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的理性:西塞羅與學園柏拉圖主義

懷疑的理性:西塞羅與學園柏拉圖主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西塞羅 著,魏奕昕 譯,梁中和 校
圖書標籤:
  • 西塞羅
  • 學園柏拉圖主義
  • 懷疑主義
  • 理性主義
  • 古典哲學
  • 羅馬哲學
  • 希臘哲學
  • 哲學史
  • 知識論
  • 修辭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75671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7301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望江柏拉圖研究論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8
字數:13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西塞羅是柏拉圖學園懷疑論學說文獻主要的保留者和支持者之一,本書收錄瞭他研究懷疑論的重要哲學對話《學園派》。
西塞羅細緻還原或補足瞭懷疑派和教條派之間的論證,以哲學思考和論證為依歸,可以說是羅馬(拉丁語)哲學吸納古希臘思想的最初努力之一,也是羅馬哲學自身的重要開端之一。

內容簡介

《懷疑的理性:西塞羅與學園柏拉圖主義》收錄瞭西塞羅研究懷疑論的重要著作《學園派》,旨在集中展示西塞羅和安提庫斯在學園柏拉圖主義思想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是為瞭讓大傢進一步看清,學園柏拉圖主義如何走嚮和影響瞭中期柏拉圖主義,以及柏拉圖之後,其學說在曆史上的深遠影響。
《懷疑的理性:西塞羅與學園柏拉圖主義》還收錄兩篇當代學者的文章,分彆研究西塞羅和安提庫斯與新學園的聯係。

作者簡介

譯者 魏奕昕,畢業於四川大學,獲哲學學士學位,現就讀於芝加哥大學,攻讀古代哲學專業碩士學位,望江柏拉圖學園學員。主要從事古希臘哲學研究,特彆是古代道德哲學方麵的研究。
編校者 梁中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係副教授,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古希臘羅馬哲學與宗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古希臘哲學、文藝復興哲學、倫理學和經學等方麵的研究。 社會兼職與榮譽:國際柏拉圖協會(IPS)會員,四川省哲學學會副秘書長,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稱號獲得者,成都“望江柏拉圖學園”創辦人。

精彩書評

本書(《學園派》)是西塞羅zui重要的哲學對話,它對於理解希臘化時期的懷疑論和拉丁哲學傳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Brad Inwood(多倫多大學教授,加拿大古代哲學研究主席)

本書中,西塞羅對認識論方麵諸多論爭的處理,是他對所處生活時代重大的個人、政治和文化劇變的激烈迴應,同時對柏拉圖學園內發展齣的懷疑論理論,也做齣瞭原創性的貢獻。
——Orazio Cappello(意大利古典學者)

目錄

譯者序 / 1

一、西塞羅與新學園 / 1
1.西塞羅:學園曆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 2
2.錯誤的忠誠? / 10
3.《學園派》 / 16
4.學園派的懷疑和柏拉圖辯證法,從《論道德目的》到《圖斯庫蘭論辯集》,及從《論神性》到《蒂邁歐》 / 24
參考書目 / 28

二、西塞羅的《學園派》 / 33
捲一:瓦羅 / 35
捲二:魯庫魯斯 / 58
殘篇 / 145

三、安提庫斯與柏拉圖學園 / 149
1.“退齣學園” / 151
2.學園的終結 / 153
3.安提庫斯的“學派” / 157
4.教義 / 159
5.結論 / 174
參考書目 / 175

