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孩子也能幸福成长》专为单亲家庭家长写作的幸福育儿指南!
◆决定孩子幸福与否的,并不是家庭是否完整,而是你给他的爱是否完整。
◆你和孩子都有幸福起来的能力
◆作者佐佐木正美,作品连续19年领军日本家教育儿类榜单,几乎是每个家庭必读的家教经典!
◆逐一解答单亲家庭常见育儿问题:孩子问“为什么我没有爸爸”怎么办,如何给单亲孩子安全感,找别人帮助我照顾孩子好吗,孩子疏远我怎么办,如何让孩子跟继父/母建立信任
如何回答“为什么要离婚”……
◆45年儿童咨询经验,上万家庭的心灵疗愈者给你答案!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只要依次、均衡地得到“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就能茁壮成长!
◆给孩子一生的礼物就是尽早把自己培养成好的妈妈:请锁定读客“为孩子健康成长而读书!”文库。
推荐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
本书从多个角度和案例介绍了单亲家庭的育儿要点: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只要依次、均衡地得到“母爱”和“父爱”,就能茁壮成长。
逐一解答单亲家庭常见育儿问题:孩子问“为什么我没有爸爸”怎么办/如何给单亲孩子安全感/找别人帮助我照顾孩子好吗/孩子疏远我怎么办/如何让孩子跟继父/母建立信任/如何回答“为什么要离婚”/单亲孩子青春期特别叛逆怎么办/孩子会有心理阴影吗^
拥有45年儿童咨询经验,上万家庭的心灵疗愈者给你答案!
佐佐木正美,作品连续19年稳居日本家教育儿类榜首,几乎是每个家庭必读的家教经典!
现年82岁的佐佐木正美先生曾在东京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儿童精神医学的临床训练,毕业后任职于日本国立轶夫学园、东京大学医学部精神科,同时作为儿童临床医生,在小儿疗育咨询中心及横滨市南部地域疗育中心致力于区域医疗。
佐佐木正美拥有45年的儿童心理临床经验,是治愈了上万家庭问题的专家,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著有《单亲孩子也能幸福成长》和《关注孩子的目光》等家教经典书籍。
和我一样因为单亲养育孩子而感到焦虑的爸爸妈妈们,伟大的书已在此!
——日本读者
作为一个单亲妈妈,我读完后受到了很多的鼓舞和帮助.很容易理解的书,并且分享了很多跟孩子相处的实际办法。请一定要读一下。
——日本读者
作者佐佐木老师作为有45年临床经验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很值得信赖呢!
——日本读者
前 言
家长在亲子关系中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幸福成长__Ⅰ
PART 1 送给单亲父母的幸福育儿经
第1章 单亲家庭的育儿心得
·依次、均衡地得到“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单亲孩子也能幸福成长__005
·无论孩子长多大,妈妈都是孩子的“保护者”,而不是“教育者”__009
·希望您的孩子有爱心,想让您的孩子学会自立,家长就要多宠宠孩子__013
·家长多多创建与他人的“纽带”,带孩子自然会得心应手__017
·为了孩子忍着不离婚,对家长和孩子都是负担__020
·如果孩子能得到父母之外的更多人的关爱,他的人格会更健全__024
·青春期的躁动是所有孩子确立自我不可或缺的过程,根本无须担心__029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提意见,默默守候至关重要__032
·为人父母,毕生职责就是呵护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这份呵护__035
·与孩子分享喜悦的体验,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安乐,带给父母巨大的慰藉__038
第2章 如何向孩子讲述离婚与死别
·告诉孩子父母的离婚消息时,不能向孩子表现出对另一方家长的负面情绪__043
·不要试图掩饰离婚的原因,应告诉孩子事实真相。这一点非常重要__045
·孩子想说,就让他随便说,家长只管做一个倾听者__046
·关于是否去见分开的父母,哪怕孩子还小,家长也要尊重他的意愿__049
·孩子其实有能力适应离婚带来的环境变化,扭转糟糕的生活状态__053
·家长要对孩子每天的饮食上心,这是让孩子感受家庭温馨的一大法宝__056
·如果父母能够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孩子就不会走歪路__058
·千万不要让小学二年级以下的孩子对“死亡”产生极其不幸的印象__060
·想要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就必须切身感受到“被人关爱”__063
·寻找可以倾诉悲伤的地方,与人敞开心扉,是有效疗愈的第一步__067
·跟孩子在一起时,努力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就能身心安定、茁壮成长__070
第3章 让孩子感到幸福的,是家长的生活态度
·把握好与新伴侣的依存平衡,是再婚家庭的幸福关键__075
·建立亲子关系以外的互相依赖关系,是幸福的重要因素__077
·只要亲子间能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就不必担心新伴侣与孩子的关系__079
·让孩子看到父母关心别人和被别人关心,孩子自然就会生活在快乐之中__081
·想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就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朋友们接触__083
·不必愧疚,只要父母积极面对人生,孩子就会幸福成长__086
·养育孩子,不仅意味着要爱护子女,更要不断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__090
PART 2 此时怎么办?佐佐木正美的问答时间
第4章 单亲家长自身的烦恼咨询
·孩子同学的妈妈们,在离婚的我面前总是格外小心翼翼__097
·离婚后,我可以依赖父母抚养孩子吗__099
·有时候觉得孩子不可爱了__102
·我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对未来抱有希望和梦想呢__104
第5章 有关幼儿阶段孩子的烦恼咨询
·离婚调解期间及离婚后,孩子哪些言行值得特别注意__109
·孩子问我:“为什么我没有爸爸?”__111
·离婚以后,孩子从没说过想见父亲__113
第6章 有关青少年阶段孩子的烦恼咨询
·青春期孩子会不会更难适应父母离婚__117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交了“坏朋友”怎么办__119
