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将日常教学工作、学习要求、教学文化和教育思想这四个方面的提升和改进视为教师成长的必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丰富的学习内容,运用灵活的课堂活动,设置趣味的课外作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才能真正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作者简介
汪丽清,小学英语高级教师,杨浦区学科带头人。从事小学英语教学20多年,一直致力于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的研究,富有成果。在全国核心刊物《中小学英语教学》、市级《现代教学》以及其他市区级教学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和案例,获得了全国、市区级多项专业科研成果奖。
目录
第一章 为学生设置丰富的学习内容
第一节 有效整合教材内容激活学习内容
一、如何巧用单元设计中的主文本与辅助文本?
二、运用独立语段促进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可爱的Season Babies
三、基于应用性阅读教学的文本内容特点——以牛津英语2A In the sky为例
四、为学生配好合适的菜肴——基于学生学情的教学文本创设研究
第二节 有效运用课程资源优化学习内容
一、二期课改下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瞬间的精彩,永恒的光芒——小议巧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
三、一堂陌生的英语课——谈英语文化教学中课程资源的选择
第三节 精心打造课外活动充实学习内容
一、带学生“周游”世界
二、ONSALE——英语活动周侧记
三、My love on Mother’s Day
四、来自马萨诸塞州的问候
第二章 为学生设计灵动的课堂活动
第一节 设计灵动的课堂活动促语言能力的提升
一、有效课堂活动连连看——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探析与践
二、辅助教学行为,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催化剂
三、梦想金字塔的缺失——创智课堂活动有效性案例研究
第二节 设计灵动的课堂活动促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用思维导图点亮我们智慧的课堂
二、创生智慧的课堂教学,促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三、基于课程标准,活学绘画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问题,思维的源泉——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第三节 设计灵动的课堂活动促文化品格的提升
一、“老师,他们下一个目标会是什么?” ——情感目标有效实施案例研究
二、让爱在English中流淌——浅谈英语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德育无处不在——在学习活动中德育渗透案例研究
四、不只是梦想——基于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子
第三章 为学生创设趣味的课外作业
第一节 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线下作业
一、让作业“活”起来——基于课标的学生个性化作业评价设计
二、基于多元化任务,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三、轻松寓教,妙笔生花——小学中低年级英语作文教学初探
四、趣味化单词作业促学生思维品质提升
第二节 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线上作业
一、网络云盘让学习天地更宽广
二、争相斗艳的小演员——多元化的线上口头作业实践与思考
三、原版动画片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四、互联网+同伴评价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第四章 为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一节 勤学专业理论,提升专业知识
一、学习当如流水
二、整体呈现为先,提升教学有效性——读?小学英语?有感
三、Working with Young Language Learners
——阅读Teaching English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 有感
第二节 勤学同行经验,提升自身教学
一、酣畅淋漓地课堂教学——听“family”和“money”课堂教学有感
二、以人为本的香港教育
三、如影随形,亲历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教育
四、加利福尼亚州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阅读课程教学观察日记
前言/序言
静静地做一个明师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曾说过:每位英语老师都要做一个明师。上海市卞松泉校长在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时也提出了希望:“希望老师们都能明明白白地工作,不能糊里糊涂地教书。”如果说名师不是人人都能成就的,那么“明师”应该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试想,如果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都不甚了解,又怎能教好自己的学生呢?又怎能让学生信服、家长放心呢?所以作为一名学科组长、学科带头人,每次步入一个新的台阶的时候,我都会发现成长的足迹离不开一个“明”字,那就是在明明白白中改进自我、提升自我。
明白自己的教学工作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教材明明白白,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研究和解读,分析出学生所应该掌握的重点部分,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整合教材中的语言知识,要进行合理地设计和安排。对教材的精确把握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所以作为教师,对教学内容一定要明明白白的。
其次,教师要对自己学生的学情明明白白。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是什么,他们的总体学习风格是怎样的,他们的知识基础如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的话题是什么????如果教师对学情充分了解,那么就能和学生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以为教学扫清很多的障碍。对学生学情的全面把握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基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使课堂教学更顺畅,更温馨。作为教师,对学情是一定要明明白白。
再则教师要对自己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明明白白。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它的运用是面对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它侧重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还是机械地模仿,等等。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具备了好学的精神,从大量的听课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有效而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但时常发现某些教学方法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产生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根本原因是教师对自己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应教的语言材料之间的建构没有做到明明白白,所以相同的教学方法,面对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教学情境,产出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作为教师,对教法的运用是一定要明明白白。
明白自己的学习工作
要做明师,当然还要对中国以及国外的教育发展情况明明白白,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明明白白。没有与时俱进精神的教师,终将被不断成长的学生所淘汰。所以教师要明白:“我为什么要不断地学习,为什么要不断地反思?”
