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i大似然估计法是一个普遍适用的估计过程,但却一直没有专门的书籍讨论这一方法。本书是zui大似然估计法的入门读物。作者介绍了zui大似然估计的基本逻辑和操作步骤,并在附录中提供了高斯程序及相关评注。本书有助于读者理解zui大似然估计的逻辑,以及通过实践操作掌握zui大似然估计方法。
《zui大似然估计法:逻辑与实践》是“格致方法?定量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是zui大似然估计法的入门级读物。作者斯科特?伊莱亚森介绍了除正态分布之外的其他重要连续分布,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的zui大似然统计,包括似然比检验、z检验、沃德检定和基于熵的相关测量值R。
斯科特?R.伊莱亚森,爱荷华大学助理教授,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领域为定量研究和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涉及职业、劳动力市场、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以及社会科学高级统计,强调分类数据的分析与理论框架和统计分析间的关系。
序
第1章导语:最大似然法的逻辑
第1节背景和前言
第2节最大似然法则
第3节估计量的理想性质
第2章使用最大似然法的广义建模框架
第1节正态概率密度函数模型
第2节简单的z检验和置信区间:同方差正态概率密度函数模型
第3节似然比检验:异方差正态概率密度函数模型
第4节沃德检定
第5节最大似然模型的一个广义关联度量
第3章基本估计方法介绍
第1节得分向量、海塞矩阵和最大似然估计量的抽样分布
第2节迭代过程和更新方法
第3章更多实证案例
第1节伽马概率密度函数模型
第2节常数变异系数模型
第3节多项式概率密度函数模型
第4节双变量正态概率密度函数模型
第5章其他似然
第1节截断正态概率密度函数模型
第2节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第6章结论
附录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由于费舍(R. A. Fisher)先生的贡献,最大似然估计法至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统计学领域被人们所熟知。 然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这种方法作为参数估计的一种途径,直到最近才得以普及。最大似然估计法系统地寻找潜在的不同总体值,基于样本观测值,最终选定被认为最大可能接近真实值(有最大似然)的参数估计值。而主要替代的估计步骤当然是最小二乘回归。因此很有必要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假定一个简单的模型:
Y=a+bX=e
假定这个模型满足高斯-马尔科夫假设,且误差呈正态分布。在这个例子中,若使用最小二乘法,可以针对总体值a和b产生最佳线性无差估计量(BLUE),其估计值与通过最大似然法得到的估计值等价。
然而,就估计值的性质而言,最小二乘法有时就不如最大似然法那样有效了。例如,在处理二分因变量时(例如投票行为,当一个受访者回答“是”的时候得1分,“不是”的时候得0分),或者在误差项不为正态分布时,最小二乘法就不那么有效了。但是由最大似然法估计的罗吉特(Logit)模型可以提供一个渐进、有效并且一致的估计,而且这个估计可以被应用到大量的实验当中。的确,在最小二乘法无效的情况下,最大似然估计的主要优势就在于能够(在大样本的情况下)给出一个一致并且渐进、有效的估计量。
因为最大似然估计法是一个普遍适用的估计过程,所以在我们的很多系列著述中已经出现过[例如德马里斯(Demaris)最新的论文,《logit模型:实际应用>第86号】。然而,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没有专门的书籍讨论这个内容。在最开始,伊莱亚森(Eliason)教授提醒读者,除了正态分布外还有很多重要的连续分布。例如,在一个巧妙的图形当中,他运用了伽马分布(指数和卡方的母型)来协助对密度函数核心概念的理解。他也展示了最大似然法在提供一个全局模型策略时融合简单线性和复杂非线性模型的能力。他阐明了在处理劳动力市场数据时应对不同情形的策略(如美国的工资分配,如果只考虑正值,它近似于一个伽马分布)。伊莱亚森教授也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的最大似然统计: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test),针对具体参数的z检验(z test),沃德检验(Wald test),以及基于熵的相关测量值R。
伊莱亚森教授严谨地提出了最大似然估计的操作步骤,包括借助电脑执行的高斯程序所提供的有效细节来选择关键的初始值。在第3章的结论处,他机敏地说到“最大似然解法的发现在某些时候,与其说是科学上的,不如说是艺术上的。”在这本早应出现的入门读物中,他帮助读者同时欣赏最大似然法这两方面的魅力。
迈克尔?S.刘易斯—贝克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体现了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纸张的质感上乘,墨水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长时间阅读那些密集的数学符号和证明过程,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更重要的是,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流畅,像是一条精心铺设的河流,引导读者自然地从一个知识点流向下一个。在处理那些需要大量代数操作的部分时,作者的排版清晰度达到了极致,变量的定义、下标的上标都界限分明,这极大地减少了在复杂公式中迷失的风险。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一本以严谨著称的学术书籍来说,却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它让学习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这在同类著作中是相当罕见的品质。