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保甲與鄉村社會治理

民國時期的保甲與鄉村社會治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肖如平 著
圖書標籤:
  • 保甲
  • 鄉村治理
  • 近代中國
  • 社會史
  • 民國史
  • 地方治理
  • 基層社會
  • 社會控製
  • 鄉紳
  • 公共安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07334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789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頁數:276
字數:27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利用龍泉市檔案館的民國檔案,以民國浙江龍泉縣保甲為研究對象,對龍泉推行保甲的概況,鄉鎮保甲長的職能、人員構成、選拔、任免與奬懲進行考察,探討政府如何利用保甲組織實施人口調查和人事登記,如何通過保國民學校、鄉鎮民大會、保民大會、鄉鎮保閤作社進行鄉村政治動員,推動鄉村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又是如何利用保甲實施徵稅、徵役的,從而分析政府、保甲與鄉村社會之間的復雜關係,以及保甲在鄉村社會治理中角色。

作者簡介

肖如平,男,江西省信豐縣人,生於1973年。曆史學博士,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曆史係副教授、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副所長、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中華民國史、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的相關研究。目前主持國傢社科後期資助項目《南京國民政府與一二八淞滬抗戰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民國時期的保甲與鄉村社會治理》等課題。曾赴美國、英國、颱灣、香港等地訪問交流。2011年入選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

目錄

緒 論/1
  一 問題的提齣/1
  二 研究現狀/2
  三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7
  四 資料的來源/10
第一章 民國保甲製度的演變/11
  一 地方自治的睏境/11
  二 “剿共”時期的保甲製度——以江西為例/15
  三 保甲製度的推廣——以江浙為例/19
  四 新縣製下的保甲製度/27
  五 龍泉保甲實施概括/35
第二章 新政用新人:鄉鎮保甲長/52
  一 鄉鎮保甲長的資格/52
  二 鄉鎮保甲長的産生方式/55
  三 鄉鎮保甲長的職能/58
  四 鄉鎮保甲長的訓練與考核/62
  五 鄉鎮保長的群體分析/69
  六 淘汰與改選/75
第三章 社會控製:鄉村保甲戶籍的重建/78
  一 清末民初的戶籍管理/78
  二 保甲戶籍製度的建立/82
  三 浙江保甲戶籍之管理/88
  四 戰時龍泉保甲戶籍之實施/91
  五 保甲規約與聯保連坐/105
第四章 保甲體製下的新學:保國民學校/112
  一 保國民學校的設立/112
  二 經費與師資/117
  三 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121
  四 保長、校長與士紳/125
  五 新學與鄉村社會的變遷/129
第五章 基層民意機關:鄉村治理的民主化/133
  一 基層民意機關之緣起/133
  二 基層民意機關的組織職權/136
  三 保民大會的運作/140
  四 鄉鎮民代錶會的運作/151
  五 成效與弊端/154
第六章 閤作與保甲:鄉鎮保閤作社的建立/159
  一 浙江閤作事業的興起/159
  二 鄉鎮保閤作社的建立/162
  三 龍泉閤作事業的發展/166
第七章 催糧、徵糧與藉糧:保甲與戰時糧政/179
  一 糧食增産與節約運動/179
  二 糧食調查與糧食管製/183
  三 軍糧、公糧與田賦徵實/187
  四 鄉鎮保甲長與催糧、徵糧/191
第八章 保甲與兵役:抗戰時期的徵兵/196
  一 保甲與兵役組織/196
  二 保甲與戰時徵兵/203
  三 保甲長與兵役舞弊/207
  四 徵兵對鄉村社會的影響/213
第九章 閤作與衝突:鄉鎮保長、政府與民眾/220
  一 資格、監督與激勵/220
  二 有選擇的閤作與規避/223
  三 舞弊、毆打與控告/226
  四 逃離與辭職/231
結 語 鄉村社會治理的睏惑/236
  一 經費的缺乏與攤派/236
  二 待遇低微與中飽私囊/241
  三 濫用保甲與疲於奔命/245
  四 理想與現實的兩難/247
主要參考文獻/250
人名索引/262
後 記/265

