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协会反焦虑思维训练课,献给动不动就不淡定的你】
经常觉得压力山大,发愁事情永远没完没了?
想事情总是先想到消极的一面,每天负能量满满?
一遇大场面,就习惯性焦虑、不安?
凡事思虑过重,想太多,愁太甚,永远处在焦虑状态?
这是一本写给这些动不动就焦虑起来的人的实用指南,
案例+方法+步骤
全方位助你摆脱焦虑魔咒,
重获安全、自控、自在的生活。
★【8种心理训练方法,快速消除焦虑,重获淡定人生】
两位资深咨询师结合心理学知识和执业经验,从心智游移、深度放松、未来导向思维、切换情绪回路、自我关怀、双脑同步运作、心流状态、超级思维八个方面,为我们一一详解了应对焦虑的具体方法。
★【掌握反焦虑思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反焦虑思维,是一套循序渐进的思维方法,它并没有复杂的步骤,也不需要特别的条件,是你随时可以利用的反焦虑诀窍。当它钻进你的大脑,占领你的心神,甚至剥夺你的幸福感时,掌握一种反焦虑思维,你就能摆脱到处弥漫的焦虑。
经常觉得压力山大,发愁事情永远没完没了?
想事情总是先想到消极的一面,每天负能量满满?
一遇大场面,就习惯性焦虑、失眠、不安?
凡事思虑过重,想太多,愁太甚,永远处在焦虑状态?
在这本具有可操作性的书中,两位心理学博士基于30多年的执业经验,为我们提供了8种焦虑自救良方,从理解自身的状态到学会控制思绪,从心流到超级思维,这些方法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般为我们破解无处不在的焦虑,帮助我们重获安全、自控、自在的生活。
罗尔.克肖(Carol Kershaw)
美国心理协会成员、临床心理学家、临床催眠和基于脑的心理转化国际培训师,执业时间长达35年。
比尔.韦德(Bill Wade)
专业咨询师、婚姻和家庭治疗师、美国婚姻和家庭治疗协会会员、美国临床催眠学会认证顾问,执业时间长达30年。
两人合著《大脑变化治疗:自我转化的临床干预》等作品。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洞察和实用建议的书,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必读推荐。
——杰弗瑞.L.范宁博士《思想天才:控制思想的力量》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给出了很实用的建议。书中有很多能立即拿来使用的技巧,都被证实很有效。
——Goodreads读者
第一部分 搁置你的焦虑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相信你的能力 006
将狮子误认成石头的后果 007
焦虑的原因:“负面倾向” 009
杞人忧天者是如何诞生的 011
充满力量的观点 015
从此以后,科学就快乐地躲在了背后 016
生活冲击 018
注意力和自我调节 019
唤醒水平 021
跳舞小姐的情绪历险记 022
你的个人故事如何“助攻”担忧和焦虑 025
故事是精神“燃料” 025
进一步评估情绪反应和自我调节 029
第二章 平息恐惧,穿越困境前行
大脑是个“墨守成规”的家伙 037
控制精神是可能的 042
人体电/ 脑电 043
转移你的注意力 048
关注大图像 051
灵活地运用注意力 052
改变你的语言 054
“暖起来”然后“静下去” 055
散个步,换种心情 056
学会“装腔作势” 060
小结 061
第三章 开个小差,再做重大决定
白日梦的重要性 068
发散性思维 072
小心!不要“迷路”了 073
正念冥想 079
做梦是为了构建未来 083
心理时间之旅 083
你会接收他人的焦虑吗? 086
让我们来集体“开小差”吧 086
开小差后的时光 087
心智游移做出的决定 088
打哈欠能够调节注意力 089
第二部分 大脑的超能力
第四章 如何通过深度放松化解焦虑
压力心态 097
压力制造 098
压力超载 099
为什么θ 波会治愈焦虑 102
θ 波如何治愈焦虑 104
利用θ 波重新编排我们的思维 108
如何进行深度放松练习 110
伊芙琳寻求“深度潜水状态” 117
另一种显著的变化 119
第五章 毫无焦虑,期待最好的未来
意图 127
动机和激情 128
消极的心理复述 129
未来定时 136
“延迟满足”的力量 138
限制性信念 141
信仰体系结构 142
大脑的超能力:设想 144
挑战你的信念 146
第三部分 训练你的大脑
第六章 切换你的“大脑回路”
