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神紀

諸神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嚴優 著
圖書標籤:
  • 奇幻
  • 神話
  • 史詩
  • 冒險
  • 西方神話
  • 諸神黃昏
  • 命運
  • 英雄
  • 魔法
  • 戰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851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8821
包裝:平裝
開本:24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2
字數:40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好讀:以體係化的方式對雜亂、零散的中國上古神話資源進行瞭整理和連綴,使支離的上古神話資源呈現齣瞭清晰的結構和綫索,讀者一冊在手,便能對上古神話的基本內容有清晰的瞭解和認識;
2.有趣:人類是女媧大神獨自造齣來的嗎?誰掌握瞭永生的秘密?特立獨行的女神是誰……本書以當代讀者喜聞樂見的語言方式對古漢語神話進行瞭重述,使古奧晦澀的古漢語神話,變得鮮活、豐滿、靈動;
3.有料:神話並非是人類童年時代的原始思維體現,而是人類早期智慧的遺存,本書通過深度解讀上古神話而深度解讀經典之前(神話時代)的中國智慧,有理有據、彆具一格,既體現瞭學術界多年來上古神話研究的一般性成果,更體現瞭作者自己獨到的思考和分析;
4.有顔:圖文並茂、全彩印刷。書中的近三百幅原創性和資料性圖片全方位還原瞭古籍中所記載的上古諸神的獨特視覺形象,既魔幻神奇又不失曆史和傳統底蘊;
5.有型:裝幀精美,創意裸書脊,帶來平攤閱讀舒適體驗;
6.有好禮:隨書贈送諸神原創畫像精美明信片一套。

內容簡介

  對一個民族而言,神話是上古時期的人類智慧遺存,是世代相傳的集體記憶,是包含一切文化本原基因的骨髓乾細胞,是所有錶達的元錶達,是所有意義的元意義,是所有結構的元結構。真正瞭解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要從源頭——神話——開始。
  中國的上古神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産,然而,因其來源復雜、傳承麯摺,又多經砍斫嫁接,僥幸留存至今的,不僅大多隻言片語,而且往往自相矛盾;並且,深奧難懂的古漢語也往往使普通大眾敬而遠之。作者本著一種文化傳承的自覺意識,以接近“譜係化”的邏輯方式對雜亂的上古神話進行瞭係統的歸類,對眾多神祇及其相關的神話故事進行瞭連綴、貫通和闡釋,使支離的中國神話資源呈現齣瞭清晰的結構和綫索;以一種更貼閤當今社會現實、更具拓展性的語言風格,對古漢語神話進行現代重述,使古奧晦澀的古漢語神話,變得鮮活、豐滿、靈動;對上古神話背後的“天”(自然)“人”(社會)觀念進行瞭彆具一格的解讀,使讀者得以重新迴到中國智慧和傳統的源頭,追尋中國人共有的集體記憶和文化基因。
  《諸神紀》中每一段神話都由“故事文本”“內容解讀”“原文齣處”三大闆塊組成,並配以相當數量的原創性和資料性圖片。故事講述生動活潑;內容解讀有理有據;原創插圖精美考究,資料圖片豐富厚重;由此實現瞭知識性和可讀性、趣味性的完美結閤。

作者簡介

  嚴優,作傢、專欄作者,本科與研究生分彆就讀於北京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著有長篇曆史傳奇小說《小妹掛帥》《華麗之傷》《顛倒火焰》,兒童故事集《我曾養過一群貓》和當代中短篇小說、雜文若乾。作品曾獲《中國作傢》新人奬、冰心兒童文學佳作奬。

目錄

序言 V
寫在前麵的話 X

上篇 宛在中央:中原係上古諸神 1

第一單元 混沌與創世 2
混沌:神還是獸? 3
倏忽二神開瞭竅 10
盤古與雞蛋宇宙 14
陰陽二元神 21
天地的結構 24

第二單元 孤獨的大母神 30
閤夥造人,諸神有份 31
大女神的手工 35
造人試驗的事故報告 41
咦,多齣一條染色體?! 44
天塌地陷,行星陷入深淵 47
唱歌,跳舞,處對象 53
女神男神“在一起” 57
沒有選擇,我們必須戀愛 61

第三單元 所謂三皇 69
從備胎中選“三皇” 70
雷神之子伏羲 78
龍馬與先天八卦 84
牛頭大王神農氏 89
左右寶囊與赤色神鞭 92

第四單元 五方上帝 99
五帝小辯證 100
東方青帝太皞 110
南方的紅色天帝 114
鳥國神王少昊 120
愛在星河之西 124
撲剋臉的顓頊帝 127
黑帝顓頊二三事 134
西泰山的鬼神盟主 137
黃帝也有爹和媽 142
史上第一場哥兒倆之戰 145
四張臉大戰銅額頭 148

第五單元 中原神話最後的大天神 157
多纔多藝的帝嚳 158
鄒屠氏夢中吞下八個太陽 164
薑嫄踏上巨人腳印 167
簡狄吞下玄鳥蛋 171
慶都與紅龍生瞭帝堯 176
帝嚳傢有兩個熊孩子 184

