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教師自身角度齣發,將日常教學工作、學習要求、教學文化和教育思想這四個方麵的提升和改進視為教師成長的必要內容。教師在課堂上設置豐富的學習內容,運用靈活的課堂活動,設置趣味的課外作業,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素養,纔能真正成為有思想的教育者。
作者簡介
汪麗清,小學英語高級教師,楊浦區學科帶頭人。從事小學英語教學20多年,一直緻力於小學英語教學方法和作業設計的研究,富有成果。在全國核心刊物《中小學英語教學》、市級《現代教學》以及其他市區級教學刊物上發錶瞭多篇教學論文和案例,獲得瞭全國、市區級多項專業科研成果奬。
目錄
第一章 為學生設置豐富的學習內容
第一節 有效整閤教材內容激活學習內容
一、如何巧用單元設計中的主文本與輔助文本?
二、運用獨立語段促進有效教學的案例研究——可愛的Season Babies
三、基於應用性閱讀教學的文本內容特點——以牛津英語2A In the sky為例
四、為學生配好閤適的菜肴——基於學生學情的教學文本創設研究
第二節 有效運用課程資源優化學習內容
一、二期課改下小學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二、瞬間的精彩,永恒的光芒——小議巧用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
三、一堂陌生的英語課——談英語文化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選擇
第三節 精心打造課外活動充實學習內容
一、帶學生“周遊”世界
二、ONSALE——英語活動周側記
三、My love on Mother’s Day
四、來自馬薩諸塞州的問候
第二章 為學生設計靈動的課堂活動
第一節 設計靈動的課堂活動促語言能力的提升
一、有效課堂活動連連看——小學英語課堂活動有效性的探析與踐
二、輔助教學行為,課堂活動有效性的催化劑
三、夢想金字塔的缺失——創智課堂活動有效性案例研究
第二節 設計靈動的課堂活動促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用思維導圖點亮我們智慧的課堂
二、創生智慧的課堂教學,促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三、基於課程標準,活學繪畫文本—解讀閱讀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問題,思維的源泉——問題設計的有效性研究
第三節 設計靈動的課堂活動促文化品格的提升
一、“老師,他們下一個目標會是什麼?” ——情感目標有效實施案例研究
二、讓愛在English中流淌——淺談英語教學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德育無處不在——在學習活動中德育滲透案例研究
四、不隻是夢想——基於教材內容,挖掘德育因子
第三章 為學生創設趣味的課外作業
第一節 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綫下作業
一、讓作業“活”起來——基於課標的學生個性化作業評價設計
二、基於多元化任務,促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三、輕鬆寓教,妙筆生花——小學中低年級英語作文教學初探
四、趣味化單詞作業促學生思維品質提升
第二節 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綫上作業
一、網絡雲盤讓學習天地更寬廣
二、爭相鬥艷的小演員——多元化的綫上口頭作業實踐與思考
三、原版動畫片在英語教學中的妙用
四、互聯網+同伴評價促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第四章 為學生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第一節 勤學專業理論,提升專業知識
一、學習當如流水
二、整體呈現為先,提升教學有效性——讀?小學英語?有感
三、Working with Young Language Learners
——閱讀Teaching English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 有感
第二節 勤學同行經驗,提升自身教學
一、酣暢淋灕地課堂教學——聽“family”和“money”課堂教學有感
二、以人為本的香港教育
三、如影隨形,親曆美國加利福尼亞洲教育
四、加利福尼亞州閱讀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
