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美国眼科学会眼科临床指南的解读,更是针对我国临床医生在细菌性角膜炎诊疗方面的详细的临床指导。
特点:
1.结合我国与国外报道在细菌致病危险因素、致病细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差异,提出了适合我国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治流程。
2.结合作者自己的临床经验,对眼科临床指南未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比如急性或慢性起病的细菌性角膜炎不同的处理方法,临床临时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3.对疾病的解读详细具体,本书还分别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分别做了介绍,图文并茂,对临床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孙旭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基础部主任、眼科微生物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角膜病及感染性眼病等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专家会员、亚洲干眼协会理事,发表专业文章百余篇,主编专著4部。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论
一、什么是“临床指南”
二、临床指南是由谁编写而成的
三、临床指南编写的目的
四、临床指南编写的原则
第二节 细菌性角膜炎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一、疾病定义
二、流行病学
第三节 病原菌与发病机制
一、病原菌
二、发病机制
第四节 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
一、诊断依据
二、病原学检查的指征
三、细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四、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细菌性角膜炎诊断
第五节 细菌性角膜炎的鉴别诊断
一、与非感染性角膜病变的鉴别要点
二、与真菌性角膜炎的鉴别要点
三、与病毒性角膜炎的鉴别要点
四、与阿米巴性角膜炎的鉴别要点
第六节 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手术治疗
第二章 各论
第一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第二节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性角膜炎
第四节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
第五节 莫拉菌性角膜炎
第六节 链球菌性角膜炎
第七节 沙雷菌性角膜炎
第八节 厌氧菌性角膜炎
第九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
第十节 诺卡菌性角膜炎
第十一节 细菌性角膜炎的预防
参考文献
索引
二维码网络增值资源
细菌性角膜炎《眼科临床指南》解读(PPT)
角膜刮片(视频)
细菌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疾病。由于急性化脓性细菌导致的角膜感染,具有起病急和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因此被列为眼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诊治的及时性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极大。临床医生在接诊此类病人后,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就需要迅速作出初步临床诊断,并且立即给予病人合理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又需要对治疗效果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这可以说对于眼科医生是个不小的挑战。
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断的依据主要来自对病人危险因素、起病过程和病情进展速度的了解,以及角膜化脓性病灶的观察。这些需要依靠临床经验的判断,主要来自医生自己临床实践的积累、对文献发表的大宗病例的临床总结,以及对实验室细菌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美国眼科学会组织了有关角膜病专家,从已经发表的科学文献中凝练出了科学依据,再结合专家们的临床实践经验,经过深入分析与讨论,制定出了《眼科临床指南》中细菌性角膜炎的内容。
《眼科临床指南》中明确指出,其编写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治疾病的指导性建议和方案,以提高其对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难能可贵的是《眼科临床指南》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疾病的诊治原则以及具体诊治方案或建议,而且对重要的方案或建议还标注了其重要性等级,以及支持这些重要性等级的科学证据的分级,为临床医生在复杂的诊治过程中进行判断与选择提供很好的参考。
美国眼科学会出版的英文版《眼科临床指南》,已经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组织、赵家良教授负责编译出版了中文版。无疑,中文版《眼科临床指南》细菌性角膜炎的内容,给我国眼科医生提供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方向或路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细菌性角膜炎病人的致病危险因素、致病细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性等与国外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细菌性角膜炎本身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为了使医生能够具体地掌握运用《眼科临床指南》提供的诊治原则及方案措施,解决我国病人的实际问题,本书著者对近年来北京市眼科研究所角膜细菌种类及耐药性资料进行汇总,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兹得到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立项支持,故将其编著写成书。这既是著者对《眼科临床指南》深入学习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与眼科同事们分享交流的良好机会。
常言道:“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个人的学识和经验充其量只可谓一滴水。”所以,本书内容一定存在着局限性,甚至有不确之处,承望眼科同事们予以批评指正。
在本书出版之际,首先对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微生物室的前辈金秀英教授和张文华教授表示衷心的谢意,是她们不懈的努力,给眼微生物室感染性眼病的工作打下了坚实与良好的基础。
同时,衷心感谢我的同事王智群、张阳、梁庆丰、邓世靖及殷晓棠为本书提供相关资料;感谢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梁艳闯、赵慧英、侯文博及王丹提供的实验研究数据;感谢曲景灏、张晓玉和宋文秀对本书数据、文字及图表的细心复核与校对;感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角膜病组的同事们在典型病例的提供中给予的热忱支持;最后,要感谢我们的病人在疾病诊断与治疗当中给予的积极配合与理解。
