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古詩故事

給孩子的古詩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安寶兒媽媽 著
圖書標籤:
  • 古詩詞
  • 兒童文學
  • 啓濛教育
  • 傳統文化
  • 詩歌故事
  • 親子閱讀
  • 中華文化
  • 經典誦讀
  • 繪本
  • 故事會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961042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66909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聽故事,學古詩,長學問,知天下。

和孩子一起走嚮詩情畫意的遠方。

青竹、垂柳、梅花、桃花……哪個更受詩人歡迎?

蘇軾喜歡吃河豚!李白也會狂追星!陸遊隻想去當兵!

賈島三年得瞭哪兩句?原來除瞭七步詩還有五步詩和三步詩!

精選77首經典古詩,搭配作者手繪彩圖,淺顯易懂、親切可觀,讓孩子從此愛上經典、迷上古詩。

內容簡介

《給孩子的古詩故事》是一本幼兒古詩啓濛書籍,也是一本瞭解古詩文化的通俗讀本。全書通過一位媽媽給孩子講故事的形式,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啓濛教育。全書分為七章,選取瞭包括詠物詩、田園詩、感懷詩、邊塞詩在內的七十七首古詩,基本涵蓋小學課標古詩及部分中學課標古詩,匯集瞭從前秦一直到明清時代數韆年間流傳下來的膾炙人口的經典古詩,每首古詩均附有原文、注釋、知識拓展及作者所繪的童趣插畫。而這些故事均來自於有據可查的詩人生平、曆史典故和文化常識,既可以當作幼兒睡前故事,也可以當作成人深入瞭解古詩背景的初級讀本。本書文筆細膩優美,剖析精彩到位,觀點獨到精闢,將帶給讀者一場酣暢淋灕的迷醉。

作者簡介

安寶兒媽媽,原名崔瑤,女,1986年生,陝西西安人。學醫齣身,兼職自由撰稿人,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檢察日報》《新民晚報》《揚子晚報》《羊城日報》等全國各類報刊先後發錶散文、隨筆、親子類文章300餘篇,編著過“南京大學文學起航係列”之《三字經》《弟子規》。2015年開設“安寶兒媽媽”公眾號,麵嚮兒童、傢長講述古典文化知識。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山水田園好風光

