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四捲(下)(1946-1965)(英漢對照平裝本)

《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四捲(下)(1946-1965)(英漢對照平裝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馬多剋斯,[英] 坎貝爾,路甬祥 編
圖書標籤:
  • 自然科學
  • 科學史
  • 經典文獻
  • 英漢對照
  • 科普
  • 學術
  • 百年科學
  • Nature
  • 原版引進
  • 科學普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ISBN:9787513580762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1405
品牌:外研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自然》百年科學經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20
字數:62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學生、科研工作者
《<自然>百年科學經典》(英漢對照版)是國內一套英漢雙語對照版的《自然》論文精選集,匯集瞭自《自然》雜誌1869年創刊以來近150年間自然科學各領域(生物、物理、化學、天文、材料、基礎醫學、地球科學等)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每篇文章均配有由《自然》雜誌編輯撰寫的簡短導讀,中文譯文由國內各領域的專傢審稿把關。與此前世界範圍內曾齣版過的各種《自然》論文選集相比,本套叢書涵蓋時間跨度廣,所選篇目多。
《<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四捲收錄瞭自1946年至1965年期間發錶在《自然》雜誌上的經典論文107篇。這段時期正值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由於戰爭而擱置的科學研究再次得到大傢的重視。大量重要的論文在這一階段集中湧現:奇妙的全息攝影技術的原理首次被提齣,一颱紅寶石激光器研製成功,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DNA(脫氧核糖核酸)的雙螺鏇結構模型被揭示,通過X射綫的方法維生素B12的結構以及肌紅蛋白分子的三維結構得到解析,著名的皮爾當人化石騙局被揭穿,一個類星體3C273被確認,證明海底擴張說的大洋中脊上的磁異常被發現……
百年自然科學的波瀾壯闊,盡在《〈自然〉百年科學經典》!

內容簡介

《<自然>百年科學經典(英漢對照平裝版)四捲下(1946-1965)》是一套自然科學論文精選集中的一捲,收錄瞭國際綜閤性學術期刊《自然》從1946年創刊到1965年期間發錶過的經典科學論文48篇,這些文章由《自然》雜誌主編遴選,並由《自然》雜誌的編輯為每篇文章撰寫編者按,然後由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傢翻譯成中文並審訂。全書通過原汁原味的科學論文,迴顧瞭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生物、物理、化學、天文、地球科學等)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作者簡介


(英)約翰·馬多剋斯(Sir John Maddox),《自然》雜誌前任主編,著名物理學傢,兩度擔任《自然》主編達23年之久。
(英)菲利普·坎貝爾(Philip Campbell),《自然》雜誌現任主編,英國布裏斯托爾大學獲得航空工程學士學位,倫敦大學瑪麗王後·威斯特費爾學院獲得天體物理學碩士學位,萊斯特大學獲得上層天體物理博士學位,並在萊斯特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
路甬祥,浙江大學機械工程係水力機械專業畢業,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機械係液壓氣動研究所研修,博士學位,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

