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图说

赵堡太极拳图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永城 著
图书标签:
  • 太极拳
  • 赵堡太极
  • 武术
  • 传统武术
  • 养生
  • 健身
  • 图解
  • 拳术
  • 中华武术
  • 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439746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764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本书学会基本的太极拳套路?
《赵堡太极拳图说》就是这么一本书,上盘动作、下盘动作、整体动作,细心揣摩,一招一式,还能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中找到对应招式的视频。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十余年教授太极拳的亲身经验入手,首先介绍了太极拳的基本理念,其次通过对传承长达四百年的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七十二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从上身动作、下盘动作到整体动作,规范地展示了如何正确掌握赵堡太极拳的基本姿势。

作者简介

孙永城:赵堡太极拳十三代传人,师从赵堡太极拳十二代明师岳崇和(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外孙)先生,悉心求教刻苦钻研,敬师如父,得师父倾囊相授。经过近二十年刻苦习练,终成赵堡太极拳十三代中的佼佼者。2008年开始在江浙沪闽等地传播推广赵堡太极拳,从学者众多。现为:National太极拳师、武术教练、武术裁判、河南温县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研究会教练、第八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赵堡太极拳冠军、上海易修堂赵堡太极会馆馆长 、总教练。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言 / 001
认知篇 太极本体图 / 002
缘起 / 003
赵堡太极拳传承 / 005
什么是太极 / 013
什么是太极拳 / 016
太极拳该怎么练 / 018
教学篇 赵堡太极拳拳架基础简述 / 023
赵堡太极拳七十五式初级图解
第一式·预备式(又名:无极式) / 028
第二式·金刚三大对 / 031
第三式·懒插衣 / 035
第四式·右白鹅亮翅 / 037
第五式·单鞭 / 039
第六式·斜金刚三大对 / 041
第七式·左白鹅亮翅 / 043
第八式·斜行 / 045
第九式·高探马 / 048
第十式·鹞步 / 051
第十一式·斜行 / 052
第十二式·高探马 / 053
第十三式·鹞步 / 054
第十四式·上步金刚三大对 / 055
第十五式·伏虎 / 057
第十六式·擒拿 / 060
第十七式·串捶 / 062
第十八式·肘底藏捶 / 063
第十九式·倒撵肱 / 064
第二十式·左白鹅亮翅 / 068
第二十一式·斜行 / 069
第二十二式·闪通背 / 070
第二十三式·右白鹅亮翅 / 074
第二十四式·单鞭 / 076
第二十五式·云手 / 077
第二十六式·左高探马 / 080
第二十七式·右插脚 / 082
第二十八式·右高探马 / 084
第二十九式·左插脚 / 086
第三十式·踡脚蹬跟 / 088
第三十一式·鹞步 / 090
第三十二式·青龙探海 / 092
第三十三式·二起插脚 / 093
第三十四式·分门桩抱膝 / 096
第三十五式·踡脚蹬跟 / 098
第三十六式·分马掌 / 101
第三十七式·掩手捶 / 103
第三十八式·抱头推山 / 105
第三十九式·右白鹅亮翅 / 107
第四十式·单鞭 / 108
第四十一式·前后照 / 109
第四十二式·野马分鬃 / 110
第四十三式·玉女穿梭 / 113
第四十四式·右白鹅亮翅 / 115
第四十五式·单鞭 / 116
第四十六式·云手 / 117
第四十七式·童子拜观音 / 118
第四十八式·跌岔 / 120
第四十九式·扫堂 / 122
第五十式·左金鸡独立 / 123
第五十一式·右金鸡独立 / 125
第五十二式·双跌脚 / 127
第五十三式·倒撵肱 / 129
第五十四式·左白鹅亮翅 / 131
第五十五式·斜行 / 132
第五十六式·闪通背 / 133
第五十七式·右白鹅亮翅 / 134
第五十八式·单鞭 / 135
第五十九式·云手 / 136
第六十式·十字单摆脚 / 137
第六十一式·吊打指裆锤 / 139
第六十二式·金刚三大对 / 140
第六十三式·懒插衣 / 141
第六十四式·右砸七星 / 142
第六十五式·擒拿 / 144
第六十六式·回头看画 / 145
第六十七式·右白鹅亮翅 / 147
第六十八式·单鞭 / 148
第六十九式·左砸七星 / 149
第七十式·擒拿 / 151
第七十一式·跨虎 / 152
第七十二式·双摆脚 / 155
第七十三式·弯弓射虎 / 156
第七十四式·金刚三大对 / 157
第七十五式·收式 合太极 / 158
古籍篇 太极拳论 王宗岳 / 162
九要论 佚名 / 163
太极拳注讲 佚名 / 167
太极拳道 邢喜怀 / 168
郑悟清宗师论太极拳 郑悟清 / 169
太极拳之练法说明 郑悟清 / 171
太极初学要诀 郑悟清 / 171
感恩篇 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 174
后 记 / 177