四、安提庫斯證詞 / 177

附錄:中文—拉丁文—希臘文詞匯對照錶 / 185
後記 / 191

精彩書摘

有一天,我和朋友阿提庫斯(Atticus)都待在我於庫麥(Cumae)的住處中,這時馬庫斯?瓦羅(Marcus Varro)傳信給我們,說前一天的晚上他剛從羅馬到達這裏,且如果旅途不太疲勞的話就會直接來拜訪我們。一聽到這個消息,我們都覺得必須即刻見到這位因我們共同的追求以及長久友誼而關係密切的朋友。於是我們馬上齣發去見他。在離他的住處隻有幾步路時,我們看到他正朝我們這個方嚮走來。在擁抱(朋友間都這麼做)及適當的休息後,我們和他一同迴到瞭他的房子。[2]之後,作為開場白,我問他羅馬那裏有沒有什麼新聞(novi)。阿提庫斯說:“不要再問這些會帶來痛苦的問題瞭,請問問他自己有沒有什麼新消息。 因為他的纔思比往常停滯瞭更久——我並未覺得他放棄瞭,他一定在隱瞞最近寫的作品。”“你錯瞭,”瓦羅迴答說,“因為我覺得傻瓜纔會寫下自己想隱瞞的東西。其實,我手頭有一本已準備瞭許久的書,其內容豐富,且其中一捲已經下筆瞭,是關於我們的朋友的,”他指的是我,“但它內容極多,我正小心翼翼地慢慢展開。”[3]“我一直很期待你的大作,”我說,“但我還未敢於嚮你索要它,因為我們的朋友黎波(Libo)告訴我說,你還沒有完成,你知道他的熱情,跟他之間任何這類事都無法隱瞞。他還說你很看重這個作品,簡直從未離手。”
“然而,有一個問題從未在我的腦海中齣現過,但既然我已開始記錄你和我曾共同學習的那些東西,即用拉丁語解釋由蘇格拉底以來的古老哲學思想,那我就想現在問你:你的作品涉及許多領域,但為什麼單單缺乏這個呢?尤其考慮到你對此的能力,以及這種研究或學問遠超其他技藝的顯赫地位?”
[II 4]瓦羅迴答道:“你的問題一直睏擾著我。所以我能不假思索的迴答你:我能立刻迴答,是因為像我提到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已努力思考瞭很久。我知道哲學在希臘得到瞭細緻的研究,也看到我們國傢有些人對這個領域也充滿興趣。如果他們曾學習過希臘語,就會用那種語言而不是我們的來閱讀哲學著作。但如果他們對希臘的學問或技藝不感興趣,那他們也不會在意拉丁語作品,因為後者隻有懂希臘文化的人纔能理解。結果就是,我一直不願意寫這種對於未受教育人不可理解,而又無法引起博學之人興趣的題材。”
[5]“當然瞭,你自己也學習過同一套哲學理論,所以一定知道我們不能像阿瑪菲尼烏斯(Amafinius)或拉比裏烏斯(Rabirius)那樣。他們用日常語言討論淺顯的事物;也不使用定義(definiunt)、劃分(partiuntur)或形式論證(apta interrogatione);事實上,他們認為講話或論證的係統學問是無用的。但我們一定要把辯證學傢和演講傢的格言當作法律一樣遵守,因為我們學派把辯證法和修辭學看作德性(virtutem)。因此我們隻好使用創新的詞匯。可如我提到過的,既然博學的人寜願從希臘著作中尋找這些知識,而缺乏教育的人也不會從我們這裏接受它們,整個計劃就都沒有意義。[6]至於自然哲學,假如我贊成伊壁鳩魯(即德謨剋利特)的理論,當然我也可以像阿瑪菲尼烏斯一樣把它寫得清清楚楚。一旦動力因(rerum efficientium)的概念不存在瞭,一本解釋微粒(corpusculorum)(他用此詞代替‘原子’[atomos])間偶然運動的書有什麼齣奇的呢?你瞭解我們的自然哲學:由於它包含動力因以及由動力因塑造的物質,幾何學就是必要的解釋手段。但這怎麼用拉丁語解釋?該采用哪些拉丁詞匯來錶述這個問題?讓誰來理解它呢?”
“至於我們的生活、倫理判斷,以及我們該追求什麼和避免什麼的問題,對他們來說很容易,因為他們相信人類和野獸的善都是一樣的。但你自然很清楚,我們學派這方麵的研究者是非常細緻的。[7]如果你接受芝諾的理論,那麼一項重要的工作(efficere)就是讓彆人明白,芝諾所說的品格高尚(honestate)與真實(verum)而純粹的善(simplex bonum)密不可分是什麼意思,但伊壁鳩魯直截瞭當地錶示自己不能想象一種與刺激感官的快樂毫無關聯的善是怎樣的。假如你信服老學園派(Academiam veterem),你知道,這是我所擁護的,可想而知,我們對自身立場的解釋會多麼細緻,而我們與斯多亞派辯論的方式會多麼巧妙,甚至晦澀難解!”
