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实录/侵华日军罪行图录

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实录/侵华日军罪行图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晓方 著
图书标签:
  • 南京大屠杀
  • 历史
  • 战争
  • 侵华日军
  • 幸存者
  • 纪实
  • 图录
  • 二战
  • 日本侵华
  • 历史事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8398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490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字数:4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日军侵华战争时期,在南京犯下大规模屠杀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南京大屠杀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30余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
  《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实录/侵华日军罪行图录》记录了作者十年来采访的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资料。全书分亲人受害篇、本人受害篇、轰炸和财产受害篇、性暴力篇四个部分,将日军在南京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及其对受害者身体和心灵上的摧残公布于众,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增加更多有力的证据,同时,也留下更多更全的史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害幸存者一天天地减少,故作者所做的调查可谓是抢救性挖掘,其中有几位受害者为首次公开身份的,因此《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实录/侵华日军罪行图录》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李晓方,1971年生,安徽来安县人。我国著名侵华日军暴行独立调查研究学者。1989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新闻干事,曾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2005年转业,任浙江省级机关公务员。曾任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新华社《中国图片报》特约记者,原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现为哈尔滨社会科学院和湖南文理文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为了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还有历史,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费调查建议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化学武器攻击、慰安妇制度、强制劳工制度、南京大屠杀、无差别大轰炸等各种罪行的受害幸存者。近20年来,足迹遍及中国20多个省份及日本、韩国,进行艰苦的田野调查,午后寻访到日军各类暴行受害幸存者1000余名。著有大型纪实画册《泣血控诉——侵华日军细菌战炭疽、鼻疽受害幸存者实录》《世纪呐喊——67位幸存慰安妇实录》等。多项调查成果填补了空白。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亲人受害篇
艾义英多位亲人被日军杀害
柏秀英一眨眼我的家就没了
曹洪宝父母被日军无故杀害
陈德寿父亲、姑妈被日军用刀刺死
陈素华日军欠了我家四条人命的血债
陈忠源两位亲人被害
程福宝父亲被机枪扫射惨死
程文英父亲被枪杀,外公被日军踢下水淹死
高如琴亲眼看到日军的子弹穿过外婆的胸口
顾秀兰房屋被日机炸塌,年幼的侄儿被压死
关舜华刚订婚,未来的公公就被日军枪杀了
郭秀兰和自己躲一起的亲人被日军机枪打死
季培生外婆被日军一枪托打死
江宝珠两兄弟惨遭杀害
金茂芝父亲被日军砍死后,全家靠讨饭为生
金同和父亲被杀害,悲伤的祖母绝食而死
金兴槐父亲被杀失去生活来源
经智珍舅舅被杀导致外婆精神失常
李宝玉叔叔勇敢地杀死了一个日本兵
李长金伯父、伯母等多位亲人被日军杀害
李美兰父亲被拉到江边杀害
刘贵祥父亲被枪杀,烧伤的弟弟被扔到河里淹死
刘家法父亲和村里五六十位青壮年都被杀了
刘家齐房子被烧,姐姐一家三口被杀
刘兴铭我们村成了寡妇村
路洪才日军夺去我六位亲人七条人命
马承年三位亲人被杀,祖屋被焚毁
马庭宝父亲被杀后母亲改嫁给伯父
马秀英三哥惨遭日军杀害尸骨无存
梅寿芳父亲花了一周时间才把十位亲人安葬
梅寿兰十位亲人被日军用手榴弹炸死或被刺死
梅秀英被日军杀死的哥哥尸体都没找到
潘巧英为避难,母亲将妹妹摁到池塘里淹死
仇秀英受枪伤的母亲被烟熏死在地窖里
阮定东爷爷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的生命
佘子清美国人救了我一条命
沈桂英父亲等四位亲人被杀,妹妹活活饿死
沈宗海哥哥被日军带走后再也没有回来
石秀英日军杀害了我的父亲和哥哥
时国玲父母被日军的刺刀活活刺死
史桂芳我的亲人们被活活烧死
孙素珍父亲出去找粮时被日军杀害
汤月英父亲下山找粮就再也没回来
唐复龙父亲被害后,祖母、姐姐饿死了
陶承义刚来到人世就失去了父亲
万秀英母亲被日军炸死,哥哥被日军刺死
王秀英一家六口惨死在日军屠刀下
王学余三代单传的哥哥被日军杀害
魏桂如四位亲戚死在日军的炸弹和枪口下
伍正禧六位亲人被杀害,一位亲人被日军强暴
向远松接连失去哥哥、叔叔两位亲人
熊淑兰母亲在逃跑中流产
徐德明父亲被日军带走后再也没回来
徐桂香爷爷、姐姐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
阎保贞哥哥被杀后,嫂子、侄女病死
杨翠英刚来到人世的弟弟被日军一脚踩死
杨永才父亲遇害后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我们
姚秀英一家五口被日军杀害
袁桂龙日军把父亲当活靶子练习刺杀技术
张惠霞惨无人道的日军杀了我家四口人
张志祥日本兵害我家破人亡

