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英詞匯對比研究

漢英詞匯對比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豐國欣 著
圖書標籤:
  • 詞匯對比
  • 漢英詞匯
  • 對比語言學
  • 英語學習
  • 詞匯研究
  • 語言學
  • 翻譯研究
  • 英漢翻譯
  • 詞匯教學
  • 語言差異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5122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641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57
字數:184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漢英詞匯對比研究》以漢語字本位理論為基礎,對漢英語詞的基本問題進行瞭對比研究,共分為五章,分彆對“對比的原理與方法論”、“詞的本質”、“詞的結構與定義”、“構詞法”和“復閤詞”進行瞭探討。本書立足語言事實,采用漢英對比分析的方法,試圖對一些似乎有“定論”的基本問題形成一些新的認識。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i

前言 iii

第 1章對比的原理與方法論研究 1 11範式:語言通約之基石 1 111概述 1 112範式原理 3 113語言可通約性和不可通約性的最終統一 5 114結論 6 12對比研究:語言邏輯的剖析 6 121對比研究的三個維度及對比層麵 7 122從對比研究中看語言的邏輯性 8 123結論 14 13語言不同層麵的對比研究 14 131英漢對比研究三例 15 132討論與結論 21

第 2章詞的本質對比研究 23 21詞的本質和編碼機製 23 211概述 23 212詞的構成與詞的本質 24 213詞的編碼機製 26 214結論 32 22漢語詞的約定性 32 221概述 33 222依據概念約定 34 223依據字組和韻律約定 35 224依據心理認證約定 37 225結論 38

第 3章詞的結構與定義對比研究 40 31 “字”和“語素”之關係 40

311概述 40 312“字”與“語素”的關係再討論 42 313語素與詞素:漢語詞剖析的睏難 46 314結論 47 32字本位視角漢語“詞” 的定義 48 321概述 48 322定義漢語“詞”的睏難 50 323字本位的漢語“詞”本質 55 324總結與結論 62 33界定漢語詞的三個內涵:字組、韻律、約定 63 331概述 63 332漢語詞中的概念 64 333概念的閤成形式:字組閤和韻律 67 334約定性:形式和概念的心理認證 72 335結論 76

第 4章構詞法的對比研究 78 41詞綴法的漢英對比分析 78 411概述 79 412漢英詞綴的對比分析 81 413總結和結論 89 42漢英轉換構詞法的理論缺陷分析 90 421概述 91 422英語轉換法的理論缺陷 92 423漢語轉換法的理論缺陷 94 424結論 96 第 5章復閤詞的對比研究 99 51漢英復閤詞的對比分析 99 511概述 100 512漢英復閤詞構詞成分之間的關係 101 513漢英復閤詞內部關係的組閤原理 105 514結論:漢英復閤詞的本質與構詞原理 112 52漢語復閤詞的“位”“序”關係 113 521概述 113 522漢語復閤詞中“位”“序”互動原理 114 523“位”“序”互動的排異性 119 524結論 121 53漢英復閤詞成詞條件對比分析 121 531概述 122 532漢英復閤詞成詞條件對比 123 533結論 128 54復閤詞語義生成研究述評 129 541概述 129 542復閤詞語義生成的不同學科視角研究 130 543結論 138

參考文獻 139

附錄 1各章節英文概要 151

附錄 2英文目錄 155

前言/序言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書書名“漢英詞匯對比研究”中“詞匯”指的是“詞”,所以本書實際上是“漢英詞的對比研究”。

  本書是筆者近幾年對詞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漢英對比研究的成果總結。把此作為研究對象,與筆者的工作有密切關係。多年來,筆者一直堅持以漢語字本位理論為基礎,為研究生開設“漢英對比語言學”這門課,教學相長,漸漸地對語言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有瞭新的認識,因此萌發瞭一個想法,用字本位思想,係統梳理並闡述語言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其中對詞的基本問題的探索就是這個研究工作的開始。經過幾年的努力,筆者在這個領域裏發錶瞭係列論文,其中的一些觀點在國際學術會議和全國性學術會議上交流過,得到瞭許多專傢學者的認可。筆者按照這些論著的內在邏輯聯係,對其進行重組並修改完善,以期嚮讀者展示一個完整的體係,方便查閱,更方便嚮同行專傢學者請教。

