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由来自公立常青藤名校的教育学家主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不错过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本书中挖掘了许多著名作家为青少年撰写的遗珠之作,让孩子感受从未见过的zui美英文。
★本册书以常用单词为基础,用富有表现力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学到纯正流利的英语,塑造孩子的独立判断力和有主见的人格。
★让学习性阅读融入日常生活,有效提升孩子的英文素养。
内容简介
本册书以常用单词为基础,用富有表现力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故事,从故事、自然风光、诗歌等几个方面的名家推荐阅读篇目中,给语言学习者做了系统规划,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感受美国社会习俗,扩充知识面。
作者简介
埃德温·埃尔德曼(Edwin Alderman, 1861-1931),美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改革家。他曾担任弗吉尼亚大学校长长达25年之久,毕生致力于教育改革,是美国“进步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他去世的时候,美国总统胡佛发来悼词,表示遗憾。普策利奖得主Dumas Malone曾为埃德温 埃尔德曼撰写传记。
精彩书评
《美国语文》中,文史哲的交融共通,不仅打造出美国的文化软实力,也体现出美国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对全人格教育的关注。
——语文名师苏祖祥
美国课本的优点,并不在于其价值绝对多元化、非意识形态化,而在于其不取单向灌输,迫使学生接受,而是在多元的素材中,多方位地渗透。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孙绍振
茅盾、巴金等人除了创作外,致力于自然主义与安那其主义理论,皈依的还是域外的某些理念。在他们眼里,教育界与文坛,是思想的荒漠,孩子受到的教育那么可怜。办法么,也还是译介洋人的书籍,引来别样的色泽。
——鲁迅文学馆馆长孙郁
目录
Chapter 1 Stories |故事
The Lord Helpeth Man and Beast | 上帝保佑万物
The Stone-Cutter | 切石匠变形记
The Minnows with Silver Tails | 银尾鲦鱼
The Foolish Little Air-Current(1) | 无知的小气流(1)
The Foolish Little Air-Current(2) | 无知的小气流(2)
The Loyal Knight | 忠实的骑士
Chapter 2 Nature Scene |自然风光
The Great Pyramid | 宏伟的金字塔
Dog-Sleighing in the North | 北极的狗拉雪橇
A Departure from Cairo | 从开罗出发的旅程
Tharald’s Otter | 哈拉尔德的水獭
A Pair of Eagles | 一对秃鹰
A Journey in Brazil | 巴西之旅
Hunting the Cougar in Mississippi | 在密西西比狩猎美洲豹
A Tradition of Weatherford | 韦瑟福德的传说
Two Minutes | 两分钟
Chapter 3 Miscellaneous Poems.|.杂诗
Queen Mab | 麦布女王
The Flower | 花
Lucy | 露西
The Eagle | 鹰
The Kitten and the Falling Leaves | 小猫与落叶
Patriotism | 爱国主义
Beauty | 美
Incident of the French Camp | 法国军营事件
Lochinvar | 洛金伐尔
Fame | 名声
Chapter 4 History.|.历史
Elizabeth Zane | 伊丽莎白·赞恩
The Capture of Quebec | 魁北克陷落
Rescue of the Crew of the Merrimac | 解救梅里麦克号船员
At Lucerne | 卢塞恩游记
How I Found Livingstone | 寻找利文斯敦
How Franklin Learned to Write | 富兰克林是怎么学写作的
Longfellow | 朗费罗
Saluting Mount Vernon | 致敬弗农山庄
Scott and His Home | 司各特和他的家园
The Coronation of the Czar and the Czarina | 沙皇和皇后的加冕
Chapter 5 Stories of Children.|.孩子们的故事
A Poet at Home | 一位居于家中的诗人
A Second Trial | 再试一次的机会
Playing Theater at River Mouth | 河口剧院
American Salmon | 美国鲑鱼
A New England Boyhood | 在新英格兰度过的少年时代
A War-Time Adventure | 战时历险记
A Wolf-Hunt | 猎狼记
On a Higher Level | 升华
“Muskratting” | “逮水耗子”
The Perfect Life | 完美的人生
精彩书摘
再试一次的机会
我们的一个学院正要举行毕业典礼。人们像潮水一样涌入教堂。我到的时候,发现观众席中央的位置已经坐满了人,于是不得不继续向前挤。我左右张望着,想找一个空位,最后在前排座位中找到了一个。
一个小女孩挪了一下,给我让出行走的空间。她灰色的大眼睛凝视着我的脸,长长的睫毛让她明亮的双眼显得十分柔和。她脸上的神情坦诚而充满活力,就像日出前刚刚绽放的玫瑰。我的眼睛一次又一次瞥向这玫瑰般的脸蛋,而她的灰眼睛也总会浅笑着迎上我的视线。显然,这个孩子已经准备好要和我认识一下了。然后,当她带着明亮的笑容把我掉落的手帕还给我时,我说了一声“谢谢”。于是,我们似乎已经成了熟人了。
现在其他人也开始落座,我和这个小女孩不得不挤在一起,所以我们不久就感觉非常熟悉了。
她对我说:“好多人,真是太挤了。”
“是的。”我赞同地回答,“大家都愿意看着男孩子长成大人。”
她的脸上出现高兴和自豪的表情,说:“我哥哥就要毕业了,他会发表演讲。我买了这些花,准备抛给他。”
这些花不是花房最喜欢种的那种,只是传统的家庭用花,就像我们送给亲爱的祖母的那种花。“不过,因为小女孩,他一定会觉得这些花又美丽又芬芳。”我心里想。
她用花束指着方向,继续说:“那是我哥哥。”
我问:“是那个浅色头发的吗?”
