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耳

開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歐陽江河 著
圖書標籤:
  • 聽書
  • 有聲書
  • 科普
  • 健康
  • 醫學
  • 耳科
  • 自我提升
  • 生活
  • 知識
  • 科普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四川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4114739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1065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6
字數:16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著名朦朧派詩人,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傑齣作傢”得主,影響中國詩壇近三十年。

◆全麵收錄歐陽江河詩歌近作,兼收長詩與短詩。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著名詩人歐陽江河的詩歌自選集。歐陽江河在中國當代詩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寫作充滿瞭知識份子的智性與對當下社會的關照,體現瞭一個詩人的敏感和擔當。本書由作者本人從其2000-2016年所創作詩歌中精選短詩33首和長詩12首構成,具有重要的齣版價值和文學價值。

作者簡介

歐陽江河,1956 年生於四川省濾州市。著名詩人,詩學、音樂及文化批評傢,書法傢,《今天》文學社社長。在國內齣版詩集《透過詞語的玻璃》《誰去誰留》《事物的眼淚》《黃山榖的豹》《如此博學的飢餓》《鳳凰》《大是大非》《歐陽江河長詩集》,以及文論及隨筆集《站在虛構這邊》。其詩作及文論被譯成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意大利語等十多種語言。在德國和奧地利齣版德語詩集《玻璃工廠》《快餐館》《鳳凰》,在美國紐約齣版英語詩集《重影》《鳳凰》,在法國巴黎齣版法語詩集《傍晚穿過廣場》。自1993年起,多次應邀赴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捷剋,匈牙利,奧地利,希臘,日本,印度等國傢,在全球五十多所大學及文學中心講學、朗誦。歐陽江河的寫作實踐深具當代特徵,在同時代人中産生瞭廣泛的、持續的影響,被視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重要的代錶性詩人。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奬2010年度詩人奬以及2016 年度傑齣作傢大奬,以及英國劍橋大學2016 年度詩歌銀葉奬。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短詩33首


一分鍾,天人老矣 ………… 003

女兒初學鋼琴:莫紮特彈,子期聽 ………… 006

舒伯特 ………… 008

母親,廚房 ………… 011

癢的平均律 ………… 013

夢見老虎 ………… 018

萬古銷愁 ………… 022

江南引 ………… 025

茶事2011 ………… 028

龍年歲首 ………… 032

蘇小小 ………… 035

蘇堤春曉 ………… 038

念及肥肉 ………… 042

暗想薇依 ………… 044

798 ………… 047

緻魯米 ………… 051

紙房子 ………… 054

一半之半 ………… 057

讀北宋詩 ………… 060

早起,血糖偏高 ………… 062

抽煙人的書 ………… 065

北京川菜 ………… 069

八大山人畫魚 ………… 072

不去捏腳 ………… 075

大於一噸半 ………… 078

老相冊 ………… 081

在雅典 ………… 083

開 耳 ………… 084

字非心象 ………… 086

十月,李莊 ………… 088

霍金花園 ………… 090

Fado ………… 092



第二部分 長詩12首


泰姬陵之淚 ………… 097

53歲生日 ………… 113

鳳 凰 ………… 120

黃山榖的豹 ………… 139

老虎作為成人禮 ………… 151

問題所在 ………… 160

四環筆記 ………… 169

老男孩之歌 ………… 180

中國造英語 ………… 186

大是大非 ………… 195

看敬亭山的21種方式 ………… 204

自媒體時代的詩語碎片 ………… 213



歐陽江河創作年錶 ………… 241


精彩書摘

一分鍾,天人老矣

一分鍾後,自行車老瞭。

你以為穿褲子的雲騎車比步行快些嗎?

你以為穿裙子的雨是一個中學教員嗎?

一分鍾,能念完小學就夠瞭。

一分鍾北大,念瞭兩分鍾小學。

一分鍾英文課,講瞭兩分鍾漢語。

一分鍾當代史,兩分鍾在古代。

半封建的一分鍾。半殖民的一分鍾。孔仲尼

或社會主義的一分鍾。

一分鍾,夠你念完博士嗎?

一小時,一學期,一年或一百年

都在這一分鍾裏。

即使是勞力士金錶也不能使這一分鍾片刻停頓。

春的一分鍾,上瞭發條就是鞦天瞭。

要是思春的國學教授不戴瑞士錶

戴國産錶會不會神遊太虛?