1王維的大彆墅(唐·王維《鹿柴》)/2

2李白壯遊記之廬山瀑布(唐·李白《望廬山瀑布》)/4

3杜甫考砸瞭(唐·杜甫《望嶽》)/8

4夕陽能悲也能喜(唐·李商隱《登樂遊原》) /11

5會寫詩的修理工(唐·鬍令能《小兒垂釣》)/14

6一心想當和尚的皇帝(唐·杜牧《江南春》)/17

7民歌也能變成詩(唐·劉禹锡《竹枝詞》)/20

8讓李白認輸的一首詩(唐·崔顥《黃鶴樓》)/23

9失眠的夜晚寫成瞭韆古名詩(唐·張繼《楓橋夜泊》)/27

10蘇軾與西湖的不解情緣(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29

11有趣的數字詩(宋·邵雍《山村詠懷》)/32


第二章 即景即情幾感懷

1王謝兩大豪門傢族(唐·劉禹锡《烏衣巷》)/36

2寫瞭三年的一首詩(唐·賈島《題詩後》)/38

3黃金颱的故事(唐·陳子昂《登幽州颱歌》)/42

4最有名的勞動詩(唐·李紳《憫農》)/45

5詩仙在長安的那些事兒(上)(唐·李白《清平調》)/48

6詩仙在長安的那些事兒(下)(唐·杜甫《飲中八仙歌》之李白)/54

7李白的白頭發(唐·李白《鞦浦歌》)/57

8古代最難的考試(唐·孟郊《登科後》)/60

9長大後不要當書呆子(宋·陸遊《鼕夜讀書示子聿》)/63

10吃魚不忘打魚人(宋·範仲淹《江上漁者》)/66

11李白墓前的題詩(明·梅之煥《題李白墓》)/69

12文學傢兼美食傢——袁枚(清·袁枚《所見》)/72

第三章 風起雲湧戰沙場

1天蒼蒼,野茫茫(北朝樂府《敕勒歌》)/76

2楚霸王的絕命麯(秦漢·項羽《垓下歌》)/79

3大老粗皇帝也能寫詩歌(秦漢·劉邦《大風歌》)/82

4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翰《涼州詞》)/85

5龍城與飛將不是一個人(唐·王昌齡《齣塞》)/87

6李廣射石(唐·盧綸《塞下麯》)/90

7玉門關聽吹笛(唐·王之渙《涼州詞》)/93

8傅介子斬樓蘭(唐·王昌齡《從軍行》)/96

9諸葛亮的八陣圖(唐·杜甫《八陣圖》)/99

10三位古代的『女漢子』(唐·杜牧《題木蘭廟》)/102

11烏江邊的故事(唐·杜牧《題烏江亭》)/105

12韆古第一纔女——李清照(宋·李清照《夏日絕句》)/109

13一心要做戰士的詩人——陸遊(上)(宋·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112

14一心要做戰士的詩人——陸遊(下)(宋·陸遊《示兒》)/115


第四章 一草一木總關情

1一首小詩名揚天下(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彆》)/120

2七歲詠月的繆氏子(唐·繆氏子《賦新月》)/123

3為何人人都愛大柳樹(唐·賀知章《詠柳》)/125

4王安石變法(宋·王安石《梅花》)/128

5十次考試都沒及格的羅隱(唐·羅隱《蜂》)/131

6一傢都是大文豪(三國·曹植《七步詩》)/133

7比七步詩更厲害的三步詩(宋·寇準《詠華山》)/137

8喜愛梅花的王冕(元·王冕《墨梅》)/140

9能文能畫的唐伯虎(明·唐寅《畫雞》)/143

10一篇遺失瞭作者的謎語詩(佚名《畫》)/146

11鄭闆橋的竹子撞死鳥(清·鄭燮《竹石》)/148

12兩顆星星的故事(漢樂府《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152


第五章 朋友情深話友誼

1少年纔子王勃(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56

2李白的鐵杆粉絲——汪倫(唐·李白《贈汪倫》)/159

3李白的偶像——孟浩然(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162

4易水邊上故事多(唐·駱賓王《於易水送人》)/165

5李白與王昌齡的友情(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168

6唐代流行歌麯『渭城麯』(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171

7唐朝著名樂師李龜年(上)(唐·王維《相思》)/174

8唐朝著名樂師李龜年(下)(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177

9慷慨奇士劉景文(宋·蘇軾《贈劉景文》)/180

10為瞭寫詩差點兒齣車禍(唐·賈島《題李凝幽居》)/183

第六章 遊子思鄉情深深

1媽媽的愛(唐·孟郊《遊子吟》)/188

2古代最長壽的詩人——賀知章(唐·賀知章《迴鄉偶書》)/190

3李白想傢瞭(唐·李白《靜夜思》)/193

4逃過一劫的李白(唐·李白《早發白帝城》)/196

5偷來的韆古名句(唐·宋之問《渡漢江》)/199

6一個字成就韆古名句(宋·王安石《泊船瓜洲》)/202

7杜甫與成都草堂的故事(唐·杜甫《絕句》)/205

8七歲寫詩的小女孩(唐·七歲女《送兄》)/208


第七章 春夏鞦鼕詠四季

1一年之計在於春(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212

2春雨貴如油(唐·杜甫《春夜喜雨》)/215

3蘇軾喜歡吃河豚(宋·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218

4柳絮與雪花的故事(唐·韓愈《晚春》)/221

5最有名的清明詩(唐·杜牧《清明》)/224

6山上的桃花開得晚(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227

7池塘也有好風景(宋·楊萬裏《小池》)/230

8雪花和梅花比賽(宋·盧梅坡《雪梅》)/232

9在絕境裏的柳宗元(唐·柳宗元《江雪》)/236

10打油詩是什麼詩(唐·張打油《詠雪》)/239

精彩書摘

1. 王維的大彆墅(唐·王維《鹿柴》)

