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新版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
本书是《中国药典》的英文版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中国药品监管体系认识的一扇大门!作为一个对药学领域充满好奇但又并非专业人士的读者,我一直觉得药典这类书籍离我非常遥远,充满了晦涩难懂的化学式和标准。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英文版》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清晰度和系统性,让我得以窥探中国药品质量控制的严谨之处。 初次翻阅,我被其庞大的章节结构所震撼。从药材的鉴别、检查,到制剂的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再到各种理化检验方法,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植物药材的收载和炮制标准感到惊叹,这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医药的智慧,又结合了现代科学的分析手段,使得古老的智慧得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科学的验证和传承。例如,在描述某个中药材时,它不仅给出了形态特征,还详细列举了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析方法,确保了药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对中药有着如此深厚的信任感,因为这背后有着一套严格且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标准罗列,它还穿插着一些关于药品生产和监管的原则性阐述。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国家对于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以及为保障用药安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从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的控制,到成品的检验,每一个环节都设定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这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安全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明白,药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承载着生命健康的重托。
评分作为一名对国际医药法规有所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很好奇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药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其药典体系是如何运作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英文版》的出现,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这本书以其详尽的英文翻译,极大地降低了国际医药专业人士理解中国药典标准的门槛。 这本书的编纂体现了其科学性和前瞻性。在收载品种方面,既包含了大量经典的传统中药,也涵盖了许多现代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这反映了中国医药体系的多元化和发展趋势。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生物制品和疫苗的部分,其质量控制标准之严格,让我对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的进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例如,对疫苗的效价、纯度、安全性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并且与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这对于促进中国医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至关重要。 此外,本书在检验方法方面也体现了其先进性。除了传统的理化检测方法,还引入了许多现代分析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等,使得药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更加精确可靠。这不仅提升了药品质量的保障水平,也为相关科研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实验室,见证着每一批药品都经过严苛的“体检”才能最终上市。
评分作为一个在国际医药贸易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我对不同国家药典的差异和共通性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英文版》的引进,对我来说,是一次了解中国药典体系的宝贵机会。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中药的收载和标准制定。中国药典对中药的重视程度和精细化程度,可以说是全球独树一帜的。它不仅列出了药材的植物学特征,还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通过先进的分析技术进行质量控制。这打破了我以往对中药“粗放”、“依赖经验”的刻板印象。例如,书中对某个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给出了详细的色谱条件和保留时间,这使得中药的质量控制更加客观和量化。 另外,本书在制剂标准的制定上,也体现了其科学性和前沿性。它对各种剂型的工艺要求、稳定性考察、溶出度或释放度等关键指标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表明中国在现代化制剂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制剂,如缓释、控释制剂,其标准制定也相当细致,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了解中国药品标准的宝典,更是理解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一把钥匙。
评分我是一名药物研发人员,长期以来,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探索新的药物分子和治疗方案。然而,在药物研发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对现有药物质量标准的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英文版》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药品质量控制的系统性阐述。从药材的来源、鉴别,到制剂的辅料选择、工艺参数,再到最终产品的各种指标,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例如,对于一个化学原料药,它不仅列出了纯度、杂质限度等关键指标,还提供了详细的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条件、仪器参数等,这为我们在实验室进行方法开发和验证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总则”部分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理念进行了强调,虽然不是直接的GMP指南,但其内容贯穿于各个标准之中,体现了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核心思想。这一点对于我们研发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它提示我们在设计合成路线、优化工艺时,就要充分考虑如何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此外,本书对各种药用辅料的收载和标准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对于我们选择合适的辅料,确保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说,这本书为我们的药物研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的医药行业从业者,在职期间,我对国内药典的更新和发展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英文版》的出现,让我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回顾和审视中国药典的演变历程。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它凝聚了无数医药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每一个标准的背后,都可能经历着反复的试验、严谨的论证和漫长的修订过程。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药材鉴别的内容,许多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如“望、闻、问、切”的痕迹,与现代的显微鉴别、色谱分析等方法相结合,体现了中国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看到这些熟悉而又严谨的标准,我仿佛回到了年轻的岁月,与同事们并肩奋斗在药品质量保障的第一线。 这本书的英文版,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医药行业走向国际的决心和步伐。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依靠引进国外的标准和技术,而如今,中国药典已经能够以英文形式向世界展示其权威性和科学性。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籍的翻译,更是中国医药技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体现。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药品质量是人民生命健康的“生命线”,而药典则是这条生命线的“守护神”。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项规定,都凝聚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承诺。虽然我已经退休,但我依然为中国医药行业取得的巨大进步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评分看着挺不错的。。。
评分对于医生价值不大,包装很随意,那么贵的一本书,就一个袋,结果碰一些!太难看!
评分给个5星好评,专业书籍还是要买正版。
评分书收到了,内容丰富,是正版。但是怎么没有正品呢?
评分到货很快,收到后印刷有一些小瑕疵,后来换了个新的,快递员是拿着新的过来换的,这个好,中间不影响使用
评分新版中国药典已经购买好几次了!一直在用
评分买给公司的,药典全套,一整套下来一千多,真不便宜啊,权威的实用性书籍就是贵
评分正品,有发票,真好赶上618,帮单位里省了1000多块钱。再加上用券,简直太实惠了。
评分暂时觉得还行,不过200页左边半中央,玫瑰花的功能主治中的“和血”我认为用这个“活血”才正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