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立足事实分析语文现象,融合中外构建基础理论,依据文献研究汉语历史,贯通古今探索演变规律。
内容简介
主要栏目有:经典重刊、原创报道、学术综述、争鸣书评、青年论坛。
作者简介
华学诚,长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主任、汉语史与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古代语言学文献、汉语方言学史等,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二屆文獻語言學國際學術論壇論文綜述
“文獻語言學”學科論綱 華學誠 張 猛
談談張民權對萬光泰古音學未刊稿的發掘和評述 郭錫良
清末兩種中西潮汕方言文獻音系比較研究
——《潮聲十五音》和《潮正兩音字集》音系比較研究 馬重奇 馬睿穎
日僧湛奕著《淨土論注音釋》考論 梁曉虹
從《字彙》音切的來源論字書、韻書音切比較的方法 高永安 王祥秀
文獻句讀法與《周易》卦辭 張 猛
清代滿漢合璧會話教材在漢語史研究上的價值 竹越孝
《中華道藏》指瑕 劉祖國
宋均緯書注的訓詁學價值 劉青松
釋三晉文字中的“?”及從“?”之字 徐在國
吐魯番出土《前秦韓瓫自期召弟應見事》箋證 王啟濤
成語“日就月將”新詮 范常喜
疑難字考釋十九則 張文冠
《匏有苦葉》之“軌”當取何解? 華建光
《三國志》發微
京都流寓?書學傳古——羅振玉及其書法文物鑒藏 張明傑
關於“羌胡”的標號問題——《三國志》標點研究舉隅 何凌霞
稿約
稿例
精彩书摘
第二屆文獻語言學國際學術論壇論文綜述
北京語言大學文獻語言學研究所
2016年10月30日到11月1日,第二屆文獻語言學國際學術論壇在北京舉行。著名語言學家郭錫良教授、王寧教授和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教授、校長崔希亮教授、副校長曹志耘教授先後出席了開閉幕式,並分别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爲論壇的成功舉辦確定了基調。
來自日本、中國的六十多位專家和三十多位研究生參加了論壇,共帶來了五十多篇論文。這些論文無論從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大大推進了文獻語言學的研究。論文涉及六個方面的内容,綜述如下:
第一,是關於文獻語言學學科問題的討論。如何進一步深化對文獻語言學内涵的理解、如何定位其學科性質,是本屆論壇討論的重點。華學誠、張猛《“文獻語言學”學科論綱》,著重從歷史的角度闡述“文獻語言學”作爲一個學科的内涵與外延,以及該學科與現行學科體系中諸學科的關聯,定義“文獻語言學”是“以文獻爲主要資源,綜合運用中外語言文字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國語言文字及其歷史和内在發展規律的科學”。郭錫良《談談張民權對萬光泰古音學未刊稿的發掘和評述》,對張民權關於萬光泰古音學的發掘和研究提出了商榷意見,强調文獻研究要儘量客觀,在引用戴震“學有三難:淹博難,識斷難,精審難”之語後强調指出,我們要努力克服這三難。張民權《萬光泰與王念孫》一文,堅持自己的意見,並在討論時回應了郭錫良的質疑。學問的真理愈辯愈明,我們的論壇歡迎學術爭鳴。王寧《解讀與積纍:文獻語言學的根柢問題》認爲,語言學研究既要開掘基本原理,也要注重閲讀第一手材料,注重文獻的解讀和積纍,這是漢語研究的根柢,她提出了文獻考據要做到“六安”,給與會者很大的啟發。馮勝利《段王科學理念資料彙編的理論設想和材料整理》,提出了段王科學理念的研究思路與方法,認爲段王科學理念的本質是“理必”,指出乾嘉的科學傳統是文獻語言學必須繼承的寶貴遺産。