  本書共分為五章。第 1章從方法論的角度闡述瞭對比研究的原理與方法,具體包括語言通約性的哲學討論、語言邏輯剖析的方法和不同層麵的語言對比研究。第 2章立足於漢語字本位理論,對漢英詞的本質進行瞭對比研究,著重討論瞭詞的本質、編碼機製和約定性。第 3章同樣立足於漢語字本位理論,對詞的結構與詞的定義進行瞭對比研究,具體分析瞭漢語和英語中“最小的音義結閤體”差異,並形成瞭一些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對漢語和英語詞的內涵,特彆是漢語詞的內涵進行瞭探索。第 4章對構詞法進行瞭漢英對比研究,一方麵探討瞭漢英構詞法的非對應性;另一方麵對有的構詞法的認定提齣瞭質疑,以此為切入點揭示漢語和英語的不同性質。第 5章對復閤詞進行瞭漢英對比研究,分析瞭兩種語言中復閤詞構詞的異同、漢語復閤詞結構成分相互製約機製以及漢語復閤詞成詞條件,同時還總結瞭復閤詞研究的不同學科視角,試圖為復閤詞的進一步研究明確方嚮。本書最後做瞭兩個附錄,分彆是用英語錶述

  的各章節大意和英語目錄,為需要用英語錶述的研究者提供方便。最後,特彆感謝筆者的導師、著名語言學傢、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潘文國先生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序,並對本研究給予的肯定;感謝湖北師範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對本研究的支持,感謝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師範大學語言學研究中心”對本研究的支持,感謝清華大學齣版社對本研究的齣版給予的幫助。筆者還要特彆感謝許多匿名審稿專傢對本研究所提齣的修改意見。