第二篇 本人受害篇
蔡丽华只想给历史留个见证
岑洪桂被日军推进火海里
岑洪兰下巴被日军的子弹击穿
陈广顺一筐山芋救了一命
陈玉兰趴在妈妈的裤裆里躲避侮辱
方素霞右耳失聪,落下终身残疾
付兆增差点就没命了
葛道荣日军对着我的大腿就是一刀
贺孝和被日军吓出了精神病
黄桂兰我躲在阁楼里逃过一劫
黄刘氏在提心吊胆中度日
纪桂芳脚被日军故意用汽车压断
蒋树珍东躲西藏,受尽苦难
金宝华不到6岁就被日军抓去做苦力
李长富日军烧光了房子,抢光了牲口
李高山两次死里逃生
李素云因打扮成男孩而免受日军的侮辱
林玉红我们兄弟姐妹八人都成了孤儿
刘家友日军害我家破人亡
刘民生父亲被杀后,生活颠沛流离
刘素珍被诬陷偷东西差点被杀
刘庭玉靠装死逃过屠杀
吕金宝脑袋被日军飞机炸弹击中
马继武15岁的我被日本兵打得皮开肉绽
马淑琴从一个难民区到另一个难民区
马庭禄我希望日本人了解真实的历史
苏国宝我靠丹麦友人帮助得以存活
孙富祥三次被日军追杀,命悬一线
童学银每天都在战战兢兢中度日
王翠英父亲被打死后,被迫挑起了生活重担
王福义生殖器被日军捅了一刀
王桂英被日军无故地毒打
王义隆头上的伤疤记录了那段惨痛的历史
王子华日军子弹穿过我的膀子
谢桂英两次差点被日军强暴
谢秀英在难民区里常常被噩梦惊醒
熊秀芳在颠沛中目睹日军的暴行
张福智日军烧了我家的房,打瞎了我的眼
张仕翔听到日军的皮靴声就心惊肉跳
周君兰女扮男装只为逃过日本兵魔爪
周文彬一个月大时被日军打掉三个脚趾头
周智林三次死里逃生
朱惟平日军一棍子把我打昏在地上

第三篇 日军轰炸及抢夺财产损失受害篇
曹志坤日本兵害了我一辈子
任静萍腰部被日军飞机炸弹的弹片擦伤
吴秀兰两个女儿被日军当场炸死,自己左腿被炸断
伍秀英在日军轰炸中死里逃生
徐家庆我家被毁在炮轰中
徐立银母亲及其肚子里的婴儿被日军飞机炸死
薛玉娟在日军狂轰下家破人亡
祝四孜侄儿被流弹击中而亡,堂嫂被日机炸开了肚子
祝再强家变成了断壁残垣,全家十口无家可归