赵堡太极拳图说 一、 历史渊源与流派传承 赵堡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据史料记载,赵堡太极拳的创始人是陈家沟的陈清萍。陈清萍先生自幼习武,深谙各家拳法,后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融合了道家养生之学,创编了独具特色的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的特点是“绵软”、“连绵”、“浑圆”,注重内功的修炼,强调“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其套路结构严谨,动作舒缓流畅,招式变化多端,既有刚劲有力之处,又不失婉转绵密之妙。 赵堡太极拳的传承历经多个世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传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赵堡太极拳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和流派,如赵堡架、定沟架等。虽然各派在拳法细节上可能略有差异,但其核心的理论和技击原理却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赵堡太极拳的整体风貌。 二、 核心技击原理与练功要领 赵堡太极拳的技击原理,可以用“阴阳相济”、“刚柔相克”、“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词语来概括。它并非一味地追求力量和速度,而是通过精妙的内功修炼,达到“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的境界。 1. 阴阳相济: 赵堡太极拳的动作,无处不体现着阴阳的变化。刚柔相济,虚实结合,动静相宜。例如,在一个动作中,既有如“涌泉”般的下沉之力(阴),又有如“冲天炮”般的爆发力(阳);既有“猫步”般的轻灵(阴),又有“金刚捣碓”般的稳健(阳)。这种阴阳的协调统一,是赵堡太极拳力量的源泉。 2. 刚柔相克: 这里的“刚”并非指单纯的肌肉力量,而是指内劲的充盈和爆发力;“柔”则指身体的放松和动作的顺遂。赵堡太极拳不排斥刚劲,但更强调以柔来引导和化解刚劲。当对手来势汹汹时,赵堡太极拳选手不会硬碰硬,而是通过卸力、借力、顺势而为,将对方的力量化解于无形,再以巧劲反击,达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效果。 3. 以静制动: 赵堡太极拳的修炼,非常重视“静”的功夫。在技击中,对手的急躁和冲动往往是其弱点。通过沉心静气,赵堡太极拳练习者能够准确判断对方的意图,抓住对方的破绽,并在最恰当的时机发动攻击。这种“以静制动”的策略,是赵堡太极拳制胜的关键。 4. 以柔克刚: 这是赵堡太极拳最为人称道的特点之一。通过身体的极度放松,使全身的骨骼、关节、肌肉处于一种高度协调、灵活的状态。当受到外力冲击时,身体能够如同弹簧般地进行压缩和反弹,吸收和化解来力,而不是生硬地抵抗。这种“柔”并非软弱无力,而是一种内在的韧性和弹性,能够以轻灵的动作应对强大的力量。 练功要领: 松静自然: 练习赵堡太极拳,首要的关键是“松”。全身放松,不僵不滞,保持精神的宁静和专注。只有达到“松”的境界,才能做到“气沉丹田”,内劲才能贯通全身。 沉肩坠肘: 肩部放松下沉,肘部自然垂落,这是保持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的重要基础。 含胸拔背: 胸部微微内收,背部自然挺拔,有助于胸腹腔的舒展,利于气息的运转。 腰裆放松: 腰部是全身动作的枢纽,腰部放松才能带动四肢的灵活运动。裆部(即会阴穴一带)的放松,是气息下沉、力量凝聚的关键。 意念引导: 赵堡太极拳非常注重意念的运用。练习时,要用意念引导气息在体内运行,用意念引导动作的完成。例如,想象气息在丹田聚集,然后随动作流淌至四肢。 节节贯穿: 动作要求“节节贯穿”,即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要协调一致,如同链条一般,从脚到手,从手到脚,力量顺畅传递,无有阻碍。 呼吸配合: 呼吸是内功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堡太极拳的呼吸通常是自然深长,配合动作的开合进行吐纳。吸气时身体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 三、 主要套路与功法特点 赵堡太极拳的套路,是其技击原理和功法要领的集中体现。经典的赵堡太极拳套路,结构严谨,动作精炼,包含了丰富的攻防含义。 1. 老架一路: 老架一路是赵堡太极拳最具代表性的套路之一,动作舒缓流畅,节奏平稳,强调“顺”、“连”、“慢”。其动作特点是“绵绵密密,不丢不顶”,充分体现了赵堡太极拳以柔克刚的特点。老架一路的练习,主要在于培养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以及气息的深长与内劲的初生。 动作特点: 老架一路的动作相对简单,但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刻的技击含义。例如,“起势”便是全身放松、精神内守的开始;“搂膝拗步”则包含了“化”与“打”的转换;“进步搬拦捶”更是展现了赵堡太极拳的进退连贯、攻守兼备的特点。 功法侧重: 练习老架一路,更侧重于身体的放松、气息的调整和意念的培养。通过一遍遍地演练,让身体逐渐适应太极的运动规律,使气息更加顺畅,意念更加集中。 2. 老架二路(又称“炮锤”): 相较于一路的舒缓,老架二路则显得更为刚劲有力,节奏也加快。它是在一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强化了内劲的爆发力,以及更具穿透力的攻防技巧。二路套路中,出现了更多“发劲”的动作,如“进步栽捶”、“斜飞势”等,展现了赵堡太极拳刚柔相济、刚中带柔的另一面。 