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艺术简史》被誉为与《詹森艺术史》比肩的经典巨著。
艺术史是一种文明
艺术史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是从19世纪开始的。德国于1813年在哥廷根大学设立艺术史教授席位,开讲艺术史课程;普林斯顿大学于1831年开设罗马文物课程,1855年开设建筑史讲座,到1882年正式成立艺术史系。1874年,哈佛大学聘查尔斯·诺顿担任艺术史教授,诺顿谈道:“艺术史是一种神圣的文化传统,通过研究艺术,人们可以发现自身潜在的精神追求和美的理想,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文明。”哥伦比亚大学于1921年开始开设美术史课程,二战时大批德国艺术史专家、教授涌入美国,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艺术史教育和研究。到了上世纪60年代,艺术史教育又逐步引入中小学课堂中。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艺术史课程包含了从史前、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洛可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亚洲与东方艺术到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完整脉络,时间排序,点面结合。现在,艺术史课程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中文科和人文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在全世界有800多所大学设有艺术史、艺术中心或艺术项目,全美和加拿大有226多所大学建立有艺术史系科,而美国的大部分高校和中小学又都开设艺术史作为通识课程的一部分。
那么,欧美为什么如此重视艺术史的教育呢?
在《艺术史与艺术教育》一书中,作者写道:“艺术史非常适合教学目的,因为这个领域不大可能有标准答案,只是提供机会让人自由探讨,得出各自的结论。”“艺术史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东西,使我们有机会步入艺术表现方式的整个领域:从史前到今天,从非洲、亚洲和欧洲到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学校和家庭。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研究艺术史可能是探讨世界艺术文化的一种令人感奋的方法。”
在欧美的博物馆、美术馆里,经常是人头攒动,观众如潮,时不时你会看到老师带着学生参观浏览,或席地而坐,或环绕站立,聆听老师的讲解,将课堂教学直接搬进美术馆。也有学生手持资料,在对照作品观看,不时做着笔记,也有学生在那里临摹作品。在美国国家美术馆,甚至备有画架,任何人都可以预约在那里临摹作品。
事实上,这是因为随着世界的交往发展,使得人类了解到、发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的多样性和它们的价值,从而开始了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研究、交流和收藏,对艺术史的研究是历史研究的新角度,它不仅仅是为了艺术创作的目的,而是为了整体的人类文明,这可以从国外的历史博物馆的陈列看出来。国外被中文称做“博物馆”的地方,其陈列与展示的又多是艺术类物品,从大英博物馆到卢浮宫博物馆再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也都是按照艺术史发展的区域和时代来陈列,说是去参观博物馆,实际是领略着整个人类的历史。从此也可以说明人类历史与艺术史的重叠和互通。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理解和认识,也凸显了艺术史的重要性。
甚至在当今国际上,普遍将美术馆、博物馆的发展当做现代社会新信仰公共空间,而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当做是新的精神生活的体验。对于普遍的通识教育,其教学与教材肯定不同于专业的艺术史研究教学,它应该容历史的知识于视觉创造物中,将历史背景与艺术知识结合起来。对于艺术的阐释不仅有分析欣赏,也要有来龙去脉和背后的故事。所以,编写一部适合学校通识教育的艺术史教材是颇费斟酌的事情,国际上开展这类教学实践上百年,不断深入、不断革新,也不断扩展、改变编写的方法论和视角,从以前单一介绍欧洲发展到全面介绍世界的艺术,不再以欧洲艺术史为中心,而是全球视野下的人类艺术史。他们将教学与实地考察、参观结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读万卷书、促进艺术理解力,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行万里路去美术馆、文明遗址参观、考察,增加现场感和体会,培养对文明的亲近。
这部《艺术简史》是美国大学艺术史教育的通用教材,享有盛誉,本书是第四版的翻译。它简明扼要介绍了世界各文明区域的艺术,以新的视觉和通史角度来呈现艺术的演变和进程,取材丰富,叙述流畅,图片精彩,读来引人入胜。可以说,一册在手,世界的艺术知识和故事尽收眼底,甚至对那些计划去游历世界各地的读者,也不妨作为导览的预备读物,使他们不漏掉观赏那些重要的文明遗址和艺术作品。
我国目前正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除了艺术院系的学生在学习艺术史外,很多高等教育开始完善他们的教学大纲,增加艺术史课程。作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公选课,部分专业学生作为必修课,如历史、文学、美学专业正加大艺术史在其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设计的比重,这既是增加一般的艺术欣赏,更主要是由此获知世界的文明历史,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人文素质,并借此促进思维的想象力和视觉领悟力,同时也助益于心智的发展。特别是当我们已经熟悉优秀的中国艺术史后,再多了解一下世界的艺术史,会更加扩大我们的视野和世界知识,对于文化多样性价值的肯定也会因艺术史研究的开放和探讨而更加深入人心,《艺术简史》让人感受到了这一点,它对我们自己的艺术史写作也富有启发的意义。
2012年7月15日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博士)
细目
序言
初学者必知术语
导论
第一章 欧洲史前艺术
第二章 古代西亚艺术
第三章 古代埃及艺术
第四章 早期亚洲艺术
第五章 古希腊艺术与爱琴世界
第六章 伊特鲁里亚与罗马艺术
第七章 犹太艺术、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