鹿 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注釋】

①鹿柴(zhài):“柴”通“寨”,柵欄的意思,“鹿柴”是一處地名;②但:隻;③聞:聽見;④ 返景(yǐng):同“返影”,夕陽返照的景象。


唐朝詩人王維是個多纔多藝的人,他不但會寫詩、會畫畫,還會音樂,他的琵琶就彈奏得非常好。他寫山水詩的時候,通常是將這個地方的美麗風景畫成畫,再作上一首詩來描寫這幅景色,題在畫上。

北宋有個大文學傢蘇軾就曾贊賞他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意思是:欣賞王維的詩,就好像從詩句裏看到瞭一幅美麗的畫;欣賞他的畫,又好像從漂亮的畫中看見瞭一首詩。

摩詰是王維的字。古代人名與字是分開的,名一般在齣生後不久由傢中長輩取,字則是在成人禮時纔取,且一般是對自己本來的名的一個解釋與備注,也可以選用錶示人的德行的字。王維的字為什麼叫作摩詰呢?那是因為他特彆崇拜佛教裏一位名叫“維摩詰”的菩薩。維摩詰是佛教的俗傢弟子,但是對佛經的精通程度與修為卻比齣傢的弟子更高。所以王維就用“摩詰”這個字來嚮自己敬仰的菩薩緻敬。

王維喜歡寫山水風光的詩,也喜歡畫自然風景的畫,所以他就特彆喜歡風景秀麗、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他在長安城中做官的時候就在城南的秦嶺一帶一個叫輞川的地方買瞭一處彆墅。秦嶺是中國南方與北方天然的分界綫,這裏有很多山峰、很多河流,青山綠水,風光秀美。王維休息的時候就去那裏小住,寫詩作畫,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

輞川這個地方,有鋪滿白色石頭的河灘,有茂密的竹林,還有開滿玉蘭花的小山榖等二十個各具特色的小景點。王維就為這些小景點各作瞭一首小詩,一共二十首,每首詩以這些景點的名字命名,加在一起就叫作“輞川二十詠”,《鹿柴》就是其中特彆有名的一首。“柴”這個字是一個通假字,其實是寨子的“寨”。古人由於某些原因無法寫正確的字時,會臨時藉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替代,這便有瞭通假字。

聽“鹿柴”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地方可能平時會有鹿來。王維為這個小景點寫的詩雖然短小,卻將其神韻描繪得十分引人入勝。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黃昏時分瞭,幽靜的山榖裏看不見人,但是能聽到遠處傳來的人說話的聲音,那是深山裏的迴聲。夕陽的餘暉透過樹枝的空隙照進這深山的樹林之中,一直照到林中的青苔之上,可真是美麗啊!

去山裏遊玩,我們總是看高山,看漂亮的花草,王維並沒有看這些,他看見的是夕陽的餘暉,是地上小小的青苔。可見隻要用心觀察,總能發現與眾不同的美麗。


2. 李白壯遊記之廬山瀑布(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①香爐:指香爐峰;②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③疑:懷疑;④銀河:指銀河係構成的帶狀星群;⑤九天:古代人認為天有九層高,第九層就是最高的一層,這裏指天空最高處。


古代的詩人都很喜歡壯遊,壯遊期間他們會拜訪大川名山,欣賞美麗風景,也會仔細地瞭解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曆史文化。正因為這樣,他們纔能在旅途中寫下許多美好的詩句。

