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关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西方主要国家施行的经济政策,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对相关理论的严谨论证,以及对“紧缩”这一理念的形成原因、演变发展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讨论,作者认为当下主流西方国家实行的“紧缩政策”以及坚信“紧缩政策能带来经济增长”的信念都是“极其有害的无稽之谈”。作者认为这是让无辜的公共大众为银行出现的问题进行买单的错误行为,会给整个西方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本书的观点深刻、论据充分、事例翔实,层层揭开“紧缩”的神秘面纱,瓦解了西方政府和媒体长期以来鼓吹的“紧缩政策”,也为当下的中国读者深入了解这场债务危机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思考。
马克·布莱思,布朗大学政治科学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也是布朗大学发展研究与国际关系本科课程主管。他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学位,1997至2009年期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
序:紧缩,一部个人历史
1 紧缩、债务危机与道德准则的入门
第一部分 为什么大家都需要紧缩?
2 美国:大而不倒?
银行家、紧急求助以及谴责政府
3 欧洲——大而难救?
永久紧缩的政治观点
第二部分 紧缩的双生思想史
第4、5及6章的前言:紧缩的思想史以及实践史
4 一个危险理念的思想史,1692—1942
5 一个危险理念的思想史,1942—2012
6 紧缩的实践史,1914—2012
第三部分 结论
7 银行业的终结、新的故事和未来的税收时代
手稿后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一个危险观念的演变史”这个副标题,它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紧缩”会被冠以“危险”的标签?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才达到了如今这个可能带来风险的境地?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紧缩”观念形成之初,它可能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经济管理的工具,用来控制通胀、平衡财政,但它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危险”的?是否在某些历史时期,过度或不当的“紧缩”措施,确实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甚至政治危机?我非常想了解,作者是如何界定“危险”的,是出于对经济后果的担忧,还是对社会公平的顾虑,抑或是对政治权力被滥用的警惕?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紧缩”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这些形式是如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现实相互作用的?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将那些宏观的经济理论和历史事件,与“危险”这个主观感受联系起来的,从而让读者能够深刻理解“紧缩”观念的潜在负面影响,并对其保持警惕。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和略带压迫感的字体,瞬间就营造出一种历史厚重感和某种警示的意味。我一直对经济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听起来简单却内涵深远的。比如“紧缩”这个词,在新闻报道、政策讨论中频繁出现,但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它的历史脉络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子,甚至被赋予了某种“危险”的色彩?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梳理出这样一条时间线索的,是不是会从某个意想不到的古老经济思想萌芽开始,然后一路追踪到近现代的重大经济事件和理论流派的演变?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紧缩”背后的经济学理论,例如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争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政府和学者是如何看待和实践“紧缩”政策的。或许还会涉及一些具体的经济危机,比如大萧条、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看“紧缩”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解决之道还是加剧矛盾的根源?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对“紧缩”不同维度解读的探讨,例如财政紧缩、货币紧缩,它们各自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对社会民生又会产生哪些具体而深远的影响?我会仔细阅读,看作者如何层层剥开“紧缩”这个概念的复杂外衣,揭示其背后隐藏的逻辑和力量,并最终去理解为什么作者会称之为“危险”。
评分读完之后,我感觉作者简直是用一种考古学家的精神在挖掘“紧缩”这个概念的 DNA,从远古的经济活动中寻找蛛丝马迹,一直到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激烈辩论。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看似遥远的时代,人们是如何理解和应对经济困境的?是否存在一些原始的“紧缩”思维,即便当时没有这个词?而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像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这样的大师,他们对“政府干预”和“经济周期”的看法,是否已经为后来的“紧缩”观念埋下了伏笔?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紧缩”在不同意识形态下的演变。例如,它在自由市场经济信徒眼中,可能是一种必然的经济调整,是对过度扩张的纠正;而在强调社会公平和福利的左翼思想中,则可能被视为加剧贫富差距、损害社会稳定的一种工具。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制下,对“紧缩”的接受程度和应用方式有何差异?比如,一些福利国家是如何在面对财政压力时,平衡紧缩措施与社会保障体系的?或者,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快速发展中,又如何看待和运用“紧缩”来控制通胀或债务?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找到这些跨越时空的联系,并将其逻辑清晰地呈现给读者的,让我能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一场深度潜水,带我潜入经济学思想的深海,去探索“紧缩”这个词语背后那庞大而复杂的海洋生物群落。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浩瀚的文献中,找到那些最能体现“紧缩”观念演变的关键节点和标志性事件的?例如,在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对国家经济的角色有着怎样的认知,这与后来的“紧缩”思想有何关联?到了工业革命时代,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是否催生了对过度扩张的担忧,从而孕育出“紧缩”的早期形态?我尤其关注书中对“紧缩”在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中引发的反应的描写。毕竟,任何经济政策的推行,都会对不同人群产生迥异的影响。“紧缩”往往意味着节约、削减,这对于富裕阶层可能是一种理性的财务管理,但对于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它可能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下降,甚至生存的艰难。书中是否会描绘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社会群体是如何抗议、抵制或拥抱“紧缩”政策的?这些抗议和抵制,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紧缩”观念的后续发展?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让我能切身感受到“紧缩”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落地和引发的社会涟漪。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在讲一个抽象的经济学概念,不如说是在讲述一场围绕着“紧缩”观念展开的、跨越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思想史和权力斗争史。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济学理论,比如古典经济学中的“重商主义”或“自由放任”,以及后来的“凯恩斯革命”等,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巧妙地与“紧缩”这个主题结合在一起?我猜想,书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关键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和决策,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紧缩”观念的形成和演变。或许是某位哲学家对财富和资源的看法,或许是某位经济学家对公共支出的质疑,又或许是某位政治家在经济危机中的应对策略,这些都可能成为“紧缩”观念成长的土壤。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揭示,“紧缩”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被用来服务于特定的政治或经济利益的。比如,在某些时候,它可能被用来合理化削减社会福利,以降低政府开支;在另一些时候,它可能被用来作为应对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这其中必然充满了利益的博弈和意识形态的较量,而“紧缩”这个概念,可能就成了这场博弈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会仔细品味,看作者是如何抽丝剥茧,揭示这些隐藏在经济理论背后的权力运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