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宏箱鼓自學入門(附光盤)

卡宏箱鼓自學入門(附光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馬蒂亞斯·菲利普森 著,大梁 譯
圖書標籤:
  • 卡宏箱鼓
  • 箱鼓
  • 自學
  • 入門
  • 樂器
  • 音樂
  • 節奏
  • 打擊樂
  • 光盤
  • 教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音樂齣版社
ISBN:978710305297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040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2
正文語種:中文
附件:光盤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卡宏箱鼓自學入門》(引進版)是我社齣版的卡空鼓入門教程,卡空鼓是近幾年纔在中國逐漸興起的一門大眾流行類打擊樂器,即可獨奏亦可伴奏。由於其音色獨特、上手容易,因而尤其受到廣大節奏愛好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喜愛。《卡宏箱鼓自學入門》從海倫德引進,與“吉他中國”蘑菇音樂聯盟閤作,是他們社會打擊樂培訓的指定教材。《卡宏箱鼓自學入門》附CD兩張,全麵詳細有效地引導讀者從零起步進行係統的學習。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序言

前言

卡宏箱鼓其實就是個木箱子,當我第一次路過音樂商店,在架子上看到它的時候,就被它的簡單吸引瞭。起初沒有人能準確告訴我它是什麼以及它的用途,更彆說怎麼演奏瞭。

近些年,卡宏箱鼓已經廣為人知。20世紀70年代初期,弗拉門戈音樂使得卡宏箱鼓在歐洲很流行。但是最初它的演奏範圍僅限於單純的“倫巴盒子”。在90年代末期,它已經作為打擊樂器被用於各種音樂中。

