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老師和傢長,傳統文化愛好者,陳大惠粉絲 1.陳大惠獨特的個人魅力。陳大惠齣版或參與製作瞭瞭多部圖書,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陳大惠製作的《為什麼不能吃它們》係列節目,榮獲2003年中國非官方環保大奬——福特汽車環保奬。《紐約時報》《時代周刊》曾兩次對他提齣采訪的邀請。
2.弘揚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作者陳大惠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麵做齣瞭很大努力,並取得瞭一定效果,有一定的社會認可度。
3.教育問題始終是一個社會熱點,本書作者從自己的經驗齣發,結閤儒傢經典的教育理念,提齣瞭若乾解決當前教育問題的方案。
內容簡介
本書從列舉傢庭教育的混亂開始,談及送孩子上學的睏難,孩子讀書、背書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提齣實際的解決方法,針對各種問題兒童,如偷東西的孩子,叛逆的孩子,不思進取的孩子等,進行分析並提齣問題的解決之道,書中最後一部分討論怎樣增進親自關係,以及怎樣培養齣孝順的孩子。
書中列舉的各種教育問題,都是現實生活中比較棘手的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性,作者提齣的方案有可靠的典籍來源,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作者簡介
陳大惠,齣生於河北省唐山市,前中央電視颱著名主持人,曾為《東方時空》第一代主持人,與白岩鬆、王誌、水均益、敬一丹同在一個辦公室。後來,陳大惠為瞭推動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休假做義工至今。2006年至2008年主持完成瞭大型公益訪談類節目《和諧拯救危機》,此後發起組織的“構建和諧社會弘揚中華文化——公益論壇”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從2009年7月起,從青島、唐山、石傢莊、瀋陽、撫順、牡丹江一路走到雞西,做瞭至少百餘場弘揚《弟子規》的免費公益論壇。
目錄
第一講
混亂的傢庭教育
讀書的次第 /002
脾氣大的原因 /003
孩子為什麼人格分裂 /005
溺愛毀瞭孩子 /008
恭敬孩子的惡果 /010
第二講
送子比登天還難
孩子要先學《弟子規》以“明倫”/015
《弟子規》是學佛的基礎 /016
《弟子規》是華嚴境界 /017
傢長的心態要純正 /020
第三講
為什麼讀書
花言巧語心不定 /024
背經典的真正目的 /027
經典成瞭名聞利養的工具 /028
第四講
怎樣背書不忘
背經典的初心很重要 /032
孩子背經典的方法 /034
讀經典要發齣聲音 /037
孩子從小要嚴加管教 /038
孩子以自殺相要挾是大逆不道 /041
打孩子之前要先把道理講清楚 /042
父母是孩子的根 /045
第五講
隻讀不做是假的
讀書須遵從古法 /048
學好待人接物 /050
第六講
讀書為什麼從簡至難
莫把教學當兒戲,教必有據 /056
教學不可好高騖遠 /059
創新,還是毀滅 /061
不學聖賢教育,不知痛苦何來 /063
第七講
背書識根器(1)
因材施教 /066
好根性的孩子何來 /069
好根性的孩子什麼樣 /074
第八講
背書識根器(2)
睏之辱之,收心養德 /078
有天資而無天德不能成纔 /082
第九講
背書識根器(3)
為何大學生最差 /086
學曆高而能力低的研究生 /089
大學生是怎樣報廢的 /092
吃喝玩樂的一代 /098
第十講
背書識根器(4)
花言巧語最糊塗 /104
虛妄之心如何得真實之益 /108
孩子為何精力不能集中 /110
切斷外源,遠離汙染 /112
孩子為何沒誌氣 /114
羞恥之心的教育 /116
男孩子為什麼像女孩子 /117
第十一講
花言巧語之害
孩子不能巧言令色 /122
花言巧語之害 /125
失教後的社會亂象 /127
第十二講
想做寵物的孩子
孩子要給長輩磕頭 /132
隔代教育寵傻孩子 /133
想做寵物的孩子 /134
孩子從小要立誌 /136
私塾該不該收費 /137
第十三講
叛逆的根源
父母不能和孩子商量 /140
如何不把孩子教成小祖宗 /143
封閉教學,遠離汙染 /145
傢門如何不齣逆子 /148
第十四講
安全常識無人教
父母皆上班,孩子誰來教 /152
傢長要重視安全常識教育 /154
災害教育,遠離危險 /156
安全教育,趨吉避凶 /158
父母不好當 /160
第十五講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1)
九歲孩子成慣偷 /162
孩子學壞太容易 /168
貪欲為偷盜禍根 /169
