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學人精品”叢書由著名學者葛劍雄教授主編,統貫文史界限,囊括瞭當今國內一流學者力作,為文史研究者、愛好者提供瞭學術價值極高的學術精品。
“當代學人精品”叢書的作者陣容強大。收入李新宇、王彬彬、謝泳、辛德勇、唐曉峰、雷頤、張鳴、茅海建、硃正、楊天石等曆年的經典作品和新作。
《當代學人精品:楊天石捲》收錄瞭著名近現代曆史學者、《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作者楊天石一生橫跨文學、哲學和曆史的精品,是楊天石已齣版圖書中學術綜閤性無齣其右之作。無論是專業研究人員,還是普通曆史入門者、愛好者,均非常適閤閱讀。
楊天石橫跨文史哲三界,成一傢之言;談書論世憶人事,通古今之變。《當代學人精品:楊天石捲》集五十餘年思想精華,讓讀者在短的篇幅中一覽史學大傢的學術人生。
《當代學人精品:楊天石捲》為著名曆史學傢楊天石治學多年來的代錶性的精品文章和論文結集,收錄瞭作者各時期、各研究階段的重要作品,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全書共分五大部分,為“論文選輯”“小品·隨筆”“書前書後”“憶人懷舊”“詠史雜詩”。另附作者學術的珍貴自述和著作目錄。《當代學人精品:楊天石捲》涵蓋範圍廣,全麵展示瞭作者的學術人生。
楊天石,1936年2月15日生,江蘇人。1955年畢業於無锡市第一中學。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現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任清華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客座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學以及中國颱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颱灣“中央大學”訪問學者。長期研究中國文化史與中華民國史,閤著有《中華民國史》(第1捲、第6捲)、《中國通史》(第12冊),獨著有《楊天石近代史文存》(5捲本)、《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第1輯、第2輯)、《終結帝製》、《硃熹》、《南社史長編》、《橫生斜長集》等多種。
人們常常感嘆當代缺乏大師,其實今天被稱為大師的前人在當時大多也還沒有被當作大師,真正的大師需要經曆科學、社會和時間的檢驗。我不敢說這些當代學人中誰最終能成為大師,但可以肯定的是,列入本叢書的一些成果完全夠得上大師之作。
——葛劍雄
說曆史學的根本任務是再現曆史本相,不意味著曆史學傢可以不要思想、沒有觀點,純客觀地記錄一切。相反,曆史學傢需要說明曆史、解釋曆史,尋找規律,做齣價值判斷。
——楊天石
論文選輯
禪宗的“作用是性”說與硃熹對它的批判
康有為謀圍頤和園捕殺西太後確證
天津“廢弑密謀”是維新派的虛構
辛亥革命何以勝利迅速,代價很小?
在華經濟利益與辛亥革命時期英國的對華政策
中山艦事件之謎
1937:中國軍隊對日作戰的第一年——從盧溝橋事變至南京陷落
珍珠港事變前夜的中美交涉
小品·隨筆
一 談詩文
李白最佩服的詩人王充以後又一人——一說李商隱
牙旗玉帳真憂國——三說李商隱
硃熹的“變天”詩
西郊落花何處尋——讀龔自珍《西郊落花歌》
譚嗣同的《獄中題壁》詩
魯迅《自題小像》新探
二 談美學
兩句唐詩的啓示
杜牧的《清明》詩
從劉效祖的《掛枝兒》說到藝術的露與藏
讀張維屏的《新雷》
三 談小說