“因此我對自己的哲學追求充滿熱愛,這使我的生活盡可能協調(constantiam),也使我的靈魂(animi)感到愉悅(delectationem):正如柏拉圖所說,我相信沒什麼比諸神賦予人類的這項天賦(datum)更好更偉大的瞭。[8]然而,我把希臘推薦給對此感興趣的朋友;也就是說,我建議他們轉嚮希臘,從而在原始的材料中找到那些學說,而非藉助於拉丁語的派生作品。我並不崇拜自己的作品,我所做的隻是盡己所能地,把那些從未有人教學過,或感興趣的人缺乏資源來學習的學說呈獻給大傢。這些學說不能從希臘人那裏獲得,甚至也不能從盧西烏斯?阿裏烏斯(Lucius Aelius)以來的拉丁語著作中習得。即使在我早年的諷刺作品中——那是對梅尼普斯(Menippus)的模仿(imitati)(而非翻譯[interpretati])——也有一些幽默,以及很多高深的哲學和辯證的錶達。我用慧黠來吸引知識沒那麼豐富的人來閱讀,因為這樣他們更易理解。在我的《贊像》(laudationibus),尤其在《古物》(antiquitatum)的引言中,我嘗試瞭哲學式的寫作,但不知道那是否成功。”
[III 9]我迴答說:“瓦羅,你說的很對。我們是迷失在自己傢園裏的陌生人,但你的著作起到瞭主人的作用,把我們領迴傢園,讓我們至少能認清自己,知道我們的位置。你嚮我們揭示瞭國傢的曆史、我們祭祀和儀式的法則、民眾和軍事力量;我們疆域的邊界、頭銜、等級、責任,以及所有人類或神聖事物的起源。你對我們的詩人、文學、甚至語言都啓發頗深。你還幾乎用每一種格律創作瞭風格多樣、內容優美的詩,也在很多方麵介紹瞭哲學的基礎,雖不能完成整個教育,卻足以有所啓發。”
[10]“你【不用拉丁語進行哲學寫作的】理由相當充分:讀者要麼靠著足夠的教育背景直接閱讀希臘著作,要麼不會閱讀任何作品。但請告訴我,你真的證明瞭這一點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不懂希臘語的人不會忽視我們的著作,而懂的人也不會輕視母語的作品。懂希臘文學的人,有任何理由隻閱讀拉丁詩集而不涉及拉丁哲學嗎?是因為他們享受閱讀恩尼烏斯(Ennius)、巴庫維烏斯(Pacuvius)、阿西烏斯(Accius),以及其他許多重現瞭希臘詩人光輝的人的作品嗎?如果他們像模仿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索福剋勒斯(Sophocles)和歐裏庇得斯(Euripides)那樣去模仿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和泰奧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難道不會更加愉悅嗎?總之,我注意到,每當我們的演講傢模仿希佩裏德斯(Hyperides)或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時,他們都會受到贊譽。”
[11]“至於我,坦白地說,雖然被選舉、政府、法律事務纏身,對國傢的管理責任也超過瞭我對它的關心,我仍保留著個人的哲學興趣,並不時通過閱讀進行更新以防陳腐。由於命運給予我重擊,我希望哲學能撫慰我的創傷。而且,既然我已從公務中解脫齣來,我認為哲學是閑暇時最值得稱道的放鬆方式。也許這尤其適閤我當前的年齡;也許這和我過去所有可稱贊的行為都是一緻的;也許這也是對我們公眾的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亦或許,如果這些理由都不成立,那麼我不知道還能從事什麼其他活動。[12]至少我們的朋友布魯圖斯,這個在每一方麵都很傑齣的人,用拉丁語齣色地解釋瞭哲學,讓我們在他處理的領域難以感覺到對希臘著作的渴求。而他和你贊成同樣的哲學理論:他曾在雅典嚮阿裏斯圖斯(Aristus)學習瞭很久,而你師從後者的兄弟安提庫斯。我想,這就是你為什麼也要寫這方麵著作的原因吧。”
[IV 13] 然後瓦羅迴答說:“你說的話我肯定會好好思考的,但我需要你的幫助。可我聽說瞭關於你的一條消息,那是怎麼迴事?”我說:“關於什麼的?”他說:“聽說你放棄瞭老學園派的主張,而轉嚮瞭新學園。”我說:“那又怎麼樣?難道我們的朋友安提庫斯可以離開原來的學派而轉投新的,我卻不能棄舊換新?最新的不永遠是最閤時宜、最正確的嗎?然而安提庫斯的老師菲洛,一個你也認同很傑齣的人,在他的書中否認,我也曾聽到他公開宣稱,存在兩種學園派,並批評瞭認為存在的人的錯誤。”“你說的很對,”他說,“但我覺得你十分瞭解安提庫斯如何巧妙地反駁瞭菲洛。”[14] “事實上,如果你不介意,我希望你能帶我重溫這個爭議以及關於老學園的整個問題,因為我很久沒有觸及這個話題瞭。如果你願意的話,”我補充道,“請坐下來吧。”“我至少同意第二個建議,”他說,“因為我身體欠佳。但不知阿提庫斯是否願意讓我完成你想讓我做的事。”“我?”阿提庫斯迴答道,“什麼比迴憶我很久前聽安提庫斯所講的觀點,並看看它是否能用拉丁語閤適地錶達更能勾起我的興趣?”交談過後,我們麵對麵坐瞭下來。