综观各个地区和各个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我们都能发现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进则退,后退是容易的,但要前进一步,却要付出很多。所以作为一位明师,他必定会寻找一切机会,大量阅读专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素养;大量多途径听课,撰写评课笔记,从别人的实践经验中汲取养分;认真听取专家的讲座,撰写听后感悟,在专家的引领下获得新知。
明师必定会加强英语知识的学习。从目前英语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来看,他们的英语老师专业素养很高,很多老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语言输入。很多事实表明,拥有良好英语口语能力的老师,他的学识会影响到他的学生,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同样也会不经意地练就同教师一般良好的语音语调。所以,明师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要多听,多读,多看原版的英语读物和电影,多积累一些新出现的英语词汇,让自己的英语专业水准始终能跟上社会的脉动,让学生始终感受到英语的魅力所在,徜徉在英语的美好之中。
“我为什么要反思?”在常规的备课检查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教师眉批、随笔和案例的撰写都不尽如人意,属于一种敷衍的状态,这一方面说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非常忙碌,忽略了这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比较薄弱,因为他们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可能会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所谓,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只有反思,才能促使教师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提高专业素养。作为一位明师,他会常态化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练习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因为只有在反思中逐步地改进自身的教学,学生才会得益,教师才会得益,学校才会得益,乃至整个社会才会得益。
明白自己的教学文化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没有了民族的魂。那么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没有了教学的魂。教师,亦然。
明师会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文化来引领自己的教学,会用心去创设自己的教学文化。他引领着学生沉醉在课堂的学习中,徜徉在作业的实践中,喜欢与艰难共舞。被良好教学文化所浸润和传承的学生注定是聪明勇敢、活泼可爱、善于思考的。所以,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文化明明白白。学习了很多的教学理念,不可能每时每刻地一一进行实践和论证,那么自己比较容易把握哪些教学理念,哪些教学理念能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并且易于观测和检测的?在课堂教学中,自己比较擅长哪些方面的教学设计,对哪些课堂活动有独特的实行办法?是善于把握活泼轻松热闹的还是整齐有序安静的课堂教学环境?自己的教学优势是在听说方面还是读写方面?如果教师对于这些方面都能做到明明白白,那么他就能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为教学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
另外,明师还会用宽容、善良、大气和谦和的心来跟学生和家长亲密相处。要让学生知书达理,敬畏老师,那就先要用自己的教学文化俘获孩子们的心。只要用“心”来做,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而简单。
明白自己的教育思想
读高一的儿子要在教师节看望初中的老师,他告诉我,最想拜访的是数学和美术老师,我非常吃惊,因为这两位老师素来严厉,学生们都有些怕他们,而儿子为什么最想拜访他们呢?我转而一想,这两位老师虽然严厉,但正是他们,给儿子带来了学习的希望和成功的满足感。
上述这两位老师,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教育思想:如果教师真的热爱一个学生,那绝对不是简单地宽容与和蔼,而是一定要给予他成功的喜悦和做人的尊严,这样他才会有走下去的底气和勇气,才会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真爱。
做个有思想的教师,是我们最简单也是最厚重的职业要求,它可以寄托我们的理想,它可能会成就你的名教师之梦,也可能使你的学生更有出息,可能会使我们的心愿和所从事的职业达成一种契合。名教师并不是人人可为的,但只要是有思想的教师,他一定能在职业生涯中享受到快乐和满足;学生不一定更有出息,但只要是有思想的教师,他一定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学生成为一个乐观豁达、勇于挑战的社会人。
“把酒临风淡亦浓,一醒一醉一从容”这是复旦附中在校庆时所提出的办学理念。从容的对待教育,从容地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这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从容离不开正气、魄力与眼光。从容是一种宁静,是一种睿智,是一种主动思考的积极状态。也许我们目前还做不到从容,那就让我们先葆有一份细心、耐心和平常心,去静静地做一个明师吧!
