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穎士集校箋

蕭穎士集校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 蕭穎士 著,黃大宏,張曉芝 校
圖書標籤:
  • 蕭穎士
  • 集校箋
  • 詩詞
  • 宋詩
  • 文學
  • 古籍
  • 校勘
  • 注疏
  • 中國古典文學
  • 版本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2636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3053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1
字數:34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蕭穎士集校箋》六捲,蕭穎士著,黃大宏、張曉芝校箋。蕭穎士,字茂挺,潁川人,唐開元間進士。文章與李華齊名,為當世所重。唐宋史誌與書目著錄《蕭穎士文集》十捲,然元明以來未見著錄,至清代各藏書傢則僅見舊鈔本一捲,四庫館臣以為“後人抄撮《文苑英華》、《唐文粹》諸書而成,非復十捲之舊矣。然殘膏剩馥,猶足沾溉,正不必以不完為歉也”。唐人彆集流傳至今者為數不多,今黃大宏、張曉芝整理蕭穎士文集,凡六捲,並詳加校箋,全書逾二十萬字,誠為唐人彆集之善本。

目錄

第一捲 賦
登臨河城賦並序
滯舟賦
伐櫻桃樹賦並序
白鵑賦並序
愛而不見賦
庭莎賦並序
蓮蘂散賦並序
登故宜城賦
聽早蟬賦
至日圓丘祀昊天上帝賦

第二捲 錶
為揚州李長史賀立皇太子錶
為揚州李長史作韆鞦節進毛龜錶
為從叔鴻臚少卿論旱請掩骼埋鑿錶
為陳正卿進《續尚書》錶
為李北海作進芝草錶
為李中丞賀赦錶

第三捲 賤書
贈韋司業書
答李清河書
重答李清河書
為邵翼作上張兵部書
為南陽尉六舅上鄧州趙王賤
與從弟評事書
與崔中書圓書
為李中丞作與虢王書

第四捲 序
清明日南皮泛舟序
送族弟旭帖經下第東歸序
送劉方平瀋仲昌秀纔同觀所試
雜文
陪李采訪泛舟蓬池宴李文部序
蓬池楔飲序

第五捲 墓誌銘
唐故沂州丞縣令賈君墓誌銘並序

第六捲 詩
遊馬耳山
濛山作
張暈下第歸江東
仰答韋司業垂訪五首
答鄒象先
重陽日陪元魯山德秀登北城矚對
新霽因以贈彆
舟中遇陸棣兄西歸數日得廣陵二
三子書知遲晚次沙墊西岸作
□□□趟載同遊焦湖夜歸作
越江鞦曙
留彆二三子得韻字
江有歸舟三章並序
江有楓一篇十章並序
有竹一篇七章並序
早春過士嶺寄題硤石裴丞廳壁
遇河濱和文學張誌尹
涼雨二早並序
菊榮一篇五章並序
山莊月夜作
羽山

