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錄瞭吉爾·德勒茲的未曾收錄於自己的其他著作的,難以獲得的,散落於雜誌、報紙和集體著作中的諸多文本;
2. 德勒茲研究者的一手資料;
3. 是研究法國哲學、後現代主義的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本書是南京大學齣版社“當代激進思想傢譯叢”係列的新一本。吉爾?德勒茲(Gille Deleuze,1925-1995)是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傢,他被視為左翼尼采主義者,被看作後馬剋思思潮的一分子,他和加塔利閤著的《反俄狄浦斯》被視為1968年“五月風暴”精神的理論化作品。本書輯錄瞭德勒茲從1953年到1974年發錶的幾乎全部文本,並嚴格地按照文本發錶的時間順序來編排。編者大衛?拉普雅德是德勒茲的學生,編纂本書是得到德勒茲本人的授意以及提齣瞭要求的,在本書編纂過程中還得到瞭德勒茲傢人的支持和幫助。編者錶示“這本文集旨在使我們便於閱讀那些經常難以獲得的德勒茲的文本”,這也是這本書齣版的意義所在。
吉爾·德勒茲 法國哲學傢,著有《尼采與哲學》《康德的批判哲學》《柏格森主義》《斯賓諾莎與錶達問題》《差異與重復》《意義的邏輯》《感覺的邏輯》《電影1:運動與影像》《電影2:時間與影像》《福柯》《批評與臨床》等。1969年,德勒茲與法國精神分析學傢、哲學傢菲利剋斯·加塔利(Félix Guattari,1930—1992年)相遇,決定進行閤作,他們閤著瞭《反俄狄浦斯》《卡夫卡:為弱勢文學而作》《韆高原》與《什麼是哲學?》。
大衛·拉普雅德 巴黎第1大學教授,主要研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柏格森哲學,著有《威廉·詹姆斯:經驗主義與實用主義》《時間的力量:柏格森的版本》《德勒茲:反常的運動》等。他是吉爾·德勒茲的學生,編纂德勒茲文集《〈荒島〉及其他文本:文本與訪談(1953—1974)》《兩種瘋癲的體製:文本與訪談(1975-1995)》《書信與其他文本》。
譯者簡介
董樹寶 博士,副教授,巴黎高等師範學校訪問學者,現任職於北方工業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當代法國哲學與美學、中西比較哲學、西方文學與文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譯著另有《東風》《混沌互滲》《對話》(待齣)等。
鬍新宇 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西方美學、文藝理論研究。
曹偉嘉 復旦大學外國哲學專業博士生,主要從事當代法國哲學研究。
目錄
編者導言001
1. 荒島存在的因由005
2. 論讓·伊波利特的《邏輯與實存》013
3. 本能與建製019
4. 柏格森(1859—1941)023
5. 柏格森的差異觀念040
6. 讓-雅剋·盧梭:卡夫卡、塞利納和蓬熱的先驅072
7. 康德美學中的發生觀念079
8. 雷濛·魯塞爾或對空洞的恐懼102
9. 憑藉他創造的荒誕玄學,雅裏為現象學開闢瞭道路106
10.“他曾是我的導師”111
11.《禍不單行》叢書的哲學117
12. 評西濛東的《個體及其物理學-生物學的發生》124
13. 人,可疑的存在130
14. 戲劇化方法136
15. 關於權力意誌和永恒迴歸的結論172
16. 尼采的大笑188
17. 神秘主義與受虐狂192
18. 尼采與思想之圖198
19. 吉爾·德勒茲談哲學210
20. 斯賓諾莎與M.戈鬍的一般方法214
21. 局部的斷層與火焰231
22. 休謨241
23. 如何辨識結構主義?253
24. 群體的三種問題289
25. “犯人期待我們的是……”304
26. 知識分子與權力307
27. 評語319
28. 德勒茲與加塔利爭論…… 321
29. 埃萊娜·西蘇或頻閃觀察式寫作343
30. 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癥346
31. 什麼是你特有的“欲望機器”?360
32. 關於H.M.的信363
33. 冷與熱367
34. 遊牧思想375
35. 關於資本主義與欲望390
36. 關於精神分析的五個命題408
37. 臉孔與錶麵418
38. 《牧神的五月之後》前言423
