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胡塞尔是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派奠基人。他的现象学对以后心理学的诸多发现,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20世纪初的存在主义、完形心理学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理论上都受到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翻译出版,使得胡塞尔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被比较完整地引入了汉语学术领域,这个部分是理解胡塞尔的一个重要视角。尽管如此,由于胡塞尔的思想资源极为丰富,这个视角也只能提供窥视他的思想大厦的少数几个窗口。
本书有极其详尽的文本考据复原材料,有助于了解胡塞尔思考的原始进路和关联。在问题发生方面或者逻辑展开方面,在对时间意识的意向特征的析出和对意向性一般的不断增强的根本澄清方面,《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可以看作是《逻辑研究》的续编。两者一同构成了胡塞尔的哲学意识种的存在意识与时间意识。
埃德蒙德?胡塞尔(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其开创的现象学运动,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欧陆哲学的走向。主要著作有:《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形式的与先验的逻辑》等。
译者简介:倪梁康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80年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毕业。1985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赴联邦德国弗赖堡大学留学,1990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1995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基金,赴德国乌泊塔尔大学进行客座研究。1997年回国。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几十篇;专著:《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德文)、《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等;译著:《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学的方法》、《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等;主编:《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胡塞尔选集》(两卷本)、《面对实事本身》等。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胡塞尔的行文风格有一种独特的、近乎禁欲的美感。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词语的选用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精准地卡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不偏不倚。这种文字的克制感,反而衬托出其思想的宏大与深远。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个寂静的深夜里,独自面对着一面打磨得极光瓦亮的镜子,映照出的不是你的面容,而是你意识的底层构造。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的近乎偏执的求真精神,他不断地通过各种思想实验来检验和巩固他的论断,确保这个“内在时间结构”的描述是尽可能贴近现象本身,不受任何先入之见的影响。这使得全书读起来有一种近乎纯粹的智力上的愉悦感,仿佛在参与一场最高级别的思维体操。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理解艺术,尤其是音乐和叙事艺术的构成原理,提供了颠覆性的视角。在此之前,我观看电影或聆听交响乐时,更多是从情节或旋律的表层感受其魅力。但《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让我开始关注艺术作品是如何在时间维度上“操作”听众或观众的。一个音乐的“主题”之所以能被我们整体把握,正是因为内在时间意识的“延展”功能,将先前听到的音符和即将到来的音符编织在一起。这种现象学上的洞察,远比任何关于音乐理论的书籍都要深刻和根本。它揭示了艺术的魔力,并非仅仅在于内容,而在于其对我们生命时间经验的精准模拟和重新配置。这使得我对所有线性展开的艺术形式,都有了一种全新的、更为敬畏的理解。
评分要说这本书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那就是它对“主体性”概念的彻底深化。我们常常在讨论“我思”,但胡塞尔探讨的远不止于此,他是在剖析“我如何经验‘时间中的我’”。这种深挖并非为了哲学上的炫技,而是为了重建一个坚实可靠的知识起点。在后现代思潮泛滥的今天,我们习惯于解构一切,但这本书却提供了一种重建意义和连续性的强大框架。它提醒我们,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幻莫测,我们内在的时间意识结构,才是我们得以锚定自身、构建意义的最后堡垒。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日常生活的关注点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偏移,不再那么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而是更专注于内在体验的精确把握。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思想经典。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挑战与惊喜并存的。我必须承认,初读时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障碍,尤其是对于那些不熟悉现象学方法论的读者来说。但请不要因此放弃,一旦你适应了作者那种“悬置”日常世界观的视角,深入到意识的纯粹结构层面,你会发现其内部的严谨性令人叹服。它不是在讨论物理学的时间,而是在拷问“时间之为时间”的经验本质。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消化其中关于“内在时间意识的‘本真’结构”的部分,那感觉就像是试图用双手去抓住流水,既困难又充满魅力。它强迫你去质疑一切你习以为常的时间观念,从一个瞬间的感知,到对一个旋律的完整听觉把握,每一个细节都被拉出来放在显微镜下考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看待自身生命历程的全新认知工具,而非仅仅是提供一套结论。它更像是一套精密的手术刀,教你如何解剖“流逝”本身。
评分这本《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读起来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探险。初次翻开,就被那种深邃而又精密的逻辑结构所吸引。它不像很多哲学著作那样堆砌晦涩的术语,反而像是在用一种极其细腻的画笔,描摹时间在人类意识内部是如何流淌、构建和被经验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延展”(retention)和“前摄”(protention)的论述,这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现在”的全新窗口。我们总以为时间是客观的、线性的,但胡塞尔的分析却揭示了它如何在主体内部被编织成一个连续的整体。那种“当下”不仅仅是一个瞬间,而是携带着过去的回响和对未来的期待的动态结构,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是如何度过每一刻的。读完后,对“存在”的理解都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了,仿佛我能更清晰地“看到”时间在自己脑海中运作的机制,而不是被动地被时间推着走。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落实到我们最日常的生命体验之中,那种震撼是难以言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