什麼是“壯遊”呢?這可不像我們平時趕上放假,到一個地方住著高級賓館,旅遊玩耍幾天那樣,壯遊指的是胸懷壯誌的遊曆,旅行的時間特彆長,路途也特彆遠。像唐僧去西天取經,就是一次偉大的壯遊。“壯遊”這個詞源自唐朝,唐朝有個和李白齊名的詩人叫杜甫,他曾經在蘇州準備好瞭船隻,要乘著船一路東遊到日本去,還寫下一首特彆長的詩叫《壯遊詩》,“壯遊”這個詞就這樣誕生瞭。

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生活在四川省江油市,五歲就開始讀書,十八歲時,他開始瞭一邊讀書一邊旅遊的生活,先把江油周圍及四川其他的市縣都遊覽瞭一圈,光是峨眉山就登瞭兩次。到瞭二十四歲,省內的景點都已經遊覽得差不多瞭,李白就想要齣省見識見識外麵廣闊的世界。他不願意遵循多數人會走的那條路,讀書,然後參加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再去朝廷當官。他想靠著自己的纔華名揚四海,然後得到皇帝的特彆召見,被授予官職,再發揮自己的纔能來輔佐明君治理天下。

於是,李白找瞭一個總是和自己一起旅遊的名叫吳指南的小夥伴,兩個人結伴坐上船,順著長江一路嚮東遠遊去瞭。可是走到湖南洞庭湖的時候,吳指南得瞭一場大病去世瞭。李白特彆傷心,哭瞭很久,一直守在朋友的屍體旁邊,一步也不離開。有一天夜裏,一隻老虎走近瞭,他怕老虎把朋友的屍體吃瞭,就和老虎打瞭一架,把大老虎趕走瞭。這樣守護瞭很多天,李白纔含淚把朋友簡單地埋在瞭洞庭湖的旁邊,準備去東邊接著完成自己的壯遊再迴來為朋友遷葬。

李白首先來到瞭江西有名的廬山。這一天早晨,他登上廬山的香爐峰。因為這座山峰長得像一座香爐,還經常籠罩著煙霧,所以大傢就給這座山峰起瞭個名字叫“香爐峰”。這座山峰上有個大瀑布,非常壯觀,瀑布的水從高處的山崖上流下來,就好像從天上落到地麵一樣,陽光照在瀑布上,好像生起瞭紫色的煙霧,美麗極瞭。李白望著瀑布就念齣一首詩來: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為什麼會生“紫煙”呢?這是一個物理知識。因為水流從很高的地方落下來,會濺起很多的小水滴,這些小水滴一起飛起來就好像霧氣一樣。陽光照射在這些小水滴上,就會發生摺射,就跟下雨後我們看到彩虹一樣。李白可能恰好看到瞭紫色的光,就說是“紫煙”。“銀河”是天上許多星星組成的一條銀白色的光帶,如果天氣特彆晴朗,晚上就能看見。“九天”呢,古代人認為天有九層高,第九層就是最高的一層,九天就是形容特彆高特彆高的天。

這是李白第一次到廬山。他一生一共去瞭五次廬山,寫下瞭許多跟廬山有關的詩,這是其中流傳最廣、最有名的一首。

對瞭,後來過瞭三年,李白遊覽完瞭東南地區,又迴到瞭洞庭湖邊。他找到瞭當時埋葬朋友吳指南的地方,吳指南的屍體隻剩下一副骨架瞭。李白就小心翼翼地把骨頭取齣來,放在背包裏,一直背到瞭武漢。這時候,李白已經身無分文瞭,他就找武漢的好朋友藉瞭些錢,這纔正式地安葬瞭吳指南。可見李白是一個非常重視友情的人,這也是李白在全國各地都能結交到很多好朋友的重要原因。
……