前言/序言

譯者序

自從柏拉圖建立學園(Acadēmia)開始(約在公元前4世紀80年代中期),其學派就對柏拉圖主義哲學的保存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自阿凱西勞斯(Arcesilaus)領導學園後(公元前266或268年),學派的主流思想開始發生轉變,懷疑論成為主流思想。經過阿凱西勞斯之後第四代領導人卡爾涅阿德斯(Carneades)的理論改革與發展,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最後一位學派領導人拉瑞薩的菲洛(Philo of Larrisa)的《羅馬書》成書之前。菲洛雖然前期恪守懷疑論傳統,但他在後來的《羅馬書》中進行的理論改革似乎偏離瞭阿凱西勞斯以來的懷疑論思想。他的學生,阿斯卡隆的安提庫斯(Antiochus of Ascalon),在其學術生涯的後半期更是徹底轉變瞭立場,藉助斯多亞主義猛烈地抨擊新學園懷疑論。從阿凱西勞斯到《羅馬書》之前的菲洛,學園哲學在這一階段的特徵和阿凱西勞斯之前截然不同,因為懷疑論學園的學者們重新詮釋瞭哲學史,將前蘇格拉底哲學傢、蘇格拉底以及柏拉圖都或多或少地描述為懷疑論的先驅,聲稱他們都認為任何事物的真相都無法得知。他們認為,理性要求我們懸置判斷,不斷定任何事物為真;他們也推崇辯證法的訓練,即用同樣的力度論證某一問題的正反兩麵,不傾嚮於任何一方,也不依附於任何一種學說。我們所翻譯的西塞羅(Cicero)的《學園派》(Academica)一書,就是對此一階段學園(他稱之為新學園)懷疑論的介紹與辯護。
當我們使用“懷疑論”一詞時,我們必須注意到一些限製。首先,在西塞羅所使用的拉丁語中並沒有與“懷疑論”相對應的詞匯。希臘語skeptomai則是 “研究”的意思,因此,懷疑論者將自己看作“研究者”(skeptikoi)。其含義是,他們不帶任何偏見地對事物進行研究,而普遍的懷疑,在他們看來,則是這種理性研究自然而正確的結論。所以,將懷疑論理解為從一開始就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世界,繼而尋找證據來支撐這種觀點,是不準確的。相反,他們相信理性本身要求我們懸置所有信念和判斷。其次,當代人普遍認為古代懷疑論的代錶是皮浪主義,而學園懷疑論與皮浪主義既無直接聯係,也在學理上有相當大的不同,因而不能簡單地將對後者的印象帶入到對前者的解讀中。
新學園的主要論敵是斯多亞學派和伊壁鳩魯學派,尤其是前者。大體上說,新學園和斯多亞派的辯論圍繞兩個核心問題展開:1.真實性的標準2.行動的可能性。斯多亞的創始人芝諾(Zeno)認為存在一種特殊的印象,可稱為“理解”(phantasia katalêptikê),它如實反映瞭事物本身,因此是真實性的標準。新學園懷疑論創始人阿凱西勞斯則認為這種印象並不存在,因為任何真實印象都與錯誤地反映客體的印象無法區分,因而我們無法確定任何一個印象是真實印象,或可被理解的印象。因此我們應該將同意(assent)懸置,即不認定任何一個印象為真。斯多亞派反擊稱,懸置同意將使得所有行動不再可能,因為當你行動時,你一定同意某個印象是真的。例如,喝水的動作說明行動者認為眼前的水的印象是真的。卡爾涅阿德斯發展瞭新學園理論來應對這種批評。他創造瞭“有說服力的印象”一詞,宣稱這是懷疑論者行動的標準,但他們並不將這種印象看作真實而不可能是虛假的。他們給予這種印象“認可”(approval),而非“同意”。
西塞羅(公元前106年到公元前43年)是古羅馬著名的哲學傢、政治傢、演說傢。除瞭擔任重要的政治角色,他還涉獵極廣,著作頗豐,對哲學的興趣從未完全淡齣他的生活。受到學園最後時期舉足輕重的兩位人物菲洛和安提庫斯的影響 ,西塞羅對新學園瞭解甚深,甚至充滿同情。在其晚年,他決定用一部著作來介紹新學園的思想,並為其辯護,而這就是《學園派》一書的成因。他采取對話的形式,讓自己的朋友們在書中擔任反對學園懷疑論的角色,而自己則承擔起為新學園辯護的任務。其框架基本為新學園與斯多亞學派(或與安提庫斯)間的爭論,理論內容廣泛涉及同意、印象、理解、明晰、至人和懸置等多個核心概念和交鋒點。所以,《學園派》是一本全麵介紹並講解新學園懷疑論的著作。

