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辨假

绿松石辨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谦,柯捷 著
图书标签:
  • 宝石鉴定
  • 绿松石
  • 收藏
  • 鉴别
  • 矿物
  • 玉石
  • 珠宝
  • 真伪
  • 科普
  • 投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1529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579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68
字数:14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绿松石的历史文化、品种分类、产地介绍、品质评价、鉴定仪器等,作者将多年积累的经验归纳整理,将绿松石造假分为三类,分别是:(1)人工处理绿松石,包括传充填绿松石、染色绿松石、扎克里处理绿松石等。(2)再造绿松石。(3)绿松石的相似玉石及人工仿制品。作者分别用三章内容,将这三种造假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用了大量显微图片,将造假的鉴定特征充分展示,力求图文并茂,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知、认知,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本书市场前景乐观。

内容简介

  近年来绿松石如此受欢迎,以至于近几年绿松石的价格飞涨,绿松石热持续升温。但与此同时,绿松石原料逐步减少,加工成品率较低,造成原矿绿松石供不应求。因此,各种人工处理绿松石、再造绿松石及绿松石仿制品(包括相似玉石和人工仿制品)在市场上大量出现,给绿松石收藏者带来极大困扰,也给绿松石检测出了很多难题。本书为解决此类问题,集作者十几年专业研究经验汇聚而成。
  本书为珠宝玉石辨假系列丛书之一,以绿松石辨假为主。

作者简介

  邓谦,工程师,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检师,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实验室技术主管。从事珠宝玉石质检工作15年,主要负责彩色宝石、各种玉石的检测。长期从事绿松石、翡翠、天然玻璃等的研究,发表论文、科普性等各类文章三十余篇。近年来,受企业和工商部门的邀请,为珠宝从业人员、社区居民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消费教育讲座数十场,受到广泛好评。曾作为专家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一槌定音》栏目的摄制。

