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9:我在美国读初中/素质教育在美国系列

素质教育在美国9:我在美国读初中/素质教育在美国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矿矿 著
图书标签:
  • 素质教育
  • 美国教育
  • 初中教育
  • 留学
  • 文化差异
  • 教育观察
  • 个人成长
  • 美国生活
  • 教育体制
  • 海外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9638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67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2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黄全愈的儿子矿矿15岁时写的,很多人认为它是《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学生版。它以*一手的资科,生动而形象地向读者展现了真实的美国课堂,回答了许多中国读者所关心的关于美国中学生活的种种疑问。这位接受美式教育的中国孩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七位印象*深刻的美国老师,他们有着各自特殊的教学态度和授课方式,有的幽默风趣,有的童心未泯。


作者简介

(美)矿矿,黄矿岩,著名旅美教育家黄全愈之子。五岁随父母留学美国,学历丰富多彩。四年级开始进入各种天赋班,调皮还有点捣蛋,勤思但绝不当书虫,成绩不俗。在哥伦比亚法学院,每年都上“院长奖励名单”,毕业时获“法庭辩论奖”。 在美国著名小说季刊上发表过小说,作品多次获奖。十五岁在中国出版*一本书《放飞美国》。矿矿写作的独特风格和视角,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出版的图书荣登畅销书排行榜,并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All Things Considered” 栏目《巴尔迪摩太阳报》等媒体上做过专题报道。矿矿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纽约著名律师事务所当诉讼律师。


目录

目录

代前言父亲读儿子的故事001

前言一个不太安分守己的小角色009

第一章幽默的计算机——数学老师,沃兹先生001

编好程序的计算机005

核武器专家007

威严的喜剧演员010

糖和蛋糕011

愚蠢园地013

考场作弊案014

数学乐园018

快乐的数学竞赛022

第二章故事大王——生物课老师,伯奥曼先生027

恐怖的生物课029

生物故事课030

同袋鼠切磋武功032

长毛的袋鼠喉管034

电影考试036

人类进化的新理论040

第三章比手画脚的外语老师——毕讷德提先生045

西班牙手语课048

蓝色的死亡之球050

交叉字谜游戏051

西班牙语考试奇迹054

第四章如果她也算一个老师——自然科学课的斯小姐061

我是中国人063

牛比狮子跑得快!066

圣诞画册071

比尔·耐,搞科学的家伙074

木偶戏风波076

第五章爱的奴役——英语老师,爱波伦丝太太085

爱的奴役087

小猪和大猪089

烦人的3—8写作模式091

调整心理的高手096

你和鸡蛋,哪个出生在先?098

收到一阵狗叫声100

“创作”面条鸡汤的短故事102

第六章Oh Brother…美式“老顽童”——美术课老师,罔达修士109

不是一个老和尚111

画下你的手114

我没有教你们,是你们教会了自己117

艺术家的“眼力”118

苹果与橘子,哪个好?122

发动机——创造力124

画个外星人125

“画”字127

回家的线路图128

不存在的动物131

高菲尔特人132

这是你的未来134

第七章我终身的良师益友——罗恩·亨利克先生139

最好的在最后141

他是谁?141

欢笑,是最好的医药,最好的教学工具143

疯狂头发日144

从今天起,请严戒……147

“我把学生放在第一位”152

亨氏考试156

请在以下胡乱涂抹……159

杰帕迪——智力竞赛163

游戏一回课题研究168

第九频道晚间新闻175

代后记嗨,我是个中国男孩!179


精彩书摘

  第一章幽默的计算机

  ——数学老师,沃兹先生

  在刚到默乐私立男子高中上学的第一年,除了宗教课让我感到忐忑不安外,数学课也让我的心有些悬着。

  其实,入学考试,我的数学成绩是99%。这意味着满分,是最好的成绩。虽然在公立学校读初中时,我已跳级到高中修了两年数学,但很可能是私立学校对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太放心,如果要免修这两年的高中数学,新学校要对我的代数和几何进行一次全面考察。

  也就是说,我必须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把我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学过的代数和几何都拿出来考一考。尽管如此,我还是很轻松地通过了考试,用英文说是“pieceofcake”,中文的意思是像吃豆腐(蛋糕)那么容易,我通过了代数I,几何I和一半代数II的考试。

  默乐高中管教学的校长为此给了我个特批,我用不着像其他的高一学生那样上普通的代数和几何。

  然而,在获得这个特批后,我发现我把自己推上了一个十分可笑的境地。因为我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如果我选修高三的代数II和三角,就只能跟着高三的慢班。根据学校的规定,上慢班的课,所得到的学分要少于快班。如果为了得更高的学分,最佳的选择是走回头路,跟着高一的快班,再修一次普通几何课。这样是既轻松,又能获得高分。