目前國內學界對新學園的研究稍顯薄弱,但新學園思想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從哲學思想史上看,學園懷疑論地位特殊。它上接柏拉圖,對後來中期柏拉圖主義影響十分深刻,也引起瞭教父哲學代錶人物奧古斯丁的極大關注;從哲學形態上看,作為西方古代哲學兩個著名的懷疑論思想之一(與皮浪主義並列),新學園哲學是古代懷疑主義的代錶,對當代懷疑論影響也很深刻,因此對其思想內容的研究本身具有豐富的哲學價值。由於懷疑論學園的兩位奠基性人物阿凱西勞斯、卡爾涅阿德斯都和蘇格拉底一樣沒有著書立說,我們缺少對該階段學園思想的一手資料。這種情況下,西塞羅《學園派》一書的重要性就凸顯瞭齣來。他本人對柏拉圖哲學、學園懷疑論以及斯多亞主義的瞭解,再加上他卓越的修辭技巧,都使得《學園派》成為研究學園懷疑論最重要的文獻。此書版本眾多,遺憾的是,現存於世的僅僅是第一版中的一篇對話(即《魯庫魯斯捲》)和第二版四捲中第一捲的一部分(即《瓦羅捲》)。 盡管如此,我們從這些篇目中仍然能夠窺探學園懷疑論,尤其是新學園與斯多亞主義論戰的主要內容。
本書還增加兩篇當代學者的文章,以便加深對新學園的研究。它們分彆研究西塞羅和安提庫斯與新學園的聯係。對西塞羅的相關研究可以補充背景知識,讓我們更加瞭解西塞羅從怎樣的立場寫作《學園派》一書。安提庫斯,作為菲洛的學生,則在其與柏拉圖學園的關係問題上一直頗具爭議。考慮到他在新學園末尾階段的重要影響,以及他對懷疑論猛烈的理論抨擊,對他的思想和學術軌跡的研究能使得學園懷疑論的理論特點更加明晰。
懷疑的理性:西塞羅與學園柏拉圖主義 一、 引言:哲學史上的迴響與對話 在漫長而璀璨的西方哲學史上,古希臘哲學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顆星辰。其思想的光芒不僅照亮瞭古羅馬乃至整個歐洲的思想發展,更深刻地影響瞭人類對知識、真理、倫理和政治的認知。在眾多哲學流派中,柏拉圖主義以其獨特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體係,占據瞭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到瞭羅馬共和國晚期,隨著希臘哲學的傳播與本土文化的融閤,一種更為務實、更具辯論色彩的哲學思潮——學園柏拉圖主義,開始嶄露頭角。 本文所要探討的《懷疑的理性:西塞羅與學園柏拉圖主義》,並非是對學園柏拉圖主義的直接百科全書式介紹,也不是對某個特定哲學傢的生平事跡的詳盡梳理。相反,它旨在深入挖掘這一哲學傳統的核心精神,並聚焦於羅馬文學巨匠馬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緻力於呈現一種哲學思想的生成、演變及其在特定曆史語境下的生命力。通過對西塞羅著作的細緻解讀,我們可以窺見學園柏拉圖主義如何與羅馬的政治、法律和社會現實相互作用,又如何反過來塑造瞭西塞羅本人及其那個時代的思想圖景。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將學園柏拉圖主義視為一個封閉、靜態的理論體係,而是將其置於曆史的動態進程中。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其理論框架,更是其在實踐中的運用,以及與其他哲學流派之間的辯論與張力。西塞羅,這位集哲學傢、演說傢、政治傢於一身的人物,其著作中充斥著對各種哲學觀點的探討和辯駁,其中對學園派思想的吸收和運用尤為顯著。因此,通過西塞羅,我們能夠更生動、更立體地理解學園柏拉圖主義所蘊含的“懷疑的理性”——一種在不懈追問和審慎辨析中求索真理的精神。 二、 學園柏拉圖主義的流變與核心特質 “學園柏拉圖主義”這個詞語本身就指嚮瞭其曆史淵源——柏拉圖在雅典創立的“阿卡德米學園”。然而,曆經幾個世紀的發展,學園中的哲學思想早已不再是柏拉圖本人原初的樣貌。從柏拉圖之後,學園內部的哲學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曆瞭多次轉型與演變。特彆是在新柏拉圖主義興起之前,學園派經曆瞭“舊學園”、“中古學園”和“新學園”等幾個重要階段。 其中,對西塞羅影響最為深遠,也與本書主題最為契閤的,便是“新學園”。與早期柏拉圖主義強調對理念世界的絕對把握不同,新學園派的哲學傢們,如阿爾刻西拉(Arcesilaus)和卡爾內阿德(Carneades),更加強調認識的局限性,並主張一種基於概率和可信度的判斷方法,而非絕對的確定性。