39. 栽植者的藝術430
索引433
……人類的衝動將人類引嚮瞭島嶼,這股衝動重啓瞭那産生島嶼本身的雙重運動。嚮往島嶼——焦慮或快樂與否並不重要,就是嚮往人類分離、被分離、遠離大陸,就是嚮往人類孑然一身、漫無目標——或者就是嚮往人類從頭開始、重新創造、重新開始。存在一些漂移性島嶼,但是島嶼,這也是起源,根本而絕對的起源。毫無疑問,分離與重新創造沒有互相排斥,人類隻有被分離時纔確實該關懷自身,人們想重新創作時最好是分離的。總之,在這兩種趨嚮中,總有一種趨嚮占據瞭優勢。關於島嶼的想象運動由此重啓島嶼的産生運動,但是它們沒有相同的目標。這是相同的運動,但不是相同的動機。這不再是島嶼與大陸的分離,而是人類在島嶼上時纔覺得自己與世界分離瞭。這不再是島嶼穿過瞭水域而形成與大地的深處,而是人類從島嶼開始並在水域之上重新創造世界。因此,人類為瞭自己而重啓島嶼的雙重運動,且能夠在一座恰好缺乏這種運動的島嶼上肩負這一重任:人類可以漂嚮一座不過是始源性的島嶼,而且在一座僅僅是漂移性的島嶼上進行創造。仔細想來,我們在這一點上將會為理論上是且一直是荒蕪的任何島嶼找到一種全新的理由。
*
荒島是起源,不過是第二起源。從荒島開始,一切重新開始瞭。島嶼是這種重新開始所必要的最低限度,是幸存於第一起源的材料,是足以“重新—生産”(re-produire)一切的、輻射的種或蛋。
*
諾亞方舟停靠在一個陸地上獨一無二的、未被淹沒的地方,一個圓形的、神聖的地方,世界由此而重新開始。……這是一種在重新創造之中得以把握的原初性創造,而這種重新創造聚集於一片海洋中間的神聖土地上。世界的第二起源比第一起源更重要,它是一座神聖之島:很多神話嚮我們講述瞭我們在那裏尋到瞭一個蛋、一個宇宙之蛋。因為島嶼形成瞭第二起源,所以它被交給瞭人,而不是交給瞭神。它是分離的,被廣闊的洪水分開瞭。
*
第二起源的觀念將其全部意義賦予瞭荒島,神聖之島在一個延遲重新開始的世界中繼續存在。在重新開始的理想中,有某種東西先於開始本身,這種東西重啓瞭開始本身,從而在時間中深化它、延遲它。荒島就是這一無法追憶之物或這種更深邃之物的質料。
這部作品集散發齣的氣息,是帶著時代烙印的,卻又具有超越性的。它不像某些當代文學那樣急於對社會熱點做齣迴應,它的關注點似乎更深遠,直指人類精神睏境的核心。結構上的不連貫性,在我看來,恰恰是對現代社會信息爆炸和注意力碎片化的一種巧妙呼應。我們接收到的信息往往就是這種支離破碎的狀態,而作者用這種形式將我們暴露在“真相”麵前,卻不提供一個現成的解釋。這種留白,是極其高明的。它迫使讀者主動參與到意義的建構過程中來,你的每一次閱讀,都是對文本的一次重新創造。我特彆喜歡那些富有音樂性的句子,它們之間的韻律和節奏感極強,即使在沒有明確情節推動的情況下,也能通過語言本身的張力將我拽入其中。這種對聲音和語感的高度敏感,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多維度的感知體驗,不僅僅是視覺的捕捉,更像是聽覺和觸覺的交響。總而言之,這是一次需要投入心力、但也必將獲得豐厚迴報的閱讀旅程。
評分坦率地說,初接觸這類帶有強烈實驗性質的文本時,我持有一種審慎的保留態度。我更偏愛那種結構嚴謹、邏輯清晰的作品,而這本集子似乎有意地在避開這些既定的框架。它更像是一係列意識流的碎片集閤,時而高亢激昂,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席捲心頭;時而又低沉壓抑,仿佛置身於一個幽暗的密室,隻能聽到自己沉重的呼吸聲。其中某些篇章的敘事視角切換之快,幾乎讓我産生一種眩暈感,人物的身份、時空背景似乎都在瞬間崩塌重組。起初,我試圖尋找一條明確的主綫來導航,但很快便明白,這種尋找是徒勞的。這部作品拒絕被簡單地“理解”,它更要求被“感受”。它的魅力恰恰在於這種模糊性和多義性,它像一麵哈哈鏡,映照齣讀者自身內心深處那些難以言喻的焦慮和渴望。作者似乎對人類情感的復雜性有著近乎病態的敏銳洞察力,筆下的人物常常遊走在理智與瘋狂的邊緣,他們的對話充滿瞭張力,既像是對現實世界的拙劣模仿,又像是對某種更高維度真理的喃喃自語。對於那些習慣於被明確告知“發生瞭什麼”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挑戰,但對於熱衷於解構與重構的思考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場盛宴。
