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细致地描写了六组基本动词在几千年中的发展演变关系。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中,敢抒己见,对前人之说多有匡正,为同类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照和范例。大量参考吸收了文字、音韵、训诂等成果,较好地运用了现代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词义和词汇演变的问题,解释演变的原因,并注重词汇演变规律的探究,体现了作者自觉的理论意识、正确的学术观念和研究导向。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较好地运用了文献考证和历史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文献考察和方言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在词汇演变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付出了自己的艰苦努力。
总序(蒋绍愚)………………………………………………………1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1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13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21
第四节 方法与材料 ……………………………………………… 25
第二章 “背(犫ē犻)”类躯干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背”字阴平一读的产生 ………………………………33
第二节 “背”(犫ē犻)对“负”的历时替换 ……………… 37
第三节 “背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共时分布 …………… 52
第三章 “挑(狋犻ā狅)”类躯干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表肩挑义的“挑”字来源 ……………………………… 63
第二节 “荷”“担”“挑”的历时替换 ……………………… 71
第三节 “挑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共时分布 ……………92
第四章 “扔”类上肢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投掷”义与“抛弃”义的异同及其区分 …………… 97
第二节 表“投掷、抛弃”义的“扔”字来源 ………………… 108
第三节 “扔1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122
第四节 “扔2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153
第五章 “捆”类上肢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捆类词”中主导词的历时替换 ………………………175
第二节 “捆类词”中的非主导成员 …………………………… 198
第三节 “捆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共时分布 …………… 207
第六章 “踩”类下肢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基本词“踩”的产生 …………………………………… 214
第二节 汉语中“踩类词”主导成分的历时替换 ……………… 228
第三节 汉语中“踩类词”的非主导成员 ……………………… 243
第四节 “踩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共时分布 …………… 252
第七章 “走”类下肢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走”字“行”义的产生及“走”对“行”的历时替换 260
第二节 “走”的词义衍生 ………………………………………285
第三节 “走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共时分布 …………… 296
结 语
第一节 基本事实 ………………………………………………… 302
第二节 理论与方法 ……………………………………………… 307
参考文献……………………………………………………………… 311
引用文献……………………………………………………………… 332
后记…………………………………………………………………… 343
专家评审意见(一)………………………………………………… 347
专家评审意见(二)…………………………………………………379
《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章程……………………………………… 350
第一节 研究对象
本书讨论汉语基本词①发展的历史。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各词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的词位于整个词汇系统的核心部分,成为构成该词汇系统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1953)《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阐发了基本词的地位与特性:“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其中也包括成为它的核心的全部根词。基本词汇比起语言的词汇来小得多,可是它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且为构成新词提供基础。”斯大林著作发表以来,我国学者围绕基本词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中断。问题涉及基本词的本质特征等诸多方面。
1.基本词
1.1含义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基本词在语言词汇构成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其进行界定。夏征农主编《大辞海?语言学卷》:“词汇中最主要最稳定的分,以所有的根词为其核心。……全民通用,历史悠久,并① 文中的基本词既指基本词的个体,也指基本词个体的集合———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通行的称谓,李荣(1952)曾主张用“基本字汇”,但遭到了反对。石安石(1999)建议使用“基本语汇”。我们采用“基本词汇”的说法。
且是构造新词的基础。”此外,也有学者从语言词汇系统之外去探寻基本词的内涵。符淮青(2004):“基本词汇是从古代到现代,在实际运用中必不可少的词,它们表达的是对于人们交际最不能缺少的概念。”也就是说,基本词是关涉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必需的事物概念的能指。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通过范畴化、概念化并借助词汇来加以反映的。基本词就是表达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的词。人类对世界的概括、认知体现出层级性,其中概括度介于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范畴———基本层次范畴是最重要的认知对象①。基本层次范畴在语言中表现为基本层次范畴词。该层次的词表示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概念,往往简短、常用、独立于特定语境、比较中性,这些词语在语言史上产生的时代一般也较早,是儿童语言习得最早掌握的词。(张敏,1998:60)基本词主要源于基本层次范畴。因此,我们可以综合语言词汇系统内部与人类认知等多方面因素来认识基本词的含义。基本词,就是表示人类生活中最必需的事物概念的词。它具有稳固性强、使用普遍、构词能力强等特点,是各种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主要词汇。基本词汇是人类认知世界时最先造出来的词。(李如龙,2011)
……
从专业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学术贡献是显著的。它不仅是对现有研究的梳理与整合,更是在特定领域内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分析视角。书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达到了极高的标准,大量一手文献的引用和细致的语料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对于某些特定词汇演变路径的追踪,作者通过多角度的交叉验证,构建了一个相当可靠的解释模型,有效地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某些解释上的真空地带。这种基于扎实证据链的论述方式,无疑提升了整个研究领域的标准。对于任何打算在该方向上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中的方法论和引用的原始材料都是绕不开的关键资源,其参考价值极高,足以成为未来数年内该领域的重要引文。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术探讨,不如说是一次令人振奋的知识探索之旅。作者的笔触虽然扎实,但绝不板滞,他巧妙地将枯燥的语言历史梳理融入到生动的语境重建之中。在分析某个动词的意义迁移时,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侦探,带着读者穿梭于古代的文献记录之中,追溯其最初的形态和使用的场景。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让我对看似普通的日常词汇背后隐藏的深厚历史肌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完某一章后,我甚至会忍不住去翻阅一些古籍,试图用书中提供的新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古老的文字。这种启发性远超了一本单纯的工具书或教科书,它激发了一种主动探求和批判性思考的欲望,这才是真正优秀学术著作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在文本的逻辑构建上,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清晰度和严密性。作者在引言部分提出的研究问题和方法论框架,让人一眼就能把握住研究的全貌。整个论证过程如同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几乎没有模糊不清的跳跃。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术语的界定和历史语料的引用,都做到了滴水不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历史语境时所展现的耐心和细致,他没有急于得出结论,而是耐心地梳理了每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使得最终的论断显得格外具有说服力。阅读过程中,我几乎不需要反复回溯来确认某个概念的上下文,这充分说明了作者叙述的连贯性和内在的逻辑自洽性。对于希望深入了解该领域研究范式的学者或深度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范本,展示了如何将繁杂的语言学材料系统化、理论化。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封面的设计到内页的排版,都能感受到编辑团队的用心和对学术严谨性的尊重。封面选用的色调沉稳又不失典雅,虽然是学术专著,但并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枯燥感,反而有一种沉淀下来的历史厚重感。内页的纸张质量上乘,触感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字体的选择也十分考究,清晰易读,而且在涉及到引文和注释时,采用了恰当的缩进和字体变化,使得复杂的文本结构条理分明。尤其是书中对图表的处理,清晰明了,对于理解复杂的语言演变过程提供了极大的视觉帮助。这种对书籍物理形态的重视,体现了出版方对这部作品价值的认可,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愉悦的体验。对于一个热爱纸质书的读者来说,拿到这样一本精美的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所涉及的语言学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时间与文化变迁的侧写。通过追踪这些基本动作的词语是如何适应社会、政治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而慢慢演进的,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生活图景的一角。这种对语言细微之处的深入挖掘,最终指向的是对人类认知模式和文化心理的宏大洞察。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更是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无数代人的集体记忆和行为模式。阅读过程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些古老的声音和动作的痕迹。对于那些对历史、文化人类学乃至认知科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也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极具穿透力的切入点,去理解人类经验的深度和广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