這種轉嚮並非是對哲學本身的背離,而是在麵對經驗世界紛繁復雜的現象,以及其他哲學流派(尤其是斯多葛學派)的挑戰時,一種更為審慎和務實的哲學姿態。 新學園派的核心特質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認識的相對性與不確定性: 他們認為,人類的感官和理性在認識外部世界時存在固有的局限性,無法達到絕對的、普遍的真理。因此,任何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都可能帶有一定的誤差和不確定性。 懷疑的態度與方法的運用: 基於對認識局限性的認識,新學園派提倡一種懷疑的態度。但這種懷疑並非虛無主義式的否定一切,而是一種批判性的審視,一種對既定觀念和斷言進行質疑和檢驗的過程。他們認為,通過不斷的質疑和辯論,可以更接近真理,至少可以避免陷入盲目的教條。 可信度(Pithanon)作為行為準則: 既然無法獲得絕對確定的知識,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行動?新學園派提齣的解決方案是“可信度”。他們認為,當一個觀念或陳述在邏輯上具有較強的說服力,並且能夠經受住檢驗時,我們可以將其作為行動的依據。這種可信度是概率性的,是暫時的,但足以指導我們的生活和思考。 辯論的價值: 學園派曆來重視辯論,而新學園派更是將其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他們認為,通過正反雙方的激烈辯論,可以暴露思想的弱點,澄清模糊之處,從而促進認識的進步。辯論是他們追求理性與真理的重要手段。 這些特質並非憑空産生,而是對當時哲學思想爭鳴的迴應。希臘哲學多元化的發展,尤其是斯多葛學派對“知識”與“真理”的堅定信念,促使學園派不得不發展齣一種能夠與之抗辯,同時又能保持自身哲學獨立性的方法論。 三、 西塞羅:學園柏拉圖主義的羅馬傳道者與實踐者 馬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作為羅馬共和國晚期最傑齣的公眾人物之一,其思想的復雜性和多麵性是理解其哲學觀的關鍵。他並非一個閉門造車的學院派哲學傢,而是將哲學思想融入到其政治實踐、法律辯論和文學創作之中。他的著作,如《論義務》、《論神性》、《論學術》等,是研究學園柏拉圖主義在羅馬傳播的重要文本。 西塞羅對學園派思想的接受,並非全盤照搬,而是有選擇、有改造的。他尤其欣賞新學園派那種審慎的態度和辯論的精神,這與他作為律師和政治傢所需要的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辨能力不謀而閤。在《論學術》這部重要的對話錄中,西塞羅就通過虛構的對話,生動地展現瞭學園派哲學傢與懷疑論者的辯論。通過主人公卡爾內阿德的論證,他呈現瞭對斯多葛學派“可感知”(phantasia kataleptike)概念的質疑,並提齣瞭“可信度”作為一種更切閤實際的認識標準。 西塞羅之所以如此看重學園派的思想,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羅馬共和國的動蕩,政治的腐敗,以及各種哲學流派的論戰,都讓人們對所謂的“確定性”和“真理”産生瞭懷疑。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一種強調認識局限性、提倡審慎判斷的哲學,無疑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西塞羅試圖通過學園派的思想,為當時的羅馬人提供一種理性思考的工具,一種應對復雜現實的智慧。 然而,西塞羅並非完全拋棄瞭對真理的追求。他所倡導的“懷疑的理性”,恰恰是在承認認識局限性的前提下,通過不懈的探索和批判,去逼近真理。他的哲學觀是一種融閤瞭懷疑與理性、辯論與行動的復雜體係。他既吸收瞭學園派的認識論,又在倫理和政治領域,藉鑒瞭斯多葛學派的理性原則。這種融閤,使得他的哲學思想更具羅馬特色,也更具實踐價值。 四、 《懷疑的理性:西塞羅與學園柏拉圖主義》的探索方嚮 本書並非簡單地梳理西塞羅對學園派思想的引述,而是試圖深入探究以下幾個層麵的問題: 西塞羅如何理解並改造瞭學園派的核心論點? 我們將細緻考察西塞羅在不同著作中對認識論、懷疑論和可信度等概念的闡釋,以及他如何將這些概念與羅馬的法律、政治和倫理語境相結閤。 “懷疑的理性”在西塞羅思想中的具體體現是什麼? 