过去如何影响现在 160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161
如何“将神经再次模式化” 168
行动计划 174
形成内在的稳定 176
人际间的神经模式化 179
做最好的打算 180
第七章 如何通过自我关怀保持最佳的内在状态
保持神经系统健康可以让你享受人生 184
健康的神经状态如何提升你的洞察力 185
专注自我可以改变未来 191
找到你的暂停键 198
深度自我 200
深度倾听 201
设计新的冒险经历 206
自我连接和共享连接 207
听从内心的声音 209
生成性对话 210
第四部分 点燃你的生命
第八章 双脑同步运作让你远离焦虑
自然界的“同步” 216
全脑同步运作状态的历史 217
如何让你的双脑α 波频率同步 222
走进α 波 224
甩掉焦虑 228
恢复力 229
双脑同步和你的潜能 230
双脑同步在现实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230
调整你的思想状态和思想内容 233
第九章 从心流到超级思维
“心流”为什么有这么多好处 242
克服思想的局限性 247
心流循环 249
如何激发心流状态 251
催眠 253
心流有助于解决问题 256
在休息时间里“孵化”新想法 257
无意识的指导作用 259
心流状态中的巅峰表现 260
你不满6 岁的时候,家庭规则和模式会以姿势、声调、笑声、愤怒的声音以及父母亲相互凝视和说话的方式等形式,被你的无意识吸纳,成为你的生活准则。将整个家庭融为一体的基本条件是他们的价值观、伦理观,解决矛盾的办法、爱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信任和诚实,而这些都会成为你意识的一部分。当你长大了一点,你开始认识家庭以外的世界。你的家庭规范和家庭观念,以及你对它们的理解决定着你的快乐方式,决定着你和食物、男人、女人、宠物、工作以及你自己的灵性之间的关系。你深受所有因素的影响,它们共同形成了你的信仰体系的结构。这个“脚手架(scaffolding)”影响你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和你所构建的每一个理念,并在你是否会诱发焦虑情绪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如果我们知道到哪里去观察它们的话,就会发现,我们的限制性信念以不同的方式来显露自己。它们通常会导致恐惧、焦虑、不耐烦和挫败感的产生,也是我们“内在批评(inner critic)”的来源。如果你将内在批评的内容写下来,通常就会发现,你已经背负着它们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极可能从儿时就开始了。
支撑你限制性信念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你的生物构成(biological wiring)。在儿时就有表现的一种倾向是外向或内向。外向的人通过和别人在一起,给自己增加能量,而内向的人则是通过独处。外向者的限制性信念可能是“不要一个人待着”,而且独处会让他很不舒适。内向者则恰好相反,他们难以和别人一起完成某个目标。
第二根柱子是你的心态,或你的心理状态。如我们所证实的,你的乐观或悲观程度以及你对自己和世界的信任决定着事件是如何影响你的人生的,甚至可以影响已经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第三根柱子是你内在的“默认状态”以及附带的情绪、思想、态度和行为。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决心要做的事情,是你走向成功的一大促进因素。信心、对自己的肯定、快乐,这些心理状态将会推动你大步向前,敢于冒险。比如说,在整个孩童时代,你一直被这样告知:“你一定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但如果你练习未来导向的思维方式,确信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很快乐,富有热情,坚持不懈,你很快就会发现,那句话是错误的,因为这个过程让你知道,拥有足够的数据、时间、支持和资源能让你完成任何目标。
为了使自己的人生不同凡响,你可能需要构建一种新的生活
模式。
接下来的故事将向你讲述,一个年轻人如何通过支撑起“积极态度、勇气和毅力”的柱子,拒绝他人强加给自己的限制性信念。
大脑的超能力:设想