精彩書摘

  《民國時期的保甲與鄉村社會治理》:
  可見,政府為瞭防止公務人員和鄉鎮保長等自治人員的違法亂紀,製定各種法規和辦法,利用民眾予以監督。
  在製度上確保鄉鎮保長聽命政府,防止鄉鎮保長不法的同時,政府也對鄉鎮保長建立瞭激勵機製,在利益上給予適當的關照。例如,《修正浙江省保甲章程》就規定:保甲人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除依保甲規約從優賞恤外,由縣長分彆奬勵,成績卓著者由縣長呈請民政廳保安處會呈省政府核奬:①偵悉匪徒來侵之企圖報告迅速因而保全地方者。②破獲匪黨重要機關或擒獲著名匪徒訊實懲辦者。③搜獲匪黨秘運或埋藏之槍械子彈或捕剿時當場奪獲者。④遇盜匪搶劫即時捕獲者。⑤遇匪黨聚眾擾亂能盡力抵禦剋保安全者。⑥區域內無匪黨蹤跡者。⑦協助軍警或鄰保鄰甲捕獲匪黨者。⑧密報匪黨窩藏處所因而捕獲訊明屬實者。⑨救火禦災異常齣力者。⑩特彆捐助保甲經費者。
  ……
《民國時期的保甲與鄉村社會治理》 本書深入剖析瞭民國時期在中國廣袤農村土地上推行的保甲製度,並以此為切入點,細緻描繪瞭這一時期鄉村社會治理的復雜圖景。保甲製度,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基層社會控製與組織方式,在民國時期被賦予瞭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形態,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瞭鄉村社會的運作邏輯。 第一章:保甲製度的淵源與民國時期的轉型 本章首先追溯保甲製度的漫長曆史,從其在古代中國的萌芽、發展到清末的演變,勾勒齣其作為一種“以戶連保、以保連甲”的基層治安和賦役管理體係的基本特徵。隨後,著重考察清末民初,隨著國傢現代化的嘗試,保甲製度如何麵臨新的挑戰與機遇。舊有的宗族、地主主導的鄉村秩序開始動搖,中央政府試圖通過更係統化的基層管理來鞏固其統治,並實現社會動員。民國政府,無論是北洋時期還是國民政府時期,都對保甲製度進行瞭不同程度的改革與重塑,試圖將其改造為適應現代國傢建構需求的工具。這些改革體現在戶籍管理、治安維持、賦稅徵收、甚至基層教育、衛生等多個方麵。本章將詳細梳理這些改革的政策文本、製度設計,並初步分析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推行的差異性,為後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第二章:保甲製度的組織架構與運作機製 本章將聚焦於保甲製度在基層的具體組織架構和實際運作機製。我們將詳細介紹保甲長、甲長等基層官員的産生方式、職責範圍以及其在鄉村社會中的實際權力。保甲製度並非一個僵化的模式,在不同地區、不同曆史階段,其具體形態和運作效率存在顯著差異。本書將通過大量史料,如地方誌、檔案文獻、迴憶錄等,來揭示保甲長、甲長如何具體地執行中央的政策,如何處理鄰裏糾紛,如何組織基層動員,以及在治安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同時,我們也將探討保甲製度與其他基層組織,如村公所、農會、鄉紳自治組織等之間的關係,分析它們是相互配閤、相互補充,還是相互排斥、相互製約。這種對運作細節的考察,將有助於我們理解保甲製度在現實社會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第三章:保甲製度與鄉村治安的維持 治安是保甲製度最核心的功能之一。本章將深入探討保甲製度在維持鄉村治安方麵的具體實踐。我們關注保甲長、甲長如何進行戶口登記、人口管理,如何收集地方情報,如何偵查和預防犯罪,以及如何配閤官方法辦案件。在動蕩的民國時期,匪患、械鬥、社會失序等問題層齣不窮,保甲製度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瞭基層“耳目”和“觸角”的角色,試圖構築一道基層安全防綫。本章將通過案例研究,分析保甲製度在應對不同類型的治安威脅時的有效性與局限性,以及其在維護地方秩序過程中所産生的積極與消極影響。例如,一些地方的保甲製度在穩定社會秩序方麵發揮瞭積極作用,但也可能成為權力濫用的工具,加劇基層矛盾。 第四章:保甲製度與基層社會經濟管理 除瞭治安,保甲製度在民國時期的鄉村社會經濟管理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本章將考察保甲製度在稅收徵收、勞役徵發、救災賑濟、乃至農業生産指導等方麵的作用。政府往往通過保甲係統來動員農民完成各項經濟任務,如徵收田賦、統購統銷、負擔公糧等。在某些時期,保甲製度也被用於推廣新的農業技術,組織水利建設,或是實施計劃生育等政策。本書將通過對具體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揭示保甲製度在連接國傢與鄉村經濟層麵時的功能與效率,以及其對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所産生的影響。我們也將探討保甲製度在資源動員、社會互助方麵的作用,例如在災荒時期,保甲係統如何組織自救和接受外部援助。 第五章:保甲製度與鄉村政治動員與意識形態傳播 民國時期是中國社會發生劇烈變革的時期,國傢動員和意識形態的傳播成為鞏固統治、塑造國民意識的重要手段。本章將重點研究保甲製度在政治動員和意識形態傳播方麵的功能。國民政府時期,特彆是抗戰前後,保甲製度被廣泛應用於宣傳國傢政策、動員民眾參與抗戰、推廣愛國主義教育等。保甲長、甲長不僅是行政官員,更是政策的解釋者和宣傳者。他們需要嚮民眾傳達政府的意圖,鼓勵民眾擁護國傢,甚至組織民眾參與政治活動。本章將分析保甲製度如何成為國傢力量滲透到鄉村社會,以及如何試圖塑造鄉村民眾的政治認知和國傢認同。我們將探討保甲製度在推行新生活運動、國民教育等方麵的作用,以及其在塑造“新國民”形象方麵的努力。 第六章:保甲製度的社會文化麵嚮:權力的滲透與日常生活的重塑 保甲製度的運作不僅體現在宏觀的政策層麵,更深刻地滲透到鄉村社會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本章將從社會文化視角,審視保甲製度對鄉村社會結構、人際關係、道德規範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的影響。保甲製度通過對傢庭、鄰裏關係的梳理和規範,重塑瞭鄉村社會的權力結構。保甲長、甲長往往成為鄉村的實際管理者,他們的權威影響著鄉村的公共事務和私人生活。本章將探討保甲製度如何介入傢族事務、婚喪嫁娶、鄰裏糾紛,以及如何通過奬懲機製來規範民眾的行為。同時,我們也將考察保甲製度對鄉村傳統文化的影響,是促進其轉型,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壓製或改造。通過對這些細緻入微的觀察,本書將展現保甲製度如何成為一種滲透性的權力,深刻地影響著民國鄉村社會的生態。 第七章:保甲製度的局限性與鄉村社會的抵抗 盡管保甲製度在設計上意圖強化國傢對鄉村的控製,但其在實踐中也麵臨著諸多局限性。本章將深入分析保甲製度在推行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包括基層官員的腐敗、執行效率低下、民眾的抵觸與反抗等。在許多地區,保甲製度的執行並非一帆風順,民眾齣於維護自身利益、反抗不公待遇等原因,會采取各種形式的抵抗,包括消極怠工、規避推諉,甚至直接的抗爭。本章將通過案例分析,探討這些抵抗的形式、原因及其對保甲製度運作的影響。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保甲製度本身也存在其固有的弊端,例如容易滋生官僚主義、權力濫用,以及對鄉村自主性的壓製等。這些因素共同導緻瞭保甲製度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實際效果存在顯著差異。 第八章:保甲製度的遺産與曆史反思 最後一章將對民國時期保甲製度的曆史作用進行總結與反思。我們不僅要考察保甲製度在維持秩序、動員社會、促進國傢建設方麵的積極貢獻,更要審視其在權力滲透、壓製自主、甚至加劇社會矛盾方麵的消極影響。保甲製度作為一種基層治理模式,其經驗與教訓對於理解中國現代鄉村治理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本書的最後,將探討保甲製度在中國大陸被廢除後,其某些組織原則和治理邏輯是否在新的曆史時期以不同的形式得以延續。通過對這段曆史的深入梳理和多維度的分析,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關於民國時期鄉村社會治理的全麵而深刻的認識,並引發對基層治理、國傢與社會關係的進一步思考。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以為會是一本很晦澀的學術著作,沒想到讀起來竟然如此引人入勝!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史料挖掘和解讀能力。作者似乎擁有無與倫比的耐心,從浩如煙海的檔案、信件中抽絲剝繭,還原瞭許多被曆史遺忘的角落。它讓我看到,那些曆史的宏大敘事背後,其實是由無數個微小的、充滿煙火氣的事件支撐起來的。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解開一個塵封已久的謎團,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曆史細節有追求的朋友們!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通過不同的側重點和案例,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深入到那個時代的肌理之中。我特彆喜歡它處理矛盾衝突的方式——既有時代帶來的結構性矛盾,也有人與人之間的微妙張力。作者的敘述充滿瞭同理心,讓人能夠真正站在那個時代人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選擇。讀完後,我的腦海中不再是模糊的“民國”印象,而是清晰的、充滿細節的社會圖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拓寬瞭我們理解曆史的可能性。

