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阿里巴巴交互设计师倾心之作。
+ 9位行业专家和教授联袂推荐。
+ 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动效设计师、开发工程师等入门必读之书。
+ 5大方面内容全囊括:用户体验概念、体验设计流程、体验设计内容、提升用户体验、探索用户体验。
内容简介
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用户体验成为评判产品好坏的一个标准。用户体验是个新的行业,
目前在国内正处于发展阶段,用户体验设计走向成熟化需要广大设计师的共同努力。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与探索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验设计将日趋完善。
本书分为5章,解读体验设计的内容。从用户体验概念、体验设计流程、体验设计内容、提升用户体验、探索用户体验5个方面介绍体验设计相关的概念与方法。本书采用平直简单的文字结合生动的图例,表达相对复杂的原则或方法,带领读者快速入门体验设计。
本书适合初中级的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动效设计师和开发工程师等,以及体验设计相关的学生或从业者学习,也适合体验设计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煜佳,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目前就职于阿里巴巴。
从业经历中,拥有移动客户端设计、网页端设计、平台类设计、工具类设计等多项目类型的设计经验。
设计师应当推动用户体验渗透到产品的各个环节,引导所有产品设计人员参与用户体验设计。
目录
第01章 神秘的用户体验 /009
1.1 揭开用户体验的面纱 /010
1.1.1 认识用户体验 /010
1.1.2 交互设计是用户体验的灵魂 /014
1.1.3 无处不在的用户体验 /016
1.1.4 用户体验为何如此火爆 /018
1.2 互联网与用户体验 /021
1.2.1 “互联网+”下的用户体验 /021
1.2.2 认识互联网思维 /024
1.3 从零开始,学习体验设计 /028
1.3.1 交互设计初学者如何上手 /028
1.3.2 转行交互设计该如何准备 /033
1.4 交互设计所需的工具 /037
1.4.1 交互设计的初期工具 /037
1.4.2 交互设计的过程工具 /038
1.4.3 交互设计的展示工具 /040
1.5 交互设计师的一天 /042
1.5.1 设计师是不是经常加班 /042
1.5.2 5步快速提高设计效率 /047
第02章 体验设计那些事儿 /051
2.1 用户体验设计的流程 /052
2.1.1 需求挖掘 /052
2.1.2 概念设计 /053
2.1.3 产品设计 /053
2.1.4 产品开发 /053
2.1.5 上线管理 /054
2.2 挖掘产品的市场价值——竞品分析 /055
2.2.1 明确目的 /055
2.2.2 找准分析定位 /056
2.2.3 选择竞品 /056
2.2.4 分析维度 /057
2.2.5 数据佐证 /057
2.2.6 归纳总结 /058
2.3 用户是你的另一半 /059
2.3.1 简单有效的定性调研 /059
2.3.2 透过数据了解用户 /062
2.4 交互设计有方法 /066
2.4.1 交互设计常用原则 /066
2.4.2 实战:解析那些记不住的定律 /070
2.4.3 核心流程分析 /078
2.4.4 Web交互元素规范 /086
2.5 产品的可用性测试——一个人的可用性测试 /089
2.5.1 材料准备 /089
2.5.2 找准用户 /089
2.5.3 测试过程 /090
2.5.4 测试结果 /091
2.6 使产品健康成长——产品的迭代维护 /092
2.6.1 从需求中发现问题 /092
2.6.2 深入了解问题 /093
2.6.3 解决问题 /093
2.6.4 跟进落实情况 /094
2.6.1 从需求中发现问题 /092
2.6.2 深入了解问题 /093
2.6.3 解决问题 /093
2.6.4 跟进落实情况 /094
第03章 身边的体验设计 /095
3.1 动手做个自己的App /096
3.1.1 Axure工具上手 /096
3.1.2 低保真设计稿是什么样的 /099
3.1.3 交互原型Demo /103
3.1.4 实战:设计App登录方式 /106
