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際社會保障動態:積極老齡化戰略下的社會》首先對國際社會保障動態及熱點進行瞭梳理;其次對積極老齡化戰略的理論與國際經驗做瞭全麵的闡述,同時介紹瞭中國積極老齡化的背景和意義以及中國在健康老齡化、生産老齡化以及安全老齡化方麵的各種政策與改革措施;*後選取瞭兩個地點作為調研的對象,一個是我國重工業和國有企業密集、正麵臨産業結構轉型的山西省,一個是經濟*活躍的地區上海市,調研采用瞭多種方式,既包括大型的微觀調查數據,也包括針對性更強的專項問捲調查,通過將各方數據進行比對,以期獲得更為準確和詳實的研究結論。
作者簡介
張熠,經濟學博士,副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助理,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係係主任,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社會救助分會理事。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任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保障理論與公共經濟學。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金融研究》等期刊發錶論文十餘篇,齣版專著《中國公共養老金體係研究:模式選擇與改革路徑》。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1項,研究成果先後榮獲第十二屆、第十三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第六次全國優秀財政理論研究成果奬。獲得“上海市五一勞動奬章”稱號。
鄭春榮,經濟學博士,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科研處副處長,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財政學,社會保障學。先後在《經濟研究》《中國人口科學》t公共行政評論》《財經研究》《財政研究》等學術期刊發錶論文40餘篇,齣版專著有《中國公共部門財力研究》《英國社會保障製度》《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2014》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總論
第一編 國際社會保障發展概論與熱點
第一章 國際社會保障動態掃描
一、全球經濟增長迴顧與前瞻
二、各國的人口與老齡化趨勢
三、各國社會保障支齣的總量與結構
四、各國的養老保障製度及運行情況
五、各國的醫療保障製度及運行情況
六、各國的失業率與失業保障製度運行情況
七、各國的貧睏率與最低收入保障製度運行情況
第二章 國際社會保障熱點問題
一、富裕國傢的兒童福利水平差異巨大
二、美國政府醫保改革一波三摺
三、美國爆齣史上最大社會保障欺詐案件
四、多國調整退休年齡
五、法國新政府推齣勞動力市場多項改革
六、巴西養老金改革睏難重重
七、澳大利亞政府調整基本養老金的領取條件
八、墨爾本美世公布2016年全球養老金指數報告
第二編 積極老齡化戰略的理論與國際經驗
第三章 積極老齡化的理論分析
一、積極老齡化的內涵和外延
二、積極老齡化的政策框架
第四章 積極老齡化戰略的國際經驗
一、英國
二、美國
三、日本
四、韓國
第三編 中國積極老齡化戰略與支持體係
第五章 中國積極老齡化戰略的背景與意義
一、中國積極老齡化的背景
二、中國積極老齡化的意義
第六章 中國健康老齡化的政策體係
一、法律政策
二、社會保障政策
三、傢庭發展政策
第七章 中國生産老齡化的政策體係
一、法律政策
二、勞動與健康政策
三、社會與傢庭政策
四、稅與社會保障政策
第八章 中國安全老齡化的政策體係
一、法律政策
二、勞動與健康政策
三、社會與傢庭政策
四、財稅與社會保障政策
第四編 典型案例調研
第九章 積極老齡化的睏境與對策:基於訪談法的研究
一、山西調研訪談背景和基本情況
二、訪談的主要發現
三、訪談結果分析和總結
第十章 上海積極老齡化進程、現狀與啓示
一、上海市老年人健康、參與和保障情況
二、分析結果的思考與啓示
附錄 各國社會保障數據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90年代初期,我開始師從席剋正教授攻讀財政學博士學位,在學習和研究財政學理論的過程中,我進一步認識到財政支齣問題將成為財政學理論和實踐至關重要的核心——至少是比我們之前對財政學收支關係的認識更加重要,而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支齣將成為財政支齣不斷增長的基本趨勢。有鑒於此,我將博士論文的選題定為《社會保障經濟影響的理論分析》。
從那時研究和撰寫以社會保障為題的博士論文算起,我對中國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的關注已經有20年以上的時間。在這20年裏,由於本人的懈怠和纔疏學淺,沒能在學術上有所成就,但我見證瞭我國社會保障在理論研究與製度建設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今,社會保障已不僅是學術界也是全社會最關注的問題之一。2012年我國城鎮五大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達到28910億元,支齣22182億元,纍計結餘35679億元。如果把我國社保基金納入全國財政預算,那麼,2012年的社保收入(如果算是一種稅種社會保險稅的話),已超過增值稅,成為第一大稅種;2012年社保支齣已超過教育支齣,成為我國第一大財政支齣項目。在豐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麵前,作為學者和研究人員,我們應更加理性地思考我國社會保障製度建設的長期趨勢和整體設計,應加強對社會保障理論和思想的基礎性研究和實證研究,直麵我國社會保障在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著力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未富先老”、“老年服務”和“籌資與支付”等難題,著力解決群眾的就醫難、看病貴,以及“大病負擔”等問題,更好地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曆史重任。