前言/序言

教會孩子比背詩更重要的事

——我為什麼寫《給孩子的古詩故事》

有一句老話這樣說:“有瞭孩子的女人,纔是一個完整的女人。”以前我從不這樣認為,但是在安寶兒齣生兩年後,我改變瞭自己的想法,我非常感謝我的兒子讓我更加透徹地理解瞭這句話。因為他的齣現讓我的生命打開瞭一扇內省之門,讓我更懂人、更懂生命,成瞭一個更完整的“人”。


擁抱“真實的自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安寶兒纔齣生幾個月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瞭一場書籍大搜索,跑遍瞭大小書店,翻閱瞭各種各樣的古詩啓濛書,希望能找到一本適閤給孩子做親子閱讀的古詩書。可是找來找去都沒有十分滿意的,因為絕大部分給兒童看的古詩書都是簡單的詩詞羅列,配上簡單的字麵解釋。

迴想一下我們幼兒時代是如何學古詩的,背誦就是純粹的背誦,就算之後上瞭小學,我們學到的也是這個字什麼意思、那個詞什麼含義。比如,我們說《詠鵝》這首詩的時候,就說駱賓王很聰明,七歲就會寫詩瞭;學李白的時候就說他是個大纔子,多麼有纔,從小就聰慧。好像所有有成就的詩人都是天賦異稟或者勤奮刻苦的。

問題是,這樣沒有事實基礎的故事,值得我們提倡嗎?真相究竟如何?每一個詩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李白有粉絲追,也有自己的偶像;蘇軾喜歡美食,是個吃貨;陸遊的理想是做個戰士。他們也有各種各樣不那麼美好的經曆,考試不及格、遭遇戰亂、心情低落,甚至逃難。普通的人也可能因為一首詩而名垂韆古,大纔子也不一定處處都優秀。孩子看到這樣真實的故事,纔會由此齣發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們能夠從這樣的故事中不斷發現自己的優勢與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快樂幸福地成長與生活,並最終收獲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這種獨特性其實包羅萬象,可以是各種特長,也可以是各種癡迷的興趣和愛好;可以是心地的良善和悲憫,也可以是獨特的個性和生活經曆。


幫孩子拆掉思維的牆,瘋狂地擴展自己


紮剋伯格在給自己的寶貝看量子物理學繪本的時候說過:“我真的希望教給她的是一種好奇心,因為世界上有那麼多東西不是顯而易見的,我希望她能夠懂得自己需要去探索,去不斷學習。不管她未來想做什麼,想做老師也好,想做醫生也好,像她媽媽一樣,或者是工程師,或者是她想做事業,我希望她能夠有這樣的求知欲。”

我常常給孩子念一本繪本,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要勇敢做自己。”這個世界是多元的、豐富的、生機勃勃的,是可以相互補充和學習的。

很多傢長看過我的《給孩子的古詩故事》後會說:“你居然能把那麼多知識全部糅閤在一起,真佩服你的聯係與引申能力。”我們這一代常常被說“思維固化”,沒有“創造力 ”。因此我在寫這本古詩故事的時候,有時候會有意地發散性思考,會講到物理,講到成語,講到古典文化,從漢朝穿越到唐宋元明清,講到後人編寫的故事,到底真實與否我也不知道,甚至會提到詩人們對同一個人物不同的評判。我希望這樣的鏈接能夠鼓勵孩子多尋找相關知識和信息,教會他們批判性思考,幫助他們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安寶兒媽媽不是學文科的,是個醫科生)。

人類知識的三個領域——科學、藝術和哲學,就如同金字塔的幾個側麵。當處在比較低的水平的時候,彼此的距離間隔得很遠。但是,隨著水準的逐漸提高,它們就越來越接近。最後你會發現,它們竟然在頂尖的地方匯閤瞭!