第四篇 性暴力受害篇
常志强11岁的姐姐被日军强暴后杀害
陈桂香苦难岁月不堪回首
陈金华我逃过了日军的强暴,但70多岁的祖母未能幸免
陈素贞嫂子为了保护我被日军强暴
陈文英姐姐被轮奸后刺死
李素芬母亲和10岁的妹妹被日军强暴而死
沈淑静亲眼看见日军摧残中国妇女
王长发我的两个姐姐被迫成了慰安妇
夏淑琴母亲、大姐、二姐被日军轮奸后杀害
易翠兰在国际安全区里许多妇女惨遭强暴
余昌祥目睹日军残杀同胞强奸妇女
张兰英日军向女孩们伸出魔爪
张秀红年仅12岁就被日军强奸了
赵金华70多岁的姨奶奶被日军强暴后推进河里杀害
郑锦阳姑奶奶被日军多次强奸
周湘萍12岁的姐姐惨遭日军轮奸
朱秀英年仅9岁就被日本兵施暴

后记

前言/序言

  自打我懂事起,就知道离家不远的一个大城市叫南京,那里有闻名全国的南京长江大桥。读初中的时候,我和同学骑自行车来到南京长江大桥,我们兴奋地在雄伟的长江大桥上骑了几个来回。晚上,我们就躺在大桥桥头堡上,在夏日习习凉风中进入梦乡。
  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美丽的城市,在数十年前,曾遭过劫难,有30万同胞死在了侵略者的屠刀下。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到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的时候,我才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屠杀,并因日本侵略者否认南京大屠杀而义愤填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从在部队驻地浙江省金华市发现并开始调查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后,我对侵华日军在中国暴行的调查一发而不可收,陆续调查了侵华日军细菌战、慰安妇制度、化学武器、重庆四川大轰炸等受害者。随着调查的深入和扩展,我也把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列入我的调查范围。特别是我的《世纪呐喊:67位幸存慰安妇实录》一书,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的关心下,于2008年12月10日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举行了首发式,该书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首发式结束后,朱馆长邀请我参加南京大屠杀71周年纪念活动。部分受害幸存者坐在轮椅上由家人推到现场,还有的受害者由家人搀扶着来悼念,他们满头白发,行动不便,特别是受害者悲伤和愤怒的表情,让我终生难忘。我想这些受害者大多年事已高,也在一天天地减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调查这些受害者,在他们离开人世前见到他们。但我又考虑到南京本地对受害者调查做得比较充分,再加上我对侵华日军其他罪行的调查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感到时间不够用。在这群受害者中,陪同受害者梅寿兰一起到现场的退休干部(梅寿兰女婿)梁心流主动跟我聊了起来,他希望我能去调查这些受害者,并愿意义务协助我调查。
  活动结束后,当天中午,梁先生就陪我到他岳母的弟弟家调查。梅寿芳老人家住雨花台区西善桥镇梅家洼村,当年他只有5岁,但他说至今记得当时亲眼所见发生的一切。有一天,日军来到他们村庄,把年轻的妇女强奸,并把他的爷爷、奶奶、伯伯、叔叔等10位亲人杀害。老人在叙述经过的时候,痛不欲生,多次哽咽得说不出话。老人还带我到他的多位亲人的墓地;多年后,墓地被迁,老人还专门向我要当时墓地的照片作纪念。采访中,老人还说了一句让我难忘的话,他说,“几十年来,你是第一位到我家来调查的人”。老人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也更加坚定了我调查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决心。后面的几年里,我逐渐地开始了南京大屠杀受害幸存者的深入调查。
铁血征程:二战欧洲战场的风云变幻 (1939-1945) 内容提要: 本书以宏大的叙事视角,深入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波澜壮阔与残酷真相。通过对主要战役的细致梳理、对关键军事战略的深度解读,以及对各国决策者、前线士兵和平民命运的立体描绘,力求构建一幅全面、真实且富有洞察力的二战欧洲画卷。全书聚焦于战争的起因、发展、转折点及最终的结局,探讨了意识形态的冲突如何将欧洲推入深渊,以及这场空前浩劫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风暴前夜——欧洲的暗流涌动与战争的序幕 1. 凡尔赛体系的瓦解与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详细考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遗留的紧张局势,特别是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苛条款如何催生了复仇情绪。着重分析了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推行法西斯主义的路径,以及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如何利用经济萧条和民族主义情绪,逐步掌握德国的最高权力。这一部分将探讨德、意、日三国轴心集团的形成过程,以及国际社会在面对早期侵略行为时的绥靖政策的失误。 2. 闪电战的理论与实践: 深入解析“闪电战”(Blitzkrieg)的军事学基础,包括装甲部队(Panzer)、空军(Luftwaffe)的协同作战理念。通过对入侵波兰的战役回顾,展示了这种新型战争形态在初期展现出的毁灭性效率,并揭示了早期军事准备上的巨大差异如何决定了战争初期的走向。 3. “伪战争”与西线的陷落: 描述了1939年末至1940年初,英法在西线采取的谨慎防御姿态,即所谓的“假战”时期。