  学校的自相矛盾也真够呛!一方面要给你特批,另方面又没有就这种特批开设相应的课程。

  真是够让人头痛的吧?但请别担心!凭着堂堂男子汉的自傲,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走回头路呀!重上高一的普通几何?没门儿。对我来说,为追求高分而放弃学习新的东西,又去重修高一的几何,无异于出卖自己,屈辱自己。

  于是,我选择了高三的代数II和三角。其实从七年级(初中)开始,我就已经有了两年的跳级去和大同学上课的经历。开始我都有些担心:如果他们都比我聪明怎么办?老师讲得太快了怎么办?如果我跟不上怎么办?如果有些该懂的我不懂怎么办?这些“怎么办”会让我不安一段时间。然而,最终我总会发现,这些大同学的数学水平与我相去甚远——notevenclose。我总是能成为他们中成绩最好的一个。说来还挺好笑的,跳级到高中上数学没几天,就有同班的大同学神秘兮兮地找到我,要我帮做作业,说是每次给我两美元……

  好啦,这回同高三的一起上课,这就意味着我的同窗都比我大两岁,我要同那些比自己多了两年数学经历,两年生活经历的家伙们坐在一个课堂里学习。要知道,默乐高中素有高年级同学欺负新生的传统。在我们这种年龄,差两岁就差了很多,那些高三的家伙,脱了上衣一身肌肉,外加一身毛……

  开学一个星期后,我发现我很自然地融进了这个大同学的群体,交了不少朋友。当然,我又一次成为他们中最聪明,最受欢迎的一员。在这一年里,我相信我学到的数学知识要比以往任何一个数学课都多。原因嘛?我想这要归功于我的数学老师——沃兹先生。

  编好程序的计算机

  沃兹先生是那种在你一生中可能只能碰见一次的可遇不可求的家伙。你将很难发现有什么人在生活方式、个性,甚至言谈举止上与沃兹先生相似万一。

  他是一个老师,但以一个老师的工资收入,他又拥有一个大马力的摩托车,一辆卡车和一艘游艇。

  当你听到沃兹先生拥有大马力的摩托车、卡车、游艇时,哇!在你的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一个“摩托党”的形象:骑着大马力的摩托车招摇过市,留着浓密的大胡子,带着一串串的耳环和鼻环,手臂上是飞龙奔虎的刺青,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发型……

  现在,我要请你从完全相反的一面去想象沃兹先生:一个每天都是衬衣领带,衣冠楚楚的老师;一个穿着没有一丝皱褶,领口总是熨烫得平平整整的衬衣的绅士;一个总是把胡子修剪得一丝不乱的先生。

  对了,这才是沃兹先生:光洁、整齐、一丝不苟。怎么样?多么奇怪的结合!且慢,这仅仅是他的一半——外在的沃兹先生。他还极有可能是一个你从未遇到过的最聪明、最具有数学智慧的人。

  据说,他曾经在核潜艇上工作过;又有人说,他在教书之前甚至参与了核潜艇的设计……他总是充满了令人惊奇的东西,但看外表,他平淡无奇。

  当我走进沃兹先生的教室里,成为他的学生的这一年,恰好是他在默乐高中教书的第八个年头。八年的教学积累,让沃兹先生为他的课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以至于他总是能使我们“忙忙碌碌”。

  我把各种老师的教学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序型”——“radical”,一类是“条理型”——“methodical”。

  所谓“无序型”,我喜欢把它称为“wingingit”。“Wingingit”是英语中一句流行的俚语。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基本的纲要,没有周详的计划。一边做,一边“Wing”(飞);一边讲,一边在脑子里编下面的讲课内容……

  “条理型”就给它一个不太学术的名字“robot”(机器人)吧。你当然懂得机器人每天都按一成不变的程序活动。如果你可以预计某位老师大致的教学轨迹:星期一复习,星期二有个小测验,其他时间只有家庭作业……那准是个“条理型”的老师。

  沃兹先生就是个“条理型”的老师。

  他的条理性,让我在开学两个星期以后,就能对他的“套路”摸个七七八八:

  1�泵刻焱砩希�我们都将有家庭作业。而作业一定是他当天教的内容。

  2�钡诙�天一早,我们做的头一件事就是交作业。这样没人能够因头天晚上偷懒,而把作业留到学校来做了。

  3�彼�总是在开始上课之前,就把刚收到的所有的家庭作业改完了。

  4�鄙峡问钡牡谝患�事,一定是发回作业,然后让我们提问。(有时,那些高三的同学对数学问题表现出来的迟钝,很让我吃惊不已。但是沃兹先生总是很有耐心地解释每一个问题,每一次都要讲到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为止。有趣的是,似乎无论他使用多少时间来解答疑问,他总是能安排出足够的时间来讲新课,以至于每次都能给我们留下新的家庭作业,让我们老是“忙忙碌碌”。)

  5�泵拷掏暌豢魏螅�他肯定会给我们来一次他那“恶名远扬”(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的)的考试。而在考试时,他一定会实施他那一套用滥了的“时间进逼法”。考试一开始时,在黑板上写上“还有45分钟”;十分钟以后,他就会准时地把它改为“还剩35分钟”;然后是“30分钟”,20分、15分、10分、5分、3分、0分。这样分分钟紧逼,时间一到立即交卷。逼得那些高三生连滚带爬,屁滚尿流。

  6�币勒账�精确的“电脑编程”,考试完的第二天,他准能把试卷改出来。无论量大量小,always(总是)如此。在段考的时候,他可能会有超过150份卷子需要评改。但别担心,他准能在第二天一早完成。

  沃兹先生的工作是编好程序的,就连他的大脑也似乎输入了电脑的程序。他有时简直就是一台精良的计算器,在讲课时碰到一些计算问题,比如四位数相乘,或是把小数点转换成分数,这时他会凝神聚思进行心算:他总是把双手插在头发里,眼睛盯着地面……十秒钟后准能给出答案。