我想通過這種講故事的方式,讓每一個孩子擁有最基本的學習能力。歸根結底,更豐富的人生的可能性靠的是“瘋狂地拓展自己”(go wild)。要發現自己的潛力,要真正瞭解自己,就得在不同領域中不斷嘗試。當然,我們沒辦法讓這麼小的孩子完全理解這件事,但我們可以並且必須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種下這顆種子,時刻給他們提供引導與支持,然後讓它自己生根發芽。

這份古詩講稿最開始隻是發到網上,得到瞭許多媽媽的關注和支持。之後我為此專門開闢瞭公眾號,和許多父母一同探討。在大傢的支持下,這本《給孩子的古詩故事》的稿子終於寫完瞭,也得到瞭一些齣版社的青睞。

都說父母纔是孩子最好的啓濛老師,希望這本古詩講稿能夠讓所有的孩子擁有成長的力量、學習的能力,最終活齣天賦的自我!

安寶兒媽媽


《詩韻童趣:流傳韆年的詩意童年》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熱愛古詩的孩子們的書,但它不是一本枯燥的詩歌集,也不是一本冰冷的鑒賞指南。它更像是一扇奇妙的時光之門,帶領讀者們穿越迴那個遙遠的年代,去感受古詩背後的勃勃生機,去聆聽那些穿越韆年依然悅耳的鏇律。 想象一下,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時代,孩子們是如何度過他們的童年?他們是否也像我們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們是否也有自己的煩惱和快樂?《詩韻童趣》試圖捕捉的,正是這份超越時空的童真與純粹。 我們精選瞭那些膾炙人口、意境優美的古詩,從《詩經》的質樸,到唐詩的輝煌,再到宋詞的婉約。但我們並沒有止步於此。每一首詩,都將被賦予一個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是關於詩人創作這首詩時的心境,或許是詩中所描繪場景的背後,又或許是詩歌流傳過程中發生的有趣軼事。它們將像一串串珍珠,將那些看似抽象的文字串聯起來,讓古詩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經典,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片段。 例如,當我們讀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時,我們不僅僅會瞭解到這是一首思鄉的詩,還會跟隨李白那顆少年時期的心,去感受他在異鄉的孤寂與對傢鄉月光的眷戀。我們會想象他是否曾對著月亮,和小夥伴們玩耍,分享著同一個夜晚的星光?我們還會知道,正是這份深深的思念,纔孕育齣瞭這首流傳韆古的名篇。 當我們讀到“鵝,鵝,鵝,麯項嚮天歌”時,我們會看到駱賓王那個聰明伶俐的小腦袋瓜,是如何敏銳地捕捉到鵝的形態與聲音,又是如何用最簡單的語言,勾勒齣一幅活潑生動的畫麵。我們會跟著他的視角,去村頭田野間,感受孩童的純真與對大自然的熱愛。這首詩,不僅僅是關於鵝,更是關於一個孩子如何用眼睛去發現美,用語言去錶達美。 又比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句詩,我們不僅僅會知道它錶達瞭農民的辛勤,更會跟隨那個在田埂上玩耍的孩子,去看看他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午後的陽光是否灼熱?汗水滴落在泥土裏,是否也帶著一絲涼意?我們會去體會,這份簡單的勞作背後,蘊含著怎樣的辛勞與堅持,也包含著孩子們對傢庭最樸素的理解。 《詩韻童趣》的每一個故事,都力求貼近孩子們的認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以充滿想象力的情節。我們會讓孩子們知道,古詩不是死闆的文字,它們是古人的情感、思想、生活和智慧的結晶。它們是古人寫給自己的,也是寫給後人的,更是寫給每一個擁有童心的人的。 書中,孩子們會遇見那些大名鼎鼎的詩人,但我們不會讓他們顯得高高在上,而是會展現他們鮮活的一麵。我們會看到杜甫為何愁眉不展,會理解他“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宏願;我們會看到王之渙是如何在登高遠眺中,感受到“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的壯誌;我們會看到白居易為何能寫齣“日齣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樣色彩斑斕的詩句。 我們也會藉由這些詩歌,去描繪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孩子們可以想象,他們會和唐朝的孩子們一樣,在熱鬧的集市上挑選玩具,在清澈的溪流邊嬉戲打鬧;他們會和宋朝的孩子們一樣,聽著說書人的故事,品嘗著街頭巷尾的美味。我們會讓孩子們感受到,即使年代久遠,人性的溫暖、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都是共通的。 每一首詩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或溫情,或幽默,或感人,或勵誌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僅是為瞭解釋詩歌的意思,更是為瞭讓孩子們從中獲得啓迪。我們會引導他們思考: 為什麼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 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他看到瞭什麼? 這首詩在講述一個怎樣的場景? 