《水滸》為何成瞭“斷尾巴蜻蜓”?——旁門說《水滸》之三
《西遊記》斷議
陳範與《紅樓夢》研究
《斯巴達之魂》和近代中國拒俄運動
四 談曆史
“天王聖明”與楊繼盛之死
馬桶陣、麵具兵與“五虎”製敵
太平天國的“太陽”
《天朝田畝製度》與“割尾巴”
沒有不可變的“祖宗之法”——戊戌維新運動一百周年感言
光緒皇帝的新聞思想
保皇會的“妙語妙事”
梁啓超遊美國而夢俄羅斯
關於托爾斯泰《緻一個中國人的信》
章太炎為何要砸拿破侖與華盛頓的頭
劉師培的平均奇想
劉師培的“水災共産主義”
袁世凱僞造的孫中山“賣國協約”
錢玄同自揭老底
柳亞子不當“新頑固”
溥儀要求參加蘇聯共産黨
五 談古今
以“理”製“欲”是人類社會永恒的道德要求——略談宋儒關於“理”“欲”關係的論述,兼談文化傳統的創造性轉化與闡釋問題
吸收與保存兩主義並行——簡論高旭的文化思想
“格君心之非”與“麵刺寡人之過”
“城中好高髻”的聯想
說真話真難——也和溫總理談談心
充分解放精神生産力
書前書後
一 自敘
《尋求曆史的謎底》後記
《中華民國史》第二編第五捲前言
《橫生斜長集》自序
《百年潮》雜誌發刊詞
《楊天石文集》自序
颱灣七捲本《楊天石文選》自序
《帝製的終結——簡明辛亥革命史》自序
《中國國民黨史》總序
《錢玄同日記》(整理本)前言
《當代中華詩詞名傢精品集·楊天石捲》自序
二 序人
《世紀三偉人》導言(代擬稿)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文庫”序言(代擬稿)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集刊》序言(代擬稿)
李金華主編《中國審計史》第二捲序
《話說中國》第二捲序
《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序
日本京都大學《梁啓超·明治日本·西方》序
民言無忌——“《同舟共進》精華係列”序
陶涵《蔣介石與現代中國》序
臧運祜《七七事變前日本的對華政策》序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序
“中華南社文化書係”總序
聞海鷹《懺慧詞人徐自華》序
《美國國傢檔案館藏中國抗戰曆史影像全集》序
《傳記文學》叢書總序
《國傢記憶》(中國遠徵軍作戰圖片集)序
《抗戰大遷移》總序
懷人憶舊
不文過,不遮醜,不隱惡——劉大年怎樣麵對自己的曆史
憶老丁
願“唐派史學”後起有人——悼唐德剛先生
憶鬍繩
詠史雜詩(《金陵訪舊》等61首)
附錄一:從培訓拖拉機手到學部委員
附錄二:楊天石著作目錄
康有為謀圍頤和園捕殺西太後確證
戊戌政變時期,清朝政府曾指責康有為“謀圍頤和園,劫製皇太後”,以之作為維新派大逆不道的罪狀。當時道路傳言,議論紛紛,史籍、筆記中多有記載。但是,由於這一消息過於聳人聽聞,康有為對此又一直矢口否認,多年來,曆史學傢們大都不予置信。實際上,它確有其事。康有為不僅曾準備“劫製”西太後,而且曾準備乘機捕殺。筆者於日本外務省檔案中獲得瞭可靠的證據。
1898年9月28日,清政府將譚嗣同、楊深秀等六人處決。次日,以光緒皇帝的口氣發布上諭說:
主事康有為首倡邪說,惑世誣民,而宵小之徒,群相附和,乘變法之際,隱行其亂法之謀,包藏禍心,潛圖不軌,前日竟有糾約亂黨,謀圍頤和園,劫製皇太後,陷害朕躬之事,幸經察覺,立破奸謀。又聞該亂黨私立保國會,言保中國不保大清,其悖逆情形,實堪發指。朕恭奉慈闈,力崇孝治,此中外臣民之所共知。康有為學術乖僻,其平日著作,無非離經叛道,非聖無法之言。茲因其素講時務,令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上行走,鏇令赴上海辦官報局,乃竟逗留輦下,構煽陰謀,若非仰賴祖宗默佑,洞燭幾先,其事何堪設想!
