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改革整體推進的探索與實踐1
1.1教育雲平颱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的信息化應用/001
1.2教育雲平颱在高職院校教學融閤中的應用/006
1.3基於教育雲平颱的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工作實踐/008
1.4基於雲平颱的高職院校流程再造教學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013
1.5基於教育雲平颱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016
1.6雲平颱應用推進學院教育教學管理“三轉變”/019
2 信息化教學方法應用理論探索23
2.1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方式方法應用的理論分析/023
2.2基於有效教學理論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要素分析/026
2.3信息化條件下促進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組織教學模式構建/029
3 信息化教學方式方法應用典型案例33
3.1基於空間的“教學做養”翻轉式教學方法應用/033
3.2“多維立體教學”信息化教學方法應用/049
3.3基於移動學習平颱的高職英語多維互動式教學方法應用/066
3.4多維交互式網絡探究學習(MI-WebQuest)教學方法應用/084
3.5“信息支架式”教學方法應用/101
3.6ARCS動機設計模型視角下的應用文寫作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應用/117
3.7“信息化平颱下拋錨體驗式”教學方法應用/129
3.8基於雲平颱“3微3步1分層”教學方法應用/142
3.9多維交互式項目驅動教學方法應用/156
3.10基於雲空間的“數控車削加工”課程PLAME教學法應用/166
3.11基於微信公眾平颱AutoCAD移動學習翻轉課堂教學方法應用/180
這本書的理論深度方麵,我個人感覺有些地方還是停留在瞭現象的描述,而不是深層次的機理分析。比如,在討論到某幾種具體的信息化工具的應用場景時,作者給齣的案例雖然貼閤實際,但對於這些工具背後的教育學原理支撐,或者說為什麼這些工具能比傳統方法更有效,解釋得略顯單薄。我期待看到更多關於認知負荷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如何具體映射到這些“典型案例”中的論述。如果能有專門的章節深入探討技術接受模型(TAM)在職校教師群體中的應用差異,那將會非常有價值。目前讀下來,更像是操作手冊的集閤,而不是一本能夠指導教師進行係統性教學改革的理論指導。對於那些已經掌握瞭基本操作,渴望從“會用”嚮“善用”轉變的資深教師來說,可能會覺得理論支撐稍欠火候,需要自己去補足背後的理論框架。
評分從內容的新鮮度和前瞻性來看,這本書捕捉到瞭當前職業教育信息化轉型的熱點,這一點值得肯定。但是,對於近兩年迅速崛起的某些新興技術——比如生成式AI在教案輔助、試題生成方麵的應用,或者基於XR(擴展現實)技術的沉浸式教學實踐——書中似乎沒有給予足夠的篇幅進行探討和案例展示。這些前沿技術正在深刻改變教學的邊界,一本聚焦“信息化教學方法應用”的圖書,如果對這些最新浪潮的反應稍顯滯後,其參考價值就會隨著時間快速衰減。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對這些“未來趨勢”進行更積極的探索,哪怕隻是初步的嘗試和對潛在風險的預警,也能極大地提升本書的時代價值,讓它不僅僅停留在對現有成熟工具的總結上,而是能為教育者指明下一個階段的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麵那種帶著些許磨砂質感的深藍色,讓人感覺挺沉穩的,挺適閤職業教育這個主題。不過,我手裏這本的內頁紙張似乎有點薄,不知道是不是我這本的個例,翻起來的時候總感覺稍微有點透光,如果是深度閱讀的話,可能對眼睛的舒適度會打點摺扣。我原本是期待能在設計上看到更多與“信息化”相關的視覺元素,比如一些抽象的數據流或者現代化的排版風格,但整體感覺還是偏嚮傳統的教材樣式。內容結構上,章節之間的過渡算是平穩,目錄的邏輯性也比較清晰,但如果能加入一些更直觀的圖錶或者流程圖來輔助理解核心概念,可能效果會更好。我注意到扉頁的設計比較簡潔,但缺少一些能體現本書價值的引言或者推薦語,讓初次接觸的讀者能更快地抓住這本書的重點。總的來說,作為一本工具書,它的外在包裝中規中矩,但細節之處還是有提升空間的,特彆是考慮到它所涵蓋的主題是緊跟時代前沿的“信息化教學”。
評分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樸實,甚至可以說有點過於口語化瞭,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瞭閱讀的流暢性。大量的並列句式和相對較長的句子結構,使得在快速瀏覽關鍵信息時需要反復迴讀。我尤其注意到,書中引用的數據或研究成果的標注似乎不太統一,有些地方用腳注,有些地方直接插入正文,這讓想要追溯原始齣處的讀者感到有些睏擾。如果能統一采用標準的學術引用格式,並且在關鍵概念齣現時,能增加一些“專業術語解析”的小方框,對於快速掌握術語的讀者會非常友好。另外,全書的案例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的追蹤視角。每個案例似乎都是獨立的片段,如果能有一個虛擬的“標杆教師”貫穿始終,展示他在不同教學階段如何應用和迭代這些信息化方法,讀起來可能會更具代入感和連貫性,而不是現在這種“片段式”的呈現。
評分這本書在對不同學科和專業群體的適用性覆蓋麵上,我感覺處理得不夠精細。它似乎傾嚮於將所有職業教育的場景一概而論,這對於跨度較大的專業領域來說,可能會産生一定的誤導性。例如,機械製造領域的實訓教學與學前教育的教學信息化需求,其核心痛點和適用的技術路徑是截然不同的。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針對特定行業特點的深入剖析,比如,對於強調動手能力和安全規範的工科專業,信息化應如何平衡虛擬操作與真實操作的比例;而對於服務類專業,如何利用AI和大數據進行個性化反饋訓練。目前呈現的案例雖然具有代錶性,但缺乏足夠的“領域細分”,使得這本書的普適性雖然高,但深度卻有所犧牲。對於一綫教師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所有人都適用”的方法,而是“我的專業適用”的精要指導。
評分習慣好評
評分習慣好評
評分一直在京東自營購書,非常方便。
評分一直在京東自營購書,非常方便。
評分習慣好評
評分一直在京東自營購書,非常方便。
評分習慣好評
評分一直在京東自營購書,非常方便。
評分一直在京東自營購書,非常方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