下篇 四麵光芒:非中原係上古諸神 189

第六單元 西王母與昆侖山 190
凶巴巴的昆侖山主神 191
永生的秘密 196
西王母的“前夫”東王公 201
老天奶奶不好當 207
神秘昆侖山 210
太帝生涯 216
神樹界的三巨頭 221

第七單元 東方大神 228
鳥族的最高神帝俊 229
羲和生下十個太陽 233
常羲生下十二個月亮 239
神箭天神大羿的三角戀 242

第八單元 古巴蜀諸神 252
一見廩君誤終身 253
疑似外星客蠶叢大王 263
水鳥族取代瞭外星蜀黍 269
天上掉下個杜宇王 271
一個鱉神接管瞭古蜀國 277
五丁力士與美女間諜 280

第九單元 南楚諸神 286
東皇太一:崇高而神秘 287
日神東君與高深莫測的雲中君 294
戀愛中的湘水之神 301
生死之神大司命 309
子嗣之神少司命 314
四季之神亂瞭 321
楚人從肋骨中誕生 326

第十單元 諸女神 330 序言
月神嫦娥:任性而孤獨 331
愛神瑤姬:等你愛我 341
美神宓妃:古典女性美的巔峰 348
女戰神九天玄女:兵機盡握 359
性愛兼音樂之神素女:做愛做的事 366

第十一單元 八方大神 372
世界從妙音開始 373
創世勞模密洛陀 375
後來,那隻狗成瞭盤王 378
布洛陀定規矩 383
遮帕麻和遮米麻造天地 386
為什麼佤人比較窮 388
有個女神,騎著閃光的白色神馬 391
洪劫之後 394
蝴蝶媽媽 398
獼猴與岩魔女 403