一分鍾後,的士老瞭。

公交車的一分鍾,半分鍾堵瞭一韆年。

北京市的一分鍾,半分鍾在昌平縣。

美國夢的一分鍾,半分鍾是中國造。

全球通的一分鍾,半分鍾就掛斷瞭。

這喂的一分鍾,HELLO的一分鍾。

宇宙

在注冊過的蘋果裏變小瞭,變甜瞭。

咬瞭一口的蘋果,符閤

本地人對全球化的看法。就這一點點甜,

蘋果西紅柿在裏麵,印度咖哩,意大利奶酪

全在裏麵瞭。

貝剋漢姆也在裏麵。

一分鍾辣妹,甜瞭半分鍾。

一分鍾快感,慢瞭半分鍾。

一分鍾OK,卡拉瞭半分鍾。

一分鍾,歌都老瞭,不唱也罷。

但是從沒唱過的歌怎麼也老瞭?

叫我拿那些來不及卡拉

就已經OK的異鄉人怎麼辦呢?

過瞭一分鍾,火車老瞭。

又過瞭一分鍾,航空班機也老瞭。

你以為一分鍾的烤雞翅

能使啃過的事物全都飛起嗎?

一分鍾,用來愛一個女人不夠,

愛兩個或更多的女人卻足夠瞭。

一分鍾落日,多齣一分鍾晨曦。

一分鍾今生,欠下一分鍾來世。

一分鍾,天人老矣。

2005.1.7於北京

女兒初學鋼琴:莫紮特彈,子期聽

琴的水一滴成瞭兩滴。

琴的笛子一吹如雪,再吹頓時空心。

琴的空近乎一個實證,空的掌聲四起,空的聽。

詞和天眼的聲音在石頭裏歙開瞭。

琴的小小蓮心也開在裏麵。

空,嚮外溢齣,

空的鎖,打開還是沒聲音。

但隻要你在聽,你就是這聲音。

琴師在彈奏, 但沒有琴,琴房是空的。

琴童走在琴的蓮步輕移上。腳下是

靜如深海的天外天。宇宙

越彈越小,

這莫紮特的小。

你也還小,三歲,不知鄉關何處。

琴聲添愁。

要麼那琴童是莫紮特,身在春鞦,

踮起腳

眺望韆年後的對位法星空。

要麼電視開著,聽者子期遞過一個訓詁,一個

半音的上層建築。琴師恍若幻影,

分齣肉身給琴童的五蘊真身。

三歲的女兒未免迷惑。子期

與她身上的莫紮特互換瞭名字,年代,電話號碼,

以及蟬蛻丹青之身。女兒與他們

互道晚安。

整個世界安靜瞭下來。

聽女兒彈琴吧。

關掉手機,電視,把椅子搬到天上,

和雲中鶴一起嚮晚而坐。

十年後

一場音樂會斂翅降落——

莫紮特彈,鍾子期聽。

會不會鋼琴裏多齣瞭一具箜篌?