中國並不是一個法治傳統很盛的國傢,單憑“惑世誣民”“離經叛道”“非聖無法”一類字眼,清政府完全可以下令捉拿康有為,處決譚嗣同等人,“上諭”特彆提齣“謀圍頤和園,劫製皇太後”,顯然事齣有因。
據惲毓鼎《崇陵傳信錄》一書記載:政變前夕,當西太後盛怒還宮時,曾指責光緒皇帝說:“我撫養汝二十餘年,乃聽小人之言謀我乎?”又說:“癡兒,今日無我,明日安有汝乎?”《戊戌變法》(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一冊,第476頁,上海人民齣版社、上海書店齣版社2000年版。下文所引的不同分冊,皆齣自此版本,不一一標注齣版信息。惲毓鼎曾隨侍光緒多年,上述記載自非無根之談。費行簡的《慈禧傳信錄》一書所記與惲書大體相同,但更明確。它記西太後大罵光緒說:“汝以旁支,吾特授以大統,自四歲入宮,調護教誨,耗盡心力,爾始得成婚親政。試問何負爾,爾竟欲囚我頤和園,爾真禽獸不若矣!”同上,第466頁。《清廷戊戌朝變記》所載亦同。西太後責問光緒說:“康有為叛逆,圖謀於我,汝不知乎?尚敢迴護也!”同上,第347頁。綜觀上述材料,可以確定:西太後認為,光緒皇帝和康有為串通,準備將她囚禁於頤和園,因而纔有前述29日的上諭。
《光影流轉:民國影像中的社會變遷》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對曆史細節有著近乎偏執的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寶藏。作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從浩如煙海的民國老照片中,精心挑選和解讀那些往往被宏大敘事所忽略的微觀瞬間。我尤其欣賞它敘事時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堆砌冰冷的年代和數字,而是通過一張張老照片,比如碼頭上繁忙的縴夫、學堂裏神情嚴肅的學童、或是街角處穿著時髦旗袍的女士,將我們拉迴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沉浸式體驗。比如,書中對不同階層服飾變遷的分析,絕不僅僅停留在“新舊交替”的錶麵,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服飾背後所蘊含的經濟基礎、性彆觀念乃至地域文化差異。書中的配文精準而富有文采,既有紮實的史學功底支撐,又不乏文學性的描摹,讓人在欣賞視覺材料的同時,心靈也得到瞭極大的觸動。這種將圖像學、社會學和曆史敘事完美融閤的寫作手法,使得原本嚴肅的曆史研究變得如此生動可感。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忍不住在腦海中構建齣一個更加立體、有血有肉的民國圖景,而非扁平化的符號集閤。
評分我對《時間之河的低語:戰後日本城市景觀的重塑與身份焦慮》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用“震撼”來形容。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偏嚮建築史或城市規劃的枯燥論著,但齣乎意料的是,它以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方式,探討瞭戰後日本在廢墟之上進行快速重建的過程中,其集體心理和個體身份是如何被融入到新的鋼筋水泥結構之中的。作者的文筆極具穿透力,他沒有簡單地羅列重建項目,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快速崛起的摩天大樓和標準化住宅背後,日本人對“現代性”的渴望、對“傳統”的留戀,以及那種深植於心的“敗戰國”的身份焦慮。特彆是書中關於“一村一品”運動如何影響鄉村社區結構,以及泡沫經濟破裂後,那些曾經象徵著繁榮的玻璃幕牆如何轉變為異化和疏離感的載體的分析,讓我深受啓發。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巧妙,從宏觀的都市規劃藍圖,層層遞進到對一戶普通傢庭內部空間使用的微觀考察,展現齣一種強烈的整體觀。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理解瞭日本的城市發展曆程,更觸及到瞭一個民族在劇烈變革時期靈魂深處的掙紮與和解。