第八章 伊斯兰教艺术
第九章 晚期亚洲艺术
第十章 早期中世纪与罗马式艺术
第十一章 哥特式艺术
第十二章 早期文艺复兴艺术
第十三章 盛期文艺复兴的艺术与变革
第十四章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
第十五章 美洲艺术
第十六章 非洲艺术
第十七章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第十八章 19世纪晚期的欧美艺术
第十九章 现代艺术:20世纪早期的欧洲与北美洲艺术
第二十章 1945年以来的艺术
术语表
艺术史是一种文明(译跋)
译后记
这部新版《艺术简史》是两位学者兼教师共同合作的结果,我们既有相同的信念又合作愉快,而且在某些方面,也有共同的经历。我们两个人谁都没有想过要做一名艺术史教授。玛丽琳·斯托克斯塔德(Marilyn Stokstad)第一次听艺术史课是她的艺术实践项目所要求的。迈克尔·柯思伦(Michael Cothren)差不多是偶然地发现了这门学科:有一个学期他去法国普罗旺斯省,一位绘画教师让他作田野考察,了解一下罗马式雕塑的复杂形式。也许是因为这些经历既富有启示又影响巨大,让我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喜悦,我们都认为第一次听艺术史课应该充满趣味,同时又富含知识;它们应该培养一批对视觉艺术热心,而且有教养的观众。为了把这种目标深深地植入心灵里,我们将继续编辑书籍,以期帮助学生热爱学习各种复杂领域的知识。因为无数的人已经将他们最宝贵的思想、价值都体现在视觉的与有形的形式中了。我们都知道,通过与这些过去时代的作品的接触,可以丰富我们今天的生活,特别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图像已经成为我们彼此交流的主要方面的当下的时候。
这部新版《艺术简史》像前几版一样,也是努力平衡形式—图像学分析与语境中的艺术史,以使这里的阐释可以吸引不同的学生。在整本书里,视觉艺术被看做是更大的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里,地理、政治、宗教、经济、哲学、社会生活以及其他美术都是充满活力的文化景观中相关联的元素。对于一本“简史”,这是相当大胆的计划。但是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艺术和建筑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核心角色,而且在今天它们将继续如此。我们这本书如果向不同的学生介绍了历史上、全球范围内创造的最丰富的若干人类成就,如果它激发了这些学生尊敬并珍爱这些视觉艺术的历史遗产,那么这本书就实现了它的目标。也许,它还会让一些学生致力于确保我们自己的时代也留下相当可观的艺术遗产,以此延续不断发展的艺术历史。
那么,这一版有什么新的地方?
我们认为,即使一部经典的导读式艺术史著作也应该经常回应其观众(既有学生,也有教育者)不断变化的需要。这样的话,艺术在读者的生活里(既有当下使用的时候,也有以后的未来)能够以及将要起到的作用就可能有些差别,确实,很久以后,才需要修订下一版。
我们的目标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使这个修订版更敏感、更可读以及更方便,而其综合的内容又不曾减少,学术的准确又不曾丢失,或吸引读者的能力也不曾丧失。我认为我们成功地把许多读者和评论者的反馈意见都吸收进来了。
这一新版的若干亮点包括下列:
●?每一章的结尾都有一页整版的时间表,有助于学生对比艺术史与人类历史的其他活动。
●? 绘制了一系列新的地图,增加了所讨论的艺术与其地理位置及政治关联的清晰关系和准确性。
●? 全书的图片只要有新的或改进的,都进行了更新。许多章节里的讨论都增加了新作品,以完善、丰富书中所讨论的内容。
●? 用来概括艺术品的语言—特别是那些试图刻画自然世界生动形象的语言—都作了提炼和简化,这样表达更精确、微妙。
●? 在讨论女性和少数族裔的作品时,增加了深度,特别是最后几章。
● ?应读者要求,扩充了若干重要杰作的讨论。
●? 有几章重新结构,这样更清晰。古代西亚和古代埃及的艺术现在都独立成章,而希腊地中海、伊特鲁里亚、新巴比伦以及波斯的艺术已经移到古代西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一章中。结构调整也强化了早期中世纪与罗马式艺术一章,以及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章。
●? 为了保持本书的全面性传统,新版甚至补充了更广泛的媒介,如增加了哥特式彩绘玻璃和纳瓦霍人纺织品。
新的学术成果
数年来,我们一直教授本科生,我们总是与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同事分享新的发现、新的阐释角度,这些东西总是不断地丰富着艺术史。我们利用这里的机会,吸收了一些最新的思考、最近的发现—无论这些是否涉及修改著名的史前杰作的日期和解释,如史前巨石阵(图1-16),或介绍重新制作的杰作(如古希腊的“彩色” 埃伊那岛弓箭手,图5-18),或是否包括阐释凡·艾克的杰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图12-1)含义的新理论。确实,在很多层面上进行了修改—从导论到参考文献,从标题到章节引论和结尾。每一个修改都是为了让本书在今天的艺术史课堂上对老师和学生更实用。
坦白讲,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简史”类的读物,但大多要么内容过于浅薄,只停留在对名作的简单描述,要么就是为了追求“简”而牺牲了深度,读完后依然一头雾水。《艺术简史》则精准地找到了那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精心规划的主题公园,带领读者深入体验一个特定的艺术领域,但主线脉络始终清晰可见。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材质和技法演变的探讨,比如从蛋彩到油画的转变如何彻底解放了色彩的厚度和层次感,或者摄影术诞生后对绘画媒介的冲击与重塑。这种对技术层面变化的关注,让艺术史的进程变得更加具体和可感。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现代,没有陈旧的学术腔调,它用一种积极、探究的语气引导读者思考艺术的本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欣赏者,而是有能力参与到对艺术意义的探讨中的一个积极思考者。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过去,更像是为未来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参照系。