2005.1.25於北京


前言/序言


《開耳》:聆聽時代迴響,洞察人心深處 在信息洪流奔湧、思潮激蕩變幻的當下,總有一些聲音,或隱於喧囂,或潛於靜默,卻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們最敏感的神經。它們是時代的低語,是曆史的迴響,更是個體生命中最真摯的呐喊。著名學者、《聆聽時代》係列著作的作者李文博,繼他廣受好評的《觀潮》之後,再次為讀者奉獻瞭一部引人深思的力作——《開耳》。 《開耳》並非一本傳統的學術專著,它更像是一麯由韆百種聲音匯聚而成的交響樂,一幅由無數個體命運勾勒而成的時代浮世繪。李文博教授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學養,將目光投嚮那些常常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角落,那些在時代變遷中發齣獨特聲響的個體與群體。他邀請我們“打開耳朵”,去傾聽那些被壓抑的、被遺忘的、卻又無比真實的聲音。 本書的核心在於“傾聽”。但這裏的傾聽,絕非僅僅是被動的接收,而是一種主動的、帶有批判性和同理心的理解。李文博教授認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往往被各種碎片化的信息淹沒,失去瞭辨彆和深入理解的能力。《開耳》正是要引導讀者走齣淺嘗輒止的閱讀模式,學會去“聽見”文字背後的深意,“聽見”沉默中的呐喊,“聽見”個體生命中那些細微卻又震撼人心的故事。 本書內容廣闊,涵蓋瞭社會、曆史、文化、哲學等多個維度,但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對個體在宏大時代敘事中的位置和聲音的關注。李文博教授並沒有選擇宏大敘事的切入點,而是從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案例入手,將復雜的時代命題層層剝開,展現給讀者。 例如,在關於“失語者”的章節中,他深入到一些偏遠地區的鄉村,通過對一些年邁農民的口述曆史的梳理,展現瞭他們在時代變遷中,傳統生活方式的消逝,以及由此帶來的身份認同的迷失。這些老人,他們可能一生都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他們的雙手承載著傢族的記憶和曆史的痕跡,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他們的經驗和知識似乎變得一文不值。他們的聲音,在喧囂的現代都市中幾乎難以聽見,但李文博教授通過細緻的田野調查和耐心訪談,讓這些“失語者”的聲音得以重現,喚醒瞭我們對被遺忘的群體的關注。他沒有簡單地將他們定位為時代的犧牲品,而是展現瞭他們在睏境中依然保持的尊嚴和韌性,以及他們對自身命運的深刻反思。 在另一章節中,李文博教授將目光投嚮瞭當代年輕人的精神世界。他探討瞭“內捲”、“躺平”等社會現象背後,年輕人內心的焦慮、迷茫以及對未來選擇的掙紮。他並沒有簡單地評判這些現象,而是深入到年輕人真實的生存狀態和心理感受之中。他采訪瞭來自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年輕人,聽他們講述自己的夢想、挫摺、睏惑和希望。他著力展現的,是年輕人麵對不確定性的社會環境時,所展現齣的復雜的情感和多樣的應對方式。他鼓勵讀者去傾聽年輕一代的心聲,理解他們所麵臨的壓力,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否定。他強調,理解年輕人的“聲音”,是關乎未來方嚮的關鍵。 《開耳》還對一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個體命運進行瞭深刻的描繪。他選取瞭一些在曆史事件中扮演瞭重要角色的普通人,比如在戰爭年代的士兵、在社會變革中的知識分子、在經濟轉型中的下崗工人等。他試圖還原這些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真實感受,他們當時的決策是如何形成的,他們經曆瞭怎樣的內心掙紮,他們的選擇又帶來瞭怎樣的影響。他不是簡單地進行曆史評述,而是通過“傾聽”他們的故事,去理解曆史的復雜性,去感受個體命運的無常與偉大。他讓我們明白,宏大的曆史,是由無數個微小的個體生命串聯而成的,每一個個體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聲音,即使這些聲音在曆史的長河中顯得如此微弱。 本書的獨特之處還在於,李文博教授並非隻是一個旁觀者,他也在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對“傾聽”這一行為本身的探討。他認為,“開耳”不僅僅是對外部聲音的接收,更是一種內在的覺醒。當我們在傾聽他人時,我們也在重新審視自己的認知框架,挑戰固有的偏見,拓展理解的邊界。他鼓勵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與書中的聲音進行對話,與自己的內心産生共鳴,從而實現自我超越。 《開耳》的語言風格樸實而富有力量,夾敘夾議,張弛有度。李文博教授善於運用生動形象的筆觸,將枯燥的理論轉化為觸動人心的故事。他並不迴避社會中的矛盾和問題,但他始終保持著一種人文關懷的溫度,以及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他相信,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認真傾聽,每一個聲音都可能蘊含著深刻的智慧。 本書的結構設計也頗具匠心。每一章節都圍繞一個具體的“聲音”展開,或是一個群體,或是一個時代特有的現象,或是一段被遺忘的曆史片段。但所有的章節又如同河流的支流,最終匯入“傾聽時代,洞察人心”的主流。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的順序,但貫穿始終的是一種對生命、對時代、對真知的深刻探索。 《開耳》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倡導。它倡導我們放下固有的成見,敞開心扉,去傾聽那些來自不同角落、不同背景的聲音。它倡導我們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尋找到內心的寜靜,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用批判性思維去審視世界。它提醒我們,真正的智慧,往往隱藏在那些不被注意的角落,隱藏在那些最平凡的生命之中。 閱讀《開耳》,你會發現,你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與無數鮮活的生命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你會感受到時代的脈搏,你會觸碰到人性的溫度,你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它將幫助你“開耳”,去聆聽這個時代最真實的迴響,去洞察人心最深處的渴望與掙紮。這是一次關於傾聽的修行,一次關於理解的升華,一次關於生命意義的探索。 李文博教授用《開耳》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視角,一個方法,一種態度。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讓我們放慢腳步,打開我們的耳朵,去傾聽,去理解,去感受,去與這個世界建立更深的連接。因為,隻有當我們真正學會傾聽,我們纔能更清晰地看見,更深刻地理解,更從容地前行。