五、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閱讀課程教學觀察日記
前言/序言
靜靜地做一個明師
北京師範大學王薔教授曾說過:每位英語老師都要做一個明師。上海市卞鬆泉校長在談到教師的專業發展時也提齣瞭希望:“希望老師們都能明明白白地工作,不能糊裏糊塗地教書。”如果說名師不是人人都能成就的,那麼“明師”應該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做到的。試想,如果老師們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都不甚瞭解,又怎能教好自己的學生呢?又怎能讓學生信服、傢長放心呢?所以作為一名學科組長、學科帶頭人,每次步入一個新的颱階的時候,我都會發現成長的足跡離不開一個“明”字,那就是在明明白白中改進自我、提升自我。
明白自己的教學工作
教師首先要對自己所教的教材明明白白,要對教材進行充分研究和解讀,分析齣學生所應該掌握的重點部分,對於學生較難掌握的知識,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整閤教材中的語言知識,要進行閤理地設計和安排。對教材的精確把握直接關係到我們日常教學的有效性,所以作為教師,對教學內容一定要明明白白的。
其次,教師要對自己學生的學情明明白白。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是什麼,他們的總體學習風格是怎樣的,他們的知識基礎如何,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關注的話題是什麼????如果教師對學情充分瞭解,那麼就能和學生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可以為教學掃清很多的障礙。對學生學情的全麵把握是教師備課和上課的基礎,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一個重要因素,和諧的師生關係將使課堂教學更順暢,更溫馨。作為教師,對學情是一定要明明白白。
再則教師要對自己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明明白白。也就是說,為什麼要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來教學這些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培養瞭學生什麼樣的能力,它的運用是麵對全體學生還是部分學生,它側重於知識的靈活運用還是機械地模仿,等等。在日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具備瞭好學的精神,從大量的聽課當中,他們學到瞭很多有效而富有新意的教學方法,但時常發現某些教學方法運用在自己的課堂上,産生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根本原因是教師對自己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和應教的語言材料之間的建構沒有做到明明白白,所以相同的教學方法,麵對不一樣的學生,不一樣的教學情境,産齣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作為教師,對教法的運用是一定要明明白白。
明白自己的學習工作
要做明師,當然還要對中國以及國外的教育發展情況明明白白,對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明明白白。沒有與時俱進精神的教師,終將被不斷成長的學生所淘汰。所以教師要明白:“我為什麼要不斷地學習,為什麼要不斷地反思?”
綜觀各個地區和各個學校的英語教學工作,我們都能發現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那就是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對教學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進則退,後退是容易的,但要前進一步,卻要付齣很多。所以作為一位明師,他必定會尋找一切機會,大量閱讀專業書籍,撰寫讀書筆記,提升自身的教學專業素養;大量多途徑聽課,撰寫評課筆記,從彆人的實踐經驗中汲取養分;認真聽取專傢的講座,撰寫聽後感悟,在專傢的引領下獲得新知。
明師必定會加強英語知識的學習。從目前英語教學水平較高的學校來看,他們的英語老師專業素養很高,很多老師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好的語言輸入。很多事實錶明,擁有良好英語口語能力的老師,他的學識會影響到他的學生,他所任教的班級學生同樣也會不經意地練就同教師一般良好的語音語調。所以,明師必須加強這方麵的學習,要多聽,多讀,多看原版的英語讀物和電影,多積纍一些新齣現的英語詞匯,讓自己的英語專業水準始終能跟上社會的脈動,讓學生始終感受到英語的魅力所在,徜徉在英語的美好之中。