第二,是關於文獻語音學的研究。學者們圍繞各式各樣的音韻文獻,展示了音韻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對傳統經典文獻的最新研究,如張渭毅《論《集韻》不是《切韻》系韻書》,楊軍《《經典釋文》反切結構的類型、層次及音韻性質》。更多的則是對其他材料的發掘與考究,如李軍從《太古元音》的研究出發探討等韻與時音的關係,高永安從《字彙》音切的來源論字書、韻書音切的比較方法,都是由點及面的討論。徐朝東從竺法護譯經中考察“晉言”,李建强從譯經版本的研究出發探討梵漢對音系統的歷史遷移,喬秋穎對兩漢鏡銘用字的音韻考察,所涉都是值得在研究中利用的好材料。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將音、義結合起來研究,如周遠富《《通雅》“打”字都瓦切疏議》、康國章《“賣”和“??”的音義考察》、齊曉燕《從耎諧聲的字音分析舉例》、趙團員《“休”的變韻構詞研究》、丁姝《“揭”字音義考》、孫瑩《《通雅》與音義關係研究》都是這方面的文章。王寧强調的“六安”中就提到“音安、義安”,將音義結合起來進行探究,這一取向值得肯定。
第三,是關於文獻詞彙學的研究。盧烈紅《《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詞形考辨三則》從詞典釋義引發問題,追溯古代文獻,以古證今。張美蘭《從異文角度看《官話指南》的口語詞語義》,展示了域外傳教士記録的漢語文獻在詞彙史研究方面的價值。徐正考《假性局部同素反義名詞研究》,對假性局部同素反義名詞的構成特點進行了分析,角度新穎。萬久富對郭璞注引《爾雅》“蝒馬者蜩”中“蝒”字語源的考察,任繼昉對“御”字的考釋,楊琳對“潑天關”一組詞的考釋,華建光對《匏有苦葉》中“軌”字的考釋,龐光華對《楚辭》“湯出重泉,夫何罪尤”一句的詮釋,范長喜對成語“日就月將”的新解,馬藝萌《論“瀿”與“??”》對楚方言詞的考釋,閻豔對名物詞“茄子”的考釋,都生動有趣地展示了傳統訓詁學和現代詞彙學結合的碩果。
第四,是關於文獻文字學的研究。孫玉文《同形字舉例》對不相關詞用一個字形記録的同形字現象,進行了舉例性實證分析。王啟濤《吐魯番出土《前秦韓瓫自期召弟應見事》箋證》對吐魯番出土的十六國時期一則文獻進行了箋疏與考訂。楊寶忠《疑難字考釋與文獻校勘》從個案例子入手,探討了疑難字考釋與文獻校勘的基本操作方法。趙平安《兩條新材料與一個老故事》利用出土文獻,深入闡釋了“炮烙之刑”的含義。胡敕瑞《“弄、美、筭、兵”的形誤》對這幾個字在古文字當中的形誤情況作了分析,並討論了與之相關的文獻解讀問題。王立軍《談朱駿聲轉注系列中的字形問題》、王貴元《對《説文解字》的四大誤解》分别對轉注、假借進行了重新解讀,探討深入,分析精細,引起與會學者的重視。
第五,是關於文獻語法學的研究。歷史語法研究的文章雖然不多,但研究者都認爲歷史語法的研究必須依賴古代文獻。魏兆惠《早期西方漢學家對漢語語序的思考及啟示》立足於西方漢學家的語法文獻,進行客觀分析,深入解讀。竹越孝《清代滿漢合璧會話教材在漢語研究史上的價值》介紹了這部會話教材的整理情況,分析了其詞彙和語法特點。洪波的《先秦句末助词“矣”的詞彙來源問題》討論了“有”和“矣”在表已然的功能上存在替换關係,頗有新意。張美霞《試論言説對象介詞“對”的演化》具體探討了一個微觀語法現象,對其語法功能演變的觀察與分析頗爲深入。
第六,是關於語言學文獻的研究。董志翹《千錘百煉鑄精品,字斟句酌惠學林——評中華書局《廣雅疏義》》,將錢大昭的《廣雅疏義》與王念孫的《廣雅疏證》進行了比較,指出《廣雅疏義》的出版對文獻學、訓詁學、清代學術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梁曉虹《日僧湛奕著《淨土論注音釋》考論》,對這部佛教音義書的版本流傳、體例内容等進行了考校。王雪波《從語言風格角度試證《方言》作者》用科學統計方法描述語言風格,並據此考訂《方言》作者,這是一個新嘗試。蕭旭的《《韓詩外傳》校補》、張維的《《方言據》用例勘誤分析》則是對具體文獻所進行的考訂。
……
文献语言学·第四辑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文献语言学·第四辑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