這並非是指虛無主義或無所適從,而是指一種在麵對復雜問題時,不輕易下結論,而是通過審慎的思考、嚴密的邏輯推理和對他方觀點的充分理解,來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的能力。 學園派思想如何影響瞭西塞羅的政治和法律實踐? 我們將分析學園派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如何滲透到西塞羅的辯論技巧、法庭辯護以及他對政治製度的思考之中。他是否利用瞭學園派的懷疑精神來瓦解對手的論點?他是否利用瞭“可信度”原則來構建自己的論證? 西塞羅的學園柏拉圖主義與同時代其他哲學流派(特彆是斯多葛學派)的互動與張力。 哲學的發展離不開對話與辯論。本書將關注西塞羅如何吸收、批評並融閤不同哲學流派的思想,從而形成其獨具特色的哲學體係。 學園柏拉圖主義在羅馬思想史上的意義。 西塞羅作為一位橋梁式的人物,他如何將希臘哲學本土化,並為後世的羅馬思想乃至西方哲學發展奠定瞭基礎。 本書旨在通過對西塞羅思想的深入剖析,展現學園柏拉圖主義並非僅僅是古代哲學史上的一個抽象概念,而是一種充滿活力、具有現實意義的思考方式。它關乎我們在信息爆炸、觀點多元的今天,如何保持一種清醒的頭腦,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如何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做齣明智的判斷。西塞羅的“懷疑的理性”,在曆經兩韆多年的時光後,依然能為我們提供寶貴的啓示。 五、 結論:理性之光,穿越時空 《懷疑的理性:西塞羅與學園柏拉圖主義》並非僅僅是一本探討古代哲學史的著作。它更是一次關於理性、懷疑與真理的深刻對話。通過西塞羅這位羅馬巨匠的視角,我們得以窺見一種哲學思想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沉澱、演變,並最終閃耀齣穿越時空的理性之光。這本書邀請讀者一同踏上這場思想的探索之旅,去感受那份在不懈追問與審慎辨析中,對智慧與真理的永恒追求。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書的標題本身就有一種引人入勝的魔力,那種對“懷疑”與“理性”之間復雜關係的探討,一下子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是在一個輾轉反側的夏夜,翻開這本書的。初讀之下,我立刻被作者那種深邃而又細膩的筆觸所摺服。他似乎並沒有急於給齣任何確切的答案,反而是帶著我們進入瞭一個充滿迷霧的哲學迷宮。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古典文獻時的那種審慎和敬畏,仿佛他不是在解讀文字,而是在與幾個韆年前的智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書中的論證結構異常嚴謹,每一步推理都像是在精密儀器下完成的解剖,將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信念一點點剝開,暴露齣其內在的結構和可能存在的裂痕。這種體驗,與其說是在閱讀學術著作,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智力上的探險。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學徒,在一位技藝精湛的導師的帶領下,學習如何辨識知識的邊界,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立足之地。尤其是一些關於認識論的討論,讓我對我們習以為常的“真理”概念産生瞭深刻的反思,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閱讀體驗,它拓寬瞭我對世界認知的深度。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個人的職業選擇産生瞭微妙的影響。我原本以為它隻是一部純粹的學術探討,但它所展現齣的那種對確定性的警惕和對過程的尊重,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日常工作中的“一言堂”現象。作者在論述懷疑主義如何避免教條主義陷阱時,提供瞭一係列極具操作性的思維模型。這些模型並非空泛的理論,而是可以直接應用到項目評估、團隊協作乃至人際溝通中的工具。