附錄
壹蕭穎士年譜
貳集事
叁一著錄
肆論議與題詠
(二論議
(二》題詠
伍贈答
(二書答
《二》贈詩
陸師友考
柒門弟子考
(二濮陽弟子
(二》長安門人
《三》其他
捌蕭存資料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蕭穎士集校箋》:
  月日。穎川男子蕭名一二敢復書於京兆韋夫子足下。嗟乎!事有勇於昔聞而怯於今見,有求之纍月而棄之三曰。此其勇於昔聞而怯於今見者,固見之不厭其成三一也;求之纍月而棄之三曰者,固言之未通其跡一三也。難進為誌士之節,知音一四一實盛名之選,可不謂難哉?必也道不磷於進趣之幾,交可判於言談之分,雅心特達,中義不迴者能之。由是而其來也必審於幾,其去也必虧於分。鳥能擇木,木不能擇鳥。離閤是非之跡,在主不在客,則僕之所以怯,乃足下之所以難也。嗚呼!將見不見,聞不聞,惟難。僕所以盤桓顧望且纍月焉,惜知音之至希,一絕不再也。昧然不謁,幸不怪乎!
  僕傢業山東,非舉選時,不至三輔。而倏來忽往,亦已再三。一昨遇謝官,乃不知門下省與朝堂所在。足下試以此等事相對,豈輕於進退者耶?而願托深期,積有年矣。幼小日,曾竊窺足下所著《兩京新記》。長來追思,實為善作人。所知殷晉,亟接清言,僕幸因之飽於餘論,思心諫遲,以日為年。頃數歲前,足下新除吏部郎中,時曾於都省之間昧然一謁,足下亦頗垂顧接,而今得無忘耶?豈或念此,便謂僕為輕於造詣者也!僕往時之舉,誠復輕率,然自足下則有固求而不至者焉!足下誠問僕於衡軸諸公,必知未有一人言僕造其門一矣。
  ……
《蕭穎士集校箋》是一部緻力於梳理、考證與箋釋前人研究成果的學術著作,其核心目標在於為理解與闡釋蕭穎士的生平、思想及其文學創作提供一個更為紮實、精煉的學術平颱。本書並非直接收錄蕭穎士的任何作品,而是以一種“箸一旁”的視角,圍繞著“蕭穎士”這一核心人物,對其學術研究史進行係統性的梳理與分析,旨在填補當下研究中存在的某些空白,矯正可能存在的偏誤,並為未來的蕭穎士研究提供更為精準的研究路徑與方法論的參考。 本書的架構緊密圍繞著“校”與“箋”這兩個關鍵詞展開。 “校”的部分,重點在於對現有關於蕭穎士的研究進行文獻的比勘與甄彆。 這意味著,作者將廣泛搜集曆代以及當代學者對蕭穎士的著述,無論是以專著、論文、研究筆記,抑或是零散的評論形式齣現。對於這些文獻,本書將進行嚴謹的文獻學考證,考察其成書年代、版本流傳、作者生平、學術背景等關鍵信息。在此基礎上,對不同研究者提齣的觀點進行細緻的比對,找齣其中的異同之處。對於一些史料記載不清、觀點相互矛盾的情況,本書將力求通過考證史料、溯源文獻,來判定何者更為可靠,何者可能存在誤讀或臆測。例如,對於蕭穎士生平中的一些關鍵事件,不同學者可能提齣不同的解釋,本書將通過比對原始史料,例如《唐書》、《舊唐書》等正史,以及《唐文粹》、《全唐文》等文集中的相關記載,來辨析其曆史真相。同時,對於一些因版本差異而導緻研究結論不同的情況,本書也將通過對不同版本進行校勘,明確其差異所在,並指齣由此産生的研究偏差。 “箋”的部分,則是在“校”的基礎上,對研究過程中齣現的疑難問題進行深入的解讀與闡釋。 這是一種更具創造性的學術勞動。它不僅僅是對前人觀點的轉述或評價,而是通過作者獨立的思考與深入的研究,對蕭穎士的某個學術議題、思想流派歸屬、文學風格特徵、甚至其作品中某個詞語或典故的內涵進行細緻的“箋注”。這種“箋注”並非是對蕭穎士作品本身的注釋,而是對圍繞蕭穎士展開的各項學術討論的“注釋”。例如,在探討蕭穎士的政治主張時,可能涉及其與當時政治派彆的關係,其思想的淵源等。本書將通過對相關史料的梳理,以及對其思想脈絡的梳理,來“箋釋”這些復雜的政治與思想關係。又比如,在分析蕭穎士的文學成就時,可能需要考證其文學觀念的形成,其詩歌創作受到哪些流派的影響,其作品對後世文學産生瞭何種影響。本書將通過對相關文學史料的解讀,以及對蕭穎士文學作品的間接分析(基於前人研究的概括),來“箋”明這些問題。 本書的重點在於“方法論”的展示,而非“內容”的堆砌。它所呈現的,是作者在研究蕭穎士過程中所運用的一整套嚴謹的學術方法。讀者可以通過本書,學習如何進行文獻校勘,如何辨析史料的真僞,如何進行學術觀點的比較與評價,如何運用曆史學、文學學、哲學等多學科的視角來解讀一位古代學者。可以說,本書是一部關於“如何研究蕭穎士”的範例,是學術研究方法論的生動體現。 本書的特色在於其“間接性”和“反思性”。它不直接進入蕭穎士的世界,而是停留在研究蕭穎士的“前沿”進行考察。它所關注的,是“前人是如何研究蕭穎士的”,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研究蕭穎士”。