评分我是在准备一次重要的博物馆之旅前夕购入这本书的,原本只是想快速扫一遍重要的时间节点,没想到竟然深陷其中,以至于行程计划都被我为此调整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炉火纯青,它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慢脚步,详细描绘某一关键转折点——比如从古典主义的严谨过渡到浪漫主义的情感爆发——然后又迅速跳跃到下一个重要里程碑。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使得即便内容跨越数千年历史,读起来也毫无拖沓感。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处理非西方艺术的篇幅上也显得非常平衡和尊重,这在很多西方视角的主流艺术史著作中是少见的。他对中国书法和日本浮世绘的介绍,虽然篇幅不及欧洲油画,但其精炼的概括和对艺术精神内核的把握,显示出作者的广阔视野和跨文化研究的功力。它不像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更像是与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进行的深度对话,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对人类艺术文明的宏观认知构建。
评分这本《艺术简史》最让我感到惊艳的地方,在于它对于“艺术如何反映社会变迁”这一主题的深刻洞察力。它不仅仅是关于‘谁画了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和‘在那个时代下艺术必须成为那样’。比如,书中对荷兰黄金时代的风俗画的解析,生动地揭示了新兴市民阶层对财富、家庭和日常生活的肯定与描绘,那些看似平淡的静物和家庭场景,背后隐藏着强大的社会经济驱动力。作者的分析逻辑清晰得如同建筑的结构图,每一步论证都有充分的视觉和历史佐证。我甚至开始反思,我们今天所认为的“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艺术家生平的小故事,也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让那些遥远的名字变得鲜活起来,他们的挣扎、创新和不被理解,都让艺术史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张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艺术史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变成了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
评分这部作品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我得说,它对我理解西方艺术史的脉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自然,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不同时期艺术风格演变的梳理,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像是带着你亲身走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感受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力量,然后又瞬间穿越到印象派巴黎的街头,捕捉莫奈光影下的瞬间色彩。他没有仅仅停留在罗列艺术家和作品上,而是深入探讨了艺术与社会、宗教、哲学思潮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比如,他对巴洛克艺术中那种戏剧性的光影运用如何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诉求的分析,简直是鞭辟入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章节,那种对垂直感和光线穿透力的描述,让我仿佛能听到中世纪工匠们对‘神性’的执着追求的回响。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也是顶级的,那些高分辨率的画作细节,即便是通过书页也能感受到原作扑面而来的震撼力,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一个对艺术了解不深的门外汉也能轻松入门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艺术史这种题材的书籍总是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里面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故作高深的理论解读,但《艺术简史》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复杂的艺术演进过程,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线。它没有端着架子跟你说教,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用极其亲切且富有洞察力的语言,为你揭开每一幅杰作背后的秘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现代艺术部分的处理手法,面对抽象表现主义或波普艺术这类容易引起争议的流派时,他没有直接给出“好”或“坏”的评判,而是侧重于解释艺术家们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所进行的“形式探索”和“观念突破”。这种尊重历史和创作者初衷的态度,让我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舒畅。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日常图像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了,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开始关注构图、色彩和意图,这对于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完全称得上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入门指南。
评分希望书籍包裹时对书脚有保护……
评分有券便买了一堆平时没活动的书,慢慢看吧
评分全美四大艺术史教材之一,经典巨著。
评分非常厚重的艺术史,值得一读。
评分全美四大艺术史教材之一,经典巨著。
评分适合休闲阅读,图片质量也不错,不过比詹森艺术史还是差了点
评分书不错,要花时间慢慢细看。
评分挺好的,活动价很划算的。这本书很好,图多,文章写得也好。
评分活动价买的,超级划算,一大堆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