內頁插圖

目錄

1. 南方古猿亞科發現的意義
2. 南方古猿亞科或達特猿
3. 一件新的南非猿人——邇人頭骨的發現
4. 涉及帶電介子的過程
5. 斯泰剋方丹男性猿人的頜骨
6. 懸浮的磁體
7. 感光乳膠中慢介子徑跡的觀測
8. 新的不穩定基本粒子存在的證據
9. 一種新的顯微原理
10. 1947年間發現的非洲靈長類化石
11. 在馬卡潘斯蓋河榖發現的一種普羅米修斯南方古猿(尚未確定)
12. 又一新型猿人化石
13. 在宇宙輻射下曝光的電子敏感底片的觀測
14. 一種新型人類化石
15. 皮爾當人年代的新證據
16. 是猿類還是人類?
17. 碳化矽晶體錶麵的螺鏇生長
18. 用X射綫方法測定光學活性化閤物的絕對構型
19. 閤成多肽中存在鮑林 科裏α螺鏇的證據
20. 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
21. 脫氧戊糖核酸的分子結構
22. 胸腺核酸鈉鹽的分子構型
23. 脫氧核糖核酸結構的遺傳學意義
24. 皮爾當人
25. 對皮爾當工具進行的化學檢驗
26. 爪哇猿人、魁人與南方古猿亞科
27. 肌肉收縮時的結構變化:使用乾涉顯微鏡觀察活體肌縴維
28. 肌肉收縮與拉伸過程中的橫紋變化及結構上的解釋
29. 人造金剛石
30. 金剛石閤成中的失誤
31. 兩個相乾光束中光子間的相關性
32. 中國的天文鍾
33. 維生素B12的結構
34. 中微子
35. 一種新型恒星光乾涉法對天狼星的測試
36. 氣體放電中産生的高溫和核反應
37. 熱等離子體中的協同現象
38. 利用X射綫分析獲得肌紅蛋白分子的三維模型
39. 源於單個體細胞核移植的非洲爪蟾性成熟個體
40. 來自奧杜威的新的頭骨化石
41. 新型奧杜威南方古猿亞科的親緣關係
42. 紅寶石中的受激光輻射
43. 一人體內的四種成人血紅蛋白
44. 小鼠(小傢鼠)X染色體上的基因作用
45. 蛋白質遺傳密碼的普遍特徵
46. 正常的人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I之間的化學差異
47. 來自奧杜威峽榖的手骨化石
48. 用月掩的方法研究射電源3C 273
49. 3C 273: 一個具有很大紅移的類星體
50. 分子生物學,優生學和人種改良學
51. 大洋中脊上的磁異常
52. 在奧杜威峽榖發現的一個人屬新種
53. 血紅蛋白G阿剋拉
54. “能人”和南方古猿
55. 生命的維數與可能性
56. 1908年通古斯隕石可能含有的反物質
57. 遺傳密碼:終止翻譯的“無義”三聯體及其抑製機製
58. 雷達測定水星的自轉
59. 水星的自轉
60. 時間之箭和熵
61. 地球大氣閃爍層存在的實驗證據
62. 斷電接觸:沸騰的金屬還是高密度等離子體?
63. 異常的血紅蛋白及其遺傳密碼
64. 一類新斷層及其與大陸漂移的關係
65. 生命探測實驗的物理基礎
66. 天蠍座和銀河係中心附近的宇宙X射綫源光譜數據
67. 天蠍座和人馬座中三個X射綫源的位置
68. 類星體射電變星CTA 102模型
69. 一個泰國傢族中的血紅蛋白J和E
70. 越南人中的血紅蛋白E
71. 原膠原大分子及其聚集模式的新模型
72. 大洋中脊的形成
73. 海底破碎帶、無震海嶺和國際科聯劃綫:東太平洋海隆西部邊緣的推測
74. 一種改進的研究人類血紅蛋白突變體的方法:α2β295GLU血紅蛋白N(巴爾的摩)的鑒定
75. 南半球的浴盆渦鏇
76. 溫標
77. 生物學迴顧
78. 宇宙學的新進展
79. 北大西洋深海沉積物中的更新世冰海區
80. 中子和質子在原子核中的幻數的結構基礎
81. 國際生物學計劃
82. 類星體角大小的新極限
83. 四倍體茄屬植物中染色體的雙減數
84. 類星體射電源3C 273 B的結構
85. 利用全息術的字符識彆
86. 精神分裂癥患者尿中的“粉紅色斑點”
87. 保幼激素
88. 肝炎病毒的繁殖及其特性
89. 三種血紅蛋白K:一種異常的伍力奇血紅蛋白、兩種人血紅蛋白A的稀有變體——喀麥隆和伊巴丹血紅蛋白
90. 具有五重對稱性的硬球的密堆積
91. 反物質與樹木年輪
92. 藥物依賴
93. 病毒RNA復製的新模式
94. 唐氏綜閤癥(先天愚型)的病毒病因學
95. 生物進化與心理演進:類推法運用
96. 分子水平的生物係統
97. 地中海貧血中珠蛋白的閤成:一項體外研究
98. 用全息術實現的相位物體的重建
99. 銀河係中心區域的射電結構
100. 羥基分子在星際空間中的形成
101. 生物化學與心理功能
102. 瘧疾和中部非洲的開放
103. 中國人體內的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特徵
104. 胸腺與抗體空斑形成細胞的産生
105. 成年期胸腺切除後免疫應答能力的下降
106. 成體胸腺切除對免疫功能的延遲性影響
107. 成年小鼠胸腺切除對免疫應答的影響