3.1.5 实战:设计App导航方式 /110
3.1.6 如何免费发布App到应用市场 /116
3.2 情怀设计的背后 /118
3.2.1 App微交互分析 /118
3.2.2 实战:App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122
3.2.3 实战:eBay的卡片式设计 /126
3.2.4 实战:Vimeo的分屏设计 /129
3.3 网页只是排版设计吗 /133
3.3.1 网页设计从何入手 /133
3.3.2 网页设计容易忽略的问题 /136
3.3.3 实战:12306网页端为何不改 /139
3.4 表单主宰着几百万 /144
3.4.1 表单为何如此重要 /144
3.4.2 表单的基本元素 /144
3.4.3 简单高效的表单设计 /147
3.4.4 实战:解析亚马逊的购物表单 /150
第04章 提升用户体验 /155
4.1 强化第一印象 /156
4.1.1 功能性动效设计 /156
4.1.2 实战:有趣且有意义的动效 /159
4.2 让用户察觉不到设计的存在 /164
4.2.1 沉浸式设计 /164
4.2.2 实战:谷歌地图的沉浸式设计 /167
4.3 高颜值,不高冷 /173
4.3.1 情感化设计 /173
4.3.2 实战:情感化蕴含在细节中 /176
第05章 体验创新的探索 /183
5.1 未来交互设计趋势——动态设计 /184
5.1.1 什么是动态设计 /184
5.1.2 动态设计也是一种交互方式 /185
5.1.3 动态设计的表现 /186
5.2 人工智能时代 /188
5.2.1 婴儿智能交互产品 /188
5.2.2 人工智能与体验设计遐想 /193
远航与锚定:数字化时代的体验叙事与构建 图书名称: 远航与锚定:数字化时代的体验叙事与构建 作者: [此处可自行想象一位资深行业专家或研究者的姓名] 出版社: [此处可自行想象一家专业出版社的名称] --- 内容提要 在信息爆炸与技术迭代的洪流中,用户体验(UX)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界面美观或功能可用性。它已演变为一种关乎人类心智模型、社会文化语境以及商业价值重塑的复杂系统工程。《远航与锚定:数字化时代的体验叙事与构建》并非一本基础操作手册,而是一部深入探讨体验哲学、设计方法论前沿以及跨媒介叙事策略的深度论著。 本书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生态中,实现“远航”——即前瞻性、颠覆性的创新视野,以及“锚定”——即稳固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基石。我们不再满足于“解决问题”,而是深入追问“我们正在解决的‘问题’本身是否真实且有意义”。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四大核心板块,层层递进,旨在为中高级设计实践者、产品策略师以及对人机交互未来感兴趣的学术研究者,提供一套全新的思考框架与实战工具。 --- 详细章节概述 第一篇:体验的本体论与哲学重构(The Ontology of Experience) 本篇将数字体验提升到哲学思辨的层面,探讨我们所设计的“体验”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与社会的结构。 1. 从功用到意义:数字化存在的状态 体验的“在场”与“缺席”: 探讨沉浸式技术(如VR/AR/MR)对人类感官边界的冲击。当物理实体与数字映射发生混淆时,我们如何界定真实的用户需求? 心流的再定义: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在异步、碎片化的数字交互中如何失效与重构?引入“深度专注度”与“信息熵减”的新模型。 交互的道德边界: 深入剖析“暗模式”(Dark Patterns)背后的伦理困境。探讨设计责任不再仅仅是功能层面的,更是对用户心智资源的守护。 2. 体验的文化负载与社会建构 跨文化设计的陷阱与机遇: 超越简单的本地化(Localization),讨论符号学、仪式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界面情感反馈的影响。 数字时代的记忆宫殿: 探讨用户如何通过界面结构构建其数字身份和长期记忆。设计如何成为一种“记忆的策展人”。 体验中的权力结构: 分析算法推荐、数据隐私政策等如何悄然塑造用户的选择空间,揭示体验设计中隐含的社会等级与信息壁垒。 