上海財經大學社會保障學科的各位同仁齊心協力,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在撰寫和齣版瞭《各國社會保障叢書》的基礎上,現在又以關注和研究國際社會保障動態的戰略眼光,撰寫瞭社會保障橙皮書,並計劃每年齣版一本,既將各國社會保障的改革發展動態匯集和分析給讀者,也以每年一個專題的方式就我國社會保障的相關專題進行比較研究。難能可貴的是,課題組還計劃每年都深入實踐,將各該專題的國內改革發展的地方實踐總結齣來,形成案例,介紹給讀者,供學習研究參考之用。2013年的橙皮書所調查和總結的案例,既有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江蘇太倉市,也有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廣東湛江市,兩市的大病醫療保障實踐錶明,因地製宜地開展大病醫療保障,無論其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無論其財政規模能量大小,都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藉本社會保障橙皮書齣版之際,談以下三點想法。
一、橙皮書係列報告的定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個國傢的社會保障製度離不開該國特定的曆史背景、社會傳統和經濟發展水平,與此同時,各國的社會保障製度也有許多共通之處,特彆是歐洲一些國傢對社會保障製度的探索已持續瞭一個多世紀,其積纍的經驗教訓彌足珍貴。為此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有不少學者對國外社會保障製度進行瞭介紹和比較,發錶瞭許多論著,推動瞭我國社會保障的製度設計和理論研究。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瞭很大變化。國際上,全球性人口老齡化所引發的養老金製度改革問題、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過度提供帶來的低效率和財政負擔、收入分配不公帶來的社會排斥、離婚率和未婚率的持續攀升以及少子化嚴重影響瞭傢庭保障功能、全球性金融危機所引發的養老基金貶值、持續經濟低迷形成的長期失業問題等等,使得許多國傢都在積極著手對其原有的社會保障製度進行調整和改革。在國內,我國麵臨著未富先老的人口狀況、人口快速城鎮化、人們健康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對健康保護的進一步要求、産業升級與轉型、就業形式多樣化、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和收入分配差距不斷加大等問題,使我們正在建設的社會保障製度體係,麵臨著新的問題與挑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新的形勢下,很有必要進一步瞭解各國社會保障製度發展與改革的近況,深入瞭解各國社會保障製度的內涵,汲取他國經驗與教訓,為我國社會保障製度建設提供有效藉鑒。
智慧養老:創新實踐與未來圖景 在全球人口結構深刻變革的當下,如何構建一個既能保障老年群體基本生活,又能激發其社會活力的養老體係,已成為各國社會政策研究的焦點。本書《智慧養老:創新實踐與未來圖景》並非探討國際社會保障政策的宏觀動態,而是聚焦於那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傳統養老觀念的創新性實踐,以及它們所勾勒齣的充滿希望的未來圖景。 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和生育率的下降,全球普遍麵臨著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數量。這不僅對傳統的社會保障體係帶來瞭巨大的壓力,也迫使我們重新審視“老齡化”這一概念。它不再僅僅意味著衰退和負擔,更蘊含著豐富的經驗、智慧和潛能。本書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深入挖掘和呈現瞭在全球範圍內湧現齣的各種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創新模式,它們共同指嚮一個核心理念:積極老齡化。 第一部分:科技賦能,重塑老年生活空間 本書的開篇,將帶您走進一個由科技驅動的智慧養老新時代。我們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居傢養老、社區養老或機構養老模式,而是探索科技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為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便捷、安全與尊嚴。 智能傢居與輔助技術: 智能傢居係統如何通過語音助手、自動化設備,幫助老年人獨立完成日常起居?可穿戴設備如何實時監測健康狀況,及時預警潛在風險?遠程醫療與診斷技術,又如何打破地域限製,讓優質醫療資源觸及更多老年群體?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技術的應用案例,並探討其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方麵的實際成效。我們將看到,從智能門鎖、跌倒檢測器到助行機器人,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老年人的生活,為他們創造更安全、舒適、自主的生活環境。 信息通信技術(ICT)與社交連接: 在信息時代,數字鴻溝是老年人麵臨的一大挑戰。本書將重點介紹各類旨在彌閤數字鴻溝的創新實踐,例如,如何通過簡化的界麵設計、個性化的培訓課程,幫助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機、平闆電腦等設備的使用,讓他們能夠輕鬆地與傢人朋友保持聯係,參與綫上社交活動,甚至享受在綫購物、學習等便利。我們還將探討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在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麵的潛力,例如,通過VR技術,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也能“遊覽”世界名勝古跡,參與沉浸式娛樂體驗,有效緩解孤獨感和社交孤立。 大數據與個性化養老服務: 大數據分析如何幫助養老機構更精準地瞭解老年人的需求,並提供個性化的照護方案?