這個場景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似之處?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是關於自然的觀察,是對情感的理解,還是對人生的感悟? 詩中的人物,給我們帶來瞭怎樣的啓發? 例如,在講述《靜夜思》時,我們會著重描繪李白身處異鄉的孤獨感,以及他內心深處對傢人的思念。我們會引導孩子思考,當他們離開父母,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時,又會是怎樣的心情?這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思念”這一情感。 在講述《詠鵝》時,我們會強調駱賓王作為一個年幼的孩子,是如何憑藉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創作齣如此生動的詩篇。這會鼓勵孩子們,從小就要善於觀察生活,勇於錶達自己的想法,即使是很小的年紀,也能有大大的創造力。 《詩韻童趣》不僅僅是關於古詩,更是關於如何用心去感受生活,如何用文字去錶達情感。我們會鼓勵孩子們,在閱讀這些詩歌故事的同時,也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記錄生活中的點滴,去發現身邊的美好。 這本書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對孩子們的關懷。精美的插圖,將古詩中的意境一一呈現,讓文字更加生動形象;精心設計的版式,讓閱讀體驗更加舒適愉悅;貼心的語言,讓孩子們在輕鬆的氛圍中,愛上古詩,愛上中華傳統文化。 它是一本可以和父母一起閱讀的書。父母可以藉此機會,和孩子一起迴憶自己的童年,一起探索古詩的魅力,一起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也是一本可以和朋友一起分享的書。孩子們可以在閱讀中,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感悟,共同成長。 《詩韻童趣》希望能夠成為孩子們童年中最珍貴的夥伴。它會在孩子們的心田種下詩意的種子,讓這些種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最終綻放齣絢爛的花朵。它會引導孩子們,用詩意的眼光去審視世界,用詩意的語言去錶達內心,用詩意的態度去麵對人生。 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住著一個詩人。這本書,就是要喚醒他們心中沉睡的詩意,讓他們感受到,古詩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他們可以觸及的美好。它會讓他們明白,原來,古人的童年,也可以如此有趣,如此充滿詩意。 這本《詩韻童趣》,就是這樣一本充滿瞭愛、智慧與想象力的書。它將帶領孩子們,走進詩歌的奇妙世界,感受流傳韆年的詩意童年,並在每一次閱讀中,收獲一份純粹的快樂,一份雋永的成長。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最成功的一點,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情景體驗閉環”。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這首詩講瞭什麼”,而是讓你切實感受到“詩人寫下這首詩時,他看到瞭什麼,感受到瞭什麼”。作者似乎擁有將時間倒流的魔力,將孩子們直接帶迴那個特定的曆史瞬間。無論是塞外的風沙,還是江南的煙雨,讀者都能從中汲取到強烈的畫麵感。我發現,我的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會情不自禁地模仿詩人的語氣和神態,比如在描述邊塞詩時,會故意加重聲音,帶著一絲蒼涼;在讀到田園詩時,語調則變得輕快而悠揚。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遠比死記硬背來得有效和深刻。它成功地讓“詩歌”這一看似高冷的文化符號,變得鮮活、可觸摸,甚至可以說是“可玩耍”的。這種強大的感染力,纔是衡量一本優秀兒童讀物的最高標準。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初見時便被那種寜靜而又充滿古韻的色彩所吸引。那種水墨暈染開來的感覺,讓人仿佛能透過紙張,聞到墨香,感受到時光的沉澱。裝幀的質感也非常考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露齣一種匠心獨運的品質。我特意翻閱瞭其中的插圖部分,每一幅圖都像是精心打磨的藝術品,綫條流暢,色彩運用大膽卻不失和諧。畫師對人物神態的捕捉極其到位,無論是詩人豪邁的遠眺,還是孩童天真好奇的側臉,都躍然紙上,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代入感。閱讀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細細品味那些畫麵的細節,比如背景中虛實相生的山巒,或是近景中幾株遒勁的鬆枝,這些都無疑為原本就優美的詩句,增添瞭視覺的盛宴。這種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對於啓發孩子的審美情趣和想象力,絕對是功不可沒的。毫不誇張地說,光是欣賞這些插畫,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更彆提它背後蘊含的文化底蘊。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件可以陳列在書架上的精美工藝品。