·离婚以后,孩子经常不上学__122
·作为单亲父亲,如何处理女儿“交了男朋友”的问题__124
问题:
孩子出生不久,我就和他爸爸离婚了,我从未向孩子谈过他爸爸。如今孩子3岁了,问我:“为什么我没有爸爸”,我应该怎样回答孩子呢?
还有,孩子的小伙伴问起同样的问题,我应该怎样回答?
佐佐木正美:
在日本,离婚的人常常感到内心有愧,周围的人也觉得离婚是件可悲的事情。但是,离婚是出于当事人及其配偶的个人意愿而作的决定,并没有做出什么对不起社会的坏事。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虽然父母离婚了,但是根本没有必要感到自卑。
比如说,我们可以坦率地告诉孩子:“妈妈觉得和爸爸分开过日子会更幸福,所以就决定离开爸爸了,妈妈没做错。”
此外,关于离婚理由,我们也可以如实地讲给孩子听:“因为爸爸特别爱生气。”“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但是我们两个人怎么都合不来。”“不管妈妈怎么努力,对爸爸无论如何也喜欢不起来了。” 诸如此类。我们要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话,告诉孩子事实真相。
只要拥有抚养权的爸爸或妈妈十分疼爱孩子,孩子会乖乖地听大人的话,健康幸福地成长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仅限于陈述“事实”。对已经分手的另一方即使还有恨、还有怨,对孩子说的时候我们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虽然您嘴上没说爸爸的坏话,但孩子都十分敏感,对自己最最喜欢的爸爸、妈妈的情绪和语气,可谓是十二分地注意,他们完全能够听得出您心里的潜台词。
关于孩子的爸爸,当您被孩子的小伙伴问到的时候也一样,您要排除个人的感情成分,客观陈述事实。关于离婚一事,同样可以用孩子们能听得懂的话解释给孩子的小伙伴听。
《只要亲子间能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就不必担心新伴侣与孩子的关系》
新伴侣与孩子的理想关系就是,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比起我,孩子更黏着他呢。”
至今为止,我从携子再婚的妈妈那里听过几次这样的话,真的很棒!想要被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接受和仰慕,新伴侣必须有为人父母的自觉,他不仅要与自己的伴侣相处融洽,还要努力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有了这种自觉和努力,再婚家庭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建立起圆满的家庭关系。
在电视剧及电影故事当中,大家经常看到青春期的孩子反抗再婚妈妈爸爸的情节。但是在我所接触过的案例中,孩子反抗新爸爸的情况并不常见。
比如说,如果单亲妈妈已经和孩子建立了亲密的信赖关系, 那么这种关系也会迁移到新爸爸身上,所以孩子基本上不会情绪不安、反抗父母。即使最初可能感到紧张,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就能和新爸爸融洽相处。
另外,即使没能和单亲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信赖关系,只要孩子到了青春期能与朋友建立起亲密、健全的相互依赖关系,基本上也不会反对父母再婚。孩子的精力和情感倾注到了好朋友那边,情绪就会逐渐安定下来,不久以后也就能与新的家庭成员和平相处了。
所以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人际关系的健康程度成正比。
即使我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只要我们能够建立起可以舒缓压力的良好人际关系,我们就能度过充实幸福的人生。
相反,如果人际关系的平衡被打破或缺乏人际关系,我们就会患上心理疾病。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精神科医生的终极疗法就是要尽力帮助患者调整和纠正他们的人际关系。
我之前总以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只能在“缺失”和“补偿”中度过童年。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没有把单亲家庭定义为一种“不完整”的状态,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存在,一种可以孕育出别样精彩的成长模式。 书中对于“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给我的启发非常大。我之前总是习惯性地把所有的事情都扛在自己身上,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但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并非孤军奋战。它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积极融入社区、如何与学校建立良好关系、如何寻找同伴支持的实用建议。我开始尝试着主动与其他的家长交流,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结果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愿意伸出援手,给予我理解和支持。这种连接感,不仅仅减轻了我的负担,更让我的孩子也获得了更广阔的社交圈和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是单亲家庭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它能够填补家庭结构上的某些空白,更能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它像是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心门,又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曾经的彷徨和不安。我一直以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注定要背负更多的阴影,就注定要比别人活得更辛苦。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幸福的种子,无论在什么样的土壤里,都可以生根发芽,甚至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接纳”的章节。它没有回避单亲家庭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比如外界的异样眼光、孩子的心理创伤,而是以一种极其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引导我们去接纳现实,接纳自己,接纳孩子。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父母的分开,常常觉得自己不完整,也因此变得敏感多疑,总觉得别人都在议论我。书中那些真实的故事,那些父母的挣扎与成长,让我明白,即使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爱依然可以完整,而且,正是这份不完整的经历,可能让孩子更加坚韧,更加懂得珍惜。它让我明白,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而是一个充满理解、支持和爱的成长环境。我之前一直在纠结于如何弥补那些“缺失”,但这本书告诉我,与其弥补,不如去放大和创造那些“拥有”的。
