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学术发展史上,经学曾长期拥有领导的地位。尽管时至今日,知识的发展一日千里,而经学的重要性也相对的降低萎缩;但如要真正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对经学具备某种程度的认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素养。如要思考我国文化的前途,透过经学,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反省、汰择,是真切而直接的。
本书所涉内容通博,自“经”、“经学”的概念以及经学研究范畴的涵括,到一一对通称“十三经”的各经及其注疏、研究进行详细而概括性的介绍,再到对历朝历代官方对经书地位的认可、官方集大成的编修之举以及民间私人学者对各经的注疏研究,将经与经学自产生到发展而至龃龉再到显荣的各个阶段娓娓道来,并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经的内容、评价、研究参照论著,实为经学研究入门的集大成之佳作。
叶国良,台湾桃园人。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硕士、国家文学博士。历任该系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并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各两任,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捷克查理大学、山东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经学、金石学、古典文献,曾获国科会杰出研究奖、教育部学术奖暨国家讲座。主要著作有《宋人疑经改经考》、《经学侧论》、《礼学研究的诸面向》、《礼制与风俗》、《宋代金石学研究》、《石学蠡探》、《石学续探》、《居愚居文献论丛》、《古典文学的诸面向》等书。
夏长朴,台湾大学中文所博士,现任该校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史记、四书、宋代学术思想。主要著作有《两汉儒学研究》、《王安石的经世思想》、《王安石思想与孟子的关系》、《王安石的圣人论》、《李觏与王安石研究》、《顾炎武与钱大昕论学之异同》等。
李隆献,台湾大学中文所博士,现任该校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研究中国文学、历史学、经学、现代小说、叙事学等。主要著作有《晋文公复国定霸考》、《晋史蠡探:以兵制与人事为中心》、《汉族成年礼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中韩训诂学研究论著目录初编》、《群经概说》、《复仇观的省察与诠释——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编》、《复仇观的省察与诠释——宋元明清编》等。
序
再版说明
三版说明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经与经学
第二章 经学的本质
第三章 经学研究的范畴
第二编 群经概说
第一章 周易概说
第二章 尚书概说
第三章 诗经概说
第四章 周礼概说
第五章 仪礼概说
第六章 礼记概说(附大戴礼记)
第七章 春秋概说
第八章 左传概说
第九章 公羊传概说
第十章 穀梁传概说
第十一章 论语概说
第十二章 孝经概说
第十三章 尔雅概说
第十四章 孟子概说
第三编 经学简史
第一章 先秦的经学
第二章 两汉的经学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经学
第四章 隋唐的经学
第五章 宋代的经学
第六章 元明的经学
第七章 清代的经学
第四编 余论
第一章 经学与现实政治的关系
第二章 经学与其他学术的关系
主要引用及参考书目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它有着一种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学术的紧凑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章节过渡时所采用的过渡手法,它们如同精巧的机关,将看似关联不大的知识点自然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内容编排上,作者明显遵循了从宏观到微观的递进原则,先奠定基础性的理论框架,再逐步深入到具体方法的探讨,这极大地帮助我构建起清晰的知识脉络。我发现,书中对一些传统诠释学方法的比较分析尤为精彩,作者并未停留在简单的对比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方法论在面对特定文本时所能揭示的不同层次的意义,这种方法论上的深挖,对于任何希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人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武功秘籍”。此外,书中对一些现代研究成果的融入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体现了对前人劳动的尊重,又保持了自身论述的独立性与前沿性,让人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生命力与时代感。
评分这部著作的行文布局实在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像传统学术著作那样刻板地堆砌史料或概念,反而更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娓娓道来,引导读者逐步深入一个宏大而精微的知识体系。作者在开篇便展现出极高的概括力,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所涉领域发展脉络的复杂性与演变动力,这种对全局的把握能力,让初涉此道的读者不至于迷失在浩瀚的文献海洋中。随后的章节处理更是巧妙,将核心理论的阐释与具体案例的剖析穿插进行,既保证了理论的深度和严谨性,又通过生动的实例增强了可读性和说服力。尤其欣赏作者在概念界定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与精准,他深知许多传统术语在现代语境下容易产生歧义,因此,每当引入一个关键术语时,都会辅以细致的语境界定和历史溯源,使得读者能够迅速建立起一个扎实、可靠的认知框架。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感受到作者试图打通不同学派之间壁垒的努力,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各家观点,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思想内核与方法论差异,最终呈现出一种融汇贯通的宏大视野,这种超越门户之见的学风,在当今学界实属难得。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折服。作者对原始文本的引用和考证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每一个重要的论断背后,都能清晰地看到扎实的文献支撑。这种对“实证”的执着,使得全书的论证过程密不透风,几乎没有留下可以被轻易攻破的逻辑漏洞。然而,这种严谨并未以牺牲可读性为代价。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体现在他对复杂思想的梳理和阐述上,他能够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义理,用清晰、富有逻辑性的现代语言重新组织起来,使得核心思想一目了然。特别是针对一些争议性极大的历史事件或文献解读,作者采取了极其审慎的态度,他不会急于给出绝对化的结论,而是倾向于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模型,引导读者自己去权衡不同解释的合理性,这极大地提升了本书作为研究工具的价值。这种“带着读者一起做学问”的写作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被动接收知识,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思想上的深度对话,每次深入阅读,都会带来新的启发和反思。
评分坦率地说,起初我对这样一本看起来门类繁杂的学问之书抱有戒心,担心内容会过于庞杂而流于表面。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惊喜地发现作者的功力远超我的预期。他仿佛拥有一种化繁为简的魔力,能够将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沿革和理论分歧,抽丝剥茧,归纳出最核心的驱动力。书中的某些段落,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理论的精粹”,寥寥数语便道尽了数百年争鸣的精髓所在,这是一种高超的学术提炼能力。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论断,那种茅塞顿开的体验是难以言喻的。它不仅教会了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对事物内在逻辑的追问,才是真正的学术价值所在。这本书绝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参考书,它更像是一件可以随时翻阅、每次都能带来新感悟的智力伙伴。
评分这部作品在整体的格局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敬佩的博大与深沉。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总能适时地跳出现有的学术圈层,将所涉领域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史和思想史上进行考察,这种“大视野”的呈现,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立意高度。我特别关注到作者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心态是如何影响其学术产出的分析,这种将“人”与“学”紧密结合的视角,使得冷冰冰的理论分析瞬间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文字的张力也值得称道,作者在关键论点上会使用一种富有力量感的句式,而解释性内容则趋于平实流畅,这种节奏上的变化,有效地调动了读者的注意力。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细品的力作,它所蕴含的知识密度和思想深度,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我书架上那本经常被重新翻阅、且每次都能带来新收获的经典之作。
评分很棒!!!!!!!!!
评分叙述简浅明确而不琐碎,获益非浅。
评分好书,价格实惠,很喜欢。
评分好
评分叶老师,大专家!!!!台湾经学第一人
评分書很好,快遞哥不錯
评分書很好,快遞哥不錯
评分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很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