卡宏箱鼓是19世紀在古巴和秘魯齣現的。因為政府禁止奴隸打鼓,並沒收瞭他們的樂器,奴隸們就將卡宏箱鼓用作鼓的代替品進行演奏。

我也經常將卡宏箱鼓代替鼓使用。在不插電演奏會中,因為不能使用電聲樂器,卡宏箱鼓就成瞭伴奏樂器的理想選擇。

這本書將幫助你更多地瞭解卡宏箱鼓,並鼓勵你用這個特殊樂器演奏屬於你的節奏和音色。

馬蒂亞斯.菲利普森



節奏的召喚:現代打擊樂入門精選指南 一、 鼓組的基石:從零開始構建你的節奏感 本書旨在為所有對現代音樂節奏和打擊樂器抱有濃厚興趣的初學者提供一套係統、實用且富有啓發性的學習路徑。我們深知,踏入打擊樂的世界往往令人感到復雜和不知所措,麵對琳琅滿目的設備和晦澀難懂的樂理,許多人望而卻步。因此,本書將焦點集中於構建堅實的基礎,確保每位讀者都能以最直觀、最有效的方式掌握核心技巧。 1. 認識你的舞颱:鼓組的解構與組件 本章將徹底剖析現代架子鼓的各個組成部分,幫助讀者建立清晰的空間概念。我們將詳細介紹軍鼓(Snare Drum)的結構、音色特性及其在不同音樂風格中的作用;低音鼓(Bass Drum)如何提供驅動力與律動;通鼓(Tom-Toms)的不同尺寸與它們在填充(Fills)中的變化。此外,對於決定節奏靈魂的鑔片(Cymbals)——踩鑔(Hi-Hat)、吊鑔(Crash)和疊音鑔(Ride)——我們將講解它們各自的功能、擊打位置的細微差彆如何影響整體音色,並指導你如何正確地設置和調整鼓組,使其適應你的身體和演奏空間。 2. 身體與律動的連接:坐姿、握法與基礎發力 正確的姿勢是避免受傷和發揮潛能的關鍵。本章將通過大量圖解,教授學員如何調整鼓凳高度、保持身體重心平衡,以及采用最符閤人體工學的演奏姿勢。重點將放在鼓槌的握持技術上:從“自由握法”(Fulcrum Grip)到“傳統握法”(Traditional Grip)的初步認識,強調如何利用手腕、手指和前臂的力量,而不是單純依賴手臂的蠻力,實現高效、富有彈性的擊打。我們將深入探討“反彈”(Rebound)的概念,這是所有鼓樂技巧的生命綫。 3. 節奏的DNA:拍號、速度與節拍的解讀 音樂的骨架在於節奏。本章將用最簡潔明瞭的方式講解樂理中的基礎元素:拍子記號(如4/4、3/4)、小節綫、重音(Accent)的感知與強調。我們將引入節拍器(Metronome)的使用方法,並強調“穩定”是比“速度”更重要的首要目標。通過對基本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精確練習,訓練聽覺與肢體的同步性。 二、 核心技術的磨礪:獨立性與協調性的突破 節奏樂手最大的挑戰在於“四肢獨立”——讓四肢在各自的軌道上穩定運行,同時又完美融閤。本章是本書的核心技術訓練部分。 1. 雙腳的協調:低音鼓與踩鑔的律動基礎 我們將首先專注於腳部技巧。低音鼓的演奏將從最基礎的“腳跟提起法”(Heel Up)和“腳跟放下法”(Heel Down)的練習開始,講解它們在不同速度和風格下的適用性。踩鑔的控製(開閤、半開、完全閉閤)將與腳跟的交替動作相結閤,建立穩定的“腳部律動”(Foot Groove)。 2. 軍鼓的脈搏:基礎律動(Grooves)的構建 軍鼓是流行、搖滾、放剋音樂中的核心“驅動力”。我們將係統地學習並拆解最常見的八分音符律動(The Eighth Note Groove),然後逐步過渡到十六分音符律動。每一組練習都將清晰標示齣四肢在特定拍點上的任務分配,確保學員能夠清晰地“看到”並“執行”節奏圖。我們特彆關注“背後的律動”(Backbeat),即在第2和第4拍上強化軍鼓的擊打,這是流行音樂的標誌性特徵。 3. 四肢的交響:協調性訓練的進階 當獨立的基礎建立後,本章將引導學員進行復雜的協調性練習。我們將從最基礎的“單跳練習”(One-Limb Substitution)開始,逐步增加難度,比如在穩定的八分音符律動上加入不同的腳部或手部變化。例如,如何將低音鼓點插入到軍鼓和踩鑔的既定模式中,以實現更豐富的節奏層次感。 三、 演奏的翅膀:填充(Fills)與動態的掌控 掌握瞭穩定的律動,下一步就是學習如何在不破壞整體感覺的前提下,為音樂增添色彩和變化。 1. 填充(Fills)的藝術:連接小節的橋梁 填充是鼓手展示個人風格和推動音樂前進的關鍵手段。本書將介紹幾種最常見、最實用的填充模式,從最簡單的“單跳式填充”(Single Stroke Fills)到更具技術含量的“復閤跳式填充”(Paradiddles)。我們將以軍鼓、高音通鼓、中音通鼓和低音鼓之間的依次傳遞為主要練習方嚮,強調填充的“起、承、轉、閤”,確保填充結束後能精準地迴到主律動。 2. 動態的魔力:力度控製與音色變化 音樂的感染力往往來自於對“強弱”的精確控製。本章將深入探討力度記號(如p, mf, f)的實際應用。我們將教授如何通過不同的擊打點(鼓麵中心、邊緣)和擊打力度,在不改變樂器本身的情況下,創造齣豐富的音色層次。例如,如何通過輕柔的踩鑔演奏創造齣“氛圍感”,與強勁的吊鑔敲擊形成對比。 四、 風格探索:邁嚮多元化演奏的階梯 打擊樂的魅力在於其無與倫比的風格多樣性。本書的最後部分將帶領讀者接觸幾種主流風格的“節奏密碼”。 1. 搖滾與流行樂:基礎律動的深化應用 我們將專注於經典的四四拍搖滾律動,並展示如何通過改變軍鼓或低音鼓的位置,模仿齣如放剋(Funk)或布魯斯(Blues)中微妙的律動差異。著重講解在不同速度下如何保持驅動力。 2. 爵士樂的呼吸:搖擺(Swing)的初步接觸 爵士樂的律動建立在“搖擺”之上。本章將用圖示解釋三連音(Triplet)基礎,以及如何將八分音符的直綫性感覺轉化為優雅的“搖擺感”。我們將介紹Ride鑔(騎鑔)在爵士樂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用鼓槌的尖端和槌肩來控製其聲音的明亮度。 3. 環球節奏的觸碰:世界音樂的節奏初探 簡要介紹幾種非西方音樂中的基本節奏概念,例如拉丁音樂中基礎的Son Clave或Bossa Nova的基本律動框架。這部分旨在拓寬讀者的音樂視野,激勵他們持續探索更廣闊的節奏領域。 本書所有的技巧講解都輔以清晰的樂譜示例和節奏圖示,幫助學員從視覺上理解復雜的節奏結構,並最終內化為肌肉記憶。通過係統的練習,任何有誌於此的學習者都能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自信心,並能為任何樂隊提供穩定可靠的節奏支持。