有一个男孩,他的父亲是一位驯马师,他很喜欢帮助他的父亲。工作得来不易,而且驯马为他们带来成就感。男孩和他的父亲必须学会灵活变通才能挣钱,所以他们经常要到不同的城市去工作。在高中的最后一年,老师要求孩子们在一页纸上写下他们所梦想的未来。男孩写满了几页纸。他想
要一个200 英亩的马场,一间占地4000 平方英尺的住宅,其他建筑都围绕仓库和马道。他还在纸上设计出了马场。他放弃写他的作文,就将这几页纸交给了老师。两天之后,作业发了下来,他得了一个F,还有一句评语“下课后来见我”。当孩子问道,他的作业有什么问题,老师回答:“你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他永远都无法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他竟是从这么卑微的开始出发的。如果他愿意重写作业,关注实实在在的梦想,那么老师可以考虑修改他的分数。年轻的孩子非常震惊和难过,问父亲他该怎么办。父亲说这是你的决定,但也强调这个决定肯定会影响到他的未来。孩子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回到了学校,告诉老师:“你保留你的分数,我保留我的梦想。”这个孩子就是蒙蒂·罗伯茨(Monty Roberts),世界著名的“马语者”和畅销书作家。他最后也建成了那个200 英亩的马场。通过保持那份“一定会创造自己梦想的未来”的信心,蒙蒂·罗伯茨挑战了权威和他老师的限制性信念。
挑战你的信念
当你对未来感到焦虑或疑惑的时候,将你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或害怕尝试的事情列个单子,询问自己这些事情是不是阻挡了你冒险的步伐。有多少机遇是因为现实的阻碍而错过的,又有多少是因为那些未被证实、自我强加的信念而遗漏的?
现在请进行以下的练习:
1. 写下你想要进行训练的信念是哪些。这个训练将会升级你的“思维软件”。
2. 这些信念将会带你去何方?在脑海中设想这个场景,比如,“我可以实现任何下定决心做的事情”,或者“为完成目标,我需要做的是制订几个行为步骤,收集所有的数据”。
3. 想象坐在壁炉前,血液流向你的手和脚。重复这个过程:你的手暖和了,你的脚暖和了,最后你的心暖和了。坚持这样的想象,直到你的体温有了变化。
4. 专注改变你的生理状态,然后将你的脑波状态转变到α 波。更深地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愉快的能激发α 波的场景。你可能会进行2~3 次深呼吸,让身体里所有的张力得到放松。问自己:“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想做些什么?我的目标到底值不值得我努力?我愿不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实现这个目标?付出和收获的比例是怎样的?”记住,没有所谓的对错,但万事皆有风险。底线是,你在追求的事情可以点燃你的生命。你随时都能改变你的思想。
5. 现在请不停地重复这些话:我很平静,很放松,我可以没有焦虑地想象我所期待的未来。我正朝着我最期待的未来前行。
想象那些不值得你拥护的人从你的头脑离开,腾出了空间。再想象未来的自己给现在的你一个拥抱时,你就给自己一个拥抱,告诉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既然你已经探索了未来导向的思维方式,让自己摆脱了限制性信念,现在就迈开最后一步,抑制焦虑,让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序 言
那些噪声是什么?
浴室的水龙头是不是又在滴水?你确定那些文件在中午之前能送到客户手里?近来,你母亲的健康是不是每况愈下?你能负担女儿申请的任何一所大学的费用吗?仪表板上“检查引擎”按钮在闪烁,车子又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你的伴侣不能理解那些……——喂喂,等等,在送文件到客户手里之前,你在上面签字了没有?
凌晨3 点,你头脑里的“仓鼠转轮”开始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运转。4:30,你告诉自己,“我还可以睡上两个小时”。5:30,你依旧在期待睡眠的到来。6:30,闹钟将你惊醒,崩溃的一天又到来了。在办公室里,浓咖啡让你打起精神。在家里,一大杯酒帮你轻松地度过了傍晚。然而,几个小时的半梦半醒之后,你的思绪开始在“转轮子”,你又开始盯着闹钟数绵羊。
假如可以停止“焦虑循环”,你会怎么办?