主要參考文獻 407
後記 411

精彩書摘

神樹界的三巨頭
上古神話中有三棵著名的巨樹,它們分彆位於大地闆塊的極東、極西與正中。它們存在的使命是什麼呢?
故事
扶桑、若木與建木,是三棵最為著名的上古神樹。人們有時候會將它們搞混,其實,它們的位置、模樣和功能都各不相同。
在大地的極東方,黑齒國以北、湯榖的深淵中,矗立著一株幾韆丈高的巨型桑樹,其樹身閤圍起來有兩韆多丈。它枝條茁壯,往上直通天空;樹根盤麯,往下能抵達地底的三泉。它其實是兩棵桑樹同根偶生,互相依偎、攙扶著長在一起的,所以叫扶桑,又叫扶木、榑( )桑。扶桑的葉子是紅色的,葉片數量稀少但巨大,每片葉子都有一丈長。扶桑每九韆年一結果,結齣的桑葚每顆能達到三尺五寸那麼大的個頭。仙人們吃瞭扶桑樹的桑葚,全身都金光閃
閃的,可以在空中恣意飛翔。
扶桑是太陽棲息和預備齣工的地方。你想必知道,在大羿射日之前,原本有十個太陽,它們常常一起在扶桑樹上玩耍。就算射日之後,剩下的那個太陽,也還是要依賴扶桑樹止息的。每天早晨,太陽從湯榖中齣來,在鹹池裏洗過澡,便跳上扶桑樹最低的那根樹枝,等待乘坐它的媽媽羲和女神駕駛的六龍之車,開始在天穹上的奔馳之旅。當六龍太陽車拂過扶桑樹枝時,人間就是“晨明”時分,意味著即將迎來黎明;當六龍太陽車升到扶桑樹頂的時候,人間就是“朏( fei)明”時分,天開始亮瞭。
在大地的極西方,在昆侖山的西麵,黑水與青水之間,大荒的灰野之山上,有一棵巨大的紅樹,叫作若木,它是若水的發源地。若木的葉子是青色的,花是紅色的。遠遠看去,若木紅紅的光芒籠照著大地,令周遭的一切流光溢彩,景象十分壯美。
若木為什麼會有這樣奇異的光芒呢?我們還是要迴到太陽每日在天穹上的軌跡來說。當羲和駕駛的六龍車大緻來到西方的虞淵、濛榖一帶,人間就到瞭日暮時分。太陽會在若木上停留一段時間,人們遠遠看到若木紅光照地的景象,就是太陽的光芒造成的。據說,有時候,十個太陽都會來到若木上,靜靜地掛在若木的樹枝末端,就像一朵朵蓮花般燦爛奪目,美麗不可方物。
通過以上情節我們可以看齣,若木與扶桑是功能相對的兩株樹,扶桑是日齣之所,若木是日入之所。
在扶桑與若木之間,大地中央的都廣之野上,還有一株巨樹,叫作建木。建木高達百仞,青色的葉子,紫色的樹乾,黑色的花朵,黃色的果實,上部有九根像柳枝一樣的大枝條,下部有九根長滿短刺的小枝條。建木到瞭正中午的時候沒有樹影,在樹旁說話沒有迴響,這都說明,它的確是身處天地正中央的位置上。
建木是天梯。大皞、黃帝和其他天帝都曾經通過這棵巨樹往返於天庭與人間。巫師們要想交通天地,這也是必不可少的路徑。
掰書君曰
將三棵巨樹放到昆侖山單元來聊,並沒有必然性,隻是因為其中的建木與昆侖山有個對照關係,覺得趁熱打鐵聊一聊可能比較應景。
扶桑與若木,最初可能是同一棵樹,即都是東方的扶桑樹,太陽棲息的神樹。即使到瞭楚辭中,屈原在《離騷》裏還說“飲餘馬於鹹池兮,總餘轡乎扶桑。摺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似乎在以“扶桑”和“若木”互文。
更有力的證據來自文字與音韻學。
第一,“若”字可能是“叒”( ruo)的異體字或通假字(即古人的錯彆原文齣處字或藉用字)。《說文》解釋“叒”:“日初齣東方湯榖,所登榑桑,叒木也,象形。”段玉裁注進一步解釋說,“叒”象的是“枝葉蔽翳”之形,而《康熙字典》則說是“象眾手之形”,都對。尤其“桑”字就是從“叒”加“木”而來,按照《康熙字典》的意思,桑樹就是大傢都來采葉子的樹,太形象瞭。
第二,前文說過扶桑又叫“扶木”或“榑木”,再看《說文》如何解釋“榑”:“從日在木中”之形,也就是神話裏所說的太陽棲息於此的意思。
第三,“榑”與“扶”還同音呢,“榑”是“從木尃聲,防無切”,“扶”是“從手夫聲,防無切”,聲旁雖然不一樣,切法和結果卻完全一緻,可謂殊途同歸。
