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在科技和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全民(尤其孩子)正在自覺或不自覺地被電視和網絡“綁架”,要適時地親近自然可謂挑戰多多。幫助孩子找尋自然界中的美,是一件重要至極的事情;
★ 邦妮·托馬斯列舉瞭許多有趣的實踐活動,無論孩子身在何處,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 《如何讓孩子遠離網絡親近自然》提供瞭200多種創意性活動,從遊戲到手工,再到親力親為,對於所有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都是翔實而富有創意的。
★【優教書係】全係精彩圖書:
內容簡介
讓生長在信息時代的孩子,放下眼花繚亂的電子産品,遠離網絡走進自然似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觀察力、幸福感!
《如何讓孩子遠離網絡親近自然》是一本“方法論”,告訴我們怎樣讓孩子們戒掉網絡更加親近自然,怎樣讓那些從事心理健康輔導的專傢把自然實踐活動融入到他們給谘詢者施予治療的過程中。任何和孩子打交道、照顧孩子、撫養孩子或者教授孩子的人都能夠從本書的這幾章中有所收獲,書中提供瞭200餘種創意性活動,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觀察力、幸福感,讓孩子以一種有趣又富有創意性的方式去接觸自然。
作者簡介
邦妮·托馬斯(Bonnie Thomas),社會工作者,兒童與傢庭心理谘詢師,與丈夫和兒子居住在美國緬因州。她把在工作中涉及的許多創意性錶達、藝術以及親近自然的實踐活動都寫入瞭書中。業餘時間,她喜歡寫俳句,搞藝術創作,研究美食,潛心園藝,欣賞音樂。
精彩書評
作為孩子課後生活與夏令營期間的美術指導老師,我接觸過數以韆計的學生,如果我能早點兒看到邦妮·托馬斯這本書,就會節省許多調研的時間。書中列舉瞭豐富的實踐活動,翔實而富有創意,適閤所有年齡段的孩子。
——韋德·左哈爾斯,美術傢、少兒圖書插畫傢
目錄
序 自然,為什麼那麼重要?
第一部分 自然的治愈療效
第一章 把自然融入治療實踐中
第二章 弛緩與正念
第三章 自尊與友好關係
第四章 卡拉·赫爾伯特—自然療法與情緒排解
第五章 裨益身心的園林藝術
第二部分 寓樂於自然
第六章 常見的室外活動
第七章 鋪築場地
第八章 沙子與灘塗
第九章 森林與樹
第十章 田野與草地
第十一章 水坑與泥坑
第十二章 河水與小溪
第十三章 雪
第十四章 把自然帶迴傢
緻謝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初次見麵
初次見麵需要做的事包括收集數據、核查保險與繳費情況、評估治療對象,相關從業者將利用這些信息來確定何種服務或治療方案會對治療對象有所幫助,鑒於你相對於治療對象的角色,需要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
◎ 這個孩子每天花費多少時間在電子屏幕前?
◎ 如果這個孩子確實每天會花時間看電子屏,那麼他看的是何種電子屏?電視,視頻遊戲,還是在綫社交網站?
◎ 電子屏的內容是否與孩子年齡相符?
◎ 有沒有人會監督孩子到底在電子屏前看什麼?如果有的話,是誰?
◎ 孩子的飲食內容有哪些?孩子的飲食是否健康、營養均衡?
◎ 孩子多長時間會到戶外遊玩一次?在戶外,孩子喜歡做什麼?
◎ 傢裏是否養寵物?如果養有寵物的話,孩子對寵物好不好?總體上,傢人對寵物好不好?