……


《素质教育在美国》系列,作为一本深入探索美国教育体系的著作,其核心在于呈现一个多维度、全景式的视角,剖析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具体实践、理念渊源以及在不同层级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本套丛书并非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学习阶段,而是力求勾勒出素质教育在美国从小学到大学,乃至贯穿终身学习的完整图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为何选择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如何落地”、“素质教育的成效与挑战”的深度解读。 第一部分:素质教育的理念根基与历史演进 丛书的开篇,将深入追溯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哲学与教育思想根源。我们将探讨早期启蒙思想家如杜威(John Dewey)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他强调“从做中学”和儿童中心论,如何为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会分析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如何被理解并融入美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个体社会化、能力养成和人格塑造的完整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考察素质教育在美国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演变。从20世纪初的改革浪潮,到战后对科学教育的强调,再到90年代末以来对“21世纪技能”的关注,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会详细介绍每一个重要阶段的教育政策调整、学术研究的突破以及社会对教育期望的变化,以此理解素质教育在美国如何从一个概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向。 第二部分:美国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实践 本部分将聚焦于美国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具体实践。我们将打破“素质教育”的笼统概念,深入到各个教育环节,展示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详细阐述美国基础教育如何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推行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等教学模式。我们会分析这些方法如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会介绍在科学课中,学生如何通过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来学习科学概念;在历史课中,学生如何通过角色扮演、文献研究来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评估体系的多样化: 深入分析美国在学生评估方面的创新。除了传统的标准化考试,我们将重点介绍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表现性评估(Performance Assessment)、作品集(Portfolios)等多种评估方式。这些评估方式如何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发展和个性化进步,而非仅仅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评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独特才能,鼓励其发展自身的兴趣和优势。 课外活动的育人价值: 详细剖析美国基础教育中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扮演的重要角色。从体育运动、艺术社团、科学俱乐部到社区服务、领导力培训,我们将分析这些活动如何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平台,帮助他们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责任感、领导才能以及健康的兴趣爱好。我们会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这些活动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发现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社会情感学习(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SEL): 重点介绍SEL在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普及与发展。我们将解析SEL的核心要素,如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技能和负责任的决策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学校如何通过专门的课程、活动以及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与人相处,理解他人,成为更具同理心和责任感的个体。 第三部分:素质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体现 当学生步入大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本部分将聚焦于美国高等教育如何通过课程设置、学术研究、校园文化以及实习就业指导,持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详细介绍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即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科知识基础,培养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能力。我们将分析通识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避免学生成为“书呆子”,而是成为具备广阔视野和深度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深入探讨美国大学如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术研讨会、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学生如何在高年级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研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培养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校园生活的多元化与人格塑造: 分析美国大学校园生活的多样性,包括学生社团、国际交流项目、志愿服务机会等,如何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平台。我们将探讨这些经历如何帮助学生拓展人脉,提升领导力,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 职业导向与终身学习理念: 介绍美国高等教育如何通过实习、校企合作、职业发展中心等途径,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同时,我们将强调大学教育中对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鼓励学生具备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 第四部分:素质教育在美国教育中的挑战与反思 任何教育体系都面临挑战。本部分将以客观的态度,探讨素质教育在美国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公平性与可及性: 分析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学生在素质教育机会上的差异。我们将探讨如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量化与评估的难题: 讨论素质教育中“软性”能力的量化评估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建立更科学、更有效的评估体系。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探讨如何加强对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的培训,提升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专业能力。 社会期望与教育现实的张力: 分析社会对学生能力的期望与教育系统实际能够提供的支持之间的差距,以及如何弥合这一张力。 第五部分:素质教育的普适性与借鉴意义 丛书的最后一章,将进行升华与总结。我们将提炼出素质教育在美国实践中的共性经验,探讨其普适性,并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核心价值的提炼: 总结素质教育在美国所强调的核心价值,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鼓励探索、注重合作、培养全面发展等。 可借鉴的模式与方法: 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体系、课外活动组织等方面,梳理出对其他教育体系具有参考价值的具体模式和方法。 教育改革的思考: 结合中国的教育现状,提出关于如何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习和借鉴美国经验的思考,以及需要避免的误区。 《素质教育在美国》系列,将通过严谨的研究、翔实的案例、深入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深刻的美国素质教育图景,旨在启发读者对教育的本质、人才的培养以及未来的教育方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任何一个关注青少年成长和教育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作者以一种极为亲切的口吻,分享了她在那个年纪在美国初中校园里的真实体验。我从中读出了不止是学习上的挑战,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成长。书中那些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学业压力,如何发掘自身潜能的描写,都显得尤为真实和触动人心。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态度,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正面的引导。同时,书中对于美国初中教育模式的观察,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我们熟悉的教育体系的视角,让我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它让我更加相信,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一个人的品格和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色彩鲜艳,字体活泼,瞬间就吸引了我。当翻开书页,一股清新的文字风格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美国明媚的校园。作者以一位亲历者的视角,娓娓道来在美国读初中的点滴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也跟着主人公一起,在陌生的环境中摸索,体验着青春期的迷茫与成长。书中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无论是课间的嬉笑打闹,还是课堂上的激烈讨论,都充满了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在异国他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是坦然地展现了如何去适应、去克服。这种真实而细腻的笔触,让我对“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种适应多元文化、独立思考的精神。这本书就像一位知心的朋友,用真诚的语言分享着宝贵的经验,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期待,也让我对“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实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像是翻阅一本精心制作的相册,每一页都定格着一个充满活力的瞬间。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在美国初中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不仅看到了学校里的学习场景,比如那些充满创意的课堂项目,学生们如何小组讨论,如何进行辩论,还看到了学校之外的丰富活动,比如各种社团、体育赛事,还有一些文化体验。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对美国初中的校园生活有了立体而生动的认识。我能够想象出学生们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在实验室里探索未知,在艺术教室里挥洒灵感的样子。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叙述中融入了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学生们日常的点滴行为中,体现在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美国初中教育的一角,感受到了那份自由、创新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

评分

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场精心策划的教育之旅中,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同行。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将美国初中的学习和生活画卷徐徐展开。我被书中描绘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所吸引,那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的课程设计,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活力与创造力。同时,作者也深入剖析了美国初中教育对于学生独立性、协作能力以及情商培养的重视,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素质教育”在美国的实践路径。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和适应过程中的挑战,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这让我更加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包容性和普适性。这本书不仅让我对美国初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引发了我对自身教育理念的思考,让我意识到,培养一个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评分

我一直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模式充满好奇,尤其是美国,它以其开放和创新的教育理念闻名。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这份探索的渴望。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美国初中教育的独特魅力。它似乎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场景。我看到了学生们在项目式学习中如何发挥创意,在团队合作中如何学习沟通与协作。书中的描述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更是为了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格,让他们能够自信地面对未来的世界。此外,书中也提及了一些跨文化交流的趣事和挑战,这让我意识到,在接受不同教育理念的同时,保持文化自信和理解多元文化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下一代。

评分

送货速度快,质量很好,赞一个

评分

一本本买也很不错 发货快 送货快 超级满意

评分

京东买书就是方便又划算,已经囤了很多了

评分

他的这个系列全部都买了,认真读过吧

评分

你有多余的时间,请阅读多几次

评分

这套书不错 包装的很好 很满意 10点抢券下单 下午送到 这效率没话说

评分

他的书全都买了,要好好的读

评分

书还在看

评分

不错,挺好的,经常在京东买书,京东快递很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