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典籍选刊:南华真经副墨

道教典籍选刊:南华真经副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陆西星 著,[明] 陆西星,撰,蒋门马,点 校
图书标签:
  • 道教
  • 南华真经
  • 庄子
  • 道家文化
  • 哲学
  • 经典
  • 选刊
  • 古籍
  • 文化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94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2156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道教典籍选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9
字数:29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南华真经副墨》诠释《庄子》,分段撮述经文大意,每篇后又以歌诗括其大略。本书认为,《庄子》一书为《道德经》之注疏,故每于解释篇题和内容时,多指称源出《道德经》某句某义;注文常以《庄子》书中内容相互印证,力求得其一贯;亦融合佛理,或间引儒家议论释其大义。本书融通儒释道三家要旨,于《庄子》之义蕴,剖析详明,多发前人所未发,于世人理解庄学及道家大有裨益,是一部道教经典之作。

目录

序(洪硕峰)
前言
点校凡例
南华真经副墨序
南华真经副墨序
刻南华真经副墨序
读南华真经杂说
批点庄子法
庄子音叶
庄子南华真经篇目(原目》
南华真经副墨卷之一虚字集
内篇逍遥游第一
内篇齐物论第二
内篇养生主第三
南华真经副墨卷之二静字集
内篇人间世第四
内篇德充符第五
内篇大宗师第六
内篇应帝王第七
南华真经副墨卷之三恬字集
外篇骈拇第八
外篇马蹄第九
外篇肤箧第十
外篇在宥第十一
外篇天地第十二
南华真经副墨卷之四淡字集
外篇天道第十三
外篇天运第十四
外篇刻意第十五
外篇缮性第十六
外篇秋水第十七
外篇至乐第十八
南华真经副墨卷之五寂字集
外篇达生第十九
外篇山木第二十
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南华真经副墨卷之六寞字集
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南华真经副墨卷之七无字集
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杂篇寓言第二十七
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杂篇说剑第三十
杂篇渔父第三十一
南华真经副墨卷之八为字集
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南华真经副墨后序

附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七子部
五十七道家类存目
刻南华真经副墨序(孙大绶)
重刊南华真经副墨序(萧天石)
陆西星年表(周全彬)