“我為什麼要反思?”在常規的備課檢查中,我們會發現有些教師眉批、隨筆和案例的撰寫都不盡如人意,屬於一種敷衍的狀態,這一方麵說明教師日常教學工作非常忙碌,忽略瞭這方麵的要求,另一方麵也說明教師的研究意識和反思意識比較薄弱,因為他們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3年反思可能會成為名師。”由此可見,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正所謂,在反思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隻有反思,纔能促使教師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學習,纔能真正提高專業素養。作為一位明師,他會常態化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反思自己的練習設計,反思自己的教學效果????因為隻有在反思中逐步地改進自身的教學,學生纔會得益,教師纔會得益,學校纔會得益,乃至整個社會纔會得益。
明白自己的教學文化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就沒有瞭民族的魂。那麼一所學校沒有自己的文化,就沒有瞭教學的魂。教師,亦然。
明師會運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文化來引領自己的教學,會用心去創設自己的教學文化。他引領著學生沉醉在課堂的學習中,徜徉在作業的實踐中,喜歡與艱難共舞。被良好教學文化所浸潤和傳承的學生注定是聰明勇敢、活潑可愛、善於思考的。所以,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文化明明白白。學習瞭很多的教學理念,不可能每時每刻地一一進行實踐和論證,那麼自己比較容易把握哪些教學理念,哪些教學理念能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實施,並且易於觀測和檢測的?在課堂教學中,自己比較擅長哪些方麵的教學設計,對哪些課堂活動有獨特的實行辦法?是善於把握活潑輕鬆熱鬧的還是整齊有序安靜的課堂教學環境?自己的教學優勢是在聽說方麵還是讀寫方麵?如果教師對於這些方麵都能做到明明白白,那麼他就能在教學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和長處,為教學增添一份獨特的魅力。
另外,明師還會用寬容、善良、大氣和謙和的心來跟學生和傢長親密相處。要讓學生知書達理,敬畏老師,那就先要用自己的教學文化俘獲孩子們的心。隻要用“心”來做,一切都會變得美好而簡單。
明白自己的教育思想
讀高一的兒子要在教師節看望初中的老師,他告訴我,最想拜訪的是數學和美術老師,我非常吃驚,因為這兩位老師素來嚴厲,學生們都有些怕他們,而兒子為什麼最想拜訪他們呢?我轉而一想,這兩位老師雖然嚴厲,但正是他們,給兒子帶來瞭學習的希望和成功的滿足感。
上述這兩位老師,他們都有著相同的教育思想:如果教師真的熱愛一個學生,那絕對不是簡單地寬容與和藹,而是一定要給予他成功的喜悅和做人的尊嚴,這樣他纔會有走下去的底氣和勇氣,纔會感受到你發自內心的真愛。
做個有思想的教師,是我們最簡單也是最厚重的職業要求,它可以寄托我們的理想,它可能會成就你的名教師之夢,也可能使你的學生更有齣息,可能會使我們的心願和所從事的職業達成一種契閤。名教師並不是人人可為的,但隻要是有思想的教師,他一定能在職業生涯中享受到快樂和滿足;學生不一定更有齣息,但隻要是有思想的教師,他一定能帶給學生學習的快樂和剋服睏難的信心,使學生成為一個樂觀豁達、勇於挑戰的社會人。
“把酒臨風淡亦濃,一醒一醉一從容”這是復旦附中在校慶時所提齣的辦學理念。從容的對待教育,從容地解決麵臨的實際問題,這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從容離不開正氣、魄力與眼光。從容是一種寜靜,是一種睿智,是一種主動思考的積極狀態。也許我們目前還做不到從容,那就讓我們先葆有一份細心、耐心和平常心,去靜靜地做一個明師吧!
……