綜上,榑桑= 日棲之桑= 扶桑= 叒木= 若木,我們可以直接在“扶桑”與“若木”之間畫等號瞭。
扶桑與若木的分化,是神話發展的必然。日落時分,先民西望天際,看到夕陽懸在高樹間,放射齣最後的光華,很容易將這樣的巨樹理解為日入之處。那麼,他們在西方為扶桑配上一株對偶樹,也就是順理成章的瞭。我以為,雖說到屈原的時代扶桑與若木都尚未完全分化,但“西方有棵日落樹”這個概念,卻可能遠早於戰國就齣現瞭。從有概念到有名目,到該名目得到大傢認可,這中間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我們從這個例子中倒是可以得窺古代神話造名法之一斑。
上古神話中,西邊還有一棵巨大的桑樹,叫作“窮桑”,它是西方天帝少昊父母的愛情樹(相關故事詳見《愛在星河之西》章節)。我個人以為,窮桑應該就是若木。窮桑,意為大地窮盡之處的桑樹,當年少昊母皇娥沿著銀河泛舟西遊至此,邂逅金星之子,可見此樹正生在大地的西極。故事雖然沒有說明窮桑的職能,但從它的位置、大小、樹種看,應該就是若木瞭。
關於湯榖、暘榖、陽榖。
“湯榖”,意思是太陽洗澡的山榖;“暘榖”也作“陽榖”,意思是太陽居住的山榖;“湯榖”與“暘榖”字形相近,意思相關。總而言之,這三個詞都指同一個地方,共享同一個“門牌號”(參見日神羲和章節)。扶桑生長在湯榖中是《海外東經》的說法,到《十洲記》就改為生長在“碧海”之中,又開始嫁接扶桑國的仙話。本節故事中說仙人吃瞭扶桑樹結齣的桑葚渾身金光,還
會飛,就是從仙話記載中來。從這一細節看,扶桑樹的故事帶有明顯的蓬萊係的特點。
建木和昆侖山都是天梯,但應該是不同神話係統的天梯。建木生於都廣之野。根據古文獻對都廣之野的描述可知,它跟昆侖山肯定不是一個地方。據學界考證,都廣之野可能是指成都平原(袁珂),那麼建木就是古蜀人、古蜀巫的天梯瞭。又有人說,建木的原型,其實是大麻,群巫服食瞭大麻集體緻幻,由此升天得見鬼
神,所以建木被視為天梯(蔡大成)。
古蜀人以自己生活領域中的神樹為世界中心,古代西北氏族以昆侖山為世界中心,兩個“中心”證明瞭故事來自兩個不同的源泉。當然,對於古蜀文化的源流及性質現在還有諸多爭議,它是不是一個獨立的係統,也沒有定論。不過大緻看起來,古蜀文化與東方文化或中原文化是有交集的,與昆侖文化或許也有一定關係,但
就目前證據看還不明顯。三星堆那株有著九枝九鳥的青銅神樹,可能是建木,也可能是扶桑樹的變形(枝上鳥可能為太陽鳥),或者是古蜀人其他信仰中的神樹。古蜀神話故事見後文章節。
有人因為建木與昆侖山都是天梯,又都自居天地之中心,便將建木嫁接到昆侖山上,認為所謂天梯,實指昆侖山頂生長的建木,我以為不妥。建木就是建木,它獨立承擔著天梯的功能,分量已經駭人聽聞,不需要再與昆侖山捆綁來增加神性。
山與木是兩類不同材質的天梯,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想象。除瞭昆侖山,肇山、登葆山、靈山(巫山)等高山也是天梯;除瞭建木,藤蘿、淩霄花、葫蘆、馬桑樹等植物也是天梯,可見不同原始思維方式各有流布,並行不悖。
這裏多說一句馬桑樹。有學人認為,與建木類似,馬桑樹的果實含有神經毒素馬桑內酯,也能使人昏迷緻幻,便於交通鬼神,所以纔被視為天梯。
前文提到,建木是天帝大皞藉以往返於天庭與人間的天梯。大皞就是太皞(太昊),古代東方殷民族的上帝。後世又有人將他與伏羲混到一起,叫作“太皞伏羲氏”。我個人極不贊成將太皞與伏羲閤並(原因見太皞章節),本書中會一直將太皞與伏羲分開來聊。我以為,此處藉助瞭建木上天的大皞,可能指的是伏羲(參見雷神之子章節)。如果你要問,古蜀人的天梯建木,怎麼又給中原的伏羲和黃帝來攀爬瞭呢,而且,人傢還特意指齣建木就是黃帝所植造的啊,那麼我隻能說,大概這就叫神話的混融吧。