前言/序言

李政道序

如何認識自然科學對人類生活的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麵來分析:一是物質層麵,尤其是近百年來,自然科學取得瞭很多跨越性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瞭許多革命性的變化;二是精神層麵,科學精神日益深入人心,這種科學精神並不是認為科學萬能、科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它應該是一種老老實實、嚴謹縝密、又勇於批判和創造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種堅持為人類福祉而奮鬥的信念。這種科學精神可能比物質意義上的科技成就更重要,因為技術進步的影響可能與時代具體的背景有密切關係,但科學精神卻永遠是人類精神文明中可寶貴的一部分。

從這個意義上,這套《〈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叢書的齣版,不僅為讀者呈現瞭一個多世紀以來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發展的曆史軌跡,更重要的是,它展現瞭無數科學傢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艱難求索、百摺不迴的精神世界。《自然》作為全世界有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之一,反映瞭各個學科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概貌,報道瞭現代科學中重要的發現。這套叢書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不僅匯聚瞭狹義相對論的提齣、量子理論的成熟、人類基因組測序完成這些具有開創性和突破性的大事件、大成就,還將一些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文章囊括進來,並展現瞭圍繞同一論題進行的學術爭鳴,這是一種難得的眼光和胸懷。科學之路是艱辛的,成功背後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失敗,前人的失敗是我們今日成功的基石,這些努力不應該被忘記。因此,《〈自然〉百年科學經典》這套叢書不但能讓讀者瞭解對人類科技進步有著巨大貢獻的科學成果,以及科學中的焦點和前沿問題的演變軌跡,更能使有誌於科學研究的人感受到思想激辯帶來的火花和收獲背後的艱苦努力,幫助他們理解科學精神的真意。

當前,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麵臨著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機遇,國傢已經製定瞭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為科學研究創造瞭良好的製度環境,同時中國的科學技術經過多年的積纍也已經具備瞭很好的理論和人纔基礎。如何進一步引進國外的學術精華,促進中外科技交流,使科學精神深入人心,使中國的科技水平迅速提升至世界前列就成為這一階段的重要課題。因此,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和麥剋米倫齣版集團閤作齣版這套《〈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叢書,對中國的科技發展可謂貢獻巨大,我衷心希望這套叢書的齣版獲得極大成功,促進全民族的科技振興。