第十六講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2)
父母占便宜是因,孩子偷盜是果 /176
傢長什麼樣,孩子就學什麼樣 /179
父母切莫掩飾孩子過錯 /181
不勞而獲,後患無窮 /183
偷盜心必生偷盜之相 /184
第十七講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3)
莫以惡小而不恥 /188
莫因小事而不敬 /191
無奈的傢長 /193
德行教育為戒偷之根本 /196
第十八講
為什麼和父母不親(1)
父母子女無代溝 /200
人權之始,亂象根源 /203
苟不教,性乃遷 /205
第十九講
為什麼和父母不親(2)
子有親是父母教齣來的 /210
有什麼樣的媽媽,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212
孩子和父母不親的原因 /218
第二十講
彆學沒人味
不要學成書呆子 /224
父母街上走,全看兒女一雙手 /226
父子有親是什麼樣 /229
第二十一講
親所好,力為具
傳統文化教育首重做到 /238
無能的孩子是怎樣變好的 /242
孩子的能力是如何喪失的 /244
好孩子什麼樣 /246
不要讓孩子變成白眼狼 /250
精彩書摘
讀書的次第
班主任:老師,有觀眾提問,說孩子背書有沒有次第?他講到,小孩子背書應該先讀難的,說難懂的會瞭,簡單的就很容易瞭。如果小時候讀簡單的,長大瞭再讀難的會不容易讀進去。
陳老師:我們現在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傢裏教孩子,說什麼的都有。
我在這個地方給大傢提個建議,你可以提齣教法,但是你最好要告訴給大傢是引自哪部經典,是哪個老師教的。在過去大傢非常看重“師承”。你不能自己發明創造,人傢不認你。說你是誰的學生,硃熹的學生,那瞭不得;顧炎武的學生,亭林門生那還瞭得,都可以,你得有師承!所以現在我們是張嘴就來,大眾就很難升起信心來,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呢?你說我們現在節目《教孩子的學問》,我們為什麼要相信你們的?那你看古人說的,這都是經曆時間和空間檢驗被尊為聖賢的教育,你聽不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大傢就相信你。不是你發明創造的,你在介紹給大眾古人是怎麼教的。你要告訴大傢是哪一部史料經典的,說孩子要先從難的教起,然後再是簡單的,你要把它說齣來。大眾都沒聽說過,那要尤其給大眾解釋清楚。因為它太少見瞭,怕彆人誤會,那最難的。咱們打個比方,像儒傢的“十三經”頭一部是《周易》。那麼各位可以去看看,《四庫全書》裏麵“經”“史”“子”“集”排在“經”部頭一位《周易》(《易經》)。
關於注解《易經》,我們說從漢吧,從有經學博士開始,夫子就給《易經》做釋義注解,從那個年代一直到清末,做的釋義注解浩如煙海。那皇上想看哪個是好的,你挑錯瞭要殺頭,丟瞭性命。所以那些大學問傢,像紀曉嵐他們,開館的這些大學士們,是全國最有學問的人,是史傢公認的大學問傢。你看“經”部裏邊《周易》排頭一個,從漢一直到清的注解本有多少?我講這話什麼意思?一輩子活七十歲、八十歲的大學問傢注解《周易》,他一部都說不明白,一個人一個說法,但是都對。你說《周易》有多偉大,那這是最難的。你說教給孩子,那孩子多大?是十七歲還是十八歲?這時候你給他講解《周易》,說實在話他都不容易接受。大學問傢做這門學問都很難,那你現在說,要先從難的開始,標準何在?字還沒認全呢,怎麼個難法?是不是每個字都不認識叫難?所以說現在的觀點真的是五花八門。孩子到底該怎麼教?一定要契機契理。“機”就是他的根基,“理”就是你教給孩子的要是聖賢經典。他很懵懂的時候你要教給他很簡單的、朗朗上口的兒歌。《三字經》像兒歌一樣,很容易,並不難。孩子不學難的。他為什麼不學?他學不懂。如果他接受起來都很難,那不是白教瞭。契理而不契機。所以說難不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教的孩子能不能夠接受得瞭。這東西是好吃,吃下去之後沒消化,這不是白吃瞭。所以說契理契機非常重要,否則白搭工夫。
……
前言/序言
陳大惠老師本是中央電視颱節目主持人,在迷上傳統文化以後,放棄瞭收入不菲的工作,賣掉瞭房子和車子,捐掉自己的所有積蓄,全身心投入到弘揚傳統文化的事業中。從2009年7月起,從青島、唐山、石傢莊、瀋陽、撫順、牡丹江一路走到雞西,做瞭至少百餘場弘揚《弟子規》的免費公益論壇,他希望每一個聆聽講座的人都能感知生命的覺醒。陳大惠老師組織的傳統文化匯報團成員,來自社會各個階層,被人們善意地稱為“惡人團”。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和體驗講述善惡的道理,使無數人受益匪淺。前來聆聽陳老師教誨的有各界名人,也有普通群眾,他們帶著無比虔誠、無比恭敬的心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並將正能量傳遞給身邊的人,在整個社會弘揚聖賢精神。
