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係,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閤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這是黨在轉變政府職能的過程中,對社會組織提齣的期望。
那麼如何對社會組織閤理地治理,發揮它的實際作用?
本書通過對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現狀的分析,提齣瞭自己的觀點。
內容簡介
本書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為政策背景,社會治理為理論視角,以成都市為個案,實證探討成都市社會組織的治理問題。全書共分七章,第一章緒論,討論研究對象、界定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至第六章,實證研究政府購買政策條件下的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問題,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組織在與政府閤作中形成閤作依賴關係切入,描述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總體現狀,在此基礎上聚焦探討社會組織的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以及公共服務的政府購買方對社會組織治理的途徑偏好;第七章在實證研究基礎上提齣完善策略,從項目製管理、靶嚮評估、多元化競爭等方麵來討論如何完善社會組織治理。
作者簡介
範召全,男,1969年生,博士,西南民族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成都市“社會工作專傢庫”特聘專傢。主要研究領域:社會組織管理、社會工作、民族問題。齣版有《康巴藏族社會早期現代治理》;在《世界宗教研究》等**或核心期刊上公開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或參與*傢級、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十多項並獲得多項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奬。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 001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 009
三、研究的基本概念界定 ………………………………………… 017
四、研究的理論基礎 ……………………………………………… 019
五、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綫 ………………………………………… 024
第二章 社會組織的政府閤作依賴關係研究
一、社會組織與政府閤作模式選擇 ……………………………… 028
二、社會組織與政府閤作方式選擇 ……………………………… 031
三、政府閤作依賴下社會組織井噴式發展 ……………………… 034
第三章 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現狀分析
一、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的基本現狀 …………………………… 039
二、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的突齣特點 …………………………… 070
第四章 成都市社會組織內部治理研究
一、社會組織內部治理研究評述 ………………………………… 078
二、成都市社會組織內部治理的突齣問題分析 ………………… 080
三、成都市社會組織內部治理結構的標準化問題分析 ………… 086
第五章 成都市社會組織外部治理研究
一、成都市社會組織的市場準入問題分析 ……………………… 098
二、成都市社會組織的市場風險問題分析 ……………………… 101
三、成都市社會組織的規模效益問題分析 ……………………… 107
第六章 政社閤作: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的機製選擇
一、政府購買:成都市政社閤作的政策選擇 …………………… 114
二、成都市政社閤作的主要領域 ………………………………… 117
三、招標投標:成都市政社閤作的實現途徑 …………………… 118
第七章 項目製評估: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的手段選擇
一、政府對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的準入評估 ………………… 126
二、政府對所購買的社會組織服務項目進行過程評估 ………… 127
三、項目製評估:成都市政府對社會組織實現治理的主要手段…… 132
第八章 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問題的審視
一、各相關方對社會組織治理關係的差異化訴求 ……………… 135
二、審視政府閤作依賴關係下的社會組織治理問題 …………… 139
三、對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的認知和價值理性的重構 ………… 142
第九章 完善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的對策研究
一、靶嚮評估:社會組織治理的策略選擇 ……………………… 147
二、“四個多元化”發展:社會組織治理的改革方嚮 …………… 158
三、依法治理:社會組織治理的製度保障 ……………………… 160
精彩書摘
依法治理:社會組織治理的製度保障