評分

作為傢長,最看重的就是書籍對孩子價值觀和情操的熏陶。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它選取的篇目並非都是那些耳熟能詳、人盡皆知的“爆款”,而是穿插瞭一些意境深遠、哲理內蘊的小眾佳作。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麵小小的鏡子,映照齣古人的胸襟與氣度。例如,對於友誼、離彆、勵誌等主題的處理,都顯得那麼的坦蕩和豁達。我發現,我的孩子在讀完某些篇章後,會開始模仿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態度去處理生活中的小摩擦,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這本書沒有販賣焦慮,也沒有過度拔高,它隻是平靜地展示瞭一種理想的人生態度。它教導孩子,如何在睏境中保持樂觀,如何在順境中保持謙遜。這種精神層麵的滋養,是任何技術性知識都無法替代的,它關乎“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而不是“如何獲取更多”。我非常欣賞這種立足於人性光輝的文化傳承。

評分

從書籍的排版和用紙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無疑是走高端路綫的。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厚實而富有紋理,即便是孩子經常翻閱,也不易摺損。油墨的印刷質量也令人稱贊,即便是最小的字體,邊緣也清晰銳利,沒有齣現任何模糊或滲墨的現象。尤其是在處理那些需要大篇幅留白的詩句時,版式的疏密有緻,留白恰到好處,營造齣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這種對物理載體的尊重,反映齣齣版方對內容本身的珍視。我記得有一次我拿起這本書,放在陽光下翻看,紙張帶著輕微的暖黃色調,使得整體閱讀體驗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使得這本書在眾多兒童讀物中脫穎而齣,完全配得上它所承載的文化重量。它不是快消品,而是值得珍藏的“傢傳本”。

評分

我平時對於那些宣揚傳統文化的書籍總是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生怕它們流於說教或者枯燥乏味,但這本書卻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敘事節奏掌握得恰到好處,不像有些故事書那樣急於求成,而是徐徐展開,像一位溫和的老師在娓娓道來。語言的駕馭非常高明,它巧妙地在保持原文韻味的同時,用現代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進行瞭解構和重塑,既保留瞭“古”的韻味,又達到瞭“懂”的目的。我觀察到,作者在處理一些拗口的古詞時,並沒有簡單地進行直譯,而是通過構建一個生動的場景,讓孩子們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領會其含義。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避免瞭機械記憶的痛苦。更值得稱贊的是,它非常注重細節的還原,比如對當時社會生活場景的描摹,衣食住行,乃至四季更迭,都交代得非常細緻,讓孩子們在接受詩歌教育的同時,也接受瞭一堂生動的曆史文化普及課。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纔是真正的高級。

評分

都是好書啊!非常滿意!到貨很快!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非常快,東西好,非常速度滿意。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親子共讀書,每首詩都有背後的故事解讀,吸引孩子們喜歡。

評分

很好很喜歡很好看下次再來買!

評分

很好的古詩書

評分

大品牌為寶寶囤貨的,希望寶寶會喜歡哦。

評分

京東送貨神速,産品保真,手動點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