“哦,不是。”她微笑着回答,天真无邪地摇头责备着,“不是那个,那个人不好看。我哥哥是那个棕色卷发的帅气小伙。看起来他的眼睛也是棕色的,但其实是深蓝色的。看,他就在那儿!现在他正举着两只手呢。你看见他了吧?”
她热切地在我和他之间转换视线,仿佛我认出他的哥哥这件事和什么至关重要的命运有关似的。
“我看见他了。”我说,“真是一表人才啊。”
“当然,他很帅。而且他很棒,学习很刻苦。自从妈妈去世后,都是他照顾我。流程表上有他的名字,就在这儿。他不是毕业生代表,但是因为他的表现,他获得了在毕业典礼上演讲的荣誉。”她说话时带着那种单纯的快乐。
我看出来这个小女孩很熟悉这些学校里面的词儿,她佩服哥哥的成绩,认同哥哥的希望,看到哥哥成功了,就好像自己获得了成功一样。
“他的演说词很棒,而且他讲得很好。他已经对我说过很多次了。我几乎都记住了。哦!他的开场白真是落落大方。那番话是这么说的——”她一定看到了我脸上浓厚的兴趣,鼓起勇气补充说:“‘瞬息万变的历史力量和人才辈出的英雄人物不断更替,造就了历史。在其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命运之手的翻覆——’”
“哎,上帝会保佑这孩子!”我想,低头看着她明亮自豪的脸蛋。她带着笑容和稚气,滔滔不绝地讲出那些深奥的词,我无法描述这种古灵精怪的感觉。
随着典礼的进行,演说时间越来越近了。我的这位小小的朋友变得兴奋又焦急,她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眼睛睁得更大,眼神更亮,脸颊上出现两片深深的红晕。
“现在轮到他了。”她转过身对我说,脸上带着一种自豪、高兴又担忧的表情。但是当序曲响起,台上点到了他的名字,这个热切的孩子忘记了我和她周围的世界。在他登上舞台走向演说台时,她站起来向前探着身体,想把他看得更清楚些。
听着她深深地呼吸,我知道她的心快要跳出来了;看着她哥哥走上舞台、走到前方的样子,我知道她也正紧张得发抖。他艰难地抬起手,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像受了寒似的。我很担忧,小女孩也非常担心。她似乎看出来他有些不对劲,脸上出现了焦虑的表情。
他机械地鞠了一躬,表情显得既困惑又挣扎,接下来是无助。最后,他像做梦一样茫然地盯着等待的观众。难挨的最初几秒钟过去了,他仍然哑口无言地站着。我看出了事情的真相:对舞台的恐惧把他击垮了。
唉!他的小妹妹惊慌地转头看着我,说:“他忘记演说词了。”接着她脸上的神情突然迅速改变了,显出一种坚定的决心。然后,她那甜美而勇敢的童音打破了空气中死一般的沉寂:“瞬息万变的历史力量和人才辈出的英雄人物不断更替,造就了历史。在其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命运之手的翻覆——”
每个人都转身四下寻找我们。令人窒息的沉默,甜美的童音,幼稚的面孔,一段长长的、不带孩子气的说辞,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了一种怪诞的效果。
可惜这帮助来得太迟了。悲惨的哥哥已经带着耻辱蹒跚地从舞台上走了下去。乐队很快开始演奏,轻快的乐浪倾泻而出,掩盖了这次失败。
我看了小女孩一眼,想要用眼神表达我强烈的同情,但她没看见,她流着泪,盯着她哥哥的脸。我伸出手臂环住她,但她太专心,根本没留意我的拥抱。我还没来得及赞赏她坚强的意志,她就走向了那个如雕像一样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深感羞辱的年轻人。
看见她在身边,他的面部表情放松了,但眼睛里很快蒙上一层水雾。坐在那儿的年轻人们相互挤在一起,为她挪了个地方。她在哥哥旁边坐下来,把花束放在他的膝盖上,把手放在他手里。
我不能把目光从她那充满怜悯的、亲切的小脸上移开。我看见她低声说着什么,他低头弯腰,好把她的话听清楚些。随后,我发现她正问他现在是否记住他的“发言稿”了,他的回答是肯定的。
当流程表上的下一位年轻人结束发言之后,乐队奏起了音乐,哥哥惊讶地发现小女孩正向舞台走去。她从一大群教授、理事和重要的观礼人中挤了过去,径直走到学院主席的面前。
“先生,如果您允许的话,您和理事们可以再让我哥哥试一次吗?他现在能记起他的发言稿了。”她有点谦卑地说。
好一会儿,学院主席只是从他的金边眼镜后面盯着她看。然后,他对小女孩微笑起来,对她提出请求表示欣赏。他走到舞台下对那个失败的年轻人说了起来。
于是乐队再次停止演奏,主持人简单地说了几句,表示那位先生将发表他的演说——《历史的平行线》。
观众们兴趣高涨,满怀期待。所有观众都像石头般静静坐着,屏住呼吸,似乎生怕这名演讲者再次打怵。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年轻人心中的勇士被唤醒了,他演讲的时候,心中有着坚定的目标。他要征服全场的观众,挽回自己的形象,让小妹妹满是泪痕的脸上重现笑容。演说过程中我一直观察着那张脸:睁大的眼睛,分开的嘴唇——忘记了所有屏住呼吸的观众,她的情绪随他一起变化。
年轻人以一种激烈纵情的姿态结束了演说。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他充满热忱,克服错误的判断,获得认同。演说效果真是非常震撼。静默的观众爆发出一阵狂热的掌声,为毕业生代表准备的花束像暴风雨一样落在他的身边。而那个设法挽救这一天的小女孩,她的小脸喜气洋洋,洋溢着自豪与高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时的景象。
(萨拉·温特·凯洛格)
……
前言/序言
曹海元
(MITPHD)
