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6版)/国际出版蓝皮书

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6版)/国际出版蓝皮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范军 编
图书标签:
  • 出版业
  • 国际出版
  • 出版发展
  • 行业报告
  • 蓝皮书
  • 2016年出版
  • 图书出版
  • 文化产业
  • 出版市场
  • 行业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6362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316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际出版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1
字数: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6版)/国际出版蓝皮书》是国际出版蓝皮书系列的第9部。《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6版)/国际出版蓝皮书》内容主要包括2015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波兰、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以及非洲出版业的发展状况。
  作为全书的重点,第一篇“主报告”解析了在世界经济复苏、数字化技术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2015年国际出版业的发展态势,这包括传统出版市场、新兴出版业态、国民阅读状况以及大型出版企业的有关情况。
  第二篇“研究成果”比较详尽地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八个国家的出版业发展状况运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报告框架延续了《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5版)》的体例,内容涵盖了2015年的统计数据和相关动态,比较客观地展示了全球经济调整背景下与出版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各国政策法律、国民阅读以及图书馆采购等市场环境发展情况以及出版业的生产、销售、贸易、投资和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
  第三篇“业界观点”分别介绍比利时、波兰、白俄罗斯、印度、非洲出版业的有关情况。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主报告
2015年国际出版业一瞥
一、书刊出版销售有升有降
二、畅销图书表现值得关注
三、实体书店发展令人期待
四、欧美主导贸易格局未变
五、新兴出版业态风起云涌
六、各国阅读状况喜忧参半
七、出版企业加速并购转型

第二篇 研究成果
美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出版业发展背景
二、图书业发展状况
三、期刊业发展状况
英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出版业发展背景
二、图书业发展状况
三、期刊业发展状况
法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出版业发展背景
二、图书业发展状况
三、报刊业发展状况
德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出版业发展背景
二、图书业发展状况
三、期刊业发展状况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出版业发展背景
二、图书业发展状况
三、期刊业发展状况
俄罗斯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出版业发展背景
二、图书业发展状况
三、期刊业发展状况
日本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出版业发展背景
二、图书业发展状况
三、期刊业发展状况
韩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出版业发展背景
二、图书业发展状况
三、期刊业发展现状

第三篇 业界观点
波兰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出版业发展背景
二、图书业发展状况
比利时图书出版概况
一、2013~2015年比利时纸质书出版情况
二、2013~2015年比利时法语纸质书市场销售情况
三、2013~2015年比利时电子书发展情况
四、结论
白俄罗斯出版业发展概况
一、图书出版概况
二、各语种图书及翻译类图书出版情况
三、图书细分市场情况
四、出版机构情况
五、发行机构情况
六、阅读推广情况
七、连续出版物出版情况
非洲出版业:历史、现状和挑战
一、非洲出版的发展历程
二、非洲出版业现状与特点
三、非洲出版业发展的挑战与反思
四、中国出版走进非洲的足迹与前瞻
印度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印度出版业国情背景与相关制度
二、印度出版业发展
三、印度的教育出版
四、印度报业出版
五、印度的图书情报学教育
六、印度出版行业的特点
附录
2015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各币种汇率中间价表