评分刚开始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我以为这不过是市面上常见的那些“心灵鸡汤”类的书籍,能够提供一些空泛的安慰。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以一种极为细腻且充满智慧的方式,剖析了单亲家庭的特殊性,以及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真正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特别吸引我的是关于“韧性培养”的论述。书中并没有刻意去弱化单亲家庭可能带来的挑战,反而直面了这些困难,并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心理韧性。它不是告诉你“别怕”,而是告诉你“我们可以一起面对,并且从中成长”。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关于“逆境中的学习”的案例,它们展现了孩子们如何在父母的引导下,将曾经的困境转化为成长的契机,变得更加勇敢、独立和富有同情心。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应该过度保护孩子,而是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去“战斗”,如何去适应变化,如何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也让我看到了培养他们成为真正强大灵魂的可能性。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带着一丝审慎和怀疑。毕竟,“幸福成长”这个词,在现实中听起来总是带着点理想主义的光环,尤其是在讨论单亲家庭这个话题时。但越往后读,我的那种疑虑就越发淡薄。这本书并非空喊口号,也不是用鸡汤来麻痹人,而是用一种非常扎实的,带有案例分析和心理学视角的笔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在非传统的家庭模式下,依然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 其中,关于“沟通”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书中反复强调了与孩子真诚、开放的沟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孩子关于家庭结构的问题时。它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和策略,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内心的焦虑和回避,反而会加剧孩子的不安。我以前总觉得,有些话题太沉重,不适合跟孩子说,或者说出来只会让他们更难过。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他们需要的是真相,是理解,以及被告知“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爱你”。这本书教会我,如何用孩子的语言,去解释复杂的世界,如何成为孩子最可靠的倾听者和引导者。
评分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单亲家长,最艰难的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上的孤单和自我怀疑。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暖的陪伴者,在无数个深夜,陪我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找回力量。它让我看到,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无数的家长,也曾经历过相似的迷茫和挣扎,并且最终走出了困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 书中关于“自我关怀”的章节,简直是及时雨。我之前总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几乎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常常处于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甚至觉得自己的情绪不好会传染给孩子,那只会让情况更糟。这本书提醒我,一个健康的家长,才能够培养出健康的孩子。它鼓励我,要学会爱自己,要给自己留出喘息的空间,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去寻求外界的支持。我开始尝试着找回一些曾经的爱好,也开始勇敢地向朋友们寻求帮助,结果发现,原来放下那些不必要的“逞强”,寻求支持,并没有那么难,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加轻松和自信。这种转变,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他们也因此变得更加快乐和放松。
评分东西不错,速度也快,一如既往的支持。
评分很好的书,值得一读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好书,易懂!给人鼓舞的一本书!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还能说什么呢 生活无限美好
评分书的质量很一般,一分钱一分货吧?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还能说什么呢 生活无限美好
评分内容不错,要慢慢领会,书本还可以!
评分但愿我们都能幸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