根據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大概可以勾勒齣這個孩子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並知曉提齣怎樣的建議讓孩子更加健康幸福。比如,在我考慮藥物治療方案之前,我想先看看,如果孩子能減少觀看電子屏的時間,食用更健康的食品,有更多的自然活動,他的健康狀況是否會改善。
幫助孩子用自然素材講述自己的故事
對孩子進行評估的另外一部分內容就是找齣他今天來見你的原因。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如何成長為今天的他們,他們有什麼樣的經曆,又是什麼給他們帶來瞭生活裏的喜怒哀樂。我們的這一部分工作非常重要,無論孩子多大,他都應講述自己的故事,並且有人願意傾聽。
在下麵列齣的這些活動中,有一些工具能幫助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故事,也能幫助相關的社會從業者對孩子們進行評估。孩子們是講故事的高手,他們會用一些像沙盤、玩具房、玩偶、小雕像這樣的道具把自己的生活錶演或展現齣來。下麵這些活動的特點在於它們取材於自然,孩子們常常會問我辦公室裏的那些玩具是從哪裏找來的,當我告訴他們,我是在湖邊、沙灘、樹林裏收集到的,許多孩子都驚訝不已。
會講故事的石頭
會講故事的石頭就是把許多文字與符號刻畫在石頭上,包括“沙盤治療法”和“講故事”在內的許多治療實踐都可以使用這樣的石頭。在辦公室裏,我收藏有很多這種會講故事的石頭,手邊也留有一些未經刻畫的石頭,為的就是讓孩子在分享自己的故事時,若有需要也能繪製一些這樣的石頭。讓孩子在自己的治療過程中以及講述自己的故事時能夠另外繪製一些石頭是有很多好處的:
① 孩子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豐富故事的細節;
② 這一行為能在心理谘詢老師與孩子之間建立起一種關聯。
我們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做一些切實的活動能讓孩子以一種自在的方式參與到治療中,不需要目光直接接觸,孩子也不會覺得有人在強迫他講話。有時,共同創作藝術品也是一條建立良好治療關係的佳徑。
有三種方法可以製作這種石頭—彩繪、畫圖、拼貼。三種方法我都會有所說明,但首先你得知道,你想在收集的石頭上繪製什麼樣的人物與符號。把你想要繪製的人物與事物列一個清單,清單的內容取決於孩子的年齡以及你想要囊括的重要文化因素。我擬列瞭一個清單,這些內容也許正是你想要做的,列這個清單的目的是為瞭提供一個範例,給予一定的指導意義。如果你有自己想要繪製的圖案,一定要精心對待;如果你接觸的孩子比較多,還可以再增添一些繪製的內容。
會講故事的石頭:人物與事物
人物:
成年男性和女性的輪廓,可以代錶父母、學校老師與傢人的朋友。
男孩和女孩的輪廓,可以代錶朋友與兄弟姐妹。
救援和醫護人員,譬如警察、消防員與醫生。
牧師、法師與宗教或精神領袖。
小偷與強盜。
穿獄服的罪犯。
穿病服的患者。
原型或隱喻性人物,如男巫、女巫、仙女教母、皇室的人、死神、幽靈、外星人、吸血鬼、超級英雄。
寵物:
狗、貓、金魚、蛇、老鼠、倉鼠。
動物圖騰:
狼、貓頭鷹、海龜、烏龜、蟹、鰐魚、龍、鷹、狐狸、鹿、海豚、青蛙、天鵝、臭鼬、蜘蛛、兔子、烏鴉、鴿子、蜜蜂、瓢蟲、蟋蟀。
建築物或庇護所:
房子、公寓、學校、宗教聖所、汽車旅館、醫院、野營車、帳篷。
交通工具:
校車、齣租車、救護車、警車、消防車、傢用轎車、飛機、海盜船、火箭、自行車。
其他:
鮮花、雲、彩虹、月亮、心、魔術棒、音符、奬杯、橋、山脈、貨幣符號、骷髏、槍支、火災。
詞匯:
快樂、悲傷、瘋狂、害怕、孤單、愛心。
你可以從上錶中把需要的人物和事物纍加起來,除瞭你自己最終繪製的石頭外,還能做一些額外的補充,以備不時之需。在沙灘、河床、采石場、石漠區以及其他公共區域等地方都能收集到石頭,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讓孩子也參與到采集石頭的過程中來,孩子為繪製自己的石頭而采集,你也為繪製你的石頭而采集。要記住,你要在這些石頭上畫畫和作圖,所以石頭越光滑越好。不過,有一個例外,當你發現石頭本身就具有隱喻性意義時—譬如,在講述故事時,一塊鋸齒狀的黑色石頭能代錶某些孩子所無法言語的駭人事物,同時,它也可以代錶恐懼、焦慮或沮喪;一塊大的石頭可以代錶一道阻礙,而一塊熠熠發光的石頭則可以代錶珍寶或一件神奇的事物。必要時,也可以從工藝品商店或園藝中心購買石頭。
會講故事的石頭:彩繪
素材:
◎ 大小各異的平滑石頭;
◎ 丙烯顔料;
◎ 細頭畫筆;
◎ 牙簽;
◎ 清漆塗料。
說明:
(1)清洗石頭並風乾。
(2)將人物、動物和場景畫在石頭上,如果要加一些細節上的描繪如眼睛或者字母,用牙簽是非常方便的,你可以多備置一些牙簽,也可以用牙簽把顔料颳除,以便重復利用。
(3)把繪製的石頭晾乾。
(4)在石頭彩繪部分的錶麵塗上一層清漆。
(5)使清漆風乾,這樣,會講故事的石頭就大功告成瞭!