前言/序言

  《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6版)》又如期与您见面了。该系列图书自2003年出版以来,至今已走过15年的历程,先后出版过8部,本书是该系列的第9部。本书内容主要包括2015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波兰、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以及非洲出版业的发展状况。
  作为全书的重点,第一篇“主报告”解析了在世界经济复苏、数字化技术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2015年国际出版业的发展态势,这包括传统出版市场、新兴出版业态、国民阅读状况以及大型出版企业的有关情况。
  第二篇“研究成果”比较详尽地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八个国家的出版业发展状况运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报告框架延续了《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5版)》的体例,内容涵盖了2015年的统计数据和相关动态,比较客观地展示了全球经济调整背景下与出版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各国政策法律、国民阅读以及图书馆采购等市场环境发展情况以及出版业的生产、销售、贸易、投资和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
  第三篇“业界观点”分别介绍比利时、波兰、白俄罗斯、印度、非洲出版业的有关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2016年统计数据并未发布,因此能够搜集到2015年以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提供给业内外相关人士参考,也显得弥足珍贵。我们真诚地希望能以此书为桥梁,与业界人士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促进国际出版业研究工作的拓展与完善。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范军组织了本书的撰写、修改和统稿工作,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研究员苏振才承担了本书的审稿工作,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际出版研究室张晴承担了组稿工作。
  本书各部分的翻译、整理、撰写情况如下:
  主报告由范军、张晴撰写。
  “研究成果”中,美国分报告由张晴撰写;英国分报告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刘钊撰写;法国分报告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际出版研究室副研究员王珺撰写;德国分报告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彭斯撰写;西班牙分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楼宇撰写;俄罗斯分报告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卉莲撰写;日本分报告由河北科技大学教授张仕英撰写;韩国分报告由韩国京畿道观光公社上海事务所叶子撰写。
  “业界观点”中,《波兰出版业发展报告》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宋然撰写:《比利时图书出版概况》由王珺、北京外国语大学张百慧、李诺撰写;《白俄罗斯出版业发展概况》由王卉莲撰写;《非洲出版业:历史、现状和挑战》由中国传媒大学张艳秋、雷蕾、郭昕璇撰写;《印度出版业发展报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周利群、张昊撰写。
  在此,对各方专家学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6版)/国际出版蓝皮书》是一份权威而深入的研究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2016年度全球出版业的整体格局、发展趋势、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对未来走向进行前瞻性展望。本书的出版,旨在为业界同仁、政策制定者、研究学者以及对出版业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智力支持。 报告核心内容与结构: 本书的编纂,汇集了国内外资深出版专家、行业分析师以及研究机构的集体智慧,通过严谨的数据采集、深入的案例研究和多维度的分析,力求呈现一个真实、客观、全面的国际出版业图景。报告整体结构清晰,内容逻辑严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板块展开: 第一部分:全球出版业宏观经济环境与发展态势 此部分将首先描绘2016年全球经济大背景下出版业所处的宏观环境。报告会考察全球GDP增长、通货膨胀、汇率波动、贸易政策等宏观经济指标对出版业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分析全球出版业的整体规模、增长速度、区域分布以及不同业态(如图书、报刊、数字出版、音像出版等)的市场份额变化。 全球出版市场规模与增长分析: 报告将提供2016年度全球出版市场的总销售额估算,并分析其同比及环比增长情况。重点关注北美、欧洲、亚太等主要市场的表现,并对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进行评估。 主要出版国家/地区发展情况: 详细剖析美国、英国、德国、中国、日本等主要出版大国的市场特点、政策导向、产业结构以及发展瓶颈。对比不同国家在版权贸易、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出版业与宏观经济的联动关系: 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因素(如居民消费能力、教育投入、科技发展水平)如何影响出版物的需求和供给。分析全球化进程、地缘政治变动对出版业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第二部分:数字出版的深化变革与新业态涌现 数字出版无疑是近年来出版业最具活力的领域。2016年,数字出版的变革将进一步深化,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内容形态、新的技术应用将不断涌现。本部分将重点关注数字出版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用户互动、盈利模式等方面的最新发展。 数字图书市场动态: 分析电子书、有声书等数字图书的销售额、市场渗透率以及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关注数字图书的版权保护、定价策略以及与纸质图书的协同发展。 数字期刊与数字报纸的挑战与机遇: 探讨传统期刊报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用户流失、广告收入下滑等。同时,分析新兴的数字原生期刊、新闻聚合平台、付费阅读模式等创新实践。 新兴数字出版业态: 重点介绍2016年度涌现出的新型数字出版业态,例如: 短视频与直播在内容传播中的应用: 分析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如何被出版机构用于图书推广、作者营销、内容创作。 知识付费与在线教育: 探讨知识付费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如何改变知识的传播和获取方式,以及出版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自出版(Self-publishing)的生态系统: 评估自出版平台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对传统出版模式的冲击以及为作者提供的更多机会。 全媒体融合出版: 探讨如何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VR/AR等多种媒介形式有机融合,打造沉浸式、交互式的出版产品。 数字出版技术与平台: 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内容推荐、版权管理、用户分析、出版流程优化等方面的新应用。评估主要数字出版平台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与内容创新 尽管数字出版发展迅猛,但传统出版业(尤其是纸质图书)仍然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16年,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和内容创新成为关键。