精彩书摘

  《道教典籍选刊:南华真经副墨》:
  骈,连合也。拇,足大指也。枝,岐出也。指,手左右指也。骈拇枝指,盖手足之有异相者。言骈拇枝指虽若性生,却非夫人所同得者,故曰:出乎性哉而侈于德。赘,余肉也,疣,癯瘤也,盖身体之有异病者。言附赘县疣生于有形之后,却非本来之所有者,故曰:出乎形哉而侈于性。侈之言,多也。谓之曰侈者,则知皆无用之物,而非吾人之正受。以譬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虽曰五性感动,列于五藏以配五行,而不知其非道德之正。何者?道则原无名相,德则一而不分,所以道德经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夫自道德降而仁义兴,亡羊始多岐矣。今人但谓仁义不可胜用,而不知自大道观之,等诸骈枝,均一无用。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者也。古之人有行之者,自以为至矣,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夫离朱也,师旷也,自以审音辩色为天聪明之尽矣,而不知大道之极,窈冥昏默,何音可审,何色可辩?是以善体道者,返吾视,收吾听,丧其耳,忘其目,聪明不用也,而归于朴。老子云:「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理会到此,方知离朱、师旷适足阶乱,以故大道无取焉。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擢之言,拔也。塞,如塞源之塞。
  ……
《道藏精华录:南华真经副墨》 卷一:太上老君虚无妙义 《太上老君虚无妙义》乃道教上乘经典之一,溯源于太上老君垂教,阐述宇宙本源、生命真谛,以及修道成真之法门。此经以“虚无”为核心概念,认为万物皆由虚无生,又复归于虚无。虚无非空洞,而是无限可能性之载体,是天地万物运行之根本动力。 经中开篇,即以“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之语,揭示大道之至高无上与普遍性。老君告诫世人,世间种种形相、名相,皆是大道之显化,而大道本身却超越一切形相名相,不可言说,不可执着。故而,修道者首要放下对外在世界的执着,回归内在的清静无为。 《虚无妙义》中,对“清静”二字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清静是体悟大道的不二法门。心无杂念,则能洞察宇宙的奥秘;身无妄为,则能顺应自然的规律。老君强调,人心如同明镜,一旦被妄念蒙蔽,便无法映照万物之真实。只有通过“静观内照”,涤荡心灵,才能恢复镜之明澈,接引大道之光辉。 关于“无为”的义理,经中亦有详述。老君并非否定作为,而是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即以顺应自然,不违背大道之规律的方式行事。如同水滴石穿,非凭人力强行,而是持之以恒,顺势而为。故而,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以一种更宏大、更持久的力量,成就万物。 书中亦论及“长生久视”之法。老君指出,真正的长生非肉体之不死,而是精神之永恒,与大道合一。通过“内观丹田,守一不移”,以及“导引吐纳,炼气化神”,可以逐渐消磨业障,净化身心,最终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境界。此境界,非人力所能及,乃是大道恩赐,修真者梦寐以求。 《虚无妙义》的语言风格,质朴而深邃,如甘泉般滋润人心。字里行间,透露出老子洞彻世事、慈悲济世的智慧。此经不仅是道教徒的修行指南,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宇宙观、人生观的宝贵财富。 卷二:老子道德经讲疏 《老子道德经讲疏》乃集历代道教高贤对《道德经》精辟解读之集大成者。作为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道德经》博大精深,历来被奉为圭臬。《讲疏》一卷,汇聚诸家之言,层层拨开《道德经》的玄奥,使其义理更加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实践。 《讲疏》开篇,即从《道德经》的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进行梳理。各家在此处虽有不同侧重,但皆指向大道之超越性与不可言说性。有的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无形无相,无始无终;有的则侧重于“名”的虚幻性,指出世间一切名相皆是暂时的,唯有体悟大道,方能脱离名相之缚。 书中对“上善若水”的阐释尤为精彩。“水”在《道德经》中被视为德行的典范,因为它“利万物而不争”。《讲疏》详细分析了水的柔弱、包容、滋养以及适应万物之特性,并将其比拟为君子应有的品德。低调而不张扬,滋养而不求回报,顺势而为,灵活变通,这些都是水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关于“无为而治”的理念,《讲疏》也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非主张什么都不做,而是强调统治者应遵循自然之道,减少干预,让百姓能够遵循本性而自由发展。如同老子所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讲疏》从政治、社会、个人修养等多个层面,阐释了“无为而治”的积极意义,认为这是一种更高明的治理之道,也是一种更智慧的人生策略。 《讲疏》中,对于《道德经》中出现的许多看似矛盾的表述,如“有生于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都进行了细致的辨析。通过对《易经》等经典的比照,以及结合道教的阴阳辩证思想,《讲疏》化解了这些看似玄奥的论断,使其逻辑清晰,易于接受。例如,对“有生于无”的解释,往往会联系到太极生两仪,阴阳交感,从而说明物质世界的生成过程。 此外,《讲疏》还收集了大量关于《道德经》的注释、考证以及对历代名家解读的评价。这使得《讲疏》不仅是一部解读经典的书,更是一部梳理《道德经》研究史的著作。通过阅读《讲疏》,读者可以了解《道德经》思想的演变,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学派对《道德经》的理解与运用。 《老子道德经讲疏》的价值在于,它将《道德经》这部古老而深刻的经典,以一种更加贴近现代人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仅是道教徒修行参悟的宝典,也是任何寻求人生智慧、理解宇宙运行规律者的必读之作。 卷三:庄子内篇精义 《庄子内经精义》是对道家另一位巨擘——庄子——《内篇》的深入阐释与解读。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恣意汪洋的文风、以及超凡脱俗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内篇》作为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更是蕴含着他对人生、宇宙、自由的深刻见解。 《精义》一卷,致力于剥离庄子华丽辞藻下的核心思想,探究其“齐物论”、“逍遥游”、“养生主”等篇章的精髓。对于“逍遥游”,《精义》并非简单地理解为无所事事地游荡,而是深入剖析了庄子所追求的“精神上的自由”。这种自由,建立在超越外在名利、摆脱内在烦恼的基础之上。通过“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达到一种“无待”的逍遥境界。 书中对“齐物论”的解读,尤为引人深思。庄子认为,世间万物,从大到小,从高到低,皆可视为同一整体。所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正是对不同生命周期、不同认知局限性的形象比喻。