工作和家庭的日常需求没有变化,然而,恐惧、不确定性和压力却是可以选择的。如果你用活力、自信和平静代替疲惫、自我怀疑和不断焦虑,那么,你的生活、健康和人际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你已经在思考“为什么生活的悲观要摧毁乐观”,或者在思考“为什么大脑不能停止那些持续不断的担忧”,这就意味着,你迫切地需要行动了。利用我们提供的易于实施的方法和练习,你可以做到以下的事情:
·粉碎使你一直陷入持续焦虑状态的幻想。
·思路清晰且充满自信地迎接每天的挑战。
·为了更加充实而愉悦地生活,放飞你的思想。
我们将帮助你摆脱思维上的常规约束——那是你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设置的条条框框,帮助你坚定信念,培养良好习惯,打破那一直试图拖垮你的焦虑魔咒。
发现更加平静、快乐的自己
你该如何从焦虑和反刍思维中抽身,进入冷静和平稳的状态?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每周工作4 小时》(The 4-Hour Workweek )的作者蒂姆·费里斯(Tim Ferris)说道:“你不必成为超人,取得超人那样的成果。你只需一套好的工具箱,里面装满变革性的工具和练习,而这些工具可以引爆人们探索的可能性。”在神经可塑性、表观遗传学和量子物理学方面,突破性的研究显示,你可以不是基因、环境或思维的受害者。你的物理和情感现实的构造,取决于你选择将注意力放置何处。如果你的大脑将注意力集中在消极的一面,你的现实将同样变得消极,导致你一直处在长期焦虑的状态里。然而,现在,你完全可以消除消极想法,享受当下,控制自己的思维,改变那些加剧你焦虑的有害习惯、观点和行为。
在本书中,我们将教会你在焦虑或恐惧要击垮你时,如何迅速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创造激起你改变欲望的环境。通过最新神经系统科学领域的简单可行的办法,我们将让你转变大脑运转的方式——这种转变是显著的、可测量的。这样,你就能摆脱“破坏模式”,唤醒更加快乐、健康和有活力的自己。
送你一个无忧密码
本书致力于为所有被长期焦虑损害生活品质的人们而服务。通过识别大脑变化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利用大脑动态功能和治愈能力,我们帮助成千上万的人摆脱困境、战胜生活中毁灭性的打击,也清除了那些一直在消磨你精力的日常困扰。我们期望你和他们一样惊喜地发现,重塑思维和改变生活是完全可能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这本书的首要目标是帮助你构建一种坚韧的内在生活,让你可以应对生活冲突。生活冲突是指生活中那些突如其来的不愉快的波折,它们使你偏离理想的道路、推迟你梦想成为的那个人的进程。我们带领你一起体验8 种很有影响的大脑变化方式,它们基于神经系统科学、生物反馈、临床催眠和最好的心理治疗领域的研究。我们在这些研究中获益良多。在这项有点儿像临床医生的工作里,我们不仅要教你如何平息焦虑的大脑,还要训练那些可以应对简单的生活挑战的“精神肌肉”。我们将向你们展示的,也不仅仅是克服焦虑,而是从焦虑中脱身而出,创造充满欢乐、有深度交流、情感在逐渐成熟的生活状态。
此外,我们还将与你分享我们的患者如何战胜焦虑并最终拥抱理想生活的故事。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这些故事提醒我们,我们的问题和焦虑不是特殊的、不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信心,相信这些问题和焦虑是可以解决的。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讲,这些故事能够成为能力、智慧和创造力的无意识来源。它们可能会引导你找到自己积极乐观的一面,帮助你挖掘尚未开发的潜力,建立自信,激发想象力,然后在现实中采取行动。你一定已经见到很多人使用本书中的策略和思维改变方式,使自己的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我们希望你也做个尝试。我们确信你将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的更加强大、更有能力、更有头脑。不要焦虑,我们将向你展示我们的“法宝”。
坦白讲,《反焦虑思维》这本书,它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让我“不那么害怕了”。以前,一想到要面对一些新的挑战,或者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我的脑海里就会自动播放一系列“我可能会搞砸”、“事情会变得很糟糕”的剧本,这种预设的恐慌,有时候比真正面对问题还要可怕。这本书,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对“未知”的恐惧,是被我们自己大脑里的“预设悲观”放大了。书中对“认知偏差”的解释,我真的觉得非常精辟。它让我认识到,我们的大脑并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机器,它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制造一些“幻觉”,而焦虑,就是其中一种。书里提供的一些“认知重构”的练习,比如“反驳负面想法”和“寻找积极证据”,对我来说,就像是给我装上了一个“抗病毒软件”,能够有效地抵御那些无端滋生的负面情绪。我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恐惧的人,而是学会了如何主动地去质疑和挑战那些让我不安的想法。这种力量感的回归,对我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老实说,《反焦虑思维》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深度清洁”。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比较理性的人,但为什么还是会被莫名其妙的焦虑困扰?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它没有把焦虑简单地归结为“想太多”,而是深入探讨了思维模式对焦虑的影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自动化负面思维”的章节,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甚至根本意识不到的负面想法,原来才是焦虑的罪魁祸首。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灾难化思维”、“贴标签”等等,让我瞬间找到了自己思维上的“病灶”。书里提供的“认知行为疗法”的简化版技巧,比如“挑战自动化想法”和“证据收集”,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自己的想法,然后用事实和证据去反驳那些不合理的担忧。比如,当我担心一份工作我做不好时,我会回忆起我过去成功完成过的类似任务,收集那些积极的证据,而不是只盯着那些微不足道的失败。这种做法,就像是在给我的大脑做一次“思想体检”,让我能够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被情绪蒙蔽。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成为自己思想的“侦探”,而不是被它们奴役。