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一个设计精良的图书馆中漫步,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每一步都有新的发现。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或许是“系统性”。它构建了一个极其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从最基本的概率论基础,到回归分析的精细打磨,再到非参数方法的探索,每一个环节都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知识金字塔。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深知,孤立地学习一个统计工具是危险的,因此,他总是将每一个技术点置于一个更宏大的统计哲学框架之下进行讨论。这种结构化的思考方式,极大地帮助我建立了长期的知识记忆和应用迁移能力。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可以自主运行、不断自我修正的认知系统。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统计学方法论,并希望其知识体系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投资。它所提供的思维模式,远比书中所载的特定公式更为珍贵,它是一种看待世界、分析不确定性的全新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颇具匠心,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简洁的白色字体,散发出一种既专业又引人入胜的气质。初翻阅时,我就被其中对统计学核心概念的严谨阐述所吸引。作者似乎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固的理论基石有着深刻的理解,每一个推导过程都像是精心编排的舞蹈,步步为营,逻辑清晰得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关于参数估计的章节,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符号堆砌,而是被巧妙地转化为一个个可以被理解、可以被操作的工具。这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统计推断的读者,也能在迷雾中找到方向。书中对假设检验的讨论尤其深入,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P值,更着重于如何理解检验结果背后的真实含义,如何避免常见的统计陷阱。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方式,那些恰到好处的例子,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晦涩的理论提供了生动的参照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人在掌握工具的同时,也领悟了工具背后的哲学。
评分关于这本书的实践指导层面,我必须给予高度评价。很多理论书籍往往止步于公式的推导,而这本书则非常务实地探讨了“真实世界”中的挑战。作者没有回避现实数据中常见的噪声、缺失值以及模型设定偏差等问题,反而将它们视为学习和精进的绝佳机会。书中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族、如何诊断模型拟合优劣的实用技巧。特别是关于模型稳健性的讨论,非常到位,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拟合结果,而不是盲目地相信数字。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宝贵的一点是,它培养了一种“怀疑精神”——这种精神在数据科学领域至关重要。当你面对一个似乎完美的拟合时,这本书会自然地引导你去探究其背后的假设是否成立。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对潜在风险的预警,使得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的宝库,更是一本实战手册,让人在面对实际项目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与其说是教科书,不如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倾囊相授。它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既有对基础理论的扎实铺陈,也有对高级应用的灵活跳转。在讲解那些涉及高维空间和复杂分布的章节时,作者并未采用故作高深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近乎叙事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娓娓道来。我注意到书中大量的图表,它们绝非装饰品,而是真正起到了视觉化解释复杂关系的关键作用。例如,在描述贝叶斯方法的更新过程时,那张动态变化的概率密度函数图,比任何文字描述都要来得直观有力。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广阔的视野,它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学科的应用,而是触及了金融建模、信号处理乃至生物统计等多个前沿领域。这种跨学科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看到了统计学强大而普适的力量。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从初级编程到精通算法设计的心智飞跃,那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是难以言喻的。
评分非常喜欢 非常喜欢 非常喜欢
评分样条回归模型样条回归模型样条回归模型样条回归模
评分样条回归模型样条回归模型样条回归模型样条回归模
评分讲最大似然估计的书不多,这本等了好久了
评分算法的入门学习吧,多学点总是没坏处的。
评分样条回归模型样条回归模型样条回归模型样条回归模
评分双十一囤货,同学推荐看格致方法系列的书。
评分双十一囤货,同学推荐看格致方法系列的书。
评分有用就买了,正版有塑料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