會講故事的石頭:畫圖
相比較彩繪而言,畫圖就要簡單得多,因為簽字筆的筆尖比較好,畫圖時更流暢也更好控製,而且,墨水也比丙烯顔料要乾得快。
素材:
◎ 大小各異的平滑石頭;
◎ 非褪色簽字筆—如果是深色的石頭,那麼要使用白色或亮色係的簽字筆進行畫圖;同樣,如果是白色的石頭,那麼要選擇黑色係的簽字筆進行畫圖。
說明:
(1)清洗石頭並風乾。
(2)直接用簽字筆在石頭上畫圖。
(3)把墨水晾乾。
會講故事的石頭:拼貼
拼貼不需要在石頭上直接彩繪或畫圖,而是利用雜誌和書籍中的圖片來製作,可以用膠水把裁剪下的圖片粘貼在石頭上。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盡管你沒有多少藝術天分,也可以做齣精美的會講故事的石頭。如果你想為收集的石頭找一些帶有字樣的圖片,在孩子的字典以及畫冊中都會很容易找到。在舊貨拍賣店、庭院拍賣攤、二手店等地方,這類書都會賣得很便宜。
素材:
◎ 大小各異的平滑石頭;
◎ 剪刀;
◎ 從雜誌或書籍中剪裁下的小圖片或字樣;
◎ 畫筆;
◎ 膠水。
說明:
(1)清洗石頭並風乾。
(2)從雜誌或書籍中剪裁下你需要的圖片或字樣。
(3)用畫筆在圖片的背麵塗一層薄薄的膠水,然後把圖片貼在石頭上,若有褶皺的話,盡量抹平。
(4)晾乾石頭上的圖片。
(5)在圖片上麵以及石頭錶麵塗一層薄薄的膠,這樣可以將圖片密封在石頭上。
(6)在使用之前,讓石頭徹底風乾。
為瞭講故事,你也可以用一些不同的方式來使用這些石頭。
沙盤裏亦有會講故事的石頭
你繪製的石頭可以和你在沙盤遊戲中使用的其他小雕像一起混用,這些石頭和你已經使用的那些道具能起到一樣的效果。
個人與小組均可用石頭去講故事
個人與小組在講故事的時候都可以使用這樣的石頭,孩子們可以從袋子裏選一塊石頭並根據所選的這塊石頭來講故事。為瞭做好這項活動,你可以把任何你想要裝進袋子裏的石頭都裝進去,譬如有彩繪的、拼貼的,還有錶麵寫有字樣的等,但是,袋子裏的石頭最好數量有限,這樣,袋子纔不會太沉;你也可以試著選擇一些比較小的石頭,這樣,最後袋子裏收集的石頭就會比較多。
素材:
◎ 會講故事的石頭;
◎ 裝石頭的布袋。
個人單元
讓孩子從袋子中摸齣3~5塊石頭,並讓他們用自己所選的石頭來嚮你講述一個故事。
小組單元:方案一——聽力練習
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能給大傢講一個故事,讓成員像個人單元所描述的那樣,輪流利用繪製的石頭,一次一位,從袋子中摸取石頭,並根據他們所選的石頭來講述一個簡短的故事。然後,讓孩子們把之前摸到的那些會講故事的石頭放迴袋子,並把袋子傳給小組內輪到的下一位成員。
討論與思考:
(1)我們怎麼知道彆人在傾聽我們說話?
(2)在傾聽他人講述時,你遇到的挑戰是什麼?
(3)作為傾聽者,我們如何更有存在感,如何能夠參與到彆人的講述中?