我特彆欣賞作者對“論證的藝術”的描繪,那種將辯論視為一種共同探求真理而非互相攻擊的競技場的方式,非常具有啓發性。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在麵對壓力和既定權威時,如何保持一份冷靜和批判性的距離。它教導我,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於對真理的壟斷,而是來自於對自己認知局限性的清醒認識。這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哲學史的範疇,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進行高質量思考的指南。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我們日常的決策過程。它不是那種枯燥的說教式哲學,反而更像是一部關於心智如何運作的“使用手冊”。作者巧妙地將西塞羅那古老的智慧,與現代心理學中的認知偏差理論進行瞭無縫對接,這種跨時代的對話顯得既自然又富有洞察力。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那些柏拉圖主義內部的分歧時所使用的類比,那些比喻生動得仿佛就在眼前,讓我這個對古典哲學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輕易把握住爭論的核心。全書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急促有力,直擊核心的哲學難題;時而舒緩沉靜,讓人有機會消化吸收那些復雜的概念。我甚至會時不時地停下來,閤上書本,思考書中提齣的問題,那種感覺就像是我的思維被強行拉入瞭一個更高的維度進行重新校準。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沒有給我們提供一個固定的答案,而是教會瞭我們如何更好地“提問”。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智慧可能不在於掌握瞭多少知識,而在於你敢於質疑現有知識的勇氣。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文字排版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擁有一種古典的厚重感,但內頁的字體選擇和間距處理卻又極為現代、易讀,這本身就體現瞭作者試圖彌閤古今鴻溝的努力。閱讀過程中,我經常被那些精妙的腳注所吸引,它們往往提供瞭延伸閱讀的方嚮,或者對某個關鍵術語進行瞭更精煉的闡釋,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優雅,有一種拉丁語式的清晰和力量,即使在討論最晦澀的形而上學問題時,也保持著一種令人愉悅的節奏感和邏輯性。我發現自己不得不放慢閱讀速度,生怕錯過瞭一個詞語中蘊含的微妙差彆。這種閱讀體驗是奢侈的,它要求你全身心地投入,並準備好迎接智力上的挑戰。它不是那種可以快速掃過的小說,而是一本需要被細細品味、反復咀嚼的佳釀。我甚至開始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哲學係朋友,我相信他們也會從中學到不少新東西。

評分

當我閤上最後一頁時,我感到一種奇特的平衡感油然而生。一方麵,我對知識的絕對性産生瞭更深的懷疑,感覺世界變得更加復雜和多維;但另一方麵,我內心又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因為我已經找到瞭在這種復雜性中航行的指南針。這種矛盾的和諧,正是這本書最成功之處。它沒有簡單地宣揚懷疑論的虛無,而是展示瞭如何在保持懷疑精神的同時,依然可以建立起一個穩固、有彈性的認知框架。書中對學園柏拉圖主義內部不同流派的細緻區分,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但這一切都被包裹在一種極富同理心的敘述之中,讓你感覺自己並非被說教,而是被邀請進入一個思想的共同體。這本書會留在我書架上最顯眼的位置,因為我知道,每當我感到思想僵化或對某個問題過於自信時,我都會再次翻開它,讓西塞羅和他的繼承者們重新為我的理性“鬆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