本部分将探讨传统出版业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如何通过提升内容质量、优化设计、拓展销售渠道以及拥抱新技术来保持竞争力。 图书出版市场细分与趋势: 深入分析不同图书细分市场(如少儿图书、文学图书、社科图书、科技图书、教辅图书等)的增长潜力、消费特点和竞争态势。 内容生产与版权开发: 强调原创内容的重要性,分析优秀IP(知识产权)的挖掘、孵化和多版权运营模式。探讨如何提升内容质量,打造具有文化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精品出版物。 出版物的设计与制作: 关注图书的装帧设计、排版印刷质量、环保材料的使用等,分析优秀的设计如何提升图书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发行渠道的多元化与融合: 评估传统实体书店的生存现状与转型方向,分析线上销售平台(如电商平台、专业图书销售网站)的崛起及其对发行格局的影响。探讨线上线下融合(O2O)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版权贸易与国际合作: 分析2016年全球版权贸易的活跃度、主要版权输出国与引进国,以及跨国出版机构的战略布局。强调国际版权合作在引进优秀作品、拓展海外市场方面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出版业面临的挑战与潜在风险 出版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行业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和潜在的风险,这些因素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不小的压力。 盗版与侵权问题: 探讨数字环境下盗版侵权行为的演变趋势,以及各国在版权保护法律法规、执法力度、技术防范等方面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阅读习惯的改变与碎片化阅读: 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如对碎片化、浅层化阅读的偏好,以及这种趋势对深度阅读和复杂内容传播带来的影响。 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面对传统销售收入增长乏力,出版机构如何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如广告、增值服务、社群运营、版权衍生开发等。 技术变革带来的颠覆性冲击: 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自动化内容生成、个性化推荐、内容分发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这些能力可能对传统出版流程和就业岗位带来的影响。 文化政策与监管环境的变化: 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出版管理、内容审查、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变化,以及这些政策对出版业国际化和内容多元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五部分:未来展望与发展建议 基于对2016年度国际出版业现状的全面分析,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着眼于未来,对出版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发展建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内容为王,IP价值凸显: 强调原创、优质内容的战略地位,以及IP的跨界开发将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 技术驱动,智能化出版: 预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更深入地赋能出版全流程,实现智能化生产、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 全媒体融合,体验至上: 展望内容表现形式将更加多元化,用户体验将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考量,沉浸式、交互式出版将成为主流。 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 预测出版机构将更加重视与读者的互动和社群的构建,通过社群运营提升用户粘性和品牌影响力。 全球化与本土化并重: 预示着出版业的全球化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满足本地读者需求也将是重要发展方向。 发展建议: 强化内容原创能力: 鼓励出版机构加大对原创内容生产的投入,培养和引进优秀作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品牌。 拥抱新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 鼓励出版机构积极应用新技术,优化出版流程,拓展数字出版业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深化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鼓励出版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版权贸易,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影响力。 关注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鼓励出版机构深入研究用户需求,提供更具个性化、更符合用户阅读习惯的出版产品和服务。 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呼吁加强版权保护,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6版)/国际出版蓝皮书》不仅是一份年度报告,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国际出版业在变革中的前行之路;它也是一座灯塔,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将为所有关注出版业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的认知平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尽管是严肃的行业报告,却透露出一种不寻常的洞察力。它似乎避免了那种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的语言陷阱,转而采用了一种更具现场感和前瞻性的口吻来描绘全球出版业的变迁。我感觉作者群并非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分析数据,而是真正走访了前沿阵地,捕捉到了那些快速变化中的微妙信号。例如,在讨论数字版权和内容付费模式的演进时,那种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把握,让人感到非常亲切,仿佛作者完全理解出版人每天在面对的挑战。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对历史脉络的清晰认知之上的。它不只是告诉你“现在是什么样”,更在暗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以及“未来可能走向何方”。这种历史感与未来感的交织,使得阅读体验非常立体,让人在吸收新知的同时,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逻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文化产业动态的观察者,我最期待的是这类报告能在“挑战”与“机遇”之间架设一座稳固的桥梁。很多报告倾向于夸大某个领域的危机,或者过度渲染某个技术的潜力。我希望这本蓝皮书能保持足够的客观中立,详细列出全球主要出版集团在应对数字化冲击时所采取的“双轨制”战略——即如何有效维护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同时积极孵化新的数字增长点。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跨文化内容授权和全球版权贸易的章节,因为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将本土的优质内容推向国际市场,同时吸收外来的优秀经验,是每一个内容生产机构的核心课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详实的国际合作案例分析,比如不同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最佳实践对比,那将是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能帮助我们规避潜在的法律和市场风险。