(4)被他人傾聽,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
前言/序言
把自然請進室內
無論你的工作空間是寬敞還是狹小,我們總是有辦法把自然活動與自然素材融入治療孩子們的實踐中。首先,我們應該把盡可能多的自然因素帶入辦公室、醫療區、教室以及孩子們的集體宿捨等。
◎ 在牆上掛描繪自然景色的畫作,以喚起一種敬畏感、美感以及輕鬆感。如果室內空間有限,抑或你想掛一些彆的藝術品,那麼一定要讓室內的一個區域飽含自然的氛圍,並配上幾幅自然主題的畫作。
◎ 置放幾株盆栽—這有助於降低人的血壓,消除緊張感,培養積極的心態!賽爾哈布與洛根寫道: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有報道錶明,病房內若有鮮花或綠植,給病人帶來的影響將是非常明顯的。就拿剛做過闌尾切除手術的病人來說,如果病房內置有幾株盆栽,他使用止痛藥的劑量將明顯少於那些病房內沒有盆栽的,而且血壓和心率也較低,疼痛感也較低;同時,房間內置有綠植,居住的人會更有活力,更積極,也不易緊張。
◎ 辦公室內宜配有一扇窗。如果窗外是一片自然景色或者能看到樹木與植被,那就更好瞭。“雖然說窗外的美景能改善員工的情緒,提高員工的認知水平,但其實,僅僅讓陽光透過窗子照進室內,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就會大大增加,在感覺到幸福的同時,也培養起對集體的歸屬感。”
◎ 在孩子們觸手可及的整理架上置放不同的自然物。這些自然物可以通過鑒賞得以怡情,也可以用於特殊的治療過程中,詳細介紹請參閱本書第二章。
◎ 播放含有自然音的舒緩音樂。留聲機、特殊的CD或MP3以及iPod自帶的一些應用都會收錄帶有像海浪、蛙聲、鳥鳴等自然音的歌麯或閤奏麯。這些自然音對一些孩子而言,能起到撫慰心靈的作用,必要時甚至可以用來緩解噪聲的乾擾。
◎ 運用引導想象,假設自己沐浴在自然中。引導想象能讓人平心靜氣,放鬆自我。在本書第二章,讀者可以找到關於引導想象的兩個例子。
◎ 給孩子們布置傢庭作業,鼓勵他們呼吸新鮮空氣,多到戶外玩耍,多與自然界接觸。關於如何給孩子們布置親近自然的傢庭作業,你可以參閱本書第6頁所列舉的例子。
◎ 室內放置一個魚缸。洛依寫道:“有研究錶明,通過觀察浴缸內的魚,孩子們的血壓會明顯下降。”
◎ 如果可能的話,讓小動物參與到治療的過程中。賽爾哈布與洛根寫道:哪怕是愛撫一下小狗這麼簡單的動作,都會降低人們的應激反應,改善人們的免疫功能。以電圖掃描器作為研究工具的調查報告顯示,在治療過程中與小狗進行互動,會引起腦波朝著放鬆與平和的心理狀態波動變化。
此外,他們還寫道:“有許多研究錶明,和小狗接觸會讓人的大腦分泌齣更多的催産素,這是一種類似於荷爾濛的縮氨酸,能夠在許多方麵給人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倘若你是一位常常跑外的心理健康從業者,沒有自己的辦公室或者需要和他人共享辦公空間,那麼,你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帶一件自然物放到你的格子間或工位,這件自然物可以是一株綠植、一罐貝殼,甚至可以是你覺得孩子們會喜歡的一本自然地理圖冊。你所有的這些乾預行為,都會不斷地提醒著孩子自然界的美是什麼,並讓他們與自然建立起某種關聯,就算這種關聯是暫時的。讓你的孩子對牆外以及屏幕外的生活好奇起來、感興趣起來。
傢庭作業
每日散步15分鍾,風雨無阻。
如果可能的話,赤腳在泥土地上(未經鋪磚的土路)走20分鍾。
開始搞園藝,戶外或室內均可。
如果不能到戶外活動,找一個能夠照射到陽光的地方,每天坐上幾分鍾。
在你的傢裏或者房間裏放置盆栽。花時間與動物相處,並善待它們。
這周,去尋找新的自然空間——公園、小徑、小河、大樹等。
每天盯屏幕的時間不能超過2小時。
食用健康的食品。
每天都到戶外玩耍至少1小時。
重拾自然本真:喚醒孩子內在的探索欲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數字世界的璀璨光芒,在吸引我們目光的同時,也悄然占據瞭孩子們大把的時間。電子屏幕的誘惑,網絡遊戲的刺激,社交媒體的連接,讓許多孩子沉溺其中,與真實的世界漸行漸遠。當屏幕的光影成為他們童年最主要的色彩,當虛擬的互動取代瞭真實的玩伴,我們不禁會問:我們的孩子,是否正在失去一些寶貴的東西? 《重拾自然本真:喚醒孩子內在的探索欲》一書,正是為瞭響應這份深切的擔憂而誕生的。它並非一本簡單的“戒網指南”,更不是對電子産品的簡單否定。相反,它是一份邀請,邀請您和您的孩子一同踏上一段重塑心靈、迴歸本真的旅程。本書旨在通過深入淺齣的方式,引導傢長理解孩子沉迷網絡背後的深層原因,並提供一套切實可行、充滿智慧的方法,幫助孩子在數字洪流中找到平衡,重新發現並擁抱那個真實、鮮活、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 為什麼孩子會“愛上”網絡? 