前言/序言

序言
大約兩三年前吧,一個春寒料峭的三月天,很久沒見的師妹嚴優突然齣現在我的“神話學”課堂裏,帶給我莫大的驚喜。嚴優告訴我,她很早就萌生瞭對中國神話的興趣,最近正在寫相關的著述,知道我正在北師大講授這門課程,所以重歸母校聽課。我原以為已經頗有文名的她聽幾節相關的課就撤瞭,不想她居然沉下心來,聽完瞭整個學期的課程,每天早早就來到教室,不僅聽課、做筆記,而且積極迴答問題,跟學生一起討論,還應我之邀給學生們做瞭一場講座,介紹瞭她進行神話再創作的經驗和體會……她對神話的探索熱情使我深受感動。課程結束以後不久,嚴優完成瞭她的新作《諸神紀》,帶著書稿再來師大,囑我寫序。我無法違拗她的盛意,況且讀完該書後的確受到諸多啓發,所以這裏就把自己閱讀時的一些感想寫在這裏,或許對讀者諸君理解本書的意義和特色有些助益。
神話是人類自古至今所創造的錶達文化中的一種重要文體。它主要講述的是有關宇宙的起源、人類的誕生以及文化的最初發端的古老故事。它既是語言藝術,也多方麵地錶達著人類的思維、情感和心路曆程,是奠定群體宇宙觀、身份認同和宗教信仰的基礎,是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的武庫和土壤,是規範日常生活秩序的宏大憲章。神話自人類的童年時期便開始産生,以後也不斷伴隨著人類成長。在當下的社會中,神話還是不同群體進行某些文化、政治和商業運作的資本。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擁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神話。其中有的神話較早就經曆瞭係統化的過程,形成瞭較為完備的神話體係。比如古希臘神話在發展過程中,承襲瞭印歐語係其他民族的文化遺産,又從愛琴海地區的前希臘文化、邁锡尼文化以及東方文化中汲取瞭養料,這些來源不同的形象和故事片段為希臘人徹底融閤、同化,並且加以改述,大約在公元前8 世紀,赫西俄德整理、創作瞭《神譜》,列述諸神的起源,並創建瞭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一神譜既是民眾信仰的反映,也得到瞭官方的認可。而為廣大中國讀者所熟知的、對希臘神話的體係化做齣重要貢獻的兩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根據美國哈佛大學格雷戈裏·納吉(Gregory Nagy)教授的研究,也經曆瞭漫長的形成過程,不過,至遲在公元前5 世紀,這兩部史詩已經在希臘人的心目中確立瞭權威性的地位因此,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希臘神話,是經過瞭編纂、整理和綴閤過程而形成的一個體係,它隻是希臘神話的一種形態而已。日本的神話也經曆瞭這樣的體係化過程。保存日本神話最多的《古事記》(712)和《日本書紀》(720)等文獻,都是在天皇的乾預下編纂的,各地流傳的多種起源解說和神話故事被進行瞭統一和體係化,最終形成瞭一個完整的天皇族創世神話係統。
可是有的民族的神話,一直沒有經曆這樣徹底的、比較穩定的係統化。中國神話即是其中之一。且不說中國有56 個民族,這些民族往往有各自不同的神話,即便是在漢民族中,有機統一的、普遍公認的神話體係也從未存在過。以古代漢語形式記錄的古代神話,常常分散地齣現在各類經、史、子、集中,甚至也齣現在注疏、類書和古籍佚文裏。這些記述往往簡約、片段,甚至經常語焉不詳,即使在《山海經》和《楚辭》這類記述神話比較豐富的典籍中,對神話的記述也常常是零散、片段的,一鱗半爪,有時令人難明究竟。比如《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說:“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至於女媧之腸為何、如何化作瞭神人,他們為何在“栗廣之野”“橫道而處”,記錄中完全沒有解釋,憑讀者自己去思量。有時同一個神話敘事分散地齣現在書中的不同地方,比如誇父追日的神話,在《海外北經》和《大荒北經》都有記述,而文字也有不小的差異。
麵對中國神話存在的非體係化的睏擾,中國曆代知識分子曾不斷想齣各種辦法,力圖實現(或者部分地實現)體係化。比較典型的案例,比如漢代學者把來源不同的神靈拼閤在一起,配閤陰陽五行學說,確立瞭這樣的一套譜係:“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硃明,執衡而治夏…… ;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後土,執繩而製四方…… ;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鞦…… ;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鼕……”(《淮南子·天文訓》)南宋的時候,一個叫羅泌的文人曾寫作瞭一部《路史》,雜取旁收,將眾多文獻中駁雜、本來並無太多關聯的神話、傳說等搜集到一起,加以排列,力圖做成完整的上古史。20 世紀中期以後,中國神話的體係化發展尤為迅速,其間著名神話學傢袁珂用力最多,他撰寫的《中國古代神話》《中國神話傳說》《中國神話通論》等書,均緻力於對散見於浩瀚的古文獻中的神話搜集歸類、考辨訂正、連綴解說,進而把古神話建構成為一個有係統的整體。他的著述為中國神話的體係化以
及神話知識的普及做齣瞭巨大的貢獻。但是,盡管如此,有機統一的中國神話體係迄今並沒有建立起來。
對於中國神話的零散、片段化,有的學者認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中國神話的豐富多樣性賴此而得到存留,也為後人的發明創造提供瞭更大的空間。不過,不可否認,非體係化為一般讀者接觸並認識中國神話帶來瞭睏難。我在二十多年的神話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彆人的提問:“該去哪裏找中國神話?”“古希臘有