用戶評價

評分

一本好書,就像一個久違的老友,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最近翻開《開耳》,我仿佛就遇見瞭這樣的老友。書中的文字,像是涓涓細流,緩緩地浸潤著我的思緒,沒有刻意的煽情,也沒有故弄玄虛的技巧,隻是那樣自然而然地流淌,卻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被我忽略的細節,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瞬間,在作者的筆下,竟綻放齣彆樣的光彩。我常常會在讀到某個情節時,停下筆來,陷入沉思,腦海中迴放著自己的經曆,驚訝地發現,原來我與書中人物有著如此相似的情感體驗,亦或是在某個轉摺點上,做齣瞭截然不同的選擇。這種共鳴,是閱讀最大的樂趣之一,也是《開耳》帶給我的驚喜。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的喜怒哀樂,也讓我看到瞭更多的可能性。我喜歡作者那種細膩的觀察力,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微妙的情感變化,並將之描繪得栩栩如生。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未說齣口的話,在作者的筆下,都變得意義非凡。這讓我不禁感嘆,原來生活如此豐富,隻要我們願意去“開耳”,去傾聽,去感受,就能發現無數隱藏的美好。

評分

《開耳》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沉浸式閱讀體驗。仿佛一下子跌入瞭一個充滿智慧與溫情的世界,與書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遣詞造句精準而富有感染力,但更難得的是,它沒有絲毫的賣弄,而是如春風拂麵般,自然而然地滲透進讀者的內心。我喜歡它那種不動聲色的敘事方式,沒有激烈的衝突,沒有戲劇性的轉摺,卻能在一波三摺的娓娓道來中,勾勒齣深刻的人物內心世界和復雜的情感糾葛。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作者提齣的問題,雖然沒有直接給齣答案,卻引導著我去思考,去探索。我發現,自己平日裏的一些睏惑,在書中似乎找到瞭某種冥冥之中的啓示。這本書不隻是提供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事物的方式,一種理解人生的角度。它讓我明白,真正的“開耳”,是一種深刻的共情能力,一種對生命萬物的敬畏之心。

評分

說實話,《開耳》這本書剛拿到手時,我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畢竟市麵上同類型的書籍實在太多瞭。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便被它深深吸引住瞭。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魔力,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的煽情,卻能用最樸素的語言,觸動最深刻的情感。我喜歡它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敘事風格,不疾不徐,卻總能在不經意間抓住讀者的心。書中的很多情節,都讓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瞭自己過往的影子。它沒有試圖去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感悟。我從中看到瞭人性的復雜與美好,看到瞭生活中的無奈與希望。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開始更加注重內心的聲音。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與自我的對話,它讓我更加瞭解自己,也更加理解他人。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朋友,它教會我如何去“開耳”,去傾聽,去感受。

評分

《開耳》這本書,就像是一杯淡淡的清茶,初入口時或許平淡無奇,但細品之下,卻能感受到其迴甘悠長,餘味無窮。作者的文字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每一個字句都仿佛經過精心打磨,散發著淡淡的智慧光芒。我喜歡它那種不動聲色的敘事,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也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隻是將生活中那些細微之處描繪得淋灕盡緻,卻能在不知不覺中觸動人心最柔軟的角落。它不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你自己去體會,去感悟。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真正“聽見”,也並沒有真正“看見”,我們隻是被錶象所迷惑,被慣性所束縛。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內心深處的盲區,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開始傾聽那些被忽略的聲音。它讓我明白,真正的“開耳”,是一種內心的覺醒,一種對生命深沉的理解。

評分

初讀《開耳》,我本以為會是一篇關於某種特定技藝的科普讀物,然而,事實卻遠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作者以一種極其舒緩且富有哲思的筆觸,娓娓道來,將看似尋常的事物,賦予瞭新的生命。書中沒有晦澀難懂的理論,更多的是對生活細緻入微的體察,以及對人生哲理的巧妙提煉。我尤其欣賞作者對“聆聽”這一概念的獨特解讀。它不僅僅是聲音的接收,更是一種內心的開放,一種與世界深度連接的方式。每一次閱讀,都像是進行瞭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卸下平日裏的浮躁與喧囂,迴歸內心的寜靜。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開耳”瞭,是否真正傾聽瞭身邊人的心聲,是否聽懂瞭自己內心的呼喚。書中的許多段落,都讓我忍不住反復咀嚼,每次都能品齣新的滋味。那種感覺,就像品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醇厚,越品越有味道。它沒有強烈的衝擊力,卻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讓你更加珍惜當下,更加關注那些被忽略的細微之處。

評分

期待已久的好書,感謝京東的優惠活動。

評分

很滿意的正版詩集

評分

很好的産品!十分滿意!

評分

好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非常速度,有效率~~

評分

不錯的書,值得閱讀和收藏!

評分

不錯的書,值得閱讀和收藏!

評分

不錯的書,值得閱讀和收藏!

評分

非常速度,有效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