孙旭光
2017年1月8日
读到“眼科临床指南解读:细菌性角膜炎”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位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正坐在显微镜前,一丝不苟地分析着患者的角膜切片,同时脑海中飞速运转着各种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这本书,我想一定不是那种轻松愉快的读物,而是一本充满严谨逻辑和扎实知识的“硬核”专业书籍。我猜测,它会从最基础的角膜解剖学和生理学讲起,然后深入到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再到各种细菌的临床特点和致病机制。重点在于“指南解读”,所以我相信书中会详细对比和分析不同的国际国内权威指南,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提供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更加实用的临床决策路径。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如何根据病原体的种类、角膜溃疡的范围和深度、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以及是否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我还会期待书中包含大量的临床图片、图表,以及典型的病例分析,用最直观的方式来展示细菌性角膜炎的各种表现,并引导读者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这些情况。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专业,一眼就能看出是为眼科医生或者对眼科有深入研究的人准备的。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可能会被“临床指南解读”和“细菌性角膜炎”这些词汇吓到。我很难想象在没有相关医学背景的情况下,能够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比如,书里会不会详细介绍各种细菌的致病机制,它们是如何侵袭角膜的?角膜炎的分类会不会很细致,比如按照病原菌的不同、病变程度的不同来划分?而且“解读”这个词也暗示了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而是需要一定的专业分析和理解能力。我可能会好奇,这本书的解读角度是什么?是侧重于诊断的难点,还是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没有具体的病例分析来辅助理解?如果书里充斥着各种复杂的医学术语,比如“前房积脓”、“角膜穿孔”、“虹膜睫状体炎”等等,我估计我只能看懂个大概,很多细节和专业见解可能就错过了。对我而言,这样的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需要的时候才会去查阅,而不是轻松阅读的休闲读物。也许,对于那些想要在眼科领域深耕的医学生或年轻医生来说,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参考平台,帮助他们快速掌握细菌性角膜炎的诊疗要点。
评分“眼科临床指南解读:细菌性角膜炎”,这书名本身就透露着一种严谨、专业、实用的信息。我猜想,这本书的读者群非常明确,应该是那些在一线工作的眼科医生,或者正在接受眼科培训的医学生。它肯定不会是那种科普性质的书籍,而是更侧重于如何在实际临床中应用现有的诊疗指南。我期待书中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可能从细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开始,然后详细介绍诊断的金标准,比如角膜刮片的采集和送检流程,以及如何解读微生物学的报告。更吸引我的是“解读”这两个字,这意味着这本书会超越单纯的指南罗列,而是会对指南的提出背景、循证医学的证据、以及在不同临床情境下的适用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菌,指南的推荐可能有所差异,书中会详细解释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判断和选择的依据。此外,这本书还会着重于治疗,包括抗生素的选择、疗程的设计、以及如何应对耐药菌株。我还会期望书中能包含一些临床上的“陷阱”或者“难点”,以及作者是如何克服它们的经验分享,这样对于提升临床技能会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人联想到一本能帮助眼科医生“拨开云雾见月明”的专业手册。我猜这本书的重点在于“解读”,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出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而是会深入分析这些指南背后的逻辑、证据和临床实践意义。对于一个普通的读者来说,光是“细菌性角膜炎”这几个字,就已经充满了医学的专业感。我想象中,书中会对各种引起角膜炎的细菌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描述,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等,并且会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引起感染。更重要的是,书中会“解读”临床指南,这可能意味着它会提供一套清晰的诊断流程,从怀疑到确诊,再到鉴别诊断,都会有详细的指导。然后,在治疗方面,它可能会探讨不同抗生素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细菌的药敏结果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我还会猜测,书中可能还会涉及一些罕见的、或者治疗难度较大的细菌性角膜炎病例,并分享一些经验性的治疗方法,这对于年轻医生来说会非常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像一个专门为经验丰富的眼科大夫量身打造的“作战手册”。“临床指南解读”这几个字,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专业深度和实操性。我猜想,书中会深入剖析各类最新的细菌性角膜炎诊疗指南,不仅仅是照搬照抄,更重要的是对指南中的关键点、争议点进行详细解读,提出作者独到的见解和临床经验。比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书中是否会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诊断流程?从最初的病史询问、裂隙灯检查,到角膜刮片的微生物学鉴定,再到药敏试验的选择,每一步都可能会有详细的指导和建议。我特别期待的是,书中会不会探讨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思路,比如那些对常规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的病例,或者是由少见病原体引起的角膜炎。此外,对于“解读”,我理解为它会包含对指南背后循证医学证据的梳理,以及如何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指南。这本书的出现,对于希望不断提升自身诊疗水平的眼科医生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他们更精准、更高效地应对细菌性角膜炎这一常见的眼科急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