第二篇:前沿方法论的迭代与融合(Frontier Methodologies) 本篇聚焦于超越传统设计流程(如Design Thinking)的限制,引入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方法。 3. 复杂系统视野下的体验建模 涌现性设计(Emergent Design): 放弃线性的瀑布或敏捷流程,转向关注系统内各要素互动所产生的不可预测的“涌现”效果。如何设计“能够自我演化的”系统界面? 社会网络分析(SNA)在体验地图中的应用: 如何利用网络拓扑结构来理解用户群体的意见传播路径、信任链条,并据此优化社区和协作工具的体验流。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假设检验: 如何将“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非理性行为纳入A/B测试的假设构建中,设计出更具人性洞察力的干预措施。 4. 叙事驱动的设计框架(Narrative-Driven Frameworks) 体验的“时间维度”设计: 不仅关注单次交互,更关注跨越数月甚至数年的用户生命周期。引入“体验的季节性”与“情感波动曲线”进行长期规划。 “可操作的寓言”: 如何将复杂的商业目标或技术能力,转化为用户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的故事线索,将产品功能转化为角色驱动的行动。 原型设计的“具身化”实践: 从线框图到“环境原型”。如何通过物理空间、气味、声音等非视觉元素,提前测试和锚定用户对未来数字产品的整体感觉。 第三篇:跨媒介的体验连续性构建(Seamless Multi-Modal Continuity) 随着设备的多样化,体验的断裂点成为创新的最大障碍。本篇专注于如何实现跨屏幕、跨设备乃至跨感官的无缝衔接。 5. 空间计算与语境感知(Contextual Awareness) 从屏幕到场景: 探讨物联网(IoT)生态中,用户体验如何从“界面中心”转变为“环境中心”。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如何共享用户意图。 意图预测引擎的设计: 如何在高精度传感器数据和用户隐私之间找到平衡点,设计出既能提前预判需求,又不过度侵入的AI辅助交互。 “幽灵界面”的构建: 探讨那些不需用户主动激活,仅通过环境变化(如光照、运动、声音环境)即时提供反馈的隐形交互层。 6. 声音、触觉与情感反馈的精细化调校 触觉语言学(Haptic Linguistics): 建立系统性的触觉反馈词典,区分“确认震动”、“警报脉冲”与“愉悦共振”,实现比文字更即时的情感传达。 声音景观的设计: 如何在嘈杂的数字环境中,设计具有辨识度、不引起听觉疲劳的系统音效,使其成为品牌体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情感同步与人机共情: 探讨如何通过生物反馈(如心率、面部表情捕捉),使数字系统能够对用户的情感状态做出适配的反应,实现真正的“共情式界面”。 第四篇:体验的衡量、规模化与未来治理(Measurement, Scale, and Governance) 理论必须回归实践的检验。本篇探讨如何科学地衡量体验的价值,并在组织层面实现设计方法的有效落地和长期治理。 7. 超越北极星指标的体验度量衡 体验价值链(EVC)的构建: 如何将“用户满意度”、“认知负荷降低”、“决策时间缩短”等抽象指标,转化为可量化的商业回报。 长期黏性与抗流失的体验指标: 引入“体验复利”的概念,衡量早期优秀体验对用户长期忠诚度的累积影响。 逆向工程与体验回溯: 当产品失败时,如何通过量化数据准确追踪到引发体验断裂的最小交互单元,进行精准修复。 8. 设计治理:从作坊到生态 设计系统的演进: 如何从静态的UI组件库升级为“体验原则引擎”——一个能够根据产品线和目标市场自动调整设计规范的动态框架。 跨职能团队的“体验语言”统一: 建立一套从工程师到市场营销人员都能理解和遵循的体验词汇表和决策树,消除因专业壁垒带来的体验碎片化。 面向未来的韧性设计: 探讨如何设计能够抵御技术突变(如量子计算、AGI突破)的体验架构,确保核心用户价值的持久性。 --- 本书致敬的对象 《远航与锚定》献给那些不满足于修补裂痕的设计师,献给那些渴望理解技术深层哲学含义的工程师,以及献给所有在数字洪流中试图为人类心智寻找稳定锚点的思考者。本书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设计基础和对复杂理论的接受能力,它提供的是地图,而非手把手的导航。 这是一次对体验本质的深刻探问,旨在帮助我们共同绘制数字化未来的清晰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