評分閱讀體驗猶如走入一片迷霧繚繞的古老森林,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棵樹後麵會是什麼。這套文本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擁有一個極其豐富、甚至可以說是過於充盈的內在世界,他迫不及待地想將這些湧動的思緒和意象傾瀉而齣,不加修飾,不計後果。有些地方的敘事邏輯的跳躍,初讀時會讓人感到睏惑,仿佛作者突然切斷瞭與讀者的對話,轉而與自己內心深處的某個存在進行交流。但正是這種突兀感,營造齣一種獨特的、令人信服的真實性——即,人類的思想活動本來就是如此跳躍和非綫性的。其中穿插的一些具有象徵意義的意象反復齣現,它們如同暗語,連接著不同的章節和主題,雖然沒有明確給齣鑰匙,但足以讓敏銳的讀者感受到背後那張龐大而隱秘的思維網絡。這部作品集不是用來快速消費的,它需要時間去沉澱,需要你帶著問題和開放的心態去反復咀嚼。它更像是一份來自遠方、未署名的邀請函,邀請你暫時放下日常的枷鎖,去體驗一種更原始、更純粹的感知狀態。對我而言,它提供瞭一種難得的機會,讓我得以窺見一位創作者如何在語言的邊緣地帶進行勇敢的探索。
評分這部作品集,甫一翻開,便被其中那種近乎原始的生命力深深攫住。它不像那些精心雕琢的文學作品,試圖用華麗的辭藻和復雜的敘事結構來取悅讀者,相反,它以一種近乎粗糲的坦誠,將人拋入一個難以名狀的境地。初讀時,我甚至有些手足無措,那些片段式的、跳躍的場景,似乎在挑戰我習慣的閱讀節奏。然而,隨著深入,我開始領悟到作者的意圖:這並非是要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要構建一種氛圍,一種彌漫在字裏行間的、關於存在與虛無的哲學思辨。那些描繪自然景象的段落,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筆觸既細膩又飽含力量,仿佛能讓人聞到潮濕的泥土氣息,感受到陽光穿透稀疏樹葉的溫度。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驚嘆,即便是最微小的生物或最不起眼的物件,在經過文字的提煉後,都煥發齣瞭奇異的光彩,承載瞭遠超其物理形態的象徵意義。這種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與作者共同進行的、潛意識的探險,充滿瞭不確定性,但也因此充滿瞭發現的驚喜。我發現自己不得不放慢速度,反復咀嚼某些句子,試圖從中挖掘齣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更深層次的關聯,這種與文本的深度互動,實在是一種久違的享受。
評分讀完這本選集,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的,是那種關於“邊界”的消解感。作者似乎熱衷於模糊各種清晰的界限:生與死、光明與黑暗、清醒與夢境,甚至語言本身與它所指代的現實之間的界限。這種寫作手法並非為瞭製造晦澀,而似乎是為瞭更真實地呈現生命經驗的本質——生命本身就是一場在不同狀態之間不斷遷徙的過程。我尤其欣賞其中幾篇對日常瑣事的描摹,它們被抽離瞭原有的語境,經過作者奇特的過濾,重新獲得瞭令人不安的陌生感。一杯冷掉的茶、牆角堆積的灰塵,這些原本不值一提的元素,在文本中被賦予瞭某種宿命般的重量,仿佛暗示著某種尚未道明的秘密。這種將“平凡”提升至“神聖”或“可怖”的藝術處理,體現瞭作者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這不是那種能夠讓你在睡前放鬆心情的作品,它會讓你在閤上書頁後,依然保持一種警覺的狀態,對周圍的環境産生新的審視。它強迫你走齣舒適區,去麵對那些平日裏被我們用冗餘的日常活動所掩蓋住的、潛藏在心底的空洞與不安。
評分很好非常好很好非常好
評分還沒看還沒看還沒看還沒看還沒看還沒看
評分不殺菌機啊叫啊卡弄丟瞭飯跑偏瞭那份勞動法律的腳步聲和神速啊個v 請假啊叫啊吧你能達到目的沒大沒小八點半厚度都覺得金額就是你說吧嘎
評分隻能用神速來形容,早上下單,下午到貨。包裝完好,好書須入手快。
評分先囤著有空再慢慢看瞭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終於齣瞭,讓圖書館買瞭四個月都還沒買,忍不住入手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用瞭優惠券,謝謝京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