“教孩子的學問”課程就是這些講座的一部分內容,我們在“教孩子的學問”視頻課程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加工整理形成瞭《教孩子的學問》一書。陳大惠老師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他以《弟子規》為基礎,藉鑒優秀的儒傢經典,從傢庭、學校、社會等多個角度提齣教育孩子的方法。
陳老師認為,當今教育各種問題層齣不窮的原因就是學習瞭西方的教育理念,摒棄瞭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摒棄瞭傳統教育理念的精髓——孝道。孩子不懂得孝順父母,父母管教不瞭孩子,不但有可能讓孩子走上歪路,使一個傢庭遭遇不幸,而且還能摧毀中華文化的根基。所以解決當前教育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學習《弟子規》,培養孝順的孩子,隻有這樣纔能規範傢庭的秩序、社會的秩序。
在教育孩子方麵,陳大惠老師不但在全國各地開設講座,而且還身體力行,讓自己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符閤他在課堂上、在書中對孩子提齣的要求。陳大惠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作為一名老師,他是稱職的;陳大惠是個孝子,人到中年還能親手侍奉雙親,作為一名兒子,他是閤格的。
陳大惠老師希望《弟子規》能落實到每個人的生活當中去,隻有人人都踐行《弟子規》,纔能實現身心和諧、傢庭和諧、社會和諧。
願陳老師慈悲、智慧的聲音傳得更遠,能夠為對孩子教育感到睏惑的傢長、老師答疑解惑;願看到本書的讀者,能體會到陳老師的良苦用心;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投入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事業中。
《生活大百科:小腦袋的奇妙探索》 簡介: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孩子的眼睛裏充滿瞭好奇,他們的小腦袋瓜裏總裝著無數個“為什麼”。《生活大百科:小腦袋的奇妙探索》正是為這些渴望瞭解世界、探索未知的小探險傢們量身打造的百科全書。它不是一本枯燥的說教手冊,而是一扇通往廣闊知識海洋的窗口,一次充滿樂趣的學習旅程。 本書旨在以生動有趣、圖文並茂的方式,為3-12歲的孩子呈現一個五彩斑斕的知識世界。我們相信,知識的啓濛應該像播下一顆種子,用陽光、雨露和土壤來滋養,讓它自然而然地生長,而不是強行灌輸。因此,本書跳脫瞭傳統的知識分類模式,從孩子最熟悉的生活場景和最感興趣的事物齣發,引導他們一步步深入探究,發現隱藏在日常之下的科學奧秘、曆史故事、自然奇觀和社會運轉的規律。 內容特色: 貼近生活,從“為什麼”到“我知道”: 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圍繞著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疑問展開。比如,當孩子好奇“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時,我們會帶領他們探索太陽、地球和月亮的奧秘;當他們驚嘆於彩虹的美麗時,我們會揭示光的摺射和反射原理;當他們對小動物們的生活習性著迷時,我們會帶領他們走進森林、草原和海洋,認識各種奇妙的生物。我們不隻是給齣答案,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思考問題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如何通過觀察和探索來找到答案。 圖文並茂,激活孩子的想象力: 我們深知,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而圖像的吸引力卻是無窮的。因此,《生活大百科:小腦袋的奇妙探索》在視覺設計上投入瞭巨大的精力。每一頁都配有大量精美、寫實而又充滿童趣的插圖、照片和漫畫。這些圖像不僅僅是文字的補充,更是故事的講述者,它們能夠直觀地展現復雜的概念,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吸收知識。書中運用瞭大量的對比圖、流程圖、示意圖等,幫助孩子清晰地理解事物的運作方式和發展過程。 互動設計,寓教於樂的體驗: 本書並非一本被動閱讀的書籍,我們加入瞭許多互動元素,鼓勵孩子動手實踐,參與到知識探索的過程中。例如,在關於植物生長的章節,我們會提供簡單的居傢種植小實驗步驟,讓孩子親手播種、觀察,感受生命的奇跡;在介紹簡單物理原理的部分,我們會設計一些小道具的DIY教程,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來驗證科學原理;書中還穿插瞭“你知道嗎?”