……
《沉寂的微光》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等待一个答案,等待一份启示,等待生命中那道迟迟不曾照耀的微光。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名叫艾伦的青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被迷茫的阴影笼罩。他尝试过无数种方法去驱散这片黑暗,阅读了无数的书籍,走访了无数的智者,却始终找不到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来点亮他内心的困惑。 艾伦的内心,是一片广袤而寂静的海洋。潮水起伏,却激不起一丝波澜。他感到自己像一艘漂泊的孤舟,在无垠的未知中寻找着港湾。他渴望理解生命的意义,渴望洞悉人性的复杂,渴望触摸那超越日常的智慧。然而,每一次的追寻,都像是伸出手去抓住一缕飘渺的烟雾,触碰到的,只是更深的虚无。 他的生活,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一切都显得模糊不清,不真实。同事们的谈笑,街市的喧嚣,都像是遥远的回响,无法真正触动他。他常常一个人坐在窗边,看着夕阳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脸上,却无法温暖他冰冷的内心。他尝试着去融入人群,去分享生活中的喜悦,但那些片段,总在他指缝间溜走,留下空洞的印记。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艾伦接触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老人住在城市边缘一座破旧的小屋里,周围被茂密的树林环绕。他并不教授任何显赫的道理,也不提供现成的答案。他只是静静地坐着,有时候会雕刻木头,有时候会观察一只从窗外飞过的鸟。艾伦被老人的宁静所吸引,他觉得在这份宁静中,似乎隐藏着某种他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艾伦开始频繁地拜访老人。一开始,他急切地想要从老人那里得到解脱迷茫的方法,他询问关于宇宙的奥秘,关于灵魂的归宿,关于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然而,老人只是微笑着,递给他一杯温水,或者指着窗外的一朵花。老人从未直接回答艾伦的问题,他只是用一种近乎沉默的方式,引导着艾伦自己去感受,去体会。 “你看那朵花,”老人有一天指着院子里一株不起眼的小花说道,“它每天都在努力地生长,即使没有掌声,即使没有关注。它只是在做它该做的事情。” 艾伦看着那朵小小的黄色花朵,它在风中摇曳,坚韧而平凡。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向外寻求,却忽略了内心最本真的力量。他渴望得到“明师”的点拨,却忘记了,也许真正的“明师”,就在他自己的心底。 老人教艾伦观察,观察身边的一切,观察自己。他让艾伦去感受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去体会雨滴落在皮肤上的触感,去倾听自己心跳的节奏。他让艾伦在每一次呼吸之间,去捕捉那一刹那的宁静。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一无所有,”老人轻声说道,“但我们拥有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只是我们的大脑太过于嘈杂,让我们听不到那些细微的声音。” 艾伦开始尝试着跟随老人的指引。他放下了对宏大答案的执念,转而开始关注当下,关注那些微小的细节。他开始在清晨的阳光中散步,感受露珠沾湿青草的冰凉;他开始在夜晚的星空下凝望,体会宇宙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他开始在与人交谈时,真正地倾听,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发现,当他不再急于寻找“为什么”,而是开始感受“是什么”时,迷雾似乎在慢慢散开。那些曾经让他困扰的问题,不再是无法逾越的山峰,而渐渐变成了可以攀登的小丘。他不再觉得生活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奇妙的色彩。 他开始注意到,那些曾经被他忽略的,平凡的人们身上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那位总是默默地为社区清洁街道的清洁工,他的双手粗糙却充满力量;那位总是耐心地解答孩子们问题的图书管理员,她的眼神温和而智慧;那位在街头艺人,用他的乐器奏出动人的旋律,触动着路人的心弦。 艾伦明白,所谓的“明师”,并非一定要拥有多么高深的学问,或是多么超凡的能力。真正的“明师”,是那些能够看见生命中“沉寂的微光”的人,是那些能够触碰到事物本质,并以一种平和、内敛的方式去展现出来的人。他们或许并不张扬,或许并不显眼,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指引。 故事并没有在艾伦找到所谓“终极答案”时结束。相反,这只是他真正开始旅程的起点。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并非是一个需要被找到的宝藏,而是一个需要被体验,被创造的过程。他不再焦虑,不再急躁,而是怀揣着一份平和的心境,继续探索着这个充满未知与可能的世界。 他学会了在黑暗中寻找光,在喧嚣中寻找静,在平凡中寻找不凡。他的内心,不再是那片死寂的海洋,而是开始泛起涟漪,开始涌动着一股股温暖的生命力。他开始能够用一种更加温柔、更加包容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这个世界。 《沉寂的微光》,便是记录了艾伦在追寻生命智慧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迷茫、探索、顿悟,以及最终在那份宁静中,找到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那束微光的旅程。这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理解,关于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澈、平和的心。这本书,献给那些正在寻找,却又被迷雾遮挡了视线的旅人,愿你们也能在这份沉寂中,瞥见属于你们的,那道独特而温暖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