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食,不偏食。能意识到乱读价值的人,才是真正会读书的人。
畅销200万册!台湾诚品书店畅销书!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连续5年销量榜首图书!
读得多,就会甄别好书,驱逐劣书;
读得杂,自然多面思考,创意无限;
读得广,知识方可迭代,个人才能成长!
每个人都应该逃离阅读的舒适区。
只读看得懂的书,永远无法进步。
如果只按照书单循规蹈矩,人们都会变成一个模样。
如果没有读过几十本甚至几百本烂书,那就称不上一个合格的读者。
乱读术能带给读者什么?
● 让读者真正对自己的阅读负责。
● 一看目录就知道某本书有没有价值。
● 形成独立的鉴书能力,而不是书单的追随者。
● 好似周游过世界,可以谈论更多话题,突破自我局限。
乱读和精读不矛盾,乱读并不意味着粗糙的阅读方法。
乱读的价值在于,像风一样地轻快阅读,反而能收获许多慢读时容易忽视的风景。
外山滋比古
目前为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会前总裁。曾获第46回日本放送协会放送文化奖,专攻英国文学、教科书、修辞学、编辑技术、思考、日语理论等领域。
作者序
1 // 第1章
不赠书
阅读的距离美学 // 1
书应自掏腰包来买 // 6
书评可畏 // 8
乱读是最有趣的阅读法 // 11
第2章 // 13
劣书驱逐好书?
越是禁书越具有吸引力 // 13
危险的阅读才有趣 // 15
阅读禁书是一种自我负责 // 18
阅读需要有心的读者 // 22
25 // 第3章
读书百遍的神话
会读不等于能解其意 // 25
喜欢上阅读的乌龟会领先 // 2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29
精读还是速读 // 31
书籍的过食同样有害 // 33
第4章 // 36
读书,但不要成为书的俘虏
读书信仰可致头脑近视 // 36
知识与思考呈对立关系 // 39
阅读方法需与生存力相结合 // 43
47 // 第5章
像风一样轻快地阅读
速读之理性和慢读之感性 // 47
细读反可致更多不解 // 51
阅读速度关乎语言的生命 // 54
第6章 // 56
乱读的意义
违反常识的阅读 // 56
初级阅读与次级阅读 // 58
乱读不拘泥于书的种类 // 61
乱读的入门教材 // 64
不畏惧失败:乱读必需的觉悟 // 65
67 // 第7章
Serendipity
获得意外新发现的才能 // 67
乱读可引发化学反应 // 70
《格列佛游记》 // 73
第8章 // 77
从乱读中获取《修辞的残像》灵感
我的乱读经历 // 77
比喻法 // 80
语言的非连续性与连续性 // 82
乱读的效用 // 86
89 // 第9章
读者的存在
文学是什么 // 89
读者是文学作品的三大要素之一 // 91
作者不是绝对权威 // 95
推荐逆境 // 97
第10章 // 100
编辑力
作为教师的挫折 // 100
作为《英语青年》编辑的困境 // 102
编辑和做菜很相似 // 104
轰动读者的企划案 // 106
110 // 第11章
母语的新发现
重新感受日语的趣味 // 110
日语没有逻辑性? // 114
被称作恶魔的日语 // 116
第12章 // 121
经典作品的诞生
大约40年前,我决定不再将自己的著作赠予人。这是因为我认为,不阅读相识之人的著作最好,所以首先在自己的著作上实施了这一想法。当然,周围之人对此议论纷纷,但我从未屈服,一直忠于自身理念,坚持贯彻了这一想法。
除此之外,我还尝尽了无法读懂外语书籍之苦。这让我领悟到,正确理解书籍内容是十分困难之事。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满是错误的理解有可能触发意想不到的发现。我将其视为获得意外新发现的才能(serendipity)。
本书力图通过具体事例来阐明这一点,也就是阐明乱读之功效。
实际上,去年七月,我被邀请在东京国际书展上做了一个演讲。题目为“阅读与思考”,副标题即为“乱读术”。
本书内容与演讲主题一致,但绝大部分为新稿。若能多少向广大读者传达乱读的功效,我将不胜荣幸。
出版之际,承蒙扶桑社出版局书籍第三编辑部的三口洋子小姐多多关照,在此深表感谢。
2014年立春
外山滋比古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冲击,在于它对“效率”的重新定义。在当今社会,效率是至高无上的美德,我们总被教导要最大化每分钟的产出。然而,《乱读术》却巧妙地展示了“低效”的价值,那种看似浪费时间的随机探索,往往孕育着最深刻的洞察力。它让我敢于在阅读中“浪费”时间,敢于在某个有趣的脚注上停留半小时,而不是急着赶往下一个章节。这种放慢脚步的勇气,最终反而带来了更扎实的积累。我发现,当我不再以“读完”为目标时,书中的内容反而更容易在我脑中扎根。这种阅读上的“慢哲学”,并非消极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选择,去对抗信息洪流带来的焦虑感。它就像是为信息过载的灵魂提供了一个宁静的避风港,让你有机会真正消化那些你原本急于吞咽下去的知识颗粒。