在探討如何讓孩子親近自然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為何網絡會對孩子産生如此強大的吸引力。本書將從多個維度剖析這個問題。 滿足即時滿足與刺激的需求: 網絡世界能夠提供幾乎無限的即時反饋和新鮮刺激。遊戲中的升級、點贊、評論,都能迅速滿足孩子尋求成就感和被認可的心理。這種即時性與現實世界中需要耐心、努力纔能獲得的滿足感形成鮮明對比,使得網絡世界更具吸引力。 逃避現實的壓力與焦慮: 現代社會,孩子們也麵臨著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的睏擾、傢庭期望的多重考驗。當現實世界讓他們感到挫敗、不被理解或壓力過大時,虛擬世界便成為一個避風港,一個可以讓他們暫時忘記煩惱、扮演理想角色的空間。 社交需求與歸屬感的追求: 尤其是對於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比較內嚮或難以融入的孩子,網絡提供瞭更輕鬆、更低門檻的社交方式。在網絡社區中,他們可以找到誌同道閤的朋友,建立聯係,獲得歸屬感,這對於正在形成自我認同的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缺乏足夠吸引力的現實替代: 很多時候,孩子對網絡的沉迷,並非完全是網絡的“錯”,而是現實生活中缺乏足夠能吸引他們、讓他們投入其中的活動。當傢庭環境、學校教育、社區資源未能提供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體驗時,網絡自然就成為瞭“最佳選擇”。 本書將詳細闡述這些原因,並輔以真實案例,幫助傢長們從根本上理解孩子的行為模式,從而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重塑傢庭互動:搭建現實世界的橋梁 僅僅認識到問題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乾預和引導。本書的核心在於提供一套能夠重塑傢庭互動模式、搭建孩子與現實世界之間堅實橋梁的方法。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這絕非簡單地“陪在身邊”,而是指全身心的投入。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有意義的活動,例如共同閱讀、一起烹飪、手工藝製作、傢庭遊戲等,來增進親子情感,讓孩子感受到傢庭的溫暖和安全感,從而減少他們對網絡慰藉的依賴。 有效的溝通技巧: 許多傢長在麵對孩子沉迷網絡時,往往采用批評、指責甚至強製的方式,這隻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本書將介紹如何運用積極傾聽、同理心溝通、開放式提問等技巧,與孩子建立信任,理解他們的想法,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設定清晰閤理的規則: 規則並非限製,而是邊界。本書將指導傢長如何與孩子共同商討並製定關於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內容和場閤等方麵的規則,並強調規則的執行需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閤,以避免過度壓抑或放任自流。 傢庭活動的設計與執行: 建立一個充滿樂趣和吸引力的傢庭生活是吸引孩子遠離屏幕的關鍵。本書將提供大量具體、可操作的傢庭活動建議,從室內遊戲到戶外探險,從藝術創作到科學實驗,涵蓋多種領域,旨在激發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擁抱自然:解鎖孩子無限的潛能 “自然”不僅僅是綠樹、藍天、陽光,更是孩子感官發育、認知提升、情感成長的重要課堂。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帶領孩子走齣傢門,走進大自然,並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益處。 感官的全方位激活: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遊樂場和學習場所。在戶外,他們可以觸摸粗糙的樹皮,聆聽鳥兒的歌唱,嗅聞泥土的芬芳,感受微風拂麵的輕柔。這些豐富的感官體驗,是屏幕世界無法比擬的,能夠極大地促進孩子感官的協調發展,提升他們對世界的感知能力。 培養觀察力與探索欲: 在大自然中,處處充滿新奇。一朵小花的綻放,一隻蟲子的爬行,一片落葉的軌跡,都蘊含著無窮的奧秘。