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大学期刊图录

中国教会大学期刊图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丽霞,赵婉莉,范津,丁雪艳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教会大学
  • 教会大学史
  • 期刊
  • 图录
  • 基督教高等教育
  • 中国近代教育
  • 学术期刊
  • 历史文献
  • 民国史
  • 教育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ISBN:978710404572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787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教会大学期刊图录》基于原始资料的发掘与整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呈现中国16所教会大学期刊的整体面貌。《中国教会大学期刊图录》的文字部分主要包括刊名、出版发行者、办刊时间、办刊宗旨、内容简要说明等,图片部分主要包括封面、目录、发刊词等,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

目录

前言
上编 中国天主教大学期刊图录
一、辅仁大学
二、震旦大学
三、天津工商大学

下编 中国新教大学期刊图录
一、齐鲁大学
二、燕京大学
三、金陵大学
四、金陵女子大学
五、东吴大学
六、圣约翰大学
七、沪江大学
八、之江大学
九、华中大学
十、华西协合大学
十一、福建协和大学
十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十三、岭南大学
参考文献
中国教会大学期刊图录:一段未被充分讲述的出版史 在浩瀚的中国出版史星空中,有一片区域曾长期笼罩在学术研究的薄雾之中,那便是中国教会大学期刊的出版历程。这些由二十世纪上半叶在华传教士创办的高等学府所编辑发行的学术刊物,不仅记录了那个动荡年代的知识脉络,更折射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刻轨迹,以及中国近代教育与学术发展的独特面貌。本文旨在勾勒出“中国教会大学期刊图录”这部著作所未曾触及,却又构成了其存在意义的宏大背景——一部关于教会大学期刊的出版史,一段值得深入挖掘与解读的学术传统。 时代洪流中的学术灯塔 二十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东来,一系列由不同宗教背景的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应运而生。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沪江大学、华中大学、震旦大学、辅仁大学等等,这些赫赫有名的学府,不仅在教育理念、学科设置上引入了西方的先进模式,更在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播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教会大学期刊,便是它们在学术领域留下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印记。 这些期刊的创办,并非偶然。它们承载着教会大学的任务,即通过教育和学术研究,将西方先进的科学、人文、社会知识引入中国,同时也致力于培养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期刊的出现,是教会大学教学与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术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平台,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学术前沿的桥梁。 期刊的多元形态与学术贡献 考察中国教会大学期刊的出版史,会发现其形态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它们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学校的特色、学科的侧重以及时代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综合性学术刊物: 许多教会大学创办了面向全校师生乃至更广泛学术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这些期刊往往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教育、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刊载了本校教授的研究论文、学术评论、翻译作品,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动态和书评。例如,燕京大学的《燕京学报》、圣约翰大学的《圣约翰大学学报》等,都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这些综合性期刊,如同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百科全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多学科前沿知识的窗口。 专业性学术刊物: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专门研究的需要,一些教会大学也创办了专注于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专业性期刊。例如,医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业期刊,刊载了该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吸引了大量专业学者参与讨论。这些专业期刊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教会大学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能力日益增强,并开始形成相对独立的学术流派。 学生刊物与普及性读物: 除了正式的学术刊物,许多教会大学也鼓励学生创办刊物,这些刊物虽然在学术严谨性上可能不如正式期刊,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文学创作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此外,一些期刊也承担着向社会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思想的责任,力求打破学术象牙塔的壁垒,让更多普通民众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前沿的知识。 内容上的特色与影响 中国教会大学期刊的内容,深刻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并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术实践: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许多教会大学期刊在刊载西方学术成果的同时,也注重将之与中国本土的文化、历史、现实相结合,探索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例如,在文学领域,翻译和介绍西方文学理论与作品的同时,也关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与创新;在社会科学领域,对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介绍与分析,也常常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解决方案。 严谨的学术规范与治学精神: 受西方学术传统的影响,教会大学期刊在论文的撰写、评审、发表等方面,普遍采用了较为严谨的学术规范。这不仅提高了学术研究的质量,也为中国学术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促进了中国学术规范的建立与完善。