动作特点: 二路套路动作的幅度相对较大,力量感更强。但这种力量感并非肌肉的生硬,而是由内劲的充盈和身体的协调所产生的。例如,“进步栽捶”要求身体重心下沉,腰劲爆发,配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打击。 功法侧重: 练习老架二路,主要在于强化内劲的训练,提高发劲的爆发力和穿透力。同时,也需要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以保证发劲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另外一些重要的功法: 推手: 推手是赵堡太极拳重要的训练方法,它模拟实战中的对抗,通过与对手的推手,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听劲、懂劲、化劲、发劲等能力。推手强调“沾黏连随”,不丢不顶,以柔克刚。 单式练习: 针对套路中的重点动作进行反复练习,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反复练习“进步搬拦捶”的分解动作,体会其中腰、腿、手、眼的配合。 内功心法: 赵堡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除了套路练习外,还有一些专门的内功心法,如“捣桩”、“行功”等,以进一步提升气息的修炼和内劲的积累。 四、 现代意义与养生保健 在现代社会,赵堡太极拳不仅是一种高超的武术,更是一种极佳的养生方式。其舒缓的运动方式,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身心健康。 1. 养生保健价值: 强身健体: 赵堡太极拳动作轻柔,但却能调动全身的关节和肌肉,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疏通经络: 练习太极拳时,身体的运动和气息的调和,有助于疏通人体的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力。 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赵堡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练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放松身心的过程。通过专注的动作和呼吸,能够有效缓解精神压力,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达到宁心安神的效果。 预防慢性病: 长期练习赵堡太极拳,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对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2. 技击与实用价值: 虽然赵堡太极拳以柔著称,但其技击原理却非常实用。在现代社会,虽然实战的机会不多,但赵堡太极拳所蕴含的防身自卫能力,对于应对突发情况,保护自身安全,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赵堡太极拳所传达的“处事不惊”、“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能够帮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加从容和睿智。 五、 结语 赵堡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术,也是一种融汇身心、颐养生命的学问。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拳脚功夫,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赵堡太极拳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掌握一套精妙的技击术,更能够从中感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生命的内在力量。它所倡导的“松、静、柔、圆、活”等核心理念,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更显其宝贵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此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感,仿佛作者就是我的同门师兄,以平等的姿态分享着宝贵的经验。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实用主义”的倾向。它没有过度渲染那些天马行空的意境,而是聚焦于如何在一个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下,高效、安全地掌握这门传统技艺。例如,书中为不同练习阶段的人群设计了不同的练习侧重点,初学者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在扎桩和基础套路上,而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则可以转向对劲力层级的细微调整。这种分层级的指导,体现了作者对习武者群体的深刻洞察。此外,书中对常见伤病预防的提示也做得非常到位,它告诫我们习武强身是首要目标,避免因过度追求招式而损伤身体。这种对习练者负责任的态度,让这本书的品质大大提升。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排版疏密得当,重点突出,让人在深入研究的同时,也不会感到视觉上的疲劳。