科學的事業永無止境。這是科學的永恒魅力所在,也是我們砥礪自身、不斷求索的動力所在。這樣的事業,值得我們全力以赴。
《科學的拓荒者:二十世紀中葉的探索與發現》 ——見證人類求知欲的澎湃浪潮,領略跨學科思想的璀璨交鋒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對特定期刊的捲冊匯編,而是聚焦於20世紀中期(大緻涵蓋1946年至1965年間)全球科學研究的宏大敘事與關鍵轉摺點。這是一個充滿劇變、希望與焦慮的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人類社會進入瞭冷戰的陰影,但與此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世界觀和生活方式。本書旨在通過梳理這一時期湧現齣的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科學發現、理論突破和工程壯舉,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科學拓荒圖”。 第一部分:微觀世界的重塑——量子力學與粒子物理的深化 二戰後,對物質本質的探究進入瞭更深層次的精微領域。本書將詳細闡述核物理從原子彈研製成功後的轉化與應用,以及隨之而來的粒子物理學黃金時代的開啓。 1. 粒子動物園的建立與標準模型的雛形: 隨著大型加速器技術的成熟,科學傢們開始係統性地“捕獲”和識彆亞原子粒子。本書將深入探討繆子(Muon)的發現,以及隨後的中微子束流實驗如何一步步揭示瞭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奧秘。我們迴顧瞭那些標誌性的粒子發現,它們如何挑戰瞭早期簡單的原子模型,促使物理學傢們構建起更復雜的相互作用框架。重點分析瞭費曼圖(Feynman Diagrams)的引入,它如何以一種直觀且強大的數學工具,統一瞭對粒子散射過程的描述,盡管完整的“標準模型”尚未最終定型,但其核心思想已在這一時期紮根。 2. 量子場論的嚴肅化: 量子電動力學(QED)在這一時期達到瞭理論上的成熟。本書將詳細解析施溫格、朝永振一郎和費曼等人如何通過“重整化”這一革命性的數學手段,成功地處理瞭早期理論中齣現的無窮大問題,使得對電子和光子相互作用的預測精度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些工作的深刻性在於,它不僅解決瞭技術難題,更確立瞭量子場論作為描述基本相互作用的核心框架地位。 3. 固體物理學的應用轉嚮: 半導體理論的深入發展是這一時期的另一大支柱。晶體管的發明(盡管時間略早,但其商業化和理論深化主要集中在戰後)徹底改變瞭電子工業的基礎。本書將探討布洛赫方程的深化應用,以及對超導現象(尤其是BCS理論的奠基性工作)的探索,這些理論研究直接催生瞭後來的信息技術革命的萌芽。 第二部分:宏大尺度的覺醒——宇宙學與地球科學的融閤 如果說微觀物理學在“內”探索,那麼天文學和地球科學則在“外”拓展人類的認知邊界。這一階段,觀測手段的進步使得宇宙學從純粹的哲學思辨轉變為一門依賴精確測量的實驗科學。 1. 宇宙的膨脹與背景輻射的預言: 哈勃的觀測成果在戰後被更精確地量化。本書將著重描述科學傢們如何艱難地在“穩態宇宙論”和“大爆炸理論”之間進行抉擇。我們詳細追溯瞭伽莫夫及其團隊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存在的理論預言,即便該輻射的實際觀測要到1960年代中期纔能實現,但其理論基礎的構建正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2. 地球深部的秘密: 闆塊構造理論的早期論證是地球科學的革命。本書將呈現魏格納大陸漂移說的再評估,以及莫霍麵、古地磁學等新觀測證據如何匯聚,促使科學傢開始形成地球內部是一個動態係統的概念。磁場反轉記錄的發現,是理解地球演化曆史的關鍵綫索。 3. 行星科學的誕生前夜: 隨著火箭技術的發展,對太陽係其他天體的興趣空前高漲。雖然大規模的太空探測(如阿波羅計劃)尚未完全展開,但對火星大氣、月球地質的初步遙感推測和理論建模,標誌著行星科學作為一個獨立領域的誕生。 第三部分:生命的藍圖——分子生物學的爆發 從二戰結束到1965年,生命科學領域發生瞭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其核心在於揭示瞭遺傳物質的結構和功能。 1. DNA的雙螺鏇結構及其意義: 這是本時期最光芒萬丈的發現之一。本書將詳細剖析沃森和剋裏剋的突破,不僅僅關注於模型本身,更重要的是理解這一結構如何自然而然地解釋瞭遺傳信息的復製和變異機製。我們也將探討早期對“中心法則”(DNA到RNA到蛋白質)的構想,以及這些構想如何引導瞭後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方嚮。 2. 遺傳密碼的破譯: 理解瞭DNA的結構後,解碼遺傳信息如何指導蛋白質閤成成為下一個焦點。本書將追溯尼倫伯格和科恩伯格等人的關鍵實驗,這些實驗如同在翻譯一個全新的語言,最終揭示瞭三聯體密碼子的存在,將核酸序列與氨基酸序列聯係起來,標誌著現代生物化學的巔峰成就。 3. 生物控製論與信息論的交匯: 在這一時期,科學傢們開始用信息論的視角來審視生命係統。控製論(Cybernetics)的理念,強調反饋機製在生物體穩態維持中的作用,深刻影響瞭對細胞信號傳導和神經係統功能的理解。 第四部分:計算與工程的飛躍 信息處理技術的進步為所有科學領域提供瞭新的工具和範式。 1. 電子計算機的實用化: 從早期的真空管機器到晶體管計算機的過渡,極大地提升瞭科學計算的能力。本書將介紹這些早期巨型計算機如何被應用於天氣預報、核模擬以及早期的復雜係統建模,它們是理論物理和工程學得以快速發展的物質基礎。 2. 自動化與控製論工程: 在冷戰的推動下,航空航天和軍事工程對精確控製係統提齣瞭極高要求。反饋控製理論(如奈奎斯特判據的推廣)在這一時期得到瞭廣泛應用,保障瞭新式飛行器和早期導彈的穩定性,這些工程技術反過來也為復雜科學實驗的自動化控製提供瞭模闆。 總結:時代的烙印 《科學的拓荒者》力圖展現20世紀中葉的科學圖景,它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既有原子能的巨大破壞力,也有疫苗拯救生命的巨大福祉;既有冷戰思維的阻礙,也有國際科學閤作的努力。本書所呈現的,是一群麵對未知、勇於挑戰既有範式的傑齣頭腦,他們以堅韌的實驗和深刻的洞察力,為後來的科學繁榮奠定瞭不可動搖的基石。閱讀此書,如同親曆一場場思想的“淘金熱”,感受人類求知本能的偉大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編輯和翻譯的工作量是巨大的,這一點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高質量的譯文是連接讀者與原著思想的橋梁,而這裏提供的翻譯水平是相當專業且忠實的。它既保留瞭原著的學術精確性,又避免瞭翻譯腔過重,使得那些復雜的概念在中文語境下依然保持瞭清晰的邏輯綫條。這種對專業術語反復推敲、力求準確傳達科學意圖的努力,是成就一部優秀科學譯著的關鍵。整本書的校對工作也做得非常齣色,幾乎找不到影響閱讀流暢性的明顯錯誤,這對於包含大量專業圖錶和公式的科學著作而言,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成就,體現瞭齣版方對學術嚴謹性的最高承諾。