這種反思性的視角,使得本書具有瞭超越單純的“蕭穎士研究”本身的價值。它所揭示的,是學術研究的演進過程,是學術思潮的變遷,是學術“共識”是如何形成,又如何被挑戰的。 具體來說,本書在“校”的部分,可能會涉及以下幾個方麵的考證: 文獻源頭的梳理: 追溯提及蕭穎士的最早文獻,辨析其可靠性。 史料的相互印證與矛盾: 詳細對比不同史料對同一事件、同一人物的記載,找齣其中的異同,並分析産生差異的原因。 版本差異的考校: 對於存在多個版本的蕭穎士相關文獻,進行細緻的版本比對,分析不同版本對研究結論的影響。 後人轉述的辨析: 考察後代學者對前人研究成果的轉述,是否存在麯解、誤讀或片麵引用。 而在“箋”的部分,則會側重於對前人研究中的核心問題進行深度解讀,例如: 蕭穎士的學術思想流派歸屬: 辨析其思想與當時儒傢、道傢、佛傢等學派的關係,以及其思想的獨特性。 蕭穎士的政治抱負與實踐: 考證其在政治舞颱上的活動,分析其政治理念的形成及其影響。 蕭穎士的文學創作特徵: 結閤前人研究,概括其詩歌、散文的藝術風格、思想內容,以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蕭穎士作品的文獻考訂: 在不直接呈現蕭穎士作品的前提下,梳理關於其作品真僞、篇目、流傳等方麵的爭議,並提齣自己的考證意見。 蕭穎士的師承與交往: 考證其與當時著名文人、學者的交往,以及其學術思想的傳承與影響。 關於蕭穎士的重大曆史謎團的再探討: 對於學界長期存在的關於蕭穎士的爭議性問題,例如其生平中的某些重要轉摺點,本書將集結前人的研究成果,並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與辨析。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元研究”的視角,即對研究蕭穎士的研究進行研究。它幫助讀者理清關於蕭穎士的學術脈絡,避免重復前人已有的研究,發現新的研究切入點。它是一種“學術的導航”,為希望深入瞭解蕭穎士的讀者提供瞭一個清晰的地圖,指明瞭學術研究的“山巒”與“河流”,而無需讀者自己從頭跋涉。 本書的語言風格將力求嚴謹、客觀,同時兼具學術的深度與可讀性。作者將避免使用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對具體文獻和史料的分析,展現學術研究的魅力。對於一些較為晦澀的學術概念,將通過清晰的解釋和具體的例證來加以說明。 總而言之,《蕭穎士集校箋》是一部麵嚮學術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著作,它以嚴謹的文獻考訂和深入的學術解讀,為學界提供瞭一個關於“蕭穎士研究”的“集大成”的“評論”與“導航”。它不是直接的蕭穎士作品集,而是一部研究蕭穎士研究的“研究報告”,是學術研究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旨在推動對蕭穎士這一重要曆史人物及其學術成就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廣泛的研究。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相信,閱讀的樂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那種“豁然開朗”的時刻,當一個原本晦澀的句子,在經過一番考究和理解後,變得清晰透徹,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蕭穎士集校箋》無疑為我提供瞭無數這樣的瞬間。這本書並非僅僅是簡單的匯集,而是一次精心的梳理和解讀。其“校”字,體現瞭對文本精準性的追求,讓我看到瞭研究者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而“箋”字,則直接指嚮瞭對文本背後意義的闡釋,這正是普通讀者最需要的“翻譯”和“導讀”。我驚嘆於箋注的詳盡程度,幾乎每一個可能引起誤解的地方,都得到瞭細緻的解釋。這不僅僅是字詞的解釋,有時還涉及到曆史背景、文化習俗,甚至是對作者創作意圖的推測。這種全方位的解讀,讓我感覺不僅僅是在讀蕭穎士的作品,更是在讀一本關於蕭穎士及其時代的“百科全書”。每一次翻開,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知識的探險,總能在不經意間收獲新的認知。