评分分隔: 这本书简直是我最近一段时间最惊喜的阅读体验了!我本来是一个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和过度担忧的人,每天脑子里都在上演各种“最坏情况”的预演,搞得自己身心俱疲。看到《反焦虑思维》这个名字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觉得市面上这类书太多了,可能都是些套话和空泛的理论。但读了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它不是那种简单的“你要积极一点”的鸡汤,而是非常深入地剖析了焦虑的根源,从认知模式、思维习惯、甚至是潜意识层面的东西,都给出了非常系统和有力的解释。书里有很多让我醍醐灌顶的观点,比如它会告诉你,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焦虑”,其实是我们大脑在试图“保护”我们,但这种保护机制却过度活跃了,反而成了阻碍。书中提供的那些练习和方法,不是让你去压抑焦虑,而是去理解它、转化它。我尝试了几种方法,比如“情绪观察法”和“认知重构练习”,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以前那些让我夜不能寐的烦恼,现在似乎有了一个更清晰的看待角度,不会再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而且,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不像学术论文那么枯燥,有很多生动的比喻和案例,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反而觉得是在和一个非常智慧的朋友在交流。我真的觉得这本书改变了我很多,至少我现在面对一些挑战的时候,不再是首先想到“我肯定做不好”,而是会问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这种心态的转变,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评分收到!以下是根据您的图书名称《反焦虑思维》创作的10段读者评价,每段不少于300字,风格迥异,力求真实自然,并以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一种从“被动承受”到“主动应对”的转变。《反焦虑思维》这本书,它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给我们灌输“应该”或者“必须”的道理,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且充满理解的方式,引导我们去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焦虑。它把我之前一直回避和抗拒的负面情绪,变成了一个可以被探索和对话的对象。书中关于“情绪的信号作用”的阐述,让我意识到,焦虑并非一无是处,它可能是身体在告诉我,我需要关注某个方面,或者做出某些调整。这种“接纳”的态度,让我不再那么恐惧和排斥焦虑,反而能够更平静地去面对它。我尝试了书中“情绪日志”的记录方法,记录下引起焦虑的事件、我的想法、我的感受以及我的行为,然后带着问题去分析,看看是否存在可以优化的思维模式。这个过程虽然需要一些耐心,但却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找到了突破焦虑的“切入点”。我不再把焦虑看作是一种“缺陷”,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成长和学习的机会。这本书,就像是一张地图,指引我穿越焦虑的迷雾,找到内心的平静。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反焦虑思维》这本书的,当时正处于人生中的一个低谷期,各种不确定性让我倍感压力,失眠、食欲不振成了常态,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网住的蜘蛛,越挣扎越紧。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不要焦虑”,而是非常细腻地描绘了焦虑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形式,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孤独的,原来有这么多人都在经历类似的困扰。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且可操作的工具,让我能够开始识别自己思维中的“陷阱”。比如“假设性提问”这个技巧,我一直觉得很有帮助。每当我开始陷入负面思考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这个最坏的情况真的会发生吗?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即使发生了,我能应对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却能有效地打断我负面的思维链条,让我有机会从更客观的角度审视问题。书里对“完美主义”和“过度计划”的分析也让我深受触动,我一直以为追求完美和做好充分准备是好事,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些特质在某些时候,反而会加剧我们的焦虑感。现在,我学会了更加接纳不完美,也更懂得如何在行动中保持弹性,而不是被僵化的计划束缚。