迄今为止,阅读一直是我最大的爱好,而在现今残存的记忆里,我最早读到可以真正称得上书的,正是父亲给我的那套页面泛黄的《上下五千年》。我在脑海里至今仍旧清晰地记得那套书的封面,茕茕孑立的烽火台,赭红的城楼,残阳如血。华夏五千年那时而诡谲绵密时而波澜壮阔的历史也随着作者娓娓道来的小故事,奔涌到我充满好奇的内心,溅起了一片片波澜。虽然以我当时的阅历和见识无法理解许多深奥的名词和藏在历史故事背后深刻的道理,但是那套书唤起了我内心对于知识的渴望。阅读让我得以坐上时光机,身临其境般在华夏文明的浩瀚长河中自由穿梭,在我的心中种下了星星之火。这是这些星星点点的火种,照亮了我内心通往知识殿堂的道路,让阅读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大的乐趣,从而造就了我今天这幅模样。
《上下五千年》那套书在我如今看来,也许简陋不堪,只是一些历史小故事汇编,但在当年那个懵懂少年看来确已然是通往圣杯的指路明灯。如今这套《美国文学》无论从文章的文学艺术性、选材的宽泛多样性来说,还是从编排的科学合理性上来看,都要遥遥领先。阅读这套书的少年从中可以先领略中世纪灿若星河的文艺复兴,再遇见近现代疾风怒涛般的工业革命;可以先认识一生锋芒毕露最后却功亏一篑的拿破仑,再偶遇始终沉默寡言却在危难之际挽大厦于将倾的华盛顿。从弗吉尼亚的崎岖山岭到欧亚大陆的广袤平原,短短千言却包罗万象、荟萃乾坤,包含了世界历史、地理、博物、人物、传奇、诗歌等等领域的精华。
在我看来,如果说《上下五千年》只是星星点点的火苗,那么这套《美国文学》则是那光芒四射的火炬。我想读者尤其是那些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必然可以像当年的我那样,从这套书中找到点燃自己心中火种的火焰,照亮通往圣杯的道路。
最后,用我最爱的诗歌《伊萨卡岛》中的一句话来结尾——“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岛时,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这也是我对所有有幸读到这套丛书读者的祝福。我想说的就这么多了,希望我无知和浅薄的序言不会让这套书的光芒逊色。
《我喜欢这样的自己》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自我认知与勇气的温馨故事。 在广袤的美国大地上,一个名叫莉莉的小女孩,正经历着人生中一段充满色彩与挑战的时光。她生活在一个热情洋溢的社区,身边围绕着一群性格迥异的朋友,以及一位总是给予她无限关怀和理解的家人。莉莉并非一个完美的女孩,她有自己的小缺点,偶尔也会感到迷茫和不安,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她独一无二的魅力。 故事以莉莉的视角展开,她像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常常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感到困惑。她也许身材不高,也许在某些学科上不那么得心应手,也许她的想法与周围的人不尽相同。这些细微之处,都曾是她内心深处的小烦恼,让她在夜深人静时偷偷叹息,怀疑自己是否不够好。 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莉莉开始在一系列的生活经历中,逐渐发掘并拥抱真实的自我。她参加了一个学校的话剧表演,起初因为紧张和不自信,她几乎想要退缩。但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支持下,她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勇敢地站上舞台。尽管她的表演并非尽善尽美,但那种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自己,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成就感。她意识到,重要的不是做到完美,而是敢于尝试,并在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莉莉也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名叫萨姆。萨姆是一个行动力极强的男孩,总是充满奇思妙想,但也常常因为过于冲动而惹出一些小麻烦。莉莉有时会因为萨姆的“不拘小节”而感到头疼,但更多的时候,她被萨姆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情所感染。一次,萨姆突发奇想想要组织一场社区的“才艺展示会”,他邀请了包括莉莉在内的许多小朋友参加。莉莉最初犹豫不决,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艺。但萨姆却说:“莉莉,你最擅长的就是观察和思考,你写的故事总是那么有趣,而且你总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萨姆的话让莉莉深受启发。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擅长什么,她发现自己喜欢用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喜欢用文字编织出心中的想象。在萨姆的才艺展示会上,她不仅仅是台下的观众,她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场活动增添了色彩。她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背景画,并在画上写下了关于每个参与者的小故事,讲述他们的独特之处。她的画作和故事,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也让她更加确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莉莉的家庭也是她成长的坚实后盾。