評分

這本《蕭穎士集校箋》給我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其內容的豐富與嚴謹。更讓我著迷的是它所呈現齣的那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學術氣息。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紮實考據的印記,字裏行間都透著研究者心血的痕跡。我尤其欣賞其中對蕭穎士作品的校勘部分,那是一種對文字細節的極緻追求,仿佛要把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都還原到最本真的狀態。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在如今快節奏的閱讀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而箋注部分,更是如同一位博學多纔的嚮導,在我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難點,都給予瞭詳盡而清晰的解答。我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查閱其他工具書,就能迅速理解那些晦澀的典故、復雜的用詞,從而更順暢地進入作品的意境。這種“一條龍”式的服務,極大地提升瞭我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作品本身的理解和感悟上,而不是被繁瑣的考據所睏擾。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優秀的學術著作,不僅僅是呈現知識,更是引導和陪伴讀者進行一次有深度的探索。

評分

作為一名對古文有著朦朧喜愛的普通讀者,我常常覺得,古代的文學作品,尤其是那些年代久遠的,讀起來總會有一種隔閡感。生僻的字詞、典故的缺失,都像是橫亙在我和作者之間的屏障。而《蕭穎士集校箋》的齣現,則如同在屏障上打開瞭一扇扇小窗。雖然我對蕭穎士本人及其所處時代的研究尚不深入,但僅從這本書的編排和體例來看,便足以感受到其學術的嚴謹性。校勘部分,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話在不同版本中可能齣現的細微差異,這本身就是一種有趣的知識。而那些詳盡的箋注,則像一個個小小的知識點,將我從對字詞的睏惑中解脫齣來,使我能夠更順暢地理解作品的含義。我尤其喜歡箋注中偶爾會引用的其他文獻,這讓我仿佛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能接觸到更廣闊的知識領域。這種循序漸進的閱讀方式,讓我覺得即使是對於剛接觸蕭穎士作品的讀者,也不會感到過於艱難。這本書似乎有意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更多人有機會去領略這位古代文人的風采。

評分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一直對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狀態充滿好奇。他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創作時懷著怎樣的心境,這些都成為我閱讀古籍時常常會思考的問題。《蕭穎士集校箋》這本書,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深入閱讀其內容,但從其整體的呈現方式來看,它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得以窺探到蕭穎士內心世界的冰山一角。書中的“校”和“箋”,在我看來,不僅是對文字的精確處理,更是對作者思想脈絡的一種梳理和呈現。那些經過反復推敲的校勘,或許能反映齣作者創作時對文字的反復斟酌;而那些詳盡的箋注,則可能隱藏著研究者對作者人生經曆、時代背景的深刻理解。我期待著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蕭穎士的喜怒哀樂,理解他作品中那些隱藏的情感和哲思。這本書所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學作品本身,更是那個時代文人的精神風貌,是曆史長河中一段鮮活的注腳。

評分

初次翻閱《蕭穎士集校箋》,就被這厚重的典籍所吸引。裝幀典雅,紙張溫潤,一看便知是經過精心打磨的學術成果。作為一名對魏晉南北朝文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理解這一時期文人群體及其思想的經典著作。市麵上不乏選本或通俗介紹,但真正能帶領讀者走進作者內心世界,探尋其創作之源泉的,卻不多見。這套《蕭穎士集校箋》恰恰滿足瞭我長久以來的期待。從目錄上看,內容梳理得十分細緻,每一篇作品都配有校勘和箋注,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研究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我一直覺得,古人的文字,尤其是那些稍顯生僻的詞匯或典故,若沒有專業的注解,很容易望文生義,甚至誤解作者的原意。而“校箋”二字,便預示著這套書將為我撥開迷霧,領我走進蕭穎士的文學世界,去感受他筆下的風雅與情懷。我迫不及待地想從那些嚴謹的校勘中,窺見古人治學的嚴謹態度,從細緻的箋注中,領略那份對曆史文化精髓的傳承與守護。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能夠穿越時空,與一位曾經鮮活的靈魂進行一場深度的對話。

評分

經典作品,內容裝幀很好,值得收藏!!!

評分

唐人文集,希望不錯吧,之前沒看過。

評分

我買的都是精華!十個字怎麼能評價?

評分

收集文集很多瞭,繼續收集。

評分

凡六捲,並詳加校箋,全書逾二十萬字,誠為唐人彆集之善本。

評分

附錄部占瞭一大半,一大半

評分

不錯的書,我很喜歡。

評分

喜歡,不太常見的作傢難得能整理齣來,非常好,封麵也好看!

評分

基本上湊齊瞭這套書,實惠!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