社會組織治理,說到底,還是個法治問題。依法治理社會組織,是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當前,中國社會組織治理,在法治理念、法律製度建設、依法行政治理上,均顯得較為滯後,有些領域甚至還是空白。
(一)樹立依法治理社會組織的理念
1.法律麵前一律平等
首先,每個社會組織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凡是在中國閤法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不分規模、類型、注冊資金、地域、法人代錶學曆與身份等,都平等享有法律規定的社會組織權利,也都必須平等履行法律規定的社會組織義務。其次,任何社會組織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最後,任何社會組織的違法行為都必須依法受到追究。
2.樹立和維護社會法的法律權威
維護社會法的法律權威,一要確立社會法(社會法的法律體係)是社會組織的一切行為準則的觀念,自覺尊重和服從社會法;二要維護社會主義社會法的統一和尊嚴;三要提高執行社會法的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3.嚴格依法治理社會組織
這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區彆於人治的重要標誌。嚴格依法治理社會組織,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二)建立健全社會組織管理的法律體係
1.推進社會組織立法
建議擬定立法規劃,按計劃起草涵蓋所有社會組織類彆的基本法律,比如“社會服務機構法”“社會團體法”“基金會法”“境外非政府組織法”等屬於社會組織法的基本法律,以“慈善法”和“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為基礎,推進建立社會組織領域統一的、權威的社會法體係,比如“公共服務招標投標法”“社會組織公司財産法”“社會組織稅法”“社會組織市場競爭法”“社會組織對外閤作法”“政府購買法”等。
2.健全社會組織管理條例
在推動社會組織管理體製改革創新的同時,加快修訂並正式施行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和基金會三個領域行政法規,更新社會組織統一監管體係和促進社會組織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國傢行政管理政策製度。
3.拓展社會組織法律製度架構
明確社會組織的産權屬性並加大保護力度,同時,逐漸將轉製事業單位、學術團體、文藝社團、民間協會、行業協會、商會、社區服務組織、公益服務機構等特殊類彆的社會組織納入法律規範建設計劃內,建構一個更具包容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法律製度框架。
(三)依法推進社會組織治理
根據社會組織法或非營利組織法或NGO法所賦予的權利,有關政府部門依法管理、監督社會組織,社會組織依法參與承擔公共服第九章/完善成都市社會組織治理的對策研究務,社會公眾依法參與社會組織的活動,接受服務的社區居民依法享有社會組織提供的服務,並監督服務質量。在這裏,我們主要討論各級行政部門、政府購買方等如何依法推進社會組織治理的問題。
1.依法依規加大稽查力度,規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市場秩序
加強對社會組織行為的監管,嚴格執行民政部的有關指導意見、服務規範管理辦法所規定的程序和規範。針對政府購買項目管理工作中齣現的問題,積極探索新辦法、新措施,堅持監防並舉、以防為主的工作機製,嚴把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機構許可、項目執行專業資格審查關,以及公益項目督導(監理)、項目服務節能、項目閤同經費清欠、結項評估驗收備案等多道關口。建立和完善政府購買市場信用約束機製,解決不按規範、標準執行,造成服務質量降低等問題。
2.參照藉鑒《招標投標法》,穩步推進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的招投標市場監督管理
以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有形市場體係為目標,以遏製“圍標”“陪標”“串標”為治理工作切入點,健全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的招標投標規程,實施“陽光招標”,嚴格審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招標代理機構資質範圍,嚴把招標代理機構資質證書、營業執照、年檢等資質審查關,從源頭上杜絕超越資質承攬項目,杜絕變相齣賣資質行為和掛靠行為。強化招投標監管力度,消除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達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營造公開、公正、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3.依法依規全麵推進、加強公共服務市場監督管理
依法依規嚴禁社會服務機構將項目進行分包或非法轉包,杜絕齣現多包閤一的情況。在專職勞動力用工及工資支付方麵,嚴把社會服務機構作為中標執行單位專職員工工資支付“第一責任人”關口,建立健全失信懲戒機製,探索建立、完善購買項目擔保和專職員工工資保障金製度,把按規定兌現職員工資作為重要的信用標準,逐步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領域信用體係。對於被列入信譽不良單位者,應暫停新項目審批、行業從業許可,吊銷或降低機構評級資質,禁止參加招投標,並嚮社會公示。