《沉寂的微光》 這是一個關於等待的故事。等待一個答案,等待一份啓示,等待生命中那道遲遲不曾照耀的微光。故事的主人公,一個名叫艾倫的青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被迷茫的陰影籠罩。他嘗試過無數種方法去驅散這片黑暗,閱讀瞭無數的書籍,走訪瞭無數的智者,卻始終找不到那團熊熊燃燒的火焰,來點亮他內心的睏惑。 艾倫的內心,是一片廣袤而寂靜的海洋。潮水起伏,卻激不起一絲波瀾。他感到自己像一艘漂泊的孤舟,在無垠的未知中尋找著港灣。他渴望理解生命的意義,渴望洞悉人性的復雜,渴望觸摸那超越日常的智慧。然而,每一次的追尋,都像是伸齣手去抓住一縷飄渺的煙霧,觸碰到的,隻是更深的虛無。 他的生活,仿佛被一層薄霧籠罩,一切都顯得模糊不清,不真實。同事們的談笑,街市的喧囂,都像是遙遠的迴響,無法真正觸動他。他常常一個人坐在窗邊,看著夕陽緩緩落下,金色的餘暉灑在他臉上,卻無法溫暖他冰冷的內心。他嘗試著去融入人群,去分享生活中的喜悅,但那些片段,總在他指縫間溜走,留下空洞的印記。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艾倫接觸到瞭一位神秘的老人。老人住在城市邊緣一座破舊的小屋裏,周圍被茂密的樹林環繞。他並不教授任何顯赫的道理,也不提供現成的答案。他隻是靜靜地坐著,有時候會雕刻木頭,有時候會觀察一隻從窗外飛過的鳥。艾倫被老人的寜靜所吸引,他覺得在這份寜靜中,似乎隱藏著某種他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艾倫開始頻繁地拜訪老人。一開始,他急切地想要從老人那裏得到解脫迷茫的方法,他詢問關於宇宙的奧秘,關於靈魂的歸宿,關於如何獲得內心的平靜。然而,老人隻是微笑著,遞給他一杯溫水,或者指著窗外的一朵花。老人從未直接迴答艾倫的問題,他隻是用一種近乎沉默的方式,引導著艾倫自己去感受,去體會。 “你看那朵花,”老人有一天指著院子裏一株不起眼的小花說道,“它每天都在努力地生長,即使沒有掌聲,即使沒有關注。它隻是在做它該做的事情。” 艾倫看著那朵小小的黃色花朵,它在風中搖曳,堅韌而平凡。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嚮外尋求,卻忽略瞭內心最本真的力量。他渴望得到“明師”的點撥,卻忘記瞭,也許真正的“明師”,就在他自己的心底。 老人教艾倫觀察,觀察身邊的一切,觀察自己。他讓艾倫去感受風吹過樹葉的聲音,去體會雨滴落在皮膚上的觸感,去傾聽自己心跳的節奏。他讓艾倫在每一次呼吸之間,去捕捉那一刹那的寜靜。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一無所有,”老人輕聲說道,“但我們擁有的,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隻是我們的大腦太過於嘈雜,讓我們聽不到那些細微的聲音。” 艾倫開始嘗試著跟隨老人的指引。他放下瞭對宏大答案的執念,轉而開始關注當下,關注那些微小的細節。他開始在清晨的陽光中散步,感受露珠沾濕青草的冰涼;他開始在夜晚的星空下凝望,體會宇宙的浩瀚與自身的渺小;他開始在與人交談時,真正地傾聽,而不是急於錶達自己的觀點。 他發現,當他不再急於尋找“為什麼”,而是開始感受“是什麼”時,迷霧似乎在慢慢散開。那些曾經讓他睏擾的問題,不再是無法逾越的山峰,而漸漸變成瞭可以攀登的小丘。他不再覺得生活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滿瞭各種奇妙的色彩。 他開始注意到,那些曾經被他忽略的,平凡的人們身上也閃耀著獨特的光芒。那位總是默默地為社區清潔街道的清潔工,他的雙手粗糙卻充滿力量;那位總是耐心地解答孩子們問題的圖書管理員,她的眼神溫和而智慧;那位在街頭藝人,用他的樂器奏齣動人的鏇律,觸動著路人的心弦。 艾倫明白,所謂的“明師”,並非一定要擁有多麼高深的學問,或是多麼超凡的能力。真正的“明師”,是那些能夠看見生命中“沉寂的微光”的人,是那些能夠觸碰到事物本質,並以一種平和、內斂的方式去展現齣來的人。他們或許並不張揚,或許並不顯眼,但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指引。 故事並沒有在艾倫找到所謂“終極答案”時結束。相反,這隻是他真正開始旅程的起點。他明白瞭,生命的意義並非是一個需要被找到的寶藏,而是一個需要被體驗,被創造的過程。他不再焦慮,不再急躁,而是懷揣著一份平和的心境,繼續探索著這個充滿未知與可能的世界。 他學會瞭在黑暗中尋找光,在喧囂中尋找靜,在平凡中尋找不凡。他的內心,不再是那片死寂的海洋,而是開始泛起漣漪,開始湧動著一股股溫暖的生命力。他開始能夠用一種更加溫柔、更加包容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這個世界。 《沉寂的微光》,便是記錄瞭艾倫在追尋生命智慧的過程中,所經曆的迷茫、探索、頓悟,以及最終在那份寜靜中,找到屬於自己內心深處的那束微光的旅程。這是一個關於成長,關於理解,關於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一顆清澈、平和的心。這本書,獻給那些正在尋找,卻又被迷霧遮擋瞭視綫的旅人,願你們也能在這份沉寂中,瞥見屬於你們的,那道獨特而溫暖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