随后,聚焦于1940年春季德军对丹麦、挪威的占领,以及随后的“海豹行动”——对低地国家和法国的突袭。重点分析了马奇诺防线的战略缺陷、法军指挥系统的僵化,以及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它如何在军事失败的同时,为英国保留了继续抵抗的火种。 第二部分:转折点前的较量——英伦保卫战与东线血战的酝酿 1. 不列颠之战(Battle of Britain): 全面展现了1940年夏季至秋季,英国皇家空军(RAF)与德国空军之间围绕制空权的殊死搏斗。本书不仅分析了雷达技术(Chain Home)在防御中的关键作用,也刻画了丘吉尔坚定的领导力如何凝聚了英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这次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首次未能实现其军事目标。 2. 地中海与北非的角力: 探讨了战争在南翼的延伸。意大利在北非和巴尔干地区的军事不力如何迫使德国投入资源。重点描述了隆美尔领导的非洲军团(Afrika Korps)在沙漠中展现的战术天赋,以及英军在关键时刻(如阿拉曼战役)的韧性,这些战斗不仅关乎领土,更关乎对苏伊士运河和中东石油资源的控制权。 3. 巴巴罗萨的阴影: 详细考察了1941年德军对苏联发动的“巴巴罗萨行动”的战略目标、部署及实施过程。本书着重探讨了德军内部对苏联潜力预估的严重失误,后勤补给线的脆弱性,以及苏军在初期惨重损失后展现出的巨大动员能力。对莫斯科保卫战的惨烈程度进行了细致的复盘。 第三部分:全球的熔炉——战争进入全面化与战略反攻的启动 1. 珍珠港与美国参战: 简要概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并分析了这一事件如何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主义的立场,使欧洲战争迅速演变为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探讨了美国工业机器的动员及其对盟军资源供应的决定性影响。 2. 斯大林格勒的绞肉机: 将本章重心完全置于1942年至1943年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通过对城市巷战的还原,展示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意志和战术僵持。分析了苏军“天王星行动”如何成功包围并歼灭德军第六集团军,明确指出这是欧洲战场的历史性转折点,德军从此在东线转入战略防御。 3. 盟军在西方的部署与北非的胜利: 描述了盟军在北非取得最终胜利(“火炬行动”后的整合)的过程,为后续跨海登陆提供了跳板。同时,探讨了对“欧洲堡垒”的首次试探——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的战役,以及墨索里尼的倒台,标志着轴心国在南线的崩溃。 第四部分:决战时刻——盟军的胜利之路与战争的终结 1. 霸王行动的筹备与执行: 全景式地描绘了盟军为“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所做的巨大情报、后勤和兵力集结准备。详细还原了1944年6月6日(D-Day)的登陆过程,包括滩头阵地的血腥战斗和伞兵部队的战略作用。重点分析了滩头阵地突破后,盟军如何迅速在法国境内展开大规模机动作战,解放巴黎。 2. 东线的推进与攻入德境: 与西线的进展并行,详述了苏军在1944年夏季发动的“巴格拉季昂行动”,该行动几乎摧毁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为苏军直捣德国腹地打开了通道。描述了苏军在波兰和东普鲁士的残酷战斗。 3. 西线的最后挣扎与终曲: 分析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攻——“突出部战役”(Battle of the Bulge)的战略意图和最终失败的原因。随后,聚焦于盟军跨越莱茵河、深入德国腹地,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的历史性时刻。 4. 柏林的陷落与战争的结束: 细致描述了苏军对柏林的攻坚战的残酷性,以及希特勒的末日景象。探讨了德国无条件投降(V-E Day)的背景与后续影响。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简要触及战后欧洲的重建、纽伦堡审判的意义,以及这场战争留给人类文明的深刻教训。 本书特色: 本书不仅基于详尽的军事档案和一手史料,更注重从社会史和人物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力求在宏大的战略布局之下,展现战争对个体命运的撕扯。它旨在提供一个既有学术严谨性,又具备极强可读性的二战欧洲全史。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叙事节奏的掌控力。作者似乎非常清楚如何在沉重的主题下保持读者的注意力不涣散。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或数据,而是采用了非常人性化的叙述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显得冰冷的历史事件,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展现出来。我注意到,它在不同章节之间切换时,那种情绪的起伏处理得非常巧妙,不会让读者在极度压抑中感到窒息,而是通过短暂的场景转换或视角切换,给予读者一个微小的喘息空间,然后再次引导我们深入。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让阅读过程如同观看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情感层层递进,张力十足。它没有采用那种煽情过度的笔法,而是依赖于事件本身的冲击力和人物命运的真实展现,这种克制反而更有力量,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深埋的情感,而不是被强行灌输。