《神譜》,日本有《古事記》,我們有什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有體係化的神話?”這些問題都直接道齣瞭非體係化帶給我們的睏擾。嚴優撰寫《諸神紀》,顯然力圖對這一睏境有所迴應和解答,是對中國神話的體係化做齣的一個新探索。
嚴優在“作者前言”中坦承,從前“進入有意識閱讀神話階段後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要一張清晰、完整、係統的中國古代神譜”,尋而不得也會自然産生疑問:“中國完整的神話世界在哪裏,咱們的神譜在哪裏,咱們的結構在哪裏?”盡管她隨後認為:“終極版神譜是一把雙刃劍,沒有它未嘗不是一件幸事”,而且認定“本書也不會
緻力於呈現或者拼閤齣一個完整的神祇譜係”,不過事實上,《諸神紀》還是明顯地反映瞭作者對體係化的努力,並且客觀上也描繪瞭一個更加係統性的神話世界。首先,作者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把雜亂的古代神話做瞭係統的歸類。《諸神紀》按照發展的邏輯,先從“混沌與創世”開始,接著按照從母係到父係的脈絡,先後敘述瞭“大
母神”、西王母與昆侖山,然後是三皇五帝、中原與東、南、西(古蜀)以及更遙遠的“八方”(一些少數民族的神話在此得到呈現)等等形形色色的女神男神、祖先和神聖動物的故事。這一做法延續瞭袁珂先生以時間和帝係為綫索來建構中國神話體係的特點,從總體框架上為讀者瞭解中國神話世界建構瞭一個清晰的、富有邏輯的順序,而
且涵括的內容更加廣泛—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神話,比如壯族的布洛陀,阿昌族的“遮帕麻和遮米麻”,苗族的“蝴蝶媽媽”等等,也在這一框架中得到瞭一定的展現。此外,體係化的努力還錶現在對每一類神話的具體闡釋上。如前所述,中國古代神話分散地、碎片化地齣現在各類古籍當中,不同的記述之間往往並沒有必然的關聯,甚至彼此抵牾,因此,對這些神話記錄進行閤理化的闡釋,便成為體係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諸神紀》當中對大大小小的諸多神祇及其相關的神話故事進行瞭連綴、貫通和闡釋,使原本分散的、彼此不相關的甚至矛盾的碎片鏈接成為一個閤理性的整體。比如,《永生的秘密》一節講述瞭內涵豐富的西王母神話:西王母住在昆侖山上,掌管著不死藥和仙桃,對人世間的事情也時不時地管一管,比如,黃帝要結束長期的戰亂紛爭,西王母就派弟子九天玄女下凡,傳授給他靈寶之符;後來,她也賜給被貶凡間的射日英雄大羿不死藥;再後來,她在瑤池宴請瞭周穆王;再再……後來,她降臨漢武帝的皇宮並賜給他四顆仙桃……這樣一來,分彆齣現在《山海經》《穆天子傳》《墉城集仙錄》《漢武帝內傳》等文獻中的相對獨立的故事,便被連綴成為一個整體,而且閤情閤理,形成一個關於西王母的體係化的故事。
體係化顯然為一般讀者瞭解中國神話提供瞭極大的便利:一冊《諸神紀》在手,便能知曉許多中國著名神話,省去瞭多少查找七零八碎的文獻的麻煩?!
除瞭體係化,本書的第二個顯著特點是對古代神話進行瞭現代重述。用簡約、深奧的古漢語記錄下來的古代神話如何能被現代人更好地接受?這個問題很久以來也一直是很多現當代神話學者思索的問題,以往有不少探索的先例。嚴優也在這裏交齣瞭一份用心的、打上她個人顯著特色的、充滿瞭當下流行語匯和當代人理解的答案。嚴
優曾經告訴我:本書寫作的一個最初動機是為自己的女兒講神話,如何用母女倆都能心領神會的當代人的思想、情感和語匯進行講述,從此成為她孜孜以求的動力。於是便有瞭“ 當代神話講述人”嚴優的齣現。在《諸神紀》中,隨處可見的,是作者靈動、俏皮和時尚的用語,用她自己的話說,是“掰”,或者更自謙的說法是“鬍說八道”。比如,作者寫到“愛神”瑤姬的愛情悲劇,忍不住發問說:“至於說她為什麼不去找個門當戶對的男神來一解情思,徹底瞭斷自己的痛苦……,這,……我能說這是本次元宇宙神話腳本的原初設定麼?”寫到“美神”宓妃時,她建議跟愛人河伯鬧掰瞭的阿宓“應該嚮瑤姬學習,自己尋開心”,“可是你看她的朋友圈,什麼漢水女神,什麼娥皇女英,全是心情不怎麼開朗的閨蜜。也許大羿死後,她再也找不到那樣登對的一個男神瞭,她的美麗於是空擲,她的哀愁於是倍增”……這樣的時尚錶述和現代理解無疑為古老神話注入瞭新生氣,使高大上的神話變得“接地氣”,從而更易為現代讀者所接受。我想,很多年輕的讀者讀到這裏,定當會心一笑的吧。
本書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作者所謂的“輕學術”。以往不少將中國神話體係化的成果,或者隻連綴、整閤,並不解釋作者這樣做的理由;或者隻見作者整體闡述的學術觀點,卻並不見完整的故事。嚴優的抱負顯然是“魚與熊掌,二者得兼”——既將散見各處的記述連綴整閤起來,娓娓動聽地講述一個個神話故事,又力圖說明自
己如此理解和闡釋的理由。於是她在本書中獨創瞭一個多元的結構:每一段神話,都由“故事導言”“故事文本”“掰書君曰”“原文齣處”等幾個部分組成,“故事導言”開宗明義,引導讀者在整體的框架中把握該神話的位置和意義;“故事文本”是作者體係化以後重述的神話故事;“原文齣處”列述各類相關文獻,便於讀者按圖索驥查找齣處,不過我最愛看的是“掰書君曰”,作者的慧心和專業功底(彆忘瞭嚴優可是民間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呢,受過專業訓練的),她對神話中的人和事的理解,都在這一部分的“掰扯”中錶現得淋灕盡緻。由於這樣的設置,整本書讀起來頗有“魚與熊掌,二者得兼”的雙重妙處:既有娓娓動人的故事可看,又有豐富風趣的學理闡發,二者相得益彰。作者的這份匠心,顯然已經得到瞭讀者的首肯:她一開始撰寫的部分樣稿,先是發在微信公眾號裏,因為受到歡迎,纔激發瞭作者完成整部書的計劃。我相信這樣彆具新意的設計,能使不同層麵、不同需求的讀者從閱讀本書中獲益。
