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宏箱鼓自学入门》(引进版)是我社出版的卡空鼓入门教程,卡空鼓是近几年才在中国逐渐兴起的一门大众流行类打击乐器,即可独奏亦可伴奏。由于其音色独特、上手容易,因而尤其受到广大节奏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卡宏箱鼓自学入门》从海伦德引进,与“吉他中国”蘑菇音乐联盟合作,是他们社会打击乐培训的指定教材。《卡宏箱鼓自学入门》附CD两张,全面详细有效地引导读者从零起步进行系统的学习。
前言
卡宏箱鼓其实就是个木箱子,当我第一次路过音乐商店,在架子上看到它的时候,就被它的简单吸引了。起初没有人能准确告诉我它是什么以及它的用途,更别说怎么演奏了。
近些年,卡宏箱鼓已经广为人知。20世纪70年代初期,弗拉门戈音乐使得卡宏箱鼓在欧洲很流行。但是最初它的演奏范围仅限于单纯的“伦巴盒子”。在90年代末期,它已经作为打击乐器被用于各种音乐中。
卡宏箱鼓是19世纪在古巴和秘鲁出现的。因为政府禁止奴隶打鼓,并没收了他们的乐器,奴隶们就将卡宏箱鼓用作鼓的代替品进行演奏。
我也经常将卡宏箱鼓代替鼓使用。在不插电演奏会中,因为不能使用电声乐器,卡宏箱鼓就成了伴奏乐器的理想选择。
这本书将帮助你更多地了解卡宏箱鼓,并鼓励你用这个特殊乐器演奏属于你的节奏和音色。
马蒂亚斯.菲利普森
说实话,我本来对手册类的学习材料期待不高,总觉得无非就是些枯燥的图示和文字堆砌,但这本《卡宏箱鼓自学入门》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图文并茂的比例掌握得恰到好处。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音乐性”的探讨。很多入门书只教你技术动作,但这本却花了大篇幅去讲解卡宏鼓在不同音乐风格(如弗拉门戈、爵士、流行)中的角色定位和表现手法。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学习者在掌握基础后会遇到的瓶颈——如何将“敲击”变成“演奏”。书中提供了许多情境化的练习,比如模拟乐队伴奏的场景,要求学习者在练习基础节奏时,还要注意音量的动态控制和节奏的律动感。这种对音乐内涵的挖掘,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让人感觉不是在机械地模仿,而是在真正的创造音乐。光盘中的示范曲目也很有品味,从简单的伴奏到复杂的Solo,层次分明,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
评分这本关于卡宏鼓的学习资料,从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给我一种非常扎实的感觉。首先,它的内容编排逻辑性极强,从最基础的持琴姿势、鼓棒的运用(尽管卡宏鼓主要用手,但对不同击打部位的理解是相通的),到核心的“低音”(Bass)和“军鼓声”(Snare)的制作,讲解得非常细致入微。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手感”的描述,他们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如何找到最佳的击打点,以及如何控制手指的力度和触感,这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通过调整手掌的拱度和击打的角度来区分不同的音色,这比我之前看的其他教材都要深入得多。光盘的配合也做得非常到位,跟着光盘的示范练习,很多模棱两可的地方一下子就清晰了。那种声音的对比,真是百闻不如一听。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节奏型的分解,比如波萨诺瓦或放克节奏,视频的慢放和清晰的鼓面特写,让我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打鼓,更是在教你如何“聆听”卡宏鼓的声音。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对话。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充满了鼓励和理解。他们似乎深知自学者在遇到瓶颈时那种挫败感,因此在每一章节的末尾都设置了“常见问题解答”或“疑难攻克”的小板块。例如,当学习者抱怨“为什么我的低音听起来不够厚实”时,书中会立刻指出可能是身体重心未下沉或击打力量分散的问题。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极大地减少了学习者自我摸索的时间。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强迫所有人都去学习复杂的演奏曲目,而是鼓励大家找到自己的“声音”,即找到自己最舒服、最能表达情感的卡宏鼓演奏方式。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自我探索的旅程。光盘中的一些即兴伴奏片段,更是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陪练”素材。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打击乐爱好者,我之前尝试过好几种自学资源,但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化的进阶路径。这本入门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爬坡图”。从最开始的“空心音”(Ghost Notes)练习,到中级的“切分音”处理,再到后半部分关于“鼓组协调性”的训练,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检验标准。我尤其喜欢它对“节奏的细微调整”的讲解,比如如何通过延迟半个节拍来营造更松弛的律动感,或者如何通过重音的提前来制造紧凑的张力。这些在高级乐理中才可能涉及的内容,居然被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融入到了基础教学中。而且,书中对不同鼓皮材质(或不同厚度的胶合板)对音色的影响也有简要的分析,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细节关注。这让我对未来升级我的乐器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细节把控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特别是在手型和发音部位的区分上,它采用了多角度拍摄和分解图示,力求消除误解。比如,关于“Slap”(拍击声)的制作,书中不仅解释了击打的力度,更详细描述了手掌边缘与鼓面的接触角度,以及击打后手掌的迅速抬起,确保声音的清脆利落。这些精确的动作指导,对于避免手腕劳损和提高击打效率至关重要。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示调整了我的手腕角度后,立刻感觉到了清晰度的提升,之前那种模糊不清的“噼啪”声明显减少了。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维护和调音的小窍门,比如如何简单调整箱体的内部阻尼,以适应不同的房间声学环境。这些“幕后”的知识,对于想把卡宏鼓用得更专业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