用戶評價

評分

從技術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細節把控到瞭近乎苛刻的程度。特彆是在手型和發音部位的區分上,它采用瞭多角度拍攝和分解圖示,力求消除誤解。比如,關於“Slap”(拍擊聲)的製作,書中不僅解釋瞭擊打的力度,更詳細描述瞭手掌邊緣與鼓麵的接觸角度,以及擊打後手掌的迅速抬起,確保聲音的清脆利落。這些精確的動作指導,對於避免手腕勞損和提高擊打效率至關重要。我嘗試按照書中的指示調整瞭我的手腕角度後,立刻感覺到瞭清晰度的提升,之前那種模糊不清的“劈啪”聲明顯減少瞭。此外,書中還收錄瞭一些非常實用的維護和調音的小竅門,比如如何簡單調整箱體的內部阻尼,以適應不同的房間聲學環境。這些“幕後”的知識,對於想把卡宏鼓用得更專業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手冊類的學習材料期待不高,總覺得無非就是些枯燥的圖示和文字堆砌,但這本《卡宏箱鼓自學入門》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圖文並茂的比例掌握得恰到好處。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書中對“音樂性”的探討。很多入門書隻教你技術動作,但這本卻花瞭大篇幅去講解卡宏鼓在不同音樂風格(如弗拉門戈、爵士、流行)中的角色定位和錶現手法。作者似乎非常瞭解學習者在掌握基礎後會遇到的瓶頸——如何將“敲擊”變成“演奏”。書中提供瞭許多情境化的練習,比如模擬樂隊伴奏的場景,要求學習者在練習基礎節奏時,還要注意音量的動態控製和節奏的律動感。這種對音樂內涵的挖掘,使得學習過程充滿瞭樂趣,讓人感覺不是在機械地模仿,而是在真正的創造音樂。光盤中的示範麯目也很有品味,從簡單的伴奏到復雜的Solo,層次分明,極大地激發瞭我的學習熱情。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的對話。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完全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而是充滿瞭鼓勵和理解。他們似乎深知自學者在遇到瓶頸時那種挫敗感,因此在每一章節的末尾都設置瞭“常見問題解答”或“疑難攻剋”的小闆塊。例如,當學習者抱怨“為什麼我的低音聽起來不夠厚實”時,書中會立刻指齣可能是身體重心未下沉或擊打力量分散的問題。這種即時的反饋機製,極大地減少瞭學習者自我摸索的時間。我最欣賞的是,書中並沒有強迫所有人都去學習復雜的演奏麯目,而是鼓勵大傢找到自己的“聲音”,即找到自己最舒服、最能錶達情感的卡宏鼓演奏方式。這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自我探索的旅程。光盤中的一些即興伴奏片段,更是為我們提供瞭絕佳的“陪練”素材。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打擊樂愛好者,我之前嘗試過好幾種自學資源,但總覺得缺乏一個係統化的進階路徑。這本入門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構建瞭一個非常清晰的“爬坡圖”。從最開始的“空心音”(Ghost Notes)練習,到中級的“切分音”處理,再到後半部分關於“鼓組協調性”的訓練,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和檢驗標準。我尤其喜歡它對“節奏的細微調整”的講解,比如如何通過延遲半個節拍來營造更鬆弛的律動感,或者如何通過重音的提前來製造緊湊的張力。這些在高級樂理中纔可能涉及的內容,居然被作者用非常直觀的方式融入到瞭基礎教學中。而且,書中對不同鼓皮材質(或不同厚度的膠閤闆)對音色的影響也有簡要的分析,這在很多同類書籍中是很少見的細節關注。這讓我對未來升級我的樂器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這本關於卡宏鼓的學習資料,從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給我一種非常紮實的感覺。首先,它的內容編排邏輯性極強,從最基礎的持琴姿勢、鼓棒的運用(盡管卡宏鼓主要用手,但對不同擊打部位的理解是相通的),到核心的“低音”(Bass)和“軍鼓聲”(Snare)的製作,講解得非常細緻入微。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手感”的描述,他們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如何找到最佳的擊打點,以及如何控製手指的力度和觸感,這對於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如何通過調整手掌的拱度和擊打的角度來區分不同的音色,這比我之前看的其他教材都要深入得多。光盤的配閤也做得非常到位,跟著光盤的示範練習,很多模棱兩可的地方一下子就清晰瞭。那種聲音的對比,真是百聞不如一聽。特彆是對一些基礎節奏型的分解,比如波薩諾瓦或放剋節奏,視頻的慢放和清晰的鼓麵特寫,讓我避免瞭許多不必要的彎路。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教你怎麼打鼓,更是在教你如何“聆聽”卡宏鼓的聲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