、“小測試”、“動動腦筋”等欄目,用提問、填空、連綫、找不同等多種形式,鞏固學習效果,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知識廣度與深度兼顧,循序漸進: 本書的內容涵蓋瞭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曆史、藝術、社會、人文等多個領域。但我們並非貪多嚼不爛,而是根據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呈現知識。對於基礎概念,我們會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來解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書中也會涉及一些更深入的知識點,但都會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呈現,避免過於專業和晦澀的術語。例如,在介紹時間的概念時,我們從最簡單的“白天黑夜”講起,到“一天”、“一周”,再到“年”,並結閤曆史上的曆法演變,讓孩子對時間有一個宏觀的認識。 引導獨立思考,培養探索精神: 我們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知識的容器,而是成為一個獨立的思考者和終身學習者。《生活大百科:小腦袋的奇妙探索》在內容設計上,始終貫穿著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的理念。我們鼓勵孩子提齣問題,質疑權威,並通過提供不同的視角和信息來源,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判斷。書中會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分析現象背後的原因,並鼓勵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去尋找更多的信息。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點燃孩子心中對未知世界的好奇之火,讓他們愛上探索,享受學習的過程。 章節內容示例(不詳盡): 第一部分:奇妙的自然界 天空的秘密: 為什麼會有白天黑夜?星星為什麼會眨眼睛?雲彩是怎麼形成的?月亮為什麼會變“臉”?太陽有多大? 大地的寶藏: 山川河流是如何形成的?火山為什麼會噴發?地震是怎麼迴事?各種各樣的石頭有什麼區彆? 生命的奇跡: 小小的種子是如何長成大樹的?為什麼有些動物會飛,有些會遊泳?為什麼貓媽媽會給小貓喂奶?植物是怎麼製造食物的?恐龍為什麼會消失? 四季的變遷: 為什麼會有春夏鞦鼕?候鳥是怎麼知道什麼時候遷徙的?鼕天為什麼會下雪? 第二部分:神奇的科學世界 萬物皆可物理: 為什麼球會滾來滾去?為什麼船會浮在水上?聲音是怎麼傳播的?光是如何讓我們看到東西的?簡單的磁鐵有什麼魔力? 化學小魔術: 水為什麼會結冰?為什麼熱的金屬會變軟?空氣是什麼?我們吃的食物是怎麼變質的? 我們身體的奧秘: 為什麼我們會呼吸?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冷熱?我們的骨骼和肌肉有什麼作用?眼睛是怎麼看到東西的? 第三部分:古老的故事與文明 時間的旅行: 最早的人類是怎麼生活的?金字塔是誰建的?長城為什麼這麼長?古時候的國王和女王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偉大的發明: 輪子是怎麼來的?紙是怎麼被發明齣來的?火是怎麼被發現的?為什麼我們要有文字? 第四部分:多彩的生活與社會 交通的演變: 從馬車到高鐵,交通工具經曆瞭什麼?飛機是怎麼飛起來的? 美食的探秘: 我們吃的食物是從哪裏來的?麵包是怎麼做齣來的?牛奶是怎麼來的? 城市的運轉: 我們的城市是怎麼建起來的?電燈是怎麼工作的?為什麼我們需要垃圾分類? …… 《生活大百科:小腦袋的奇妙探索》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是一個夥伴,一個引導者,陪伴孩子度過一段充滿發現和驚喜的童年時光。我們希望通過它,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為他們的好奇心找到答案,為他們的智慧積纍養分,為他們未來的探索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本書將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一份寶貴的禮物,讓他們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發現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