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8(2017)》是國內研究新媒體發展的專業年度報告,匯集瞭國內研究新媒體的數十位著名專傢學者的前沿研究成果。本書通過翔實的數據支持,獨特新穎的理論視角,條分縷析的觀點提煉,全麵解讀中國和世界新媒體的發展趨勢,盤點新媒體發展中的新熱點、難點和焦點。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被中國社會科學院連續四年評為優秀皮書“一等奬”,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重大創新科研成果。它是瞭解當今中國及世界新媒體新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是各級政府部門、網絡管理機構、新媒體機構、高等院校的領導、新聞傳播從業人員全麵瞭解新媒體發展熱點、網絡輿情引導等方麵的必備書,是高校教師、研究生、本科生撰寫論文的重要引用文獻,是廣大新媒體愛好者的工具書。
本書全麵分析中國新媒體發展狀況,解讀新媒體發展趨勢,總結新媒體發展問題,探析新媒體的深刻影響。書中深入探討瞭中國媒體融閤、網紅經濟、政務微博矩陣、虛擬現實、新聞無人機、互聯網國際輿論、視頻付費、網絡電影、網絡直播、網絡信息安全、電視媒體融閤發展、新媒體版權、政府網絡傳播等重要問題,同時還總結瞭圖書網絡齣版、數字報紙以及手機視頻等新媒體産業的發展狀況。
唐緒軍,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教授委員會委員,新聞學與傳播學係主任、博士生導師、係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新聞與傳播研究》主編,中國記協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國傢新聞齣版總署報業專傢顧問團顧問,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Ⅰ 總報告
1 智能化與視頻化:中國新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唐緒軍 黃楚新 王 丹】/001
一 總體概況與發展態勢/002
二 熱門盤點和焦點透視/013
三 傳播分析與影響解讀/032
四 未來展望與政策建議/038
Ⅱ 熱點篇
2 2016年中國網紅經濟發展報告【歐陽日輝 劉 健】/043
3 2016年中國網絡直播業發展報告【陽美燕 周曉瑜 劉 厚】/061
4 2016年中國媒體融閤發展報告【黃楚新 彭韻佳】/078
5 2016年中國互聯網國際輿論發展報告【劉鵬飛 麯曉程 齊思慧】/097
6 2016年中國新媒體版權保護報告【硃鴻軍 劉嚮華】/116
7 2016年移動APP新媒體創新發展報告【鍾 瑛 李鞦華】/130
8 2016年中國政務微博矩陣發展報告【侯 鍔】/143
9 2016年中國虛擬現實新媒體發展報告【李衛東 劉亞婷】/160
Ⅲ 調查篇
10 2016年中國網絡直播傳播特徵與用戶需求分析報告【殷 樂 劉政陽】/176
11 2016年政府網絡傳播發展報告【譚 天 夏 廈 張子俊】/190
12 當前大學生的微信錶情使用行為研究【匡文波 邱水梅】/202
13 2016年爭議性政策事件網絡傳播報告【張淑華 王佳林】/219
14 2016年中國電視媒體融閤發展報告【於 烜】/235
15 當前手機新媒體對城鎮殘疾青年社會融入的影響研究
——以北京市西城區為例【羅自文 李鴻達】/248
Ⅳ 傳播篇
16 2016年中國視頻付費市場發展報告【劉友芝 王曉婉】/262
17 “VR+”:2016年中國虛擬現實發展報告【雷 霞】/275
18 2016年中國網絡大電影發展報告【苗偉山 周 逵 硃鴻軍】/287
19 2016年河北省“互聯網+”發展報告【梁躍民】/301
Ⅴ 産業篇
20 2016年中國新媒體産業發展報告【郭全中 郭鳳娟】/312
21 2016年中國新聞無人機發展現狀、問題及展望【劉 君】/329
22 2016年圖書網絡齣版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以SPRINGER、人民齣版社和科學齣版社為例【吳卓晶】/341
23 2016年中國數字報紙發展報告【李 珠】/354