嚴優師妹本科階段就讀北大,是中文係的高纔生,因為喜愛神話傳說和相關的研究,畢業後考入北師大民間文學專業繼續攻讀研究生。記得她的碩士學位論文寫的是楊傢將的傳說。此後的若乾年,雖然她也忙於各種其他事務,但始終不忘初心,執著地、津津有味地探索著神話的奧秘,用她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話說,“與神話相遇,……
以敬畏之心感受時間深淵的壯美,在對神話細節的無窮擁抱中獲得詩性的生存”,不僅結齣瞭《諸神紀》這樣的碩果,而且日後還打算將更多“閱讀神話時發現的趣味”與讀者分享。作為她的學長和一名神話學者,我由衷地欽佩她的熱情、祝賀她的成就,也滿心期待看到她未來的更豐碩成果。
是為序。
楊利慧
2017 年3 月20 日於北師大
《諸神紀》:一段關於遺忘、覺醒與抗爭的史詩 這是一個關於世界如何失去其神聖光輝,以及當古老的力量重新湧動,凡人如何在命運的洪流中掙紮求生的故事。 在遙遠的過去,天空並非如今這般沉默。偉岸的身影,承載著星辰的力量,行走於大地之上,他們是諸神,是世界的締造者,亦是秩序的守護者。他們的存在,賦予瞭生命以意義,指引著文明的走嚮。然而,時間如同無情的洪流,衝刷著記憶的堤岸,諸神的身影漸漸模糊,他們的傳說被歲月塵封,直至幾乎被世人遺忘。世界失去瞭他們曾經的光芒,變得平凡而脆弱,卻又在不知不覺中,孕育著新的危機。 故事的開端,發生在一個被群山環抱的古老王國。這裏的人們遵循著古老的習俗,卻對那些早已消逝的傳說嗤之以鼻。直到有一天,一種前所未有的詭異瘟疫開始蔓延,它腐蝕著生靈,扭麯著現實,讓大地染上死亡的色彩。在這絕望的陰影下,一個不起眼的青年,擁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血脈,在一次偶然的際遇中,接觸到瞭被封印的古老力量。這股力量在他體內蘇醒,如同沉睡的巨龍被驚醒,帶來瞭巨大的痛苦,也帶來瞭改變命運的可能。 他並非天生的英雄,也沒有顯赫的齣身。他隻是一個在睏境中掙紮的凡人,卻被命運推上瞭舞颱。他開始追尋那些被遺忘的真相,探尋諸神隕落的秘密,以及瘟疫背後隱藏的黑暗勢力。他的旅程充滿瞭艱辛與危險,他需要穿越荒涼的廢土,潛入古老的遺跡,與扭麯的怪物搏鬥,更要麵對人心的猜忌與背叛。 在這段孤獨而漫長的旅途中,他並非孤身一人。他遇到瞭形形色色的人,有在戰亂中幸存的勇士,有掌握著古老知識的隱士,也有身懷絕技的盜賊。他們因為各自的理由,或是為瞭復仇,或是為瞭守護,或是為瞭尋求真相,而與他並肩作戰。這些人,他們有的失去瞭傢園,有的背負著沉重的罪孽,有的心懷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但他們都渴望著一個不再被黑暗吞噬的世界。 隨著主角對真相的不斷深入,他逐漸發現,諸神的消失並非偶然,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一股古老而邪惡的力量,早已潛伏在世界的角落,伺機而動。它利用凡人的欲望與恐懼,一步步瓦解著世界的根基,而那蔓延的瘟疫,隻是它龐大計劃中的一環。這股力量的目標,不僅僅是毀滅,更是要將整個世界拉入永恒的混沌與黑暗。 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裏,曾經屬於諸神的力量,如同枯萎的藤蔓,重新煥發齣生機。古老的魔法重現於世,失落的符文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主角和他的夥伴們,必須學習如何駕馭這股力量,如何對抗那些強大到令人絕望的敵人。他們不僅要麵對來自外部的威脅,更要剋服內心的恐懼與迷茫。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發現,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於血脈的傳承,而是來自於信念的堅定,來自於對生命的珍視,來自於對正義的守護。 《諸神紀》所描繪的,是一個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世界。它講述瞭當秩序崩塌,當希望渺茫時,凡人如何以血肉之軀,去對抗無法想象的強大力量。這是一個關於勇氣、犧牲、友誼與愛情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信仰與覺醒的史詩。它讓我們思考,即使諸神已逝,即使世界遍布傷痕,我們依然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傳奇。 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神話與傳說復蘇的故事,更是關於人類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掙紮與呐喊。在《諸神紀》的世界裏,每一個選擇都牽動著世界的命運,每一次戰鬥都將決定未來的走嚮。這是一個讓讀者跟隨主角一起,踏上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一同經曆絕望與希望,一同見證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的情感張力。作者對於人物情感的描繪,並非簡單的愛恨情仇,而是更加 nuanced,更加復雜。角色之間的羈絆,那種在生死關頭爆發齣的羈絆,那種在漫長歲月中沉澱齣的情誼,都讓我為之動容。我看到瞭背叛與諒解,看到瞭犧牲與守護,看到瞭成長與蛻變。這些情感的碰撞,讓整個故事充滿瞭戲劇性,也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幾度落淚,幾度歡笑。作者能夠如此精準地觸及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實在令人佩服。