评分

初翻这报告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数据流感,瞬间就让我意识到这绝非是泛泛而谈的行业观察,而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的深度剖析。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本来以为是来看风景的,结果却被带进了一个精密运转的工厂车间,各种流程、指标、效率分析清晰可见。我留意到某些章节对于新兴市场增长率的对比分析,它似乎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数字堆砌上,而是试图去挖掘数字背后的驱动力,比如政策导向、技术渗透率,甚至是文化消费习惯的微妙变化。这种抽丝剥茧的处理方式,对于那些需要制定实际战略的企业决策者来说,价值不可估量。我个人对于某些特定区域的出版生态演变特别好奇,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的差异化路径。如果它能提供足够多的案例支撑,那么这本书的实操指导意义就远远超出了纯理论分析的范畴,真正做到了为业者指明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封面那种沉稳的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厚重感和专业性。我拿到手里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是纸张的质感,不是那种轻飘飘的,而是带着些许分量的,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报告,更像是一份严肃的行业文献。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到内容层面,但从整体的排版布局来看,编辑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的。章节标题的字号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即使是面对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视觉上也算是一种享受,不会让人在阅读初期就产生畏难情绪。我尤其欣赏它在目录设计上体现出的逻辑性,条理分明,能让人迅速定位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篇幅。从这个外在的表现来看,我强烈预感这本书在内部信息的梳理和呈现上,也会遵循这种严谨细致的风格,对于希望快速掌握行业脉络的读者来说,这种清晰的结构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它成功地用“外表”传达了一种信息:这是一份值得花时间去研读的权威资料。

评分

这份报告的价值,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未来趋势”的捕捉精度。出版业正处于一个由技术驱动的剧烈重塑期,传统的时间线和空间限制正在被打破。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对于“下一代阅读体验”的探讨。这不仅仅是关于电子阅读器或有声书的流行程度,而是更深层次的,关于知识消费的碎片化、沉浸式学习(如AR/VR在教育出版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如何介入内容编辑、推荐乃至创作环节的深度分析。如果报告能够提供一些尚未被大众广泛讨论,但已经在小圈子里酝酿的创新模式,那将是极具前瞻性的体现。它需要像一面棱镜,将全球信息流分解成清晰可见的光谱,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未来几年内哪些领域将是兵家必争之地,哪些技术创新将真正颠覆我们对“出版”的传统定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