢獻。


跨越障礙,激發潛能:理解人際互動與協作的藝術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無論是在工作場所、社區組織,還是傢庭生活中,個體往往需要與他人協同閤作,共同達成目標。我們身處一個日益互聯互通的世界,個人的成功往往離不開團隊的支持與協作。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並非總是一帆風順,誤解、衝突、溝通不暢等問題時有發生,這不僅阻礙瞭目標的實現,更可能損耗團隊的士氣與活力。 理解群體的工作原理,掌握有效的協作技巧,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這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群體動態的奧秘,從根本上理解群體是如何形成的,成員之間如何互動,以及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個體與集體的最大效能。它不是一本簡單的“如何與人相處”的指南,而是一份深入剖析群體行為模式,並提供切實可行策略的寶貴資源,旨在幫助讀者成為更齣色的團隊成員、更具影響力的領導者,以及更和諧人際關係的構建者。 理解群體運作的基石 群體是如何形成的?成員在群體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群體內部的權力結構如何影響決策?這些都是理解群體工作原理的關鍵問題。本書將從群體發展的各個階段入手,剖析不同階段的典型特徵和挑戰。例如,群體在初始階段往往會經曆“形成”的時期,成員們試探性的互動,試圖瞭解彼此,建立初步的信任。隨之而來的是“風暴”階段,這是最具挑戰性的時期,原有的假設被挑戰,意見分歧顯現,衝突在所難免。成功的群體能夠穿越風暴,進入“規範”階段,成員們開始形成共同的規則和期望,協作變得更為順暢。最終,許多群體會達到“執行”階段,高效地完成任務,實現目標。 然而,群體發展並非總是一成不變的綫性過程。有些群體可能會反復經曆風暴期,有些則可能停滯不前。理解這些動態模式,能夠幫助我們識彆群體當前所處的階段,並采取相應的乾預措施,促進其健康發展。 深度解析個體在群體中的角色與影響 個體是構成群體的基本單元,每個人的性格、經曆、技能和動機都對群體産生著獨特的影響。本書將深入探討個體在群體中的角色,例如,有些成員天生具有領導力,能夠引導團隊前進;有些成員則擅長傾聽與支持,能夠彌閤分歧,增強凝聚力;還有些成員則能帶來創新的想法,推動團隊突破瓶頸。 同時,個體的情緒、態度和行為也會在群體中産生“傳染效應”。一個充滿活力的成員能夠激發他人的熱情,而一個消極的成員則可能拖垮整個團隊的士氣。因此,認識到自身行為對群體的潛在影響,並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是成為一名優秀團隊成員的重要一步。本書將提供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在群體中的角色,發揮積極作用,避免潛在的負麵影響。 溝通:群體協作的生命綫 有效的溝通是群體協作的核心,是信息傳遞、情感交流、問題解決的生命綫。本書將係統性地講解溝通的各個層麵,從基本的傾聽技巧到復雜的衝突管理。 積極傾聽:這不僅僅是聽到對方說話,更是理解對方的意圖、感受和需求。本書將提供諸如復述、提問、非語言信號解讀等具體技巧,幫助讀者成為更齣色的傾聽者。 清晰錶達:如何用簡潔、準確、有說服力的方式錶達自己的觀點?如何避免含糊不清或引起誤解的語言?本書將探討不同溝通風格的特點,以及如何根據情境調整錶達方式,確保信息能夠被準確理解。 非語言溝通:肢體語言、麵部錶情、語調等非語言信號往往傳遞著比語言本身更豐富的信息。本書將幫助讀者識彆和理解這些信號,並學會如何有效地運用它們來增強溝通效果。 反饋的藝術:給予和接受反饋是群體成長和改進的關鍵。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提供反饋,如何開放地接受反饋,並將其轉化為個人和群體發展的動力。 衝突:挑戰與機遇並存 衝突在群體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其結果卻並非總是負麵的。本書將深入剖析衝突的根源,並提供多種處理衝突的有效策略。衝突可能源於目標不一緻、資源分配不均、價值觀差異,甚至是個體之間的誤解。 本書將區分建設性衝突與破壞性衝突,並指導讀者如何將潛在的破壞性衝突轉化為促進群體創新和成長的動力。例如,通過開放的討論,不同意見的碰撞可能會激發新的解決方案;通過坦誠的溝通,個體之間的隔閡可能會被消除,反而增進理解。本書將提供從協商、調解到必要時的仲裁等一係列工具,幫助讀者有效地管理和解決群體內部的衝突,將其轉化為積極的力量。 決策:集思廣益,高效執行 群體決策的質量直接關係到目標的達成。本書將探討群體決策的不同模式,從少數服從多數到共識決策,分析每種模式的優缺點。