評分

我深切地體會到這套叢書在選擇篇目時的嚴謹和深思熟慮。它所涵蓋的1946到1965這關鍵的二十年,正值世界科學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時期,無論是物理、生物還是化學領域,都湧現齣瞭顛覆性的理論和實驗成果。要從中挑選齣真正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經典”,難度可想而知,但編者顯然交齣瞭一份令人信服的答捲。這些選文並非隻是羅列舊聞,而是精選瞭那些深刻影響瞭後續數十年科學發展方嚮的奠基性工作。對於想要係統梳理二戰後現代科學體係構建脈絡的研究者或愛好者來說,這套書簡直就是一張不可或缺的導航圖,它幫助我們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成一條清晰、有邏輯的發展主綫,避免瞭在浩瀚的科學史料中迷失方嚮。

評分

閱讀體驗方麵,這套書帶來的智識上的衝擊感是無與倫比的。它迫使你跳齣當前的學術框架,去理解在信息相對閉塞、計算工具遠不如今日發達的年代,科學傢們是如何憑藉純粹的邏輯和實驗的智慧,揭示自然界深層奧秘的。這種“慢閱讀”的節奏,讓人能夠真正沉浸到每一個論證的細節之中,體會到科學發現過程中那種步步為營的艱辛與喜悅。特彆是當對照閱讀原文時,那種對作者原始語氣的捕捉和對術語在不同時代語境下的細微變化的體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和趣味性。這不是那種快速獲取結論的讀物,而是一本需要耐心咀嚼、反復迴味的哲學與科學的結閤體。

評分

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意義遠超齣瞭其實用價值。在數字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太容易被各種碎片化的信息淹沒瞭。而這套典藏版,以其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提供瞭一種難得的反思空間。它象徵著一種對“經典”的堅守,一種對經過時間檢驗的知識體係的尊重。可以想象,幾十年後,當更多文獻和理論被更迭淘汰時,這些選自《自然》雜誌的黃金時期的文本,依舊會散發齣獨特的光芒,成為後人理解我們這個時代科學源頭的珍貴坐標。它更像是一種跨代際的文化遺産,值得被妥善地收藏和傳承給下一代對科學抱有敬畏之心的人。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匠心獨運,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曆史感。紙張的質感非常考究,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色調,仿佛真的能觸摸到那個年代的空氣。尤其喜歡它采用的英漢對照的排版方式,不僅方便瞭我們這些對原著語言有好奇心的讀者,也讓學習和對照變得異常輕鬆。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在如今很多快餐式的齣版物中是很難得一見的。能將跨越瞭近二十年的科學思想凝結在這樣一本實體書中,本身就是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和緻敬。每一次翻閱,都不隻是在閱讀文字,更像是在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感受那些科學巨擘們在特定曆史背景下迸發齣的思想火花。對於一個資深的書籍愛好者來說,這種實體書的體驗是任何電子閱讀器都無法替代的,它不僅僅是信息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

評分

評分

信息量很大,內容有趣,講述通俗易懂,翻譯順暢,還是雙語,非常滿意!

評分

信息量很大,內容有趣,講述通俗易懂,翻譯順暢,還是雙語,非常滿意!

評分

期刊下捲,喜歡,以後追評

評分

期刊下捲,喜歡,以後追評

評分

質量很不錯,經典之作,涵蓋各個方麵。

評分

書的質量非常好,快遞員態度非常好,越來越喜歡京東的服務瞭

評分

京東物流快捷,書本印刷清晰,裝訂還行,版麵較好。是激發孩子的讀物,用來培訓閱讀和寫作。收藏價值高。五星好評!

評分

很滿意,還沒看,看後追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