评分

我对传统武术典籍一向抱有敬畏之心,但很多时候,文字的局限性使得理解总是隔着一层纱。然而,这本教材的叙述方式,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它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拳师,坐在你对面,用最朴实的语言,却蕴含着最深刻的哲理,一步一步引导你进入太极的境界。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劲力传导”的章节,作者没有使用晦涩的术语,而是用日常生活中的力学现象来类比,比如水流的推动、鞭子的甩动,这种接地气的解释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更令人称奇的是,书中对“听劲”的描述,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仅仅是感应对方的力量,更是一种主动的预判和引导,书中列举了多种不同角度的接触点模拟,配合插图的线条走向,让原本飘渺的“知彼”之术变得具体可操作。读完这部分内容后,我立即尝试在推手中运用,效果立竿见影,那种对手部接触的敏感度提升是实实在在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坚固桥梁,让习练者不再只是模仿外形,而是真正开始“体会”内涵。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显示出极高的学术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完美结合。我特别喜欢其对不同流派技术特点的对比分析,虽然本书主打某一特定体系,但作者并未陷入门户之见,而是客观地比较了不同理解在实战应用上的优劣。这种宏观的视野,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书中关于“虚实转换”的阐述,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停留在“实脚在前”或“虚步后撤”的简单定义上,而是深入到身体内部能量的调动和释放,如何做到“形在实处,劲在虚处”的精妙平衡。书中所用的术语,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也尽量做了现代化的解释,确保了跨时代的交流和理解。对于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分解,都配有清晰的“意图说明”,这帮助我理解了动作背后的“目的性”,而不是仅仅机械地重复。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经得起反复揣摩、越读越有新意的武学宝典,它不仅教授了技术,更点亮了习武者对自身潜能的探索之路。

评分

从装帧的质感到内容的深度来看,这本书显然是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的结晶。我尤其欣赏其对心法和意境的探讨,这往往是很多武术书籍所欠缺或草草带过的部分。作者深入阐述了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家功夫,其对个人心性的锤炼作用。书中关于“定静”与“变通”之间关系的论述,读来令人深思。它教导习练者如何在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时,保持内心的稳定核心,如同太极图中的阴阳转换,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在技术层面,我对书中对于“步法”的分解赞不绝口。不同的步型转换,不再是简单的脚部移动,而是与腰胯的整体联动,书中用大量的分解图展示了重心转移的轨迹线,清晰地标明了如何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对于我们练习者常常出现的“下盘不稳”或“重心滞涩”的问题,提供了极其精准的校正方向。这本书已经超越了一本简单的拳谱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人体运动哲学的入门指南。

评分

这本武学著作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古朴的韵味,仿佛能透过封面感受到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初翻阅时,我立刻被其中对于人体结构和运动原理的深入剖析所吸引。作者似乎不满足于仅仅罗列招式,而是力求探究“为什么”和“如何做到”。书中对呼吸与意念的结合,描述得细致入微,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践指导。比如,对于松紧转换的把握,书中用了好几页篇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肌肉群的协调发力,这对于我这种常年在练习中找不到“门道”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基础动作时,都会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前辈的经验总结,使得原本枯燥的形体训练立刻鲜活了起来,让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武术背后蕴含的文化精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着镜子反复比划书中描绘的姿态,体会那种“似松非松,似紧非紧”的微妙感觉,书中的讲解力度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也不会过于简化而流于表面。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武学理解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