她的父母总是耐心倾听她的烦恼,用温暖的话语给予她安慰和指引。她的妈妈是一位热爱园艺的女性,她常常带着莉莉去打理花园,教会她耐心和细致。在花园里,莉莉看到了种子如何破土而出,小小的幼苗如何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个过程让她明白,成长需要时间,需要呵护,也需要经历风雨。她的爸爸则是一位热爱阅读的知识分子,他会和莉莉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和故事,鼓励她保持思考的习惯。在父亲的引导下,莉莉逐渐爱上了阅读,书籍为她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她看到了更多不同的人生选择。 故事中,莉莉也经历了一些小小的挫折。也许是和朋友之间因为误会而产生的小摩擦,也许是自己在学业上遇到了瓶颈。这些经历,并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困难。她学会了主动沟通,学会了寻求帮助,也学会了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每一次的跌倒,都让她站得更稳。 随着故事的深入,莉莉逐渐学会了欣赏自己的不同之处,不再将所谓的“不完美”视为缺陷。她开始理解,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塑造了独一无二的她。她的古灵精怪,她的敏锐观察,她的善良与同情心,她对生活的热爱,都是她宝贵的财富。她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而她,也正在书写属于她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篇章。 《我喜欢这样的自己》不仅仅是莉莉一个人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心灵。故事中充满了对美国青少年生活环境的细致描绘,从充满活力的校园活动,到温馨的家庭聚会,再到充满活力的社区节日,都展现了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成长轨迹。 这本书以一种轻盈而深刻的方式,触及了青少年成长中普遍存在的敏感话题:自我认同、社交压力、家庭关系以及如何建立自信。它鼓励孩子们拥抱真实的自己,理解并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书中并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莉莉生动的生活片段,自然而然地传递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莉莉在书中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她会因为同学的嘲笑而感到难过,她会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沮丧,但她也会在父母的鼓励下重新振作,在朋友的陪伴下找到快乐。这些真实的细节,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书中也巧妙地融入了许多美国文化元素,例如感恩节的家庭聚餐,万圣节的糖果收集,以及学校里充满活力的运动会。这些场景不仅丰富了故事的背景,也让读者对美国青少年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莉莉对“喜欢这样的自己”的追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她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不再盲目地追求别人的认可。她开始相信,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当她看到自己的画作在社区画展上受到赞赏时,当她因为帮助了他人而获得感谢时,当她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她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喜欢这样的自己”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童趣和活力,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也能够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它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无论你有什么样的经历,你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被爱,也值得去热爱这个世界。 《我喜欢这样的自己》是一本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它用温暖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小女孩在探索自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最终让她学会勇敢地拥抱真实的自我,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它鼓励每一个阅读它的人,都能发现并珍视自己,并勇敢地对世界说:“我喜欢这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