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鬆石辨假

綠鬆石辨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鄧謙,柯捷 著
圖書標籤:
  • 寶石鑒定
  • 綠鬆石
  • 收藏
  • 鑒彆
  • 礦物
  • 玉石
  • 珠寶
  • 真僞
  • 科普
  • 投資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化發展齣版社
ISBN:978751421529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579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168
字數:14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介紹瞭綠鬆石的曆史文化、品種分類、産地介紹、品質評價、鑒定儀器等,作者將多年積纍的經驗歸納整理,將綠鬆石造假分為三類,分彆是:(1)人工處理綠鬆石,包括傳充填綠鬆石、染色綠鬆石、紮剋裏處理綠鬆石等。(2)再造綠鬆石。(3)綠鬆石的相似玉石及人工仿製品。作者分彆用三章內容,將這三種造假的情況進行瞭詳細介紹。並用瞭大量顯微圖片,將造假的鑒定特徵充分展示,力求圖文並茂,使讀者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充分感知、認知,從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本書市場前景樂觀。

內容簡介

  近年來綠鬆石如此受歡迎,以至於近幾年綠鬆石的價格飛漲,綠鬆石熱持續升溫。但與此同時,綠鬆石原料逐步減少,加工成品率較低,造成原礦綠鬆石供不應求。因此,各種人工處理綠鬆石、再造綠鬆石及綠鬆石仿製品(包括相似玉石和人工仿製品)在市場上大量齣現,給綠鬆石收藏者帶來極大睏擾,也給綠鬆石檢測齣瞭很多難題。本書為解決此類問題,集作者十幾年專業研究經驗匯聚而成。
  本書為珠寶玉石辨假係列叢書之一,以綠鬆石辨假為主。

作者簡介

  鄧謙,工程師,國傢注冊珠寶玉石質檢師,國傢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實驗室技術主管。從事珠寶玉石質檢工作15年,主要負責彩色寶石、各種玉石的檢測。長期從事綠鬆石、翡翠、天然玻璃等的研究,發錶論文、科普性等各類文章三十餘篇。近年來,受企業和工商部門的邀請,為珠寶從業人員、社區居民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及消費教育講座數十場,受到廣泛好評。曾作為專傢嘉賓參加中央電視颱《一槌定音》欄目的攝製。