庄子提倡“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即以一种开阔的胸襟,理解万物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消弭人我、物我之间的分别心。这对于化解冲突、实现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养生主”,《精义》并非止步于肉体上的养生,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养生”。庄子以“庖丁解牛”的典故,阐述了“技进乎道”的道理。庖丁之所以能够游刃有余,是因为他不仅掌握了技艺,更洞悉了牛的生理结构,顺应其自然的纹理。这种“顺性而为,不伤筋骨”的智慧,同样适用于人生。把握生命的规律,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方能保全精神,达到真正的“养生”。 《庄子内经精义》在语言上,力求简洁明了,避免过于晦涩的解读,使得庄子深邃的思想,能够被更广泛的读者所理解。同时,也保留了庄子文章的原有韵味,使得读者在理解思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书中还结合了道教的修炼实践,阐述庄子思想与实际修行的联系。例如,如何通过“心斋”、“坐忘”等方法,达到庄子所倡导的精神自由境界。这使得《庄子内经精义》不仅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本指导实践的修行手册。 《庄子内经精义》的出现,使得庄子那“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宏大境界,变得触手可及。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庄子的“得意忘形”,领悟其“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净土。 卷四:周易参同契讲解 《周易参同契》为道教炼丹术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炼丹鼻祖”。此书将《周易》的卦象、爻辞与炼丹的原理、步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一种高度象征性的语言,阐述了物质转化的奥秘,以及修真者如何通过体悟天地之道,最终实现“金液还丹”的神奇目标。 《讲解》一卷,旨在破译《周易参同契》中繁复的术语和隐晦的义理。书中首先对《周易》中的基本概念,如阴阳、五行、八卦等,进行回顾和梳理,为理解《参同契》奠定基础。然后,逐一分析《参同契》中关于鼎器、药物、火候、炼制过程等方面的论述。 关于“药物”的阐释,书中指出,其并非指寻常药物,而是指修炼过程中所需的特定物质,以及修行者自身的精气神。如“汞”象征着水的柔润与流动,“铅”则象征着土的厚重与凝固。二者的结合,代表了天地阴阳二气的交合。 “火候”的讲解,是《参同契》炼丹术的核心之一。书中解释,火候并非单纯的温度控制,而是指炼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阶段,施加不同的能量和时间。“三候”、“五候”等概念,都与宇宙运行的规律紧密相关。通过对火候的精确把握,才能使药物发生转化,达到预期的效果。 《讲解》中,还详细阐述了“鼎器”的象征意义。鼎在古代既是炊具,也是祭祀的礼器,象征着器皿的稳定与容纳。在炼丹中,鼎器是承载药物、进行转化的容器,象征着修真者自身的身心。只有身心纯净,才能容纳天地之精华。 书中对“人道”、“地道”、“天道”的论述,更是将《参同契》的内涵提升到更高的层面。炼丹不仅是物质的转化,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通过体悟人、地、天三者的运行规律,修真者可以达到“天地交而万物生,阴阳合而男女成”的境界,从而实现自身的“还丹”。 《周易参同契讲解》的价值在于,它将《周易参同契》这部神秘而古老的经典,以一种更加清晰、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仅是道教炼丹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要参考,也为任何对中国古代科学、哲学以及生命奥秘感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参同契》的解读,我们可以窥见古人对自然界和生命探索的智慧,以及他们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翻阅这本汇编时,发现它在对一些古代术语的界定时非常审慎和细致,不像有些译注那样草率地下结论。比如,对于某个核心概念的不同流派的歧义,书中都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对比,这对于理解思想的演变路径至关重要。这本书的选篇似乎经过了精心挑选,每一篇都像是对某个关键思想片段的深度挖掘,而不是泛泛而谈的概述。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关键论点后附带的简短评论,这些评论往往能点明要害,帮助读者绕过那些容易陷入的理解误区。阅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度,它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浏览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坐下来,慢慢咀嚼其中蕴含的深意。它更像是一本哲学工具书,里面装载的知识和视角,能为我提供分析和理解其他相关文本的新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开篇部分,作者似乎花了不少笔墨来梳理一个古代学派的源流和核心观点,那部分的文字风格非常典雅、考据严谨,读起来有一种庄重肃穆的历史厚重感。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对于“自然无为”的阐释,它没有简单地将其等同于消极避世,而是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积极的生命哲学。作者通过对比同时期其他流派的观点,突显了这一思想的独特性和超前性。这本书的选材范围很广,涉及多个重要文本的精要部分,但处理得非常精当,没有冗余感。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那些跨越时空的哲学命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既尊重历史原貌又具有现代对话意识的平衡感。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有一种被启发的感觉,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哲思的古老世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非常适合那些希望进行深度思考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很用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节奏非常舒缓,不会产生视觉疲劳。内容上,它似乎着重挑选了一些在后世影响深远的概念进行细致解读。我个人对其中关于“心性”与“境界”的讨论格外感兴趣。作者的解读角度很独特,他没有拘泥于教条式的解释,而是更注重探究这些概念在个人修行和道德实践中的具体意义。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应用价值。读着读着,我甚至开始对照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能在日常琐事中体现出书中所倡导的那种超然与豁达。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语言精炼而不失韵味,即便是严肃的学术探讨,读起来也像是在品味一壶上好的清茶,回味无穷。