  豐國欣 2016年 9月 20日於湖北師範大學青山湖畔



《漢英詞匯對比研究》:探索語言深度,洞見文化肌理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是文化的鏡子,更是連接人心的橋梁。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對不同語言之間細微差異的理解,尤其是詞匯層麵的辨析,顯得尤為重要。本書《漢英詞匯對比研究》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深入探究漢語和英語這兩種在世界範圍內具有深遠影響的語言,在詞匯層麵存在的共性與差異。它不僅是一次語言學上的學術梳理,更是一次對兩種文化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細膩解讀。 本書的緣起與目標 作為一部係統性的漢英詞匯對比研究著作,本書的誕生並非偶然,而是源於作者對語言現象的長期觀察和深刻思考。在實際的語言學習、翻譯實踐以及跨文化交流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看似對等,實則內涵迥異的詞語,或是某些概念在一種語言中有豐富的錶達,而在另一種語言中卻略顯單薄。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是理解語言的精髓,避免誤解,實現有效溝通的關鍵。 本書的研究目標,旨在揭示漢英詞匯在詞義、用法、構詞方式、文化內涵等方麵的異同,從而: 提升翻譯的精準度: 幫助譯者更準確地把握源語詞匯的深層含義,選擇最恰當的譯文詞匯,避免“望文生義”或“以偏概全”的錯誤。 深化語言學習的認知: 為漢語和英語學習者提供一套全新的視角,幫助他們理解目標語言詞匯的獨特之處,從而更有效地學習和掌握詞匯。 促進跨文化理解: 通過詞匯的對比,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模式、價值取嚮和社會習俗,加深對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豐富語言學理論研究: 為漢英語言學的研究提供實證材料和理論支持,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嚮更深層次發展。 研究視角與方法 《漢英詞匯對比研究》采取瞭多角度、多層麵的研究視角,力求全麵而深入地展現漢英詞匯的對比圖景。 詞義的深度辨析: 本書不滿足於錶麵上的詞義對譯,而是著重挖掘詞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以及在特定語境下的語用意義。例如,對於“傢”這個詞,它在漢語中承載著深厚的親情、歸屬感和文化記憶,而在英語中,“home”雖然也包含溫暖和歸屬,但其側重點與“傢”存在微妙差異,本書將對此進行細緻的闡釋。 用法的細緻考察: 詞匯的生命在於使用。本書將結閤大量的語料庫和實際語境,考察漢英詞匯在語法搭配、語體風格、情感色彩等方麵的差異。例如,某些形容詞在漢語中可以隨意使用,而在英語中可能存在嚴格的搭配限製,或是某些詞語在口語和書麵語中的用法差異巨大。 構詞法的比較分析: 詞匯的構成往往反映瞭語言的內在邏輯。本書將比較漢語和英語在詞匯構成方式上的特點,例如漢語的單音節詞、雙音節詞、復閤詞,以及英語的派生、復閤、轉化等構詞法,並探討這些構詞方式如何影響詞匯的意義和用法。 文化內涵的解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詞匯更是文化觀念的縮影。本書將深入挖掘漢英詞匯背後的文化根源,例如中國文化中的“情”、“義”、“禮”,以及西方文化中的“individualism”、“freedom”、“rationality”等,並將這些文化概念與相應的詞匯進行關聯分析。通過對“熊貓”(panda)和“龍”(dragon)等代錶性詞匯的對比,展現不同文化符號在跨語言傳播中的演變和適應。 語用層麵的互動: 語言的實際使用遠比脫離語境的詞匯列錶復雜。本書還將考察漢英詞匯在實際對話、交流中産生的語用效果,例如委婉語、俚語、習語等,以及它們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遇到的挑戰。 核心研究內容與章節設計 本書的結構清晰,內容編排循序漸進,以確保讀者能夠係統地掌握研究的脈絡。雖然具體章節標題此處無法一一列舉,但本書的核心研究內容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 基礎概念界定: 對詞匯、詞義、語用等核心概念進行界定,為後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同義詞與近義詞對比: 重點分析漢英語言中那些看似相似但實際存在差異的同義詞和近義詞,如“高興”與“happy”、“sad”與“悲傷”等,揭示其在語境、情感色彩、使用頻率上的不同。 反義詞與對立詞分析: 考察漢英詞匯在錶達相反意義時的不同方式,例如“好”與“bad”、“good”的多種錶達方式及其適用範圍。 多義詞與語境依賴性: 深入研究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下的意義演變,以及漢英語言中處理多義詞的方式差異。 專有名詞與文化特指詞匯: 探討專有名詞(人名、地名、機構名等)的翻譯原則,以及那些深深植根於某一文化、難以找到完全對等詞匯的特指詞匯的解讀與處理,例如“麻將”(mahjong)、“功夫”(kung fu)等。 抽象詞匯與具象詞匯的比較: 分析漢英語言在錶達抽象概念(如“愛”、“自由”、“正義”)和具象事物(如具體物品、動物、植物)時的詞匯選擇差異。 習語、俚語與慣用語: 重點分析漢英習語、俚語和慣用語的特點、翻譯難點以及文化解讀,揭示語言的非字麵意義。 構詞法與詞匯生成: 比較漢語和英語的構詞法,分析詞匯的生成機製如何影響詞義和用法。 詞匯藉用與文化交流: 探討漢英語言之間的詞匯藉用現象,以及這種藉用如何反映文化交流的動態。 應用性研究與案例分析: 結閤翻譯實踐、對外漢語教學、跨文化交際等領域,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 本書的價值與意義 《漢英詞匯對比研究》不僅僅是一部枯燥的語言學著作,它更是一扇窗口,讓讀者得以窺見語言背後的文化世界。 對於語言學習者而言: 本書將極大地拓展學習者的詞匯視野,幫助他們擺脫死記硬背的模式,真正理解詞匯的生命力,從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對於翻譯工作者而言: 本書將提供一套係統的理論框架和豐富的實證材料,幫助他們更自信、更精準地完成翻譯任務,跨越語言的鴻溝。 對於跨文化交流者而言: 本書將有助於消除因語言差異而産生的文化隔閡,增進彼此的理解與尊重,促進和諧的跨文化對話。 對於語言學研究者而言: 本書的研究成果將為漢英語言學的比較研究提供寶貴的實證材料,並可能為相關理論的構建提供新的視角。 總之,《漢英詞匯對比研究》是一部充滿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著作。它通過對漢英詞匯的深入剖析,不僅揭示瞭語言本身的奧秘,更摺射齣兩種文明的獨特魅力。我們相信,本書的問世,將為有誌於深入理解漢英語言、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讀者帶來一次深刻的智識體驗。它鼓勵我們以更敏銳的觸角去感受語言的脈搏,以更開放的心態去擁抱文化的多元,最終實現語言與文化的和諧共融。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理論探討,它在實踐應用層麵的指導意義同樣顯著。書中提供的許多對比案例都極具啓發性,它們不僅揭示瞭詞匯在不同語言係統中構建意義的差異,還巧妙地指齣瞭在實際交流中容易産生誤解的“雷區”。對於正在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份寶貴的“避坑指南”。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觀察應用到我最近正在跟進的一個國際項目中,結果發現溝通效率確實有瞭明顯的改善,很多原本可能引發摩擦的小問題,因為事先有瞭更深的理解而得以避免。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特點,使得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大大超越瞭純粹的學術專著。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進行一場深入的智力冒險。作者的行文邏輯縝密,思路清晰,每一個論點的提齣都有詳實的論據支撐,讀起來讓人不得不佩服其紮實的學術功底。尤其是他對特定詞匯跨文化語境下意義漂移的探討,視角獨特而深刻,完全跳齣瞭傳統詞典編纂的窠臼。我發現自己時不時地會停下來,迴味那些精彩的分析段落,甚至會忍不住拿起其他語言材料與之進行印證。它不是那種可以快速翻閱的讀物,更適閤坐下來,泡上一杯茶,細細品味,去感受作者構建起來的那個嚴謹而又充滿洞見的知識體係。對於任何一個對語言現象抱有強烈好奇心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在於它重塑瞭我對“翻譯”這一行為的認知。過去,我總傾嚮於認為翻譯就是詞語的簡單替換,但讀完這本書後纔明白,背後牽扯的是整個文化結構和思維模式的深度博弈。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對比分析,揭示瞭語言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潛颱詞是多麼強大而微妙。這種“看見”瞭語言深層肌理的體驗,是單純背誦詞匯錶或學習語法規則所無法給予的。它讓我對母語和目標語之間的關係産生瞭全新的敬畏之心,也激勵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要更加審慎和尊重語言的獨特性,去挖掘那些隱藏在字麵之下的文化地圖。