评分

这本书在结构上的严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显然不是一时兴起完成的作品,而是经过了漫长而细致的考证和梳理。我发现其中对于一些关键时间点和地点的描述,都力求做到精准无误,显示出作者团队在资料搜集上的庞大投入。更值得称道的是,它似乎构建了一个宏观背景与微观体验相结合的框架。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事件的大致脉络,更能通过细致的描述,进入到特定人物的日常片段中,这种双重视角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维度。这种结构上的层次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建立起一个立体、多维度的认知模型,而不是停留在平面化的记忆上。这无疑为理解复杂的历史事件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可靠的参照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色调,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纹理,仿佛一触摸就能感受到时光的重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不是那种过于光滑反光的纸,而是略带粗粝感的哑光纸,这让阅读时的视觉疲劳大大减轻,更重要的是,它衬托出了内容本身的严肃性。排版上,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历史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平衡感。文字部分逻辑清晰,字体选择大气而不失细腻,阅读起来非常顺畅。而那些可能穿插其中的历史影像资料(即便我们不谈具体内容),其印刷质量也令人称道,细节的还原度很高,没有因为大量印刷而显得模糊不清。这种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体现了出版方对记录这段历史的敬畏之心,让人在捧读之初就产生了一种庄重感,知道自己即将接触的是一份需要被郑重对待的文献。整体而言,从物理层面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像是一个精心制作的纪念物。

评分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敬佩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作者的遣词造句,既保持了历史记录所需的客观冷静,又在关键时刻流露出对受难者的深切同情。我发现它在描述一些场景时,会使用一些非常精准且富有画面感的动词和形容词,这使得文字“活”了起来。例如,它在描绘某种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时,那种细腻入微的捕捉,让人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转述,更像是在现场观察和共情。这种既保持距离的专业记录,又充满温度的文字表达,是极其难把握的一种平衡。它成功地避免了枯燥的史料堆砌,也杜绝了廉价的廉价的道德审判,而是通过精准的叙述本身,完成了最有力的控诉和最有力的记录。

评分

购买这本书,更像是一种主动选择去面对和铭记一些沉重的事实。它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强烈的文化姿态。读完之后,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不是简单的“读完了”,而更像是一种“被教育”和“被提醒”的过程。它迫使我们停下来,反思历史的复杂性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脆弱与坚韧。这种阅读体验带来的精神上的触动,是许多轻松读物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获取,它更像是一座精神上的纪念碑,提醒着后人,历史的教训绝不能被遗忘,而铭记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专注和耐心的代价。这是一种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