评分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合集,说实话,里面的内容博大精深,很多地方都让我陷入沉思。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相当不错,纸张摸起来很有质感,排版也清晰明了,让人阅读起来非常舒服。我尤其喜欢它在引用原文时所做的注释和现代语言的对照解释,这对于我们这些对古籍了解不深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看似晦涩难懂的篇章,在这些辅助说明的引导下,似乎也变得触手可及。比如书中对“有无相生”的那一段论述,我以前总觉得很抽象,但这本书里通过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来阐释,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全书的编排逻辑性很强,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深入的义理探讨,层层递进,读完之后感觉对那个时代的思想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让人反思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我打算再找个安静的下午,重温其中几章,估计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氛围是内敛而深邃的,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渲染古代的神秘色彩,而是非常朴实地呈现了那些先贤们探索世界本质的思考过程。我发现这本书在结构上似乎有意地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部分做了区分,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的侧重点。对于我来说,那些关于个体精神自由和宇宙秩序和谐统一的论述最能引起共鸣。书中的语言风格变化也很丰富,有的段落犹如涓涓细流,温和而持久地渗透人心;有的则像山涧瀑布,气势磅礴,直击核心。总而言之,这本书成功地搭建了一座通往古代智慧的桥梁,它既能满足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要求,又能为普通爱好者的精神世界提供滋养。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而不断获得新领悟的佳作。

评分

这本在618活动中买的书,最晚到,包装很简易,所以导致书皮和书都被褶皱很多,已不忍卒读,非常让人失望,虽然是一本书,也不应该如此轻率对待,希望相关人员都能反思

评分

道教的秘传!

评分

很好的书,快递大哥给力很敬业。

评分

连个袋子都没有 直接把书装快递盒里…

评分

很好

评分

挺喜欢在京东买东西的,性价比高。

评分

不错

评分

西南联大的大一国文课是一门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从1938至1942年间,由杨振声、朱自清、浦江清、罗庸等人主持参与的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编订了《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作为大一国文课的教材。《西南联大国文课》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予以校订整理出版,由刘东作序,并附有朱自清、浦江清、沈从文、汪曾祺等人对西南联大“大一国文”的回忆及解读文章。

评分

书很好,品相不错,快递服务也很优秀,这是一本好书,谢谢京东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