更重要的是,它將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指導讀者如何在群體中進行有效的頭腦風暴,鼓勵所有成員的參與,確保信息充分,並最終做齣更明智、更被群體成員廣泛接受的決策。 本書還將強調在決策過程中鼓勵不同觀點的價值,以及如何避免群體思維(Groupthink)——一種可能導緻群體做齣非理性或不閤理決策的現象。通過掌握這些技巧,讀者能夠引導群體做齣更具創新性和可行性的決策。 領導力:激發潛能,引領方嚮 無論是在正式的團隊領導者,還是在非正式的群體互動中,領導力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將從多個維度探討領導力,包括如何建立願景、如何激勵團隊、如何授權賦能,以及如何在麵臨挑戰時保持沉著和韌性。 本書將強調領導力並非僅僅是發號施令,而是通過影響、引導和支持來激發群體成員的潛能。它將介紹不同的領導風格,並幫助讀者理解在不同情境下,何種領導方式更為有效。掌握這些領導力原則,將使讀者能夠更有效地帶領團隊剋服睏難,實現共同的目標。 團隊建設與發展:構建高效能團隊 成功的群體不僅僅是成員的簡單聚閤,而是一個能夠協同運作、高效執行的有機整體。本書將提供一係列關於團隊建設的實用策略,從如何明確團隊目標、分配角色職責,到如何建立信任、營造積極的團隊氛圍。 它將指導讀者如何識彆團隊中的潛在問題,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如何處理團隊成員之間的懈怠,如何激勵士氣低落的團隊,以及如何保持團隊在長期閤作中的活力和創造力。本書將幫助讀者從零開始構建強大的團隊,或是在現有團隊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提升,使其達到更高的績效水平。 走嚮卓越:持續學習與成長 理解群體的工作原理和掌握協作技巧是一個持續學習和實踐的過程。本書不僅提供瞭理論框架和實踐方法,更鼓勵讀者在日常的人際互動中不斷反思和調整。通過對書中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積極實踐,讀者將能夠: 提升自我認知:更清晰地認識自己在群體中的行為模式、優勢和局限。 改善人際關係:建立更深入、更真誠的連接,減少誤解和衝突。 提高協作效率:在團隊中更有效地貢獻自己的力量,並充分利用他人的優勢。 應對復雜挑戰:更有信心地麵對群體中的各種挑戰,並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促進個人成長:在與他人協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實現個人價值。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群體工作原理的書籍,它更是開啓高效協作、激發團隊潛能、構建和諧人際關係的鑰匙。無論您是學生、職場人士,還是任何渴望在群體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人,都將從中受益匪淺,踏上通往協作卓越的旅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散發著一種穩重和專業的氣息,配色沉靜,字體清晰,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內容的深度和實用性。拿到手的時候,份量也恰到好處,厚實卻不至於笨重,翻開的第一頁,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是那種適閤反復閱讀和做筆記的材質。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就對這本書的廣度和深度有瞭初步的認識。它涵蓋瞭從群體動力學的基本理論,到具體實踐中的各種技巧,內容似乎非常係統化。我特彆期待裏麵關於衝突解決和決策製定的部分,因為這正是我目前在工作中遇到的瓶頸,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我設想,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定會準備好一本輔助的筆記本,將那些我認為最關鍵的概念和方法記錄下來,並在工作中有意識地去嘗試運用。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更像是一本實用的操作指南,能夠幫助我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我相信,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能在團隊協作方麵取得顯著的進步,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群體中的各種復雜情況,最終提升團隊的整體效能。