評分

天哪,最近讀完一本關於清末民初的社會變遷的書,簡直讓人大開眼界!這本書的敘事非常有代入感,作者好像帶著我們穿越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它沒有那種枯燥的宏大敘事,而是聚焦於具體的鄉村生活和普通民眾的掙紮。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基層社會運作邏輯的細緻描摹,那種在傳統與現代、秩序與混亂之間尋找平衡的智慧,真是令人嘆服。讀完之後,我對那個時代普通人的韌性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是教科書上那種刻闆的印象。書中的人物命運交織在一起,展現瞭一幅生動的曆史畫捲,讓人忍不住一直讀下去,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評分

這本書的文筆實在太棒瞭,簡直像是在欣賞一幅層層疊疊的水墨畫。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有力,對於社會結構的分析透徹入骨,但又從不讓人感到說教。我尤其欣賞它在探討傢族、宗族力量與新興政治力量碰撞時的那種冷靜和剋製。它沒有簡單地將任何一方描繪成絕對的好人或壞人,而是展現瞭復雜的人性與曆史的無奈。讀到一些關於權力更迭、地方精英如何適應新局麵的描寫時,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迴味,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深度,是很少有作品能達到的。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推開瞭一扇通往陌生世界的窗戶。作者對某一特定區域或群體在特定曆史時期的生活狀態進行瞭深入的田野調查式的描繪,那種真實感撲麵而來。它不僅僅是在講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探討“為什麼會這樣發生”,以及“這對人們的生活意味著什麼”。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民間社會組織形態變化的討論,那些在動蕩中依然頑強維係著鄉村秩序的土辦法和潛規則,比任何官方法令都更具生命力。讀完後,我對“治理”這個概念有瞭完全不同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