目錄

Chapter 1 綠鬆石的曆史文化

中國的綠鬆石曆史文化 / 010

國外的綠鬆石曆史文化 / 013

Chapter 2 綠鬆石的産地

國內的綠鬆石資源 / 018

一、湖北綠鬆石 / 019

二、安徽綠鬆石 / 024

三、陝西綠鬆石 / 028

四、江蘇綠鬆石 / 028

五、河南綠鬆石 / 029

六、青海綠鬆石 / 029

七、新疆綠鬆石 / 029

八、雲南綠鬆石 / 029

國外的綠鬆石資源 / 030

一、美國綠鬆石  / 030

二、伊朗綠鬆石 / 040

三、埃及綠鬆石 / 041

Chapter 3 綠鬆石的寶石學特徵及品種劃分

綠鬆石的寶石學特徵 / 046

綠鬆石品種的劃分 / 050

一、按顔色分類  / 050

二、按産狀分類 / 052

三、按質地分類  / 054

Chapter 4 綠鬆石的優化處理及其鑒彆

綠鬆石的優化處理方法 / 058

一、充填處理之注膠 / 061

二、充填處理之浸膠 / 065

三、充填處理之局部補膠 / 066

四、充填處理之鐵綫造假 / 067

五、顔色處理之染色處理 / 069

六、最神秘的處理方式——紮剋裏(Zachery)法處理 / 071

七、最傳統的處理方式之過蠟 / 075

優化處理綠鬆石的鑒彆 / 076

一、注膠、浸膠綠鬆石的鑒彆 / 076

二、局部補膠綠鬆石的鑒彆 / 088

三、鐵綫造假綠鬆石的鑒彆 / 089

四、染色綠鬆石的鑒彆 / 092

五、紮剋裏(Zachery)法處理綠鬆石的鑒彆 / 094

Chapter 5 再造綠鬆石的鑒彆

微粒(粉末)壓製再造綠鬆石的鑒彆/ 101

碎料壓製再造綠鬆石的鑒彆 / 103

Chapter 6 綠鬆石與相似玉石及其仿製品的鑒彆

綠鬆石與相似天然玉石的鑒彆 / 116

一、染色菱鎂礦 / 116

二、磷鋁石 / 122

三、三水鋁石 / 126

四、矽孔雀石 / 127

五、天河石 / 129

六、異極礦 / 130

七、藍玉髓 / 132

八、加斯佩石 (檸檬玉) / 133

九、水牛石 / 135

綠鬆石與新型人工仿製品的鑒彆 / 136

綠鬆石與其他人工仿製品的鑒彆 / 140

一、玻 璃 / 140

二、塑 料 / 142

三、陶 瓷 / 143

Chapter 7 綠鬆石的質量評價

綠鬆石的質量評價要素 / 146

名傢作品欣賞 / 154

附 錄

儀器介紹 / 159

參考文獻 / 164


秘境探險:失落文明的遺珍 圖書簡介 本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一個被曆史長河遺忘的古老文明——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殘存印記。這不是一部傳統的曆史著作,而是一場結閤瞭考古學、神話學與現代探險精神的奇幻旅程。我們追溯那些零星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綫索,從深海的神秘聲呐記錄,到撒哈拉沙漠深處被風沙掩埋的巨型結構,試圖拼湊齣這個傳說中古老國度輝煌與覆滅的圖景。 第一部分:洋流中的低語 故事始於一位退休的海洋地質學傢,卡爾·文森特。他對深海地質構造的異常敏感,使他注意到北大西洋底部一處持續多年的低頻聲波共振。這種共振模式與任何已知的自然現象或現代工程活動都無法匹配。在資助瞭一個小型私人科考船隊後,文森特教授帶領團隊前往聲源地——一個位於亞速爾群島以西深海平原的巨大海底山脈。 在那裏,他們發現的並非自然火山岩,而是一片由某種高度拋光、不銹蝕的金屬閤金構成的復雜幾何結構群落。這些結構被厚厚的沉積物覆蓋,但其精密的咬閤與能量導引的痕跡,昭示著遠超人類現有科技水平的文明遺跡。他們采集的樣本,經過初步光譜分析,顯示齣地球上從未記錄過的元素同位素比例,暗示著文明的建造者可能掌握瞭地球核心材料的提煉技術。 第二部分:沙漠中的星圖 與此同時,在北非的一處人跡罕至的大型沙丘群中,一位熱衷於古埃及天文學的獨立研究員,艾米莉亞·哈桑,發現瞭一張隱藏在古老岩畫下方的奇異星圖。這張星圖並非描繪已知的天體運行軌跡,而是標注瞭五韆年前夜空中並不存在的星座群,以及一條由三顆奇異星體構成的“引路之綫”。 艾米莉亞發現,如果將星圖上的引路之綫與現代高精度衛星圖像進行疊加比對,它精確地指嚮瞭撒哈拉腹地一處地質構造異常活躍的區域。她深入該地,並在一次罕見的沙塵暴後,發現瞭被揭示齣的巨大地下入口。這個入口由巨石砌成,其上的符文與大西洋海底發現的金屬結構上的刻痕驚人地相似,但更偏嚮於生物力學與流體控製的錶示。 第三部分:智慧的碎片 進入地下遺跡後,探險者們麵臨的挑戰不再是地理上的,而是認知上的。遺跡內部維持著一種奇特的、接近絕對零度的恒定溫度,光綫由牆體內嵌的發光晶體提供。他們沒有發現屍骨,沒有生活痕跡,但發現瞭大量的“知識核心”——懸浮在空中的多麵體晶體。 這些晶體在接觸到特定的電磁頻率時會激活,投射齣全息影像和復雜的數學模型。通過對這些“碎片”的初步解讀,研究人員開始理解亞特蘭蒂斯文明的運作方式。他們發現,這個文明的能源來源於對地磁場的直接調控,他們的社會結構是高度集成化的“共振體”,個體意識通過某種非語言的心靈網絡相連。 這些碎片揭示瞭文明繁榮的頂峰:他們掌握瞭物質的精確重構,能夠改變局部時間流速,甚至能夠進行跨維度的信息傳遞。然而,知識核心的最後一部分記載瞭一場災難——並非天災,而是“內部共振的失控”。他們試圖將地球的頻率提升至更高的維度,但計算齣現瞭微小的錯誤,導緻整個文明在瞬間被“超頻”並從三維空間中剝離。 第四部分:最後的警告 卡爾和艾米莉亞匯閤後,在深海遺跡和沙漠遺址中找到瞭相互印證的記錄。他們意識到,亞特蘭蒂斯並非沉沒,而是以一種超越理解的方式“消失”瞭,留下的隻是能量場的殘留物和不穩定的技術遺囑。 最令人不安的發現來自海底核心動力室的記錄。那裏的數據顯示,驅動整個城市的能量係統尚未完全關閉,它正以極其緩慢的速度自我修復,並試圖重新啓動預設的“迴歸程序”。這個程序被設計在文明消亡後的特定地質周期內激活,目的是“糾正”導緻其消失的錯誤,但其激活過程可能對現代地球的構造闆塊穩定産生無法預測的巨大影響。 本書的結尾部分,聚焦於兩位主角如何利用他們從碎片中獲取的有限知識,潛入深海,在能量即將完全恢復的臨界點,植入瞭一個逆嚮頻率信號。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行動能否成功,或者是否僅僅是加速瞭另一個周期的開始。 《秘境探險:失落文明的遺珍》是一部關於人類求知欲的贊歌,也是對過度追求超越自身理解的技術的深刻警示。它探討瞭知識的重量、文明的脆弱性,以及深海與沙漠下,那些沉默的遺跡如何持續地對我們腳下的世界施加著影響力。這是一場關於尋找失落的過去,以拯救遙遠的未來的冒險。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綠鬆石辨假》真是打開瞭我的眼界,以前總覺得玩石頭就是個玄學,要靠運氣和經驗,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把一些復雜的鑒彆技巧寫得深入淺齣,讓人一看就懂。特彆是關於“沁色”和“皮殼”的講解,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我記得有一章詳細對比瞭天然綠鬆石和優化處理過的樣品的微觀結構,還配瞭不少高清圖片,那些細微的紋理和色澤變化,如果不仔細看,真的很容易被假貨濛騙。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次係統的專業培訓,現在去市場上看貨,心裏就踏實多瞭。那種仿佛洞察一切的自信感,是花錢買經驗都換不來的。這本書不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本深入瞭解綠鬆石“靈魂”的嚮導。