目录

Chapter 1 绿松石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绿松石历史文化 / 010

国外的绿松石历史文化 / 013

Chapter 2 绿松石的产地

国内的绿松石资源 / 018

一、湖北绿松石 / 019

二、安徽绿松石 / 024

三、陕西绿松石 / 028

四、江苏绿松石 / 028

五、河南绿松石 / 029

六、青海绿松石 / 029

七、新疆绿松石 / 029

八、云南绿松石 / 029

国外的绿松石资源 / 030

一、美国绿松石  / 030

二、伊朗绿松石 / 040

三、埃及绿松石 / 041

Chapter 3 绿松石的宝石学特征及品种划分

绿松石的宝石学特征 / 046

绿松石品种的划分 / 050

一、按颜色分类  / 050

二、按产状分类 / 052

三、按质地分类  / 054

Chapter 4 绿松石的优化处理及其鉴别

绿松石的优化处理方法 / 058

一、充填处理之注胶 / 061

二、充填处理之浸胶 / 065

三、充填处理之局部补胶 / 066

四、充填处理之铁线造假 / 067

五、颜色处理之染色处理 / 069

六、最神秘的处理方式——扎克里(Zachery)法处理 / 071

七、最传统的处理方式之过蜡 / 075

优化处理绿松石的鉴别 / 076

一、注胶、浸胶绿松石的鉴别 / 076

二、局部补胶绿松石的鉴别 / 088

三、铁线造假绿松石的鉴别 / 089

四、染色绿松石的鉴别 / 092

五、扎克里(Zachery)法处理绿松石的鉴别 / 094

Chapter 5 再造绿松石的鉴别

微粒(粉末)压制再造绿松石的鉴别/ 101

碎料压制再造绿松石的鉴别 / 103

Chapter 6 绿松石与相似玉石及其仿制品的鉴别

绿松石与相似天然玉石的鉴别 / 116

一、染色菱镁矿 / 116

二、磷铝石 / 122

三、三水铝石 / 126

四、硅孔雀石 / 127

五、天河石 / 129

六、异极矿 / 130

七、蓝玉髓 / 132

八、加斯佩石 (柠檬玉) / 133

九、水牛石 / 135

绿松石与新型人工仿制品的鉴别 / 136

绿松石与其他人工仿制品的鉴别 / 140

一、玻 璃 / 140

二、塑 料 / 142

三、陶 瓷 / 143

Chapter 7 绿松石的质量评价

绿松石的质量评价要素 / 146

名家作品欣赏 / 154

附 录

仪器介绍 / 159

参考文献 / 164


秘境探险:失落文明的遗珍 图书简介 本书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一个被历史长河遗忘的古老文明——亚特兰蒂斯文明的残存印记。这不是一部传统的历史著作,而是一场结合了考古学、神话学与现代探险精神的奇幻旅程。我们追溯那些零星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线索,从深海的神秘声呐记录,到撒哈拉沙漠深处被风沙掩埋的巨型结构,试图拼凑出这个传说中古老国度辉煌与覆灭的图景。 第一部分:洋流中的低语 故事始于一位退休的海洋地质学家,卡尔·文森特。他对深海地质构造的异常敏感,使他注意到北大西洋底部一处持续多年的低频声波共振。这种共振模式与任何已知的自然现象或现代工程活动都无法匹配。在资助了一个小型私人科考船队后,文森特教授带领团队前往声源地——一个位于亚速尔群岛以西深海平原的巨大海底山脉。 在那里,他们发现的并非自然火山岩,而是一片由某种高度抛光、不锈蚀的金属合金构成的复杂几何结构群落。这些结构被厚厚的沉积物覆盖,但其精密的咬合与能量导引的痕迹,昭示着远超人类现有科技水平的文明遗迹。他们采集的样本,经过初步光谱分析,显示出地球上从未记录过的元素同位素比例,暗示着文明的建造者可能掌握了地球核心材料的提炼技术。 第二部分:沙漠中的星图 与此同时,在北非的一处人迹罕至的大型沙丘群中,一位热衷于古埃及天文学的独立研究员,艾米莉亚·哈桑,发现了一张隐藏在古老岩画下方的奇异星图。这张星图并非描绘已知的天体运行轨迹,而是标注了五千年前夜空中并不存在的星座群,以及一条由三颗奇异星体构成的“引路之线”。 艾米莉亚发现,如果将星图上的引路之线与现代高精度卫星图像进行叠加比对,它精确地指向了撒哈拉腹地一处地质构造异常活跃的区域。她深入该地,并在一次罕见的沙尘暴后,发现了被揭示出的巨大地下入口。这个入口由巨石砌成,其上的符文与大西洋海底发现的金属结构上的刻痕惊人地相似,但更偏向于生物力学与流体控制的表示。 第三部分:智慧的碎片 进入地下遗迹后,探险者们面临的挑战不再是地理上的,而是认知上的。遗迹内部维持着一种奇特的、接近绝对零度的恒定温度,光线由墙体内嵌的发光晶体提供。他们没有发现尸骨,没有生活痕迹,但发现了大量的“知识核心”——悬浮在空中的多面体晶体。 这些晶体在接触到特定的电磁频率时会激活,投射出全息影像和复杂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这些“碎片”的初步解读,研究人员开始理解亚特兰蒂斯文明的运作方式。他们发现,这个文明的能源来源于对地磁场的直接调控,他们的社会结构是高度集成化的“共振体”,个体意识通过某种非语言的心灵网络相连。 这些碎片揭示了文明繁荣的顶峰:他们掌握了物质的精确重构,能够改变局部时间流速,甚至能够进行跨维度的信息传递。然而,知识核心的最后一部分记载了一场灾难——并非天灾,而是“内部共振的失控”。他们试图将地球的频率提升至更高的维度,但计算出现了微小的错误,导致整个文明在瞬间被“超频”并从三维空间中剥离。 第四部分:最后的警告 卡尔和艾米莉亚汇合后,在深海遗迹和沙漠遗址中找到了相互印证的记录。他们意识到,亚特兰蒂斯并非沉没,而是以一种超越理解的方式“消失”了,留下的只是能量场的残留物和不稳定的技术遗嘱。 最令人不安的发现来自海底核心动力室的记录。那里的数据显示,驱动整个城市的能量系统尚未完全关闭,它正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自我修复,并试图重新启动预设的“回归程序”。这个程序被设计在文明消亡后的特定地质周期内激活,目的是“纠正”导致其消失的错误,但其激活过程可能对现代地球的构造板块稳定产生无法预测的巨大影响。 本书的结尾部分,聚焦于两位主角如何利用他们从碎片中获取的有限知识,潜入深海,在能量即将完全恢复的临界点,植入了一个逆向频率信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动能否成功,或者是否仅仅是加速了另一个周期的开始。 《秘境探险:失落文明的遗珍》是一部关于人类求知欲的赞歌,也是对过度追求超越自身理解的技术的深刻警示。它探讨了知识的重量、文明的脆弱性,以及深海与沙漠下,那些沉默的遗迹如何持续地对我们脚下的世界施加着影响力。这是一场关于寻找失落的过去,以拯救遥远的未来的冒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骨灰级的收藏家,手头上积累了不少品相各异的绿松石藏品,但总觉得对其中一些“高仿”品的真实性拿不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非常佩服。作者似乎对绿松石的生成、开采、加工、甚至贸易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它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对绿松石的处理手法差异,这一点对于判断老料的年代性非常关键。例如,书中提到清代和民国时期常用的处理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的对比,细致入微。阅读时,我经常需要停下来,拿出放大镜对比我自己的藏品,进行交叉验证。这本书不仅帮我鉴别了新购入的样品,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我那些自认为“完美”的老物件,让我对收藏的严谨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爱好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一点也不枯燥。我原本以为这种专业书籍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化学分子式或者矿物学术语,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亲切自然,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耐心教导一个新手。它没有高高在上地指点江山,而是把自己探索和犯错的过程也分享了出来,这让我感觉很受鼓舞。特别是关于“光感”的描述,什么叫“蜡状光泽”,什么叫“树脂光泽”,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读完之后,我不再是盲目地追求“蓝得发紫”,而是开始欣赏绿松石本身的那种温润的质感,这是一种从“迷信”到“科学欣赏”的心态转变。这本书,无疑是送给所有绿松石爱好者最好的礼物。