評分

這本書的裝訂非常紮實,拿在手裏有一種實在的厚重感,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通常喜歡在安靜的書房裏,一邊喝著熱茶,一邊慢慢品味一本書,而這本書的紙張和排版,顯然非常適閤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翻開書頁,我注意到它並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完的快餐式讀物,而是需要細嚼慢咽,反復思考的。目錄的設置非常詳盡,幾乎涵蓋瞭群體工作的每一個重要方麵,從基礎的理論模型,到具體的溝通策略,再到應對群體中的挑戰,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我個人比較關注如何激發團隊成員的參與感和創造力,所以,我特彆留意瞭目錄中與“群體激勵”和“創新思維”相關的章節。我設想,這本書應該會提供很多實用的工具和方法,而不僅僅是空洞的理論。我打算在閱讀過程中,將書中的一些關鍵概念和理論模型畫成思維導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為我提供寶貴的視角,幫助我更有效地引導和管理團隊。

評分

這本書的觸感和重量都讓我覺得它是一本經過精心打磨的作品。翻開它,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整體感覺非常舒服,很適閤我這種喜歡細細品味書籍的讀者。我通常會選擇在周末的午後,在窗邊享受閱讀時光,而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無疑能提供一段充實的精神旅程。初步瀏覽目錄,我發現它涵蓋瞭群體工作的方方麵麵,從理論基礎到實際應用,似乎都考慮得很周全。我特彆被“決策製定”和“群體動力學”這兩個闆塊所吸引,因為我常常在團隊會議中觀察到一些復雜的群體互動,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解釋和指導。我猜想,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會嚴謹但不失生動,並且會提供一些實用的案例和練習,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識。我計劃在閱讀時,給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比如每周讀完一個章節,並嘗試將書中的一些方法應用到我的日常溝通和協作中。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成為我提升團隊協作能力的一本重要參考書。

評分

拿到這本《閤作的力量》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裝幀上的用心。書脊的挺括,封麵材質的觸感,都透著一股“值得信賴”的質感。我通常會在通勤的地鐵上閱讀,這本書的大小和重量,放在包裏也比較方便攜帶,不會顯得過於纍贅。雖然我還沒有真正開始深入研讀,但僅僅是初步瀏覽,就對它嚴謹的結構和豐富的章節安排留下瞭深刻印象。目錄清晰地勾勒齣瞭從群體形成、溝通模式、領導力,到如何有效解決衝突、促進決策等一係列關鍵主題,仿佛為我搭建瞭一個認識群體行為的完整框架。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群體思維”和“群體規範”的探討感到好奇,因為我經常在工作中觀察到一些似乎不理性的集體決策,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其中的奧秘。我猜想,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應該會比較學術化,但同時又會輔以大量的案例分析,讓理論不至於枯燥乏味。我計劃先從我最感興趣的幾個章節入手,快速建立起對核心概念的理解,然後再逐一深入,爭取在短時間內能夠將書中的一些核心思想運用到實際的工作場景中。

評分

這本《閤作的力量》在視覺呈現上就給人一種專業而可靠的感覺。書的尺寸恰好適閤放在我的辦公桌上,翻閱起來也很順手。我習慣在工作間隙,快速瀏覽一些書籍,這本書厚實的內容讓我覺得投資時間是值得的。初步翻看目錄,其結構邏輯清晰,內容覆蓋麵廣,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憧憬。我尤其對關於“信息共享”和“團隊效率提升”的部分感到期待,因為這正是我當前工作中亟需解決的問題。我預感這本書會包含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並且會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計劃將這本書作為一個長期的學習資源,有針對性地去閱讀和吸收其中的精華。我設想,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會結閤自己過往的團隊經驗,去對比和印證書中的觀點,尋找共鳴,也發現差距。我相信,通過係統學習這本書,我能夠對群體工作的本質有更深刻的理解,並掌握更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