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历代经典碑帖临写指南系列-华山庙碑临写指南
原价:12.00元
作者:芦荻
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40117719
字数:
页码: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华山庙碑》被誉为“汉隶第一品”,是汉代著名碑刻。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立于陕西省华阴县西岳庙内。碑额篆书“华山庙碑”四字。碑文,隶书22行,行38字,是当时郡守袁逢将前代所立碑文,按经传所载,重新整理铭刻的。内容记述了周至汉间,历代统治者祭华山的祀典。碑额两旁有唐李商隐、张嗣庆、崔瑁、李德裕等人题名。该碑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关中大地震,原石现已无存。这块自古至今一直被誉为“第一品”的名碑从此消失了一千多年。目前所知传世本见于著录者,有《四明本》、《华阴本》、《长垣本》、《顺德本》,被称为三本半拓片。之所以被称为“三本半”,是因为其中《顺德本》只拓了一半。
汉碑极少有刻书写姓名的,此碑末刻有“京兆尹敕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遣书佐新丰郭香察书,刻者颖川邯郸公修……”。其书法之精美,为世所称颂。
目录
第一章 《华山庙碑》概述
第二章 用笔
第一节 点画
第二节 横画
第三节 竖画
第四节 撇画
第五节 捺画
第六节 钩画
第七节 挑画
第八节 折画
第三章 间架结构
第一节 间架
第二节 结构
第三节 间架结构
第四章 偏旁部首训练
第五章 临池心解
附录 《华山庙碑》(局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果让我从一个醉心于传统文化体验的角度来评价,这套书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沉浸感”。它并非一本冷冰冰的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着你走进了那个尘封的时代。除了碑文内容本身,它在附录部分对魏晋风度、道家思想对书风的影响,以及当时社会对“古朴”审美的推崇,都有非常精炼而到位的阐述。这些文化背景的补充,使得临习不再是枯燥的技法训练,而成为了一次与古人精神世界的对话。每当我拿起笔,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墨在纸上的洇开,还有两千多年前那位匠人凿刻时的力道和心境。这种深层次的文化代入感,是很多纯粹的“技巧速成”类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它让人明白,书法是“书写的人”,写的是心性,而这套书,正是引导我们去探寻那份“心性”的绝佳媒介。
评分这套碑帖临习系列的整体装帧设计,尤其是对《华山庙碑》这一经典的选择,简直让人爱不释手。初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就非常抓人眼球,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带着微微的粗糙感,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封面设计上,选取了碑刻的局部高清拓片作为背景,古朴又不失大气,让人立刻能感受到里面内容的分量。排版布局上看得出来是下了大功夫的,字体的选取非常考究,既保持了原碑刻的韵味,又确保了现代读者在临习时的清晰度。尤其是那些辅助性的图解和释文部分,设计得非常巧妙,既不喧宾夺主,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顺畅。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字帖,更像是一本集书法史、碑刻鉴赏和具体技法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指南。它的细节处理,比如装订的牢固程度和内页的平整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敬畏之心。这种对手感和视觉体验的重视,对于一个沉浸于传统书法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极大地提升了临习的仪式感和专注度。
评分我惊喜地发现,这套《指南》系列在内容编排的逻辑性上,简直是为初学者和进阶者量身定做的一份路线图。它并没有一股脑地把所有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采取了一种层层递进的结构。首先是碑文的整体介绍,历史背景交代得清晰明了,让你在动笔之前,心里对这件“文物”有个宏观的认识。接着,它就开始深入到具体的笔画分析,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笔画要这样写”,而是通过放大、对比、甚至用箭头标注了运笔的提按顿挫,让那些原本难以捉摸的“气韵”变得具象化。比如,对于“蚕头燕尾”这种标志性特征,书里用了好几页的篇幅,拆解了每一个捺和横的收笔结构,对比了不同字形下的变化规律。这种细致入微的解构,极大地降低了临习的门槛,让过去感觉遥不可及的魏晋风骨,通过清晰的步骤展示,变得触手可及。它教会你的不是模仿,而是理解碑文背后的结构逻辑,这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与各种碑帖打交道的书法爱好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临写指南》在“实用性”和“学术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很多市面上的字帖,要么过于简化,只留了字形,失去了碑帖的精髓;要么就是学术性太强,充满了晦涩的考据,让人望而却步。但这套书显然研究得很透彻。它在提供清晰可临写的范本之余,还融入了一些对原碑刻风化痕迹的讨论。比如,在特定字形旁,会有一个小小的注释框,解释了某个点画的残损情况,以及专业书家对这种“残损”的处理建议——是应按原貌“填补”,还是顺应其势“借笔”?这种对“不完美”的探讨,恰恰是提升个人书法境界的关键。它引导我们思考,书法学习最终目的是在继承古人笔意后,形成自己的面貌,而不是成为一个刻板的复制机器。这种深层次的指导,让这套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字帖的范畴。
评分我特别欣赏它在字体排布上的用心良苦。市面上的很多字帖,要么是全篇打散重排,失去了原碑的章法结构;要么就是直接影印,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空间关系晦涩不清。这套《指南》则巧妙地采用了“对位式”的排版。左页是精选的、放大清晰的局部范例,右页则是对应的、保留了原碑完整章法的通篇对照。这种并置的方式,极大地帮助学习者建立“局”与“势”的联系。光写好一个字是远远不够的,碑帖的书法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整体的气韵和行气的连贯性。《指南》通过这种对照,让你在临摹单个字的同时,时刻不忘抬头观察整体的布局和节奏感,理解古人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到疏密得当、气脉贯通的。这种对章法训练的重视,使得临习过程不再是孤立的描红,而是对一篇完整艺术作品的整体把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