總的來說,這部報告無疑是特定年份(2017)中國新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快照”和官方檔案,其文獻價值無可置疑。但對我個人而言,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體檢報告”,記錄瞭新媒體這個龐大機體的各項生理指標——增長率、滲透率、政策環境等等。我更渴望的,是能夠揭示這個機體內部的“疾病”與“活力源泉”的深度“病理分析”。我期待的不是對已經發生的趨勢進行梳理和確認,而是對未來可能齣現的方嚮進行大膽的預測和警示。每一次閱讀年度報告,我的潛意識都在尋找那個能點亮下一個十年火花的“引信”,而在這本書中,我似乎隻看到瞭穩健而詳盡的“安全說明書”。
評分翻開這本《皮書係列·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8(2017)》,我本以為能從中一窺那些光怪陸離的互聯網現象背後的深刻邏輯,畢竟“藍皮書”這個名頭,總帶著一股官方和嚴謹的氣息。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時,卻發現它更像是一部宏大敘事的側麵描摹,而非我期待的那種微觀、尖銳的案例剖析。我更關注的是那些具體到用戶體驗和産品迭代的細節,比如某個短視頻平颱的算法如何悄無聲息地改變瞭人們的注意力分配模式,或者某個垂直社區是如何通過精細化的運營從流量紅海中掙脫齣來的。這本書的視角似乎更高,它著眼於宏觀趨勢的梳理,那些關於政策導嚮、産業結構調整的大篇幅論述,雖然重要,但對我這個日常與信息流搏鬥的“數字原住民”來說,總覺得隔瞭一層紗。我渴望看到的是數據背後那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是如何被新媒體重塑的,是他們如何適應、反抗或利用這些新的傳播工具的真實故事。那種撲麵而來的時代脈搏的震顫感,在這本書裏被處理得過於平滑和理性瞭,少瞭些許煙火氣和不可預測性。
評分說實話,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感覺就像在參加一場高規格的行業峰會,聽著各位專傢學者用教科書式的語言描繪行業藍圖。我期待的是那種能夠顛覆我固有認知的“黑天鵝”事件分析,或是對那些快速崛起又迅速衰落的“網紅”模式進行一次徹底的“解剖”。比如說,那個時期社交電商的野蠻生長,究竟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還僅僅是特定監管環境下的産物?如果這本書能深入挖掘一些“失敗案例”的共性,那纔叫真正的價值所在。但通篇看來,更像是對已成定局的成功路徑進行瞭一次詳盡的歸納總結。這使得閱讀體驗略顯平淡,缺乏那種閱讀前沿思想時特有的興奮感。我更傾嚮於那些敢於挑戰主流敘事、直指行業痛點,甚至帶著一絲批判性反思的分析,而不是僅僅確認我們已經知道的事實。那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纔是閱讀專業報告的真正樂趣。
評分從排版和閱讀的直觀感受來說,這本書的文本密度非常高,圖錶和數據引用很多,這無疑增強瞭其報告性質的權威性。但是,對於希望快速吸收核心觀點的讀者來說,這種密集的學術語言有時會造成一種閱讀上的疲勞。我更喜歡那些能夠用簡潔、有力的語言提煉齣核心論點的錶達方式,即便是在專業報告中也應如此。如果能將某些復雜的模型用更具象化的比喻或流程圖來闡釋,而不是完全依賴於專業術語的堆砌,相信能讓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包括我這樣並非科班齣身的研究者,也能更順暢地理解其精髓。畢竟,最好的知識傳播,是讓復雜的思想變得易於理解,而不是反過來。
評分對於我這種對技術哲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而言,這本書在探討技術倫理和社會影響的深度上,並未完全滿足我的胃口。新媒體的發展,其核心矛盾往往在於技術進步與人性、社會結構之間的張力。我希望看到關於“算法偏見”、“信息繭房”的形成機製,以及如何構建更具包容性和多樣性的信息生態的思辨。藍皮書對這些議題的觸及,往往停留在概念層麵,點到為止,缺乏那種深入骨髓的拷問。就好比我們都知道水是濕的,但很少有人去探究水分子是如何協同作用産生“濕潤”這一宏觀感受的。我需要的是更紮實的理論框架,用以理解我們正在被技術塑造成什麼樣的新物種,以及這種塑形過程是否正在加劇某些社會裂痕。這種理論上的厚度,是任何流量統計或市場份額報告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很垃圾,東拼西湊的,這也能齣書!我就想查個新媒體産業的年産值都沒有。。。
評分對於考試幫助技術不錯的
評分應該是正品書,還沒有來得及看。
評分很好的東東,日常學習必備,?
評分京東快遞真快,書值得一看,好評!
評分書包裝很不錯,很新的書
評分很好
評分很專業的書籍
評分閑暇時看看,不錯的服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