评分说实话,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有些困惑,因为它拒绝被简单归类。它不完全是哲学,也不完全是方法论,更像是一种对既有学习范式的解构与重塑。这种“去中心化”的处理方式,对于习惯了明确结论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个适应期。然而,一旦你接受了它所提供的这种开放性,你会发现它提供的价值是极其深远的。它不是给你现成的答案,而是给你一套可以应对未来所有未知问题的“认知工具箱”。这种工具箱里的工具非常多元,有的锋利,有的钝拙,但每一样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更妙的是,它鼓励读者自己去组合使用这些工具,甚至自己发明新的工具。这种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得每一次阅读体验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刚拿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而这本书,则是激发我雕琢出属于自己作品的最初灵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近乎于诗意的跳跃感,读起来让人感觉既放松又警醒。它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它更像是在你脑海中构建了一系列由散点串联起来的思维导图。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概念的方式,那种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结构布局。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小小的重置,你必须把前一页的语境暂时搁置,才能更好地迎接下一段文字带来的冲击。这种阅读节奏感,对于长期被信息碎片化轰炸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温柔的纠正。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的大脑在接收信息时,是否过度依赖线性逻辑,而忽略了知识之间潜在的、非线性的关联。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展示了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元素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宏大、更具有生命力的认知场域。它不是教你如何阅读,而是邀请你以一种全新的、更自由的方式去“体验”阅读本身。
评分每次合上这本书,我都能感觉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变得更加细腻和多维了。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是一个思维的催化剂,会持续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发酵作用。比如,我开始留意到日常对话中那些被忽略的语境暗示,或是对一个熟悉概念产生全新的联想。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奇遇式”学习的精髓所在。它教导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隐藏在那些不合时宜、不被重视的角落里。这种打破常规的叙事结构和思考路径,非常适合那些厌倦了既有知识体系,渴望建立自己独特认知地图的探索者。它没有强迫你接受任何既定的真理,而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通过最不设防、最开放的态度去接近知识,最终收获意料之外的丰厚回报。这是一次彻底解放阅读本能的精彩体验。
评分这本《乱读术 [Randoku no Serendipity]》读起来真像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旅程,但每到一个新的角落,总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没有给你设定明确的目的地,而是鼓励你去享受“迷路”的过程。我记得刚开始翻阅时,那种感觉非常陌生,因为它不像是传统的指导手册,它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对话者,时不时地抛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那种阅读体验,就好比走进一家堆满了稀奇古怪物品的旧书店,你不是为了寻找某一本特定的书而去,而是为了那些在书架深处偶然撞见的、让你瞬间停下脚步的东西。这种偶然性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它挑战了我们习惯性的阅读路径,让我们重新审视“吸收知识”这件事本身是不是可以更加有机、更加随机。它让我意识到,许多我们自认为重要的“必读”书单,可能正是束缚我们思维的枷锁。当你放下那些既定的框架,真正沉浸在一种“随心所欲”的阅读状态中时,知识的火花才更容易被点燃,那种由内而外的启发,是任何刻意安排的阅读计划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好书,值得入手,虽然内容篇幅不长
评分?。。。。。。。。。。。。。。。。
评分内容很好,是我要的
评分在读书声里没有无聊,在世事纷扰中自有桃源。
评分??????
评分经典
评分还没看,刚买回来感觉应该还不错
评分千书易取,良书难求。
评分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