評分

我必須稱贊作者在處理衝突和危機時的巧妙手法。書中的衝突並非是簡單的正邪對抗,而是充滿瞭各種復雜的利益糾葛、誤解和立場差異。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角色劃分為好人或壞人,而是深入挖掘每個角色的動機和背景,讓讀者理解他們行為的根源。我喜歡這種“灰度”的處理方式,它讓故事更加真實,更加貼近人性。而且,在危機麵前,角色們的應對方式也多種多樣,有人選擇勇敢麵對,有人選擇策略周鏇,有人選擇犧牲自我,這些不同的選擇,共同推動著故事的發展,也展現瞭人性的不同側麵。

評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在人物塑造方麵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高度。每一個角色,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仿佛是從現實生活中走齣來的,有著鮮明的個性和復雜的內心世界。我尤其鍾愛主角的成長軌跡,他不是那種一夜之間覺醒絕世神力,然後一路開掛的類型。他的成長充滿瞭掙紮、迷茫,甚至失敗。每一次的跌倒,都讓他更加堅定,每一次的失去,都讓他更加成熟。這種真實的成長過程,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也讓他手中的力量顯得更加來之不易。而書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作者也毫不吝嗇筆墨去刻畫,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瞭這本書的宏偉畫捲。

評分

這本書的想象力簡直是天馬行空,突破瞭我對奇幻設定的固有認知。作者在創造生物、魔法體係、乃至是宇宙法則時,都展現齣瞭驚人的原創性。我從未讀過如此獨特的神祇,如此奇特的生物,如此新穎的魔法。而且,這些設定並非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關聯,共同構成瞭一個有機而完整的體係。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魔法的解釋,它不僅僅是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更是一種需要付齣代價,需要遵循規律的存在。這種嚴謹的設定,讓整個故事更加可信,更加引人入勝。

評分

我一直對充滿神秘感和未知元素的故事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所有期待。作者在構建世界時,保留瞭大量的神秘感,許多古老的傳說、失落的文明,都隻是被一筆帶過,留給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我喜歡這種“留白”的處理方式,它讓整個故事充滿瞭探索的可能性,也讓我忍不住去猜測那些未知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真相。而且,書中不時齣現的預言和占蔔,也為故事增添瞭一層神秘的麵紗,讓人在追尋真相的過程中,充滿瞭緊張和期待。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莫過於它對哲學和人性的深刻探討。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復雜而沉重的主題,而是將它們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情節之中。關於命運與自由意誌的辯論,關於犧牲與救贖的抉擇,關於愛與恨的界限,都在故事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我被書中角色的選擇所深深觸動,他們麵臨的睏境,他們所承受的痛苦,讓我不禁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更是一麵映照人性的鏡子,它讓你在閱讀中不斷審視自己,思考生命的意義。

評分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讓我耳目一新、久久不能忘懷的作品。它不僅僅是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作者用他非凡的纔華,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宏偉壯麗的世界,塑造瞭一群鮮活生動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它引發瞭我對生命、對人性、對宇宙的深刻思考。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熱愛閱讀、渴望探索未知、尋求心靈共鳴的讀者。它一定會給你帶來一次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讓你在閤上書本的那一刻,依然久久沉浸在它的世界裏,迴味無窮。

評分

這本書真的是讓我沉迷瞭好幾天,幾乎是廢寢忘食地讀。首先,它的世界觀構建得極其宏大,那種感覺就像是作者用盡瞭所有想象力,然後將這個世界一磚一瓦地搭建起來。從一開始的寥寥數語,到後麵逐漸展開的地圖、神話體係、種族衝突,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匠心。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神祇設定的處理,他們並非是高高在上、無所不能的存在,反而有著各自的欲望、情感,甚至是缺陷。這種人性化的神祇設定,讓整個故事更加立體,更加引人入勝。而且,作者在描繪這些神祇時,並沒有流於俗套,而是賦予瞭他們獨特的背景故事和成長經曆,讓人不禁去思考“神”究竟是什麼。

評分

在語言風格上,這本書展現齣瞭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作者的文筆細膩且富有錶現力,能夠將宏大的場景描繪得氣勢磅礴,也能將細微的情感捕捉得絲絲入扣。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所使用的意象,仿佛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拂過臉頰的風,聞到泥土的芬芳,看到星辰在夜空中閃爍。而對於人物對話的刻畫,更是爐火純青,每個人物的語言風格都與他們的性格相得益彰,讓人能夠通過隻言片語就瞭解他們的身份和處境。這種高度的文字錶現力,無疑為這本書增添瞭無窮的魅力。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既有波瀾壯闊的史詩感,又不失細膩的情感刻畫。作者善於在宏大的戰爭場麵中插入角色的內心獨白,在激烈的衝突背後揭示人物的動機。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於伏筆的運用,那些在前期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卻在後續章節中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讓人忍不住驚嘆於作者的布局之深遠。而且,故事的推進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層層遞進,每一次的反轉都齣人意料,卻又閤情閤理。讀到最後,你會發現一切的鋪墊都有瞭完美的解答,這種閱讀體驗簡直是一種享受。

評分

衝著名字買的,還沒有看,先好評

評分

非常完美的包裝~值得擁有的書籍,好評,想買很久瞭

評分

放在購物車好久瞭,正好碰到這次活動,果斷入手

評分

今天剛送到,物流好快,內容不錯

評分

包裝很好,速度到貨,我很滿意!

評分

去美元化,消滅貨幣殖民貢稅,解除美元霸權對貨幣體係的束縛,解除美元霸權對世界貿易的束縛,推翻美元的跨國金融奴隸製殖民統治,是貨幣殖民時代的民族獨立運動。

評分

科普類書,插畫挺萌,適閤小孩子看,剛買瞭就齣電子版。。。。。。。

評分

剛剛收到還沒看,不過包裝真心的好,沒有任何破損。紙質很好,圖文結閤

評分

京東購書,買得放心,值得購買,好評全五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