评分

这本《绿松石辨假》真是打开了我的眼界,以前总觉得玩石头就是个玄学,要靠运气和经验,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把一些复杂的鉴别技巧写得深入浅出,让人一看就懂。特别是关于“沁色”和“皮壳”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记得有一章详细对比了天然绿松石和优化处理过的样品的微观结构,还配了不少高清图片,那些细微的纹理和色泽变化,如果不仔细看,真的很容易被假货蒙骗。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系统的专业培训,现在去市场上看货,心里就踏实多了。那种仿佛洞察一切的自信感,是花钱买经验都换不来的。这本书不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本深入了解绿松石“灵魂”的向导。

评分

我是一个刚入行的珠宝设计师,对天然宝石一直心存敬畏,特别是绿松石这种变幻莫测的矿物。最初拿到这本《绿松石辨假》时,我主要关注的是其美学价值和色彩搭配的可能性。书中对于不同矿区(比如吴家沟、竹山)绿松石的色系差异分析得极其到位,那些描述性的词汇,如“雨后初晴的钴蓝”、“沙漠日落般的黄绿”,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创作灵感。它不仅仅教你怎么分辨真假,更重要的是,它让你理解了每一块石头形成的历史和环境。这种对材质本源的尊重,让我后续的设计更加注重突出绿松石的自然之美,而不是过度人工干预。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部艺术鉴赏与材料科学的完美结合体。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买绿松石吃过不少亏,那种花大价钱买到“塑料感”强烈的优化品,真是让人心痛。所以这次买书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的,就是想彻底搞清楚那些猫腻。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爆表!它没有过多冗长空泛的理论,而是直接针对市场上的常见骗局进行“拆解”。比如,那些用环氧树脂填充的“注胶松”,书中会教你如何通过观察气泡的形态和分布来识别;还有那种通过热处理改变颜色的,书里详细分析了高温对内部结构的影响。我立刻对照书中的方法,检查了我手头几块“老料”,发现其中一块确实存在可疑之处。这种能立即应用到实践中的知识,价值无可估量,这本书简直是给所有买家的一份“防骗指南”。

评分

讲述还算清楚,照片也比较有典型特点

评分

好书,印刷精美,图文详尽,挺好的

评分

讲述还算清楚,照片也比较有典型特点

评分

非常好,相当好,继续买

评分

送货挺快,而且物美价廉的啊!!

评分

好书,印刷精美,图文详尽,挺好的

评分

图片珍贵清晰 文示系统全面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很好!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