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重拾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评分我拿到《反焦虑思维》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种“姑且试试”的心态。我自认为是一个生活还算顺利的人,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不安感”,让我做什么事情都放不开手脚,总是在担忧各种不可能发生的后果。这本书,它精准地抓住了我这种“隐形焦虑”的特点。它并没有把焦虑描写成一种多么可怕的疾病,而是把它定位为一种“思维模式的习惯性偏差”。这种定位,让我感到非常放松,觉得这是一种可以被改变的习惯,而不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命运。书中关于“惯性思维”的分析,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自觉的“预设悲观”倾向。比如,习惯性地去关注事情的负面可能性,而忽略积极的一面。我尝试了书里提到的“思维重构”练习,用更客观、更积极的视角去审视那些让我感到不安的想法。效果是潜移默化的,一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而是能够更冷静地分析问题,更自信地做出决定。这本书,它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也给了我改变的力量。
评分怎么说呢,《反焦虑思维》这本书,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它的“接地气”。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心理学的书,有些读起来就像是在云端,理论很高深,但不知道怎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本书就不一样,它里面讲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和感受,比如担心别人怎么看你、害怕失败、对未来的担忧等等。作者用非常朴实易懂的语言,把这些复杂的情绪和思维模式一层层剥开,让我感觉自己好像在照镜子,看到了自己很多不自知的习惯。书中提供的方法,也不是什么高难度动作,都是一些微小的调整,但效果却非常显著。我印象最深的是“情绪锚定”这个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身体的放松来影响情绪。以前我觉得焦虑就是一种精神状态,跟身体关系不大,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身体的紧张和松弛是跟情绪息息相关的。我尝试了书里介绍的几种简单的呼吸练习和身体扫描,发现当身体放松下来的时候,大脑里的焦虑信号也会减弱不少。这种身心结合的疗愈方式,让我觉得既科学又有效。这本书真的就像一个贴心又博学的伙伴,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指明方向,让我不再那么害怕和迷茫。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反焦虑思维》这本书,它并没有直接跟我说“别在意别人”,而是从更深层次的思维模式上,帮助我解构了这种“他人评价敏感”的根源。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了别人的认同之上。书中关于“自我价值和外在评价”的区分,让我茅塞顿开。它告诉我,真正的价值,是内在的,是源于我们自身的品格、能力和努力,而不是别人随意的评价。我尝试了书中“设定个人边界”和“优先满足自我需求”的建议,虽然一开始有些挑战,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容易被别人的话语左右,也不再那么害怕因为不迎合别人而失去什么。我开始更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更敢于为自己做出选择。这种“独立”的意识,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在。这本书,它不仅是关于如何“反焦虑”,更是关于如何“找回自己”的一本指南。
评分《反焦虑思维》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我之前也零散地接触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但这本书将很多分散的概念,串联成了一个完整且易于理解的体系。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以及“怎么做”。书中对焦虑的形成机制,从神经科学到心理动力学,都有涉及,而且讲解得非常通俗易懂,让我能够理解焦虑背后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然后,它又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方法,这些方法都不是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方案,而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拥有更强大的“心理韧性”。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正念”和“接纳”的讨论,这些概念听起来有些虚,但书中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方法,让我能够将它们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感到焦虑的时候,不是去对抗它,而是去观察它,感受它,然后让它自然地流淌过去。这种“顺流而下”的智慧,让我摆脱了以往的“抗拒式”应对,感觉更加轻松和有效。
评分(●°u°●)? 」好评!
评分老师推荐的,要认真看看喽
评分看了推荐,焦虑纾解,希望有效。
评分京东服务好,送货非常快。
评分还可以吧……还没看完,看完了来评价
评分给一分是希望京东客服能够看见。我这样做是爱京东,在京东买东西很方便,我不想你们越做越垃圾。
评分京东活动很给力,书很快就到了,包装很好,买一次可以看好久。
评分京东物流快 品质值得信赖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