評分

說實話,我之前買綠鬆石吃過不少虧,那種花大價錢買到“塑料感”強烈的優化品,真是讓人心痛。所以這次買書是帶著很強的目的性的,就是想徹底搞清楚那些貓膩。這本書的實用性簡直爆錶!它沒有過多冗長空泛的理論,而是直接針對市場上的常見騙局進行“拆解”。比如,那些用環氧樹脂填充的“注膠鬆”,書中會教你如何通過觀察氣泡的形態和分布來識彆;還有那種通過熱處理改變顔色的,書裏詳細分析瞭高溫對內部結構的影響。我立刻對照書中的方法,檢查瞭我手頭幾塊“老料”,發現其中一塊確實存在可疑之處。這種能立即應用到實踐中的知識,價值無可估量,這本書簡直是給所有買傢的一份“防騙指南”。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愛好者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一點也不枯燥。我原本以為這種專業書籍會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化學分子式或者礦物學術語,但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親切自然,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耐心教導一個新手。它沒有高高在上地指點江山,而是把自己探索和犯錯的過程也分享瞭齣來,這讓我感覺很受鼓舞。特彆是關於“光感”的描述,什麼叫“蠟狀光澤”,什麼叫“樹脂光澤”,作者用生動的比喻把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讀完之後,我不再是盲目地追求“藍得發紫”,而是開始欣賞綠鬆石本身的那種溫潤的質感,這是一種從“迷信”到“科學欣賞”的心態轉變。這本書,無疑是送給所有綠鬆石愛好者最好的禮物。

評分

我是一個骨灰級的收藏傢,手頭上積纍瞭不少品相各異的綠鬆石藏品,但總覺得對其中一些“高仿”品的真實性拿不準。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非常佩服。作者似乎對綠鬆石的生成、開采、加工、甚至貿易鏈的每一個環節都瞭如指掌。它探討瞭不同曆史時期對綠鬆石的處理手法差異,這一點對於判斷老料的年代性非常關鍵。例如,書中提到清代和民國時期常用的處理方式與現代科技手段的對比,細緻入微。閱讀時,我經常需要停下來,拿齣放大鏡對比我自己的藏品,進行交叉驗證。這本書不僅幫我鑒彆瞭新購入的樣品,也讓我重新審視瞭我那些自認為“完美”的老物件,讓我對收藏的嚴謹性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

評分

我是一個剛入行的珠寶設計師,對天然寶石一直心存敬畏,特彆是綠鬆石這種變幻莫測的礦物。最初拿到這本《綠鬆石辨假》時,我主要關注的是其美學價值和色彩搭配的可能性。書中對於不同礦區(比如吳傢溝、竹山)綠鬆石的色係差異分析得極其到位,那些描述性的詞匯,如“雨後初晴的鈷藍”、“沙漠日落般的黃綠”,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創作靈感。它不僅僅教你怎麼分辨真假,更重要的是,它讓你理解瞭每一塊石頭形成的曆史和環境。這種對材質本源的尊重,讓我後續的設計更加注重突齣綠鬆石的自然之美,而不是過度人工乾預。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部藝術鑒賞與材料科學的完美結閤體。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 國檢培訓的教材也是這個

評分

圖片珍貴清晰 文示係統全麵

評分

講述還算清楚,照片也比較有典型特點

評分

非常好,相當好,繼續買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 國檢培訓的教材也是這個

評分

好書,印刷精美,圖文詳盡,挺好的

評分

書不錯

評分

講述還算清楚,照片也比較有典型特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