许多教会大学的教授,本身就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通过期刊得以传播,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对话: 教会大学期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它们不仅将西方的思想、科学、技术、文化介绍到中国,也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窗口。许多期刊刊载了中外学者合作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对话,增进了相互理解。 对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构建贡献: 许多新学科的引入与发展,都与教会大学的学术出版密不可分。例如,在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等领域,教会大学的学者们通过期刊发表的开创性研究,为这些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出版的挑战与历史命运 然而,中国教会大学期刊的出版并非一帆风顺。它们的存在,深受当时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战争与政治动荡的干扰: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教会大学的校舍遭到破坏,师生流离失所,期刊的出版被迫中断或转移。战乱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与研究,也对期刊的发行和传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经费的制约: 作为非盈利性的学术机构,教会大学的经费来源往往有限,期刊的出版更是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经济上的拮据,常常成为期刊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意识形态的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一些期刊的内容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意识形态的审视和挑战。如何在坚守学术独立性的同时,回应时代的呼唤,是教会大学期刊出版者必须面对的难题。 历史的转折与终结: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教会大学的性质发生转变,许多学校或被合并,或由国家接管。随之,教会大学期刊也逐渐走向了历史的终结。然而,它们在出版史上留下的印记,以及其中蕴含的学术价值,却并未因此湮没。 “中国教会大学期刊图录”的意义在于其对这一宏大历史叙事的梳理与呈现。 它所收录的每一份期刊,都不仅仅是一本印刷品,更是那个时代学术思想的载体,是文化交流的见证,是知识分子群体探索与奋斗的缩影。通过对这些珍贵文献的系统整理与呈现,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中国教会大学在近代教育史、出版史、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与贡献,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复杂图景。这部图录,本身就是对一段被忽视但又极其宝贵的出版历史的致敬与传承。它邀请我们走进那些尘封的期刊,倾听那些曾经的学术声音,重新审视那些影响了中国现代学术面貌的独特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内敛和克制,完全是典型的学术语言,严谨、客观,几乎看不到任何主观色彩的渲染。作者仿佛是一位冷静的记录者,忠实地呈现了所收集的材料和梳理出的脉络。这种平实的笔调,虽然在阅读的趣味性上有所欠缺,但却极大地保证了资料的可信度和中立性。我发现,当需要查证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特定时期学界观点的演变时,这本书提供的直接引述和注释是极其可靠的参照。它不试图说服读者接受某种观点,而是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让读者自己去构建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特色,封面采用了朴实的布面纹理,搭配了典雅的宋体字,整体感觉沉稳而又不失学术气息。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之处,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目录清晰明了,使得查找特定信息变得十分便捷。这种注重细节的处理方式,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编纂者对学术严谨性的追求。尽管这是一本偏向学术性的文献资料汇编,但它在视觉呈现上并没有显得过于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种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感,让人在接触它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知识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密度之高,简直令人咋舌,每一页都像是信息量的爆炸。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勉强消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历史脉络和文献引用,需要极高的专注力才能理清头绪。作者的学术功底深厚,对所涉及领域的掌握可谓是炉火纯青,几乎每一个论点都有充分的史料支撑。这种详实的考证过程,让读者在阅读时充满了信服感。不过,对于初涉此领域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门槛略高,有些地方需要反复研读甚至借助其他工具书才能完全理解。但正是这种深度,才让它成为了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工具书,每次重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体量实在太过庞大,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山。从目录的划分就能看出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涵盖了许多我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分支领域。阅读体验是极其耗费精力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有时候,我甚至会为作者能够收集整理如此海量的资料而感到敬佩。它更像是一部工具性的百科全书,而非消遣读物,需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查阅和学习。对于那些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宝库,里面的资料详实到令人惊叹,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组织逻辑严密,呈现出一种清晰的层级关系。作者在处理复杂的历史资料时,展现出了高超的梳理能力,使得原本可能杂乱无章的信息被整合得井井有条。每一次章节的转换都伴随着研究视角的微调,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极大地帮助读者构建起对整体知识体系的认知框架。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构建这个知识地图时所花费的心血,各种交叉引用和索引设计得非常巧妙,使得原本分散的知识点能够相互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对于系统性学习某一领域知识的读者来说,是莫大的福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