通過對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交等多維度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我們可以實現“一人一策”的養老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人的個體差異化需求。本書將呈現一些利用大數據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率的成功案例,例如,通過分析社區老年人的活動規律和健康數據,提前預測潛在的健康風險,並主動提供乾預措施;或通過分析老年人的興趣愛好,推薦閤適的社區活動,促進其社會參與。 第二部分:多元主體,構建包容性社會生態 積極老齡化的實現,絕非單一政府或機構的責任,它需要全社會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和協作。本書將深入剖析不同角色如何在智慧養老生態中發揮關鍵作用。 社區力量的重塑與賦能: 社區是老年人最熟悉的生活場所,也是承載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本書將重點介紹如何通過激活社區資源,構建以社區為依托的“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這包括但不限於,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居傢養老服務站的升級與創新;以及如何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到互助養老、誌願服務中來,形成溫暖互助的社區氛圍。我們將看到,一些社區通過“睦鄰計劃”、“時間銀行”等創新模式,有效整閤社區資源,滿足老年人就近、便捷的養老需求。 社會企業的創新探索: 社會企業以其獨特的公益屬性和市場化運作模式,在智慧養老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書將聚焦於那些在養老服務、科技産品、健康管理等方麵進行創新探索的社會企業,分析它們的商業模式、服務特點以及對整個養老産業的推動作用。例如,一些社會企業緻力於開發適閤老年人的智能穿戴設備,並提供相應的健康管理服務;另一些則專注於提供專業化的居傢照護、康復護理、心理谘詢等服務,填補市場空白。 傢庭角色的再定義與支持: 盡管社會化養老服務不斷發展,傢庭仍然是老年人最堅實的後盾。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政策支持、服務引導,幫助傢庭更好地承擔起照料老年人的責任,同時減輕傢庭照護者的負擔。這包括,提供喘息服務(respite care),讓傢庭照護者能夠獲得休息;推廣傢庭成員間的技能培訓,提升其照護能力;以及發展“居傢養老支持中心”,為居傢養老傢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老年人自身潛能的激發: 積極老齡化絕非被動接受照料,而是鼓勵老年人繼續參與社會,發揮餘熱。本書將展現一係列鼓勵老年人“二次創業”、參與誌願服務、發展終身學習的生動案例。我們看到,許多老年人憑藉其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專業技能,在社區服務、教育谘詢、文化傳承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不僅豐富瞭自身的生活,也為社會注入瞭新的活力。 第三部分:前瞻視野,勾勒未來養老新圖景 在對現有創新實踐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本書將進一步展望未來智慧養老的發展趨勢,並提齣構建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續性的養老體係的建議。 跨代融閤的養老模式: 未來的養老模式,將更加強調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融閤與互動。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設計“混閤式”居住空間、組織跨代社區活動,促進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交流與理解,打破代際隔閡,形成和諧共生的社會氛圍。例如,一些社區嘗試將老年人公寓與青年公寓結閤,通過共享空間和活動,鼓勵年輕人為老年人提供科技支持,而老年人則分享生活經驗和人生智慧。 “健康中國”與“活力老齡化”的協同: 身體健康是老年人享受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本書將探討如何將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康復護理等服務更緊密地融入智慧養老體係,實現“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同時,也將關注心理健康和社會參與對老年人整體福祉的重要性,倡導“全人”的養老關懷。 政策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智慧養老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持。本書將分析當前各國在智慧養老領域麵臨的政策挑戰,並就如何通過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標準製定、人纔培養等方麵,為智慧養老産業的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提齣建議。同時,也將探討如何平衡服務成本與支付能力,確保智慧養老的可持續性。 《智慧養老:創新實踐與未來圖景》旨在通過對全球範圍內鮮活的創新案例的呈現,打破人們對老齡化的固有認知,展現科技、社會、傢庭以及老年人自身共同力量所能創造的無限可能。它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政策分析報告,而是一份充滿溫度的探索,一份關於如何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晚年生活中,繼續保持尊嚴、活力與幸福的行動指南。本書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對智慧養老的關注與思考,共同參與到構建一個更加包容、友善、充滿智慧的未來社會的建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