評分我最近翻閱的《煉金術與早期化學:從中世紀的秘術到啓濛時代的萌芽》,完全顛覆瞭我對“煉金術”的刻闆印象。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充斥著神秘符號和奇異配方的獵奇讀物,但事實是,它是一部嚴謹而富有曆史厚重感的科學史著作。作者非常成功地描繪瞭煉金術如何在黑暗的中世紀堅持對物質轉化的探索,並在此過程中積纍瞭大量的實驗技術和化學知識,這些知識後來如何被培根、波義耳等啓濛先驅所繼承和“淨化”,最終催生瞭現代化學。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煉金術士的哲學背景,比如他們對“四元素說”的依戀與突破的描述,非常細緻入微。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不僅關注那些成功轉化的“黃金”,更關注那些失敗的實驗——正是這些看似徒勞的嘗試,推動瞭玻璃器皿的改進、酸堿物質的發現以及蒸餾技術的成熟。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從早期的神秘主義色彩逐步過渡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性光芒,讀起來充滿瞭發現的樂趣,讓人看到科學的進步並非一蹴而就的綫性發展,而是充滿瞭迂迴麯摺的“非理性”探索。
評分很少有關於藝術史的書籍能像《巴洛剋時期意大利雕塑中的戲劇性張力:光影、動勢與信仰的重塑》這樣,讓我感到如此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情感共鳴。作者對於貝尼尼等大師作品的解讀,簡直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他沒有停留在對雕塑形態的單純描述,而是將雕塑置於其所處的宗教和政治背景下,去解讀“戲劇性”是如何被刻意製造齣來以服務於反宗教改革的宏大敘事。書中對於光綫在雕塑錶麵産生的反射效果,以及如何通過人物瞬間的誇張姿態(比如“被擄走的珀耳塞福涅”中大理石的柔軟質感)來暗示內在的精神狀態,分析得極其透徹。每一章節都圍繞著一個核心的“張力”點展開——比如肉體與精神的張力、永恒與瞬間的張力——這種聚焦式的分析,使得原本靜態的石雕仿佛有瞭生命和呼吸。我甚至覺得,閱讀這本書時,我能“聽”到雕塑中人物發齣的尖叫或嘆息。對於任何熱愛雕塑藝術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堂關於如何“觀看”藝術的深度課程,它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巴洛剋藝術錶現力的理解邊界。
評分《無形的疆界:全球化時代下跨文化交流的悖論與張力》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學術著作,不如說是一份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文化衝突和誤解的精妙剖析。我讀這本書時,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處理復雜議題時所展現齣的驚人平衡感。他沒有陷入文化相對主義的泥潭,也沒有采取傲慢的文化優越論姿態,而是以一種近乎臨床的冷靜,去拆解那些看似和諧的跨文化互動背後隱藏的權力結構和認知偏差。比如,書中對“全球化語言”如英語的普及,如何在無形中固化瞭某些文化的話語權,以及新興的社交媒體平颱如何加速瞭“部落化”現象的討論,都極其深刻。作者的論證邏輯清晰、引證材料豐富,涵蓋瞭從人類學田野調查到網絡文本分析的廣闊領域。這本書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迫使讀者反思自身習以為常的思維定勢。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齣更高質量的問題,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是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建構對“他者”的認知,也因此,這本書對任何從事國際交流或人文學科研究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
評分紙質印刷很好
評分都是當代大師的書,價格感人,趕緊拿下。
評分確實是精品之作
評分幫朋友購買,活動價還是不錯的,以後活動多多購買。。。。。。。不錯不錯
評分這次隻有一本書,沒有用包裝箱,用的紙袋,但很嚴實,書未受損,很滿意。
評分東西很好,快遞給力。我很喜歡。尺寸
評分非常高興又有楊先生的新書上架,高華、瀋誌華、秦暉、楊天石等幾位的書是值得買值得看的;活動終於來瞭,實乃愛書人的節日,湊著實惠的價錢收點書,哪怕是翻翻泛讀下,怎麼著也比看S。逼。偶像劇、神劇、整日低瞭個腦袋扒拉手機好點吧。。。。。。感謝jd活動、感謝送貨的師傅。其實還有很多好書在本次活動中是無貨狀態,活動結束即顯示又有貨瞭,嗬嗬,期待下次。
評分布麵精裝,廣東人民齣版社的書在裝幀方麵無可挑剔,雖然價格略貴,但能激發閱讀的興趣,支持。
評分剛好用圖書勛章,又有滿減,還能疊加雙十一活動,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