本書將指導傢長如何引導孩子用好奇的眼睛去觀察,用探索的心去發現,從而激發他們內在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提升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 奔跑、跳躍、攀爬、徒步……在大自然中進行的各種活動,是鍛煉孩子體魄、提高協調性、增強免疫力的最佳方式。本書將介紹適閤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戶外運動項目,鼓勵孩子在玩耍中強健體魄。 塑造健康的心態與情商: 親近自然能夠幫助孩子釋放壓力,平緩情緒,培養耐心和毅力。麵對自然界的挑戰,如遇到睏難、經曆風雨,孩子能夠學會如何應對,從而提升他們的抗壓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書中將詳細闡述自然對孩子心理健康和情商發展的積極作用。 激發創造力與想象力: 沒有固定套路的戶外遊戲,反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一根樹枝可以是魔法棒,一塊石頭可以是城堡,一片葉子可以變成小船。本書將分享許多鼓勵孩子自由玩耍、激發創意靈感的戶外遊戲。 學習尊重與關愛生命: 在與動植物的互動中,孩子能夠學會尊重生命,體會到生命的脆弱與堅韌。他們會逐漸形成愛護環境、保護自然的意識,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同情心的人。 讓自然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實用指南與靈感 本書並非紙上談兵,而是提供瞭大量實用性的指導和豐富多樣的靈感,幫助傢長將“親近自然”的理念落到實處。 “微自然”的發現: 即使生活在城市,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然角落。陽颱上的綠植,小區裏的公園,甚至窗外的一棵樹,都可以成為孩子與自然連接的起點。本書將提供如何在有限空間內創造自然體驗的方法。 主題性自然探索活動: 從“尋葉之旅”、“昆蟲探險”、“星空觀測”到“溪流生物考察”,本書將提供一係列主題鮮明、趣味盎然的自然探索活動方案,附帶詳細的準備清單、活動流程和注意事項。 戶外遊戲創意集錦: 涵蓋瞭從簡單的撿拾遊戲到復雜的野外尋寶,從團隊協作的自然挑戰到個體發揮的創意搭建,旨在為傢長提供源源不斷的戶外遊戲靈感。 如何利用季節變化進行教育: 春播鞦收,夏長鼕藏,四季輪迴是大自然最生動的課堂。本書將指導傢長如何根據不同季節的特點,設計相應的親子活動,讓孩子體驗生命的律動。 傢庭野餐與露營的技巧: 學習如何規劃一次成功的傢庭野餐或露營,讓戶外體驗更加輕鬆愉快,並以此為契機,加深親子間的聯係。 社區資源與兒童教育機構的利用: 介紹如何發掘和利用身邊的自然教育資源,如自然博物館、植物園、農場、自然學校等,為孩子的自然探索提供更多可能性。 剋服傢長的顧慮與挑戰: 針對傢長可能存在的安全擔憂、天氣限製、時間不足等顧慮,本書將提供實用的建議和應對策略,幫助傢長破除障礙,勇敢邁齣腳步。 結語:播撒自然之種,收獲成長之果 《重拾自然本真:喚醒孩子內在的探索欲》倡導的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相信,當孩子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雙手去觸摸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萬物,他們纔能真正地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富有創造力和同情心的人。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讓我們慢下來,牽起孩子的手,一同走進那片最廣闊、最真實的課堂——大自然。讓陽光灑滿他們的臉龐,讓微風拂過他們的發梢,讓泥土的氣息喚醒他們沉睡的感官。因為,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隱藏著孩子最寶貴的潛能,等待著被喚醒,等待著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書寫屬於他們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書將成為您與孩子探索自然、實現共同成長的忠實夥伴,為您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切實可行的指引。讓我們一起,播撒自然之種,收獲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成長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