評分

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學術深度令人敬畏,但它的可讀性卻比我想象中要高得多。作者巧妙地運用瞭一些生動的比喻和貼切的例子來闡釋復雜的語言學概念,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研究的讀者,也能大緻跟上作者的節奏。當然,不可否認,某些章節對特定語法的深入剖析,仍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但整體而言,作者在保持嚴謹性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瞭讀者的閱讀門檻。這錶明作者在寫作時,不僅僅是寫給同行看的,同時也心係著更廣大的語言學習群體,希望能夠普及這些前沿的認知成果。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吸引人,封麵采用瞭柔和的米白色,配上簡潔的黑色字體,整體風格低調而又不失品味。內頁的紙張質感也很舒服,拿在手裏有種沉甸甸的踏實感,翻閱起來也不會覺得刺眼。排版布局非常考究,段落之間的留白恰到好處,讓閱讀體驗非常流暢。盡管內容是學術性的,但作者在視覺呈現上的用心,著實提升瞭整體的閱讀愉悅度。我尤其欣賞封麵上那個抽象的圖形設計,它似乎在暗示語言的交織與碰撞,讓人在正式閱讀之前,就已經對這本書的主題有瞭一絲直觀的感受。這種注重細節的設計,無疑為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增添瞭不少藝術氣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