這裏,迴顧前章論述,再強調一個觀點:社會組織務必按照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來建立健全內部治理結構,按照外部治理要求參與公平競爭。並且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隻是社會組織工作中的一部分,還有許多並非政府購買的領域等待著社會組織去參與,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政府購買”應該隻是社會組織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事務是獨立的或閤作的。成都市的社會組織治理問題,是當前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一個縮影。社會組織治理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許多問題,都值得我們繼續深入討論。
……
《城市脈搏:基層治理與社區發展深度探索》 引言 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化進程中,社會組織作為連接政府與公民、市場與社會的重要橋梁,其作用日益凸顯。它們以其靈活性、專業性和草根性,在迴應社會需求、彌閤社會裂痕、推動社區發展等方麵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書《城市脈搏:基層治理與社區發展深度探索》並非對特定城市(如成都市)的社會組織治理進行實證研究,而是聚焦於更為普遍性的基層治理機製、社區發展策略以及在此過程中社會組織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本書旨在通過理論梳理、案例分析與跨地域比較,深入探討如何構建更具活力的基層治理體係,如何激活社區發展的內生動力,以及社會組織如何在其中發揮其獨特優勢,最終為建設更加和諧、包容、可持續的城市社區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啓示。 第一章:基層治理的理論維度與時代挑戰 本章將首先審視基層治理的經典理論,追溯其曆史演進,理解不同理論視角下對基層治理的認知差異。我們將探討國傢中心主義、社區自治、多元主體共治等主要理論流派,分析其核心觀點、理論優勢與局限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深入剖析當前中國基層治理麵臨的時代挑戰。這包括但不限於:人口流動帶來的社會結構變遷、信息技術發展對治理模式的影響、居民多元化需求的湧現、以及如何有效協調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關係等。本章強調,理解基層治理的理論基礎是應對現實挑戰的前提,而認識時代的特殊性則是把握未來方嚮的關鍵。 第二章:社區發展的動力機製與多元力量的協同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單元,社區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係到城市整體的宜居性和居民的幸福感。本章將著力剖析社區發展的內在動力機製。我們將從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多個維度,探討驅動社區發展的關鍵因素,並分析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經濟活力如何支撐社區服務,社會資本如何促進鄰裏互助,文化認同如何凝聚社區歸屬感,環境改善如何提升社區品質。 更重要的是,本章將重點關注社區發展中的多元力量協同問題。在現代城市社區中,單一主體的力量難以應對復雜多樣的發展需求。政府的引導與支持、市場的引入與活力、居民的參與與賦權,以及非營利組織、誌願服務組織等社會力量的專業服務,構成瞭一個有機整體。本章將探討如何有效激發各方積極性,如何建立起順暢的溝通協調機製,如何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從而形成推動社區發展的閤力。我們將通過一係列的跨區域案例,展示不同模式下的多元力量協同實踐,分析其成功之處與經驗教訓。 第三章:社會組織的價值定位與功能演變 社會組織,特彆是基層社會組織,是社區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本章將深入探討社會組織的價值定位。我們認為,社會組織不僅是政策的執行者,更是社會需求的感知者、社會問題的發現者、社會服務的提供者,以及社會創新的實踐者。本章將詳細闡述社會組織在“迴應性”、“參與性”、“創新性”等方麵的獨特價值,以及它們在彌閤社會鴻溝、促進社會融閤、提供個性化服務等方麵的不可替代性。 同時,本章也將關注社會組織的功能演變。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社會組織的功能也在不斷拓展和深化。我們將分析社會組織在倡導、監督、教育、互助、文化傳承等多個功能維度上的錶現,並探討其如何根據社區的實際需求,調整和優化自身的功能定位。本書將強調,對社會組織功能的準確理解,是有效發揮其作用的前提。 第四章: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模式與路徑 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是實現社會協同治理的重要途徑。本章將聚焦於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多種模式與可行路徑。我們將區分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如行業協會、社區服務類NGO、公益基金會、社會企業等),分析它們在參與基層治理中的優勢與挑戰。 本章將詳細探討以下幾種關鍵模式: 服務提供型參與: 社會組織如何承接政府轉移的公共服務,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滿足居民的多元需求。例如,養老服務、助殘服務、青少年教育、社區環保等。 倡導與監督型參與: 社會組織如何代錶特定群體發聲,反映民意,參與政策討論,並對基層治理的有效性進行監督,推動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動員與賦權型參與: 社會組織如何組織和動員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提升居民的參與意識和能力,實現社區的自我管理與發展。例如,誌願服務隊伍的組建、社區議事會的開展、居民互助網絡的建立等。 創新與實驗型參與: 社會組織如何作為社會創新的“試驗田”,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服務方式和發展路徑,為基層治理提供創新思路和實踐範例。 本章還將深入分析這些模式的實踐路徑,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閤作機製、如何解決資源瓶頸、如何提升組織能力、如何應對潛在的風險與挑戰等。 第五章:社會組織在社區發展中的作用與挑戰 社區是社會組織發揮作用最直接的場域。本章將深入探究社會組織在社區發展中的多重作用。它們不僅是社區服務的提供者,更是社區情感的紐帶、社區文化的載體、社區活力的源泉。本章將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闡述: 填補服務空白,滿足多元需求: 社會組織能夠靈活、高效地響應社區居民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政府難以觸及或難以普及的服務。 構建社會資本,增強社區凝聚力: 通過組織各類社區活動、搭建交流平颱,社會組織能夠促進鄰裏之間的互動,增進居民的信任與認同,形成強大的社區凝聚力。 培育社區文化,傳承地方特色: 社會組織可以積極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組織,挖掘和傳承地方特色文化,豐富社區文化生活,增強社區居民的文化認同感。 推動社區自治,賦能居民參與: 通過組織居民參與社區決策、社區管理,社會組織能夠提升居民的參與感和主人翁意識,促進社區的民主化發展。 然而,社會組織在社區發展中也麵臨著諸多挑戰。本章將客觀分析這些挑戰,包括:資金來源不穩定、專業人纔缺乏、組織管理能力不足、與政府部門的協調睏難、社會認知度不高、以及如何應對社區發展中的利益衝突等。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政策支持、能力建設、資源整閤等方式,幫助社會組織剋服這些挑戰,更好地發揮其在社區發展中的作用。 第六章:案例研究:多元視角下的基層治理與社區發展實踐 本章將通過精選的跨區域、跨類型的案例研究,為讀者呈現基層治理與社區發展的生動實踐。這些案例將覆蓋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社區,展現社會組織在其中扮演的各種角色。例如,我們將分析: 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綫背後,社會組織如何協同提供響應式服務。 北京某社區,如何通過居民自組織,成功解決停車難題與環境整治問題。 深圳某社會企業,如何以市場化運作,為特定弱勢群體提供可持續的就業與支持。 某西部城市,如何通過引入社會組織,盤活社區閑置資源,發展特色文化旅遊。 某老城區,如何通過社會組織搭建平颱,促進代際溝通與鄰裏互助。 每一個案例都將深入剖析其背景、麵臨的挑戰、采取的策略、社會組織的作用、取得的成效以及可復製的經驗。本章旨在通過真實的案例,為讀者提供具體的行動指南和思維範例,理解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 第七章: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基於前幾章的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本章將提齣一係列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議。這些建議將麵嚮政府、社會組織本身以及研究機構,旨在構建更加健康、有序、高效的基層治理與社區發展生態係統。 對政府的建議: 完善法律法規,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清晰的製度保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服務外包等。 建立多元化的閤作機製,鼓勵政府購買服務,推動政府與社會組織的良性互動。 加強對社會組織的培育與引導,提升其專業化水平和管理能力。 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政策的製定與評估。 對社會組織的建議: 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加強內部治理,提高透明度與公信力。 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籌資渠道,實現可持續發展。 加強與其他社會組織、政府部門、企業及社區居民的閤作與聯動。 注重自身發展戰略的調整與創新。 對研究機構的建議: 深化對基層治理與社區發展理論的研究,關注新興問題與趨勢。 加強實證研究,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案例與數據支撐。 搭建研究與實踐的橋梁,促進理論成果的轉化應用。 最後,本章將對未來基層治理與社區發展的趨勢進行展望,強調構建韌性社區、包容性社區、可持續社區的重要性,以及社會組織在其中將扮演的更加關鍵的角色。本書希望通過全麵的論述,為推動中國城市基層治理的創新與社區發展的進步,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結語 《城市脈搏:基層治理與社區發展深度探索》力求呈現一個宏大而精微的城市圖景,聚焦於最貼近民生的基層治理與社區發展。我們相信,每一個成功的社區,都跳動著“城市脈搏”的活力;而每一次有效的治理,都離不開多元力量的智慧與協同。本書希望能引發更深入的思考,激發更多的實踐創新,共同繪製更加美好的城市社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