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家风家训故事365》所选的家风故事、治家格言和家书家训,古今传承,相融相通。它既展现了古代传统的齐家美德,也呈现了现代的红色家风,以及当代*美家庭、文明家庭的优良家风。旨在传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中华美德,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目录
桐叶封弟
周公“三训”诫子
人不可使自己孤立
孙叔敖功泽后人
敬姜以勤治家
孟母三迁
“买肉啖子”和“断机教子”
“阻子出妻”
慈母多败儿
为人父母,对待子女要不偏不倚
贺者在门,吊者在闾
不给子孙留金银
“言宜慢,心宜善”
清白家风留子孙
蔡邕《女训》
郑小同的悲剧
厚褥大被的深意
诸葛亮的《诫子书》
马援《诫侄书》
“量力而行”的马府家训
读书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途径
“父教子,子效父”
嵇康的《家诫》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长
卖狗嫁女
临行诫子孙
“家训之祖”
裴子野的家风
“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唐太宗《帝范》教子
姚崇的遗嘱
门第高不可恃
谨慎交友
一颗围棋子
一罐钱币
相互扶持的柳家家风
白居易的教子诗
窦燕山教五子
两浙第一世家
宰相的家风
“圣相”的谦逊家风
教育侄辈,传承家风
“此吾先君之志也”
司马池严以教子
司马光俭朴传家
司马光敬兄
为人子之道
范家的清正门规
范仲淹教子善待他人
家风成就的“布衣宰相”
包青天,清白世家
以孝悌传家的濮阳李家
名字中的家风
《寒窗课子图》
久病床前有孝子
杨时教子“俭以养德”
立身之本
“以母道兼师道”
“精忠报国”的岳家家风
《袁氏世范》
陆游的“诗教”家风
陆游教子谦恭有礼
儒学宗师的务实家风
俭以养德
叶丞相绝食训子
“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
善俭勤严,缺一不可
“三代不读书子孙愚”
一位高寿的大孝子
廉洁自律的曹鉴
劝学
刘伯温的家风
郑义门
30年才还清的债
不可掠人之美
“老实罗”的家风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家风
“做一个好人”的祖训
忠孝家风不可丢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世恩夜待
大济村的大师行
谁是贤明的好官
有了好家风,将门才能出虎子
《谕应尾、应箕两儿》
远游冠
《庭帏杂录》:儿子眼中的好妈妈
家族兴旺的秘籍
“质朴雅素之风”是传家宝
诲学说
熊太孺人的首饰
“戴状元帽”的城墙
劳动传承好家风
择人如择师
治家之道,惟日勤俭
勤为治生之要
一件皮袄
以俭佐廉的顾家家风
一幅《朱墨竹图》
“还金井”的故事
“彼子贵不如吾子安也”
俭者,君子之美德
朱柏庐及其治家格言
满门铮铮铁骨
“第一清官”于成龙
“皇城相府”,清白人家
诫子孙诗
教子功夫在何处
不仅“清廉”,还要“爱民”
三穷三富是人生
清廉家风,代有传人
祖上传下的“三当如”
不当守财奴
起家保身靠勤俭
君子待人不以富贵分高下
家谱随身带,家风永不丢
祖孙三代,不敢忘廉
借债还债
教子救民于水火
“六尺巷”的故事
桐城张家的二十字家训
世家子弟应加倍勤俭
张廷玉礼让
“祖宗积德,荫子荫孙”
节俭
“劝学堂”与“爱存堂”
中国最古老的数学家族
田母教子家训
郑板桥教育家人“不以贫富贵贱论人”
娇子如杀子
君子不怀慢伪妒疑之心
郑板桥给女儿的陪嫁
’三十六字官箴
亦文亦工好人家
郭家家风:正、文、德
独子更要严格要求
《机声灯影图》
积德与读书
富贵子弟亦重读书
一盏油灯和一盘豆腐
“急性判官”
君子知所偏
林家的清廉家风
“三不要”将军的家风
教子牢记“有恒”二字
先讲武德,后教武艺
关云长的后人
山东潍县的“陈大花翎”
居家四败
“八好六恼”永为家训
不为子孙积余财
郭筠的《富厚堂日程》
交友的原则
张母教子尽忠报国
“为人须吃得苦”
谭母教儿“人贵自立”
半块兰花豆腐干
一生只穿布鞋的竺可桢
崇俭
梁启超挨鞭打
“总要不坏自己家的本色”
宁愿儿子死,不能染恶习
君子应有所畏惧
“不要俞”
画品根于人品
从“五子登科”到“共成斯举”
教育子女莫图虚名
俭之为道
乔家的六条硬性家规
临终前烧掉债据
“四留铭”
“邓家大屋”的家风
读书是修身养性第一要事
只求留下清白家风
心心爱民便是行孝
谭家的规矩
一门四翰林,书香传百年
愚园的故事
不图虚名的刘家家风
依道而行,不可放纵
清白做人,自强不息
遗子以经不以金
《商业十要》
“一诚包万有”
功名富贵置诸度外
“思夏堂”的故事
“读书非求荣,只以重后代”
“友恭堂”
“四勿祠”
成功立业的四戒四宜
董家的五块匾
“图一文钱,一文不值”
“水牌子掌柜”和掌实权的管家
“做人当如叶澄衷”
技艺易学,人品难得
开卷有益
查济民先生的“加减乘除”
三代文物守护人
厚道的穆家茶庄
一口盛满宝物的大缸
勤之道
一位勤俭起家的老人
实施“免费教育”的古老家族
《章氏家训》
对待子女不要偏心
“但能吃亏福不小”
“行商乃习儒”
事业的重要性
为君子,为善人
家风就是一个字:恪
做官即不许发财
“实业为基础,读书为根本,科第为余事”
“要记得自己是好人家的子弟”
“积德裕后”与“义同输粟”
程家的“吃亏论”
“崇德重教,爱家兴业”
朱家三兄弟的爱国家风
德行修养在自身
赵一曼绝命家书字千钧
杨靖宇后人的三件传家宝
将门布衣,红色传人
传承将军家风,做一辈子好事
沂蒙红嫂:祖孙三代传承革命好家风
焦裕禄的家风
清白持家、为民奉献的谷文昌
杨善洲的“苛刻”父爱
有“改”方能进
把党小组建在家庭
“讲责任、讲奉献”的马广义家风
“简约不简单”的家训
一个普通家庭的“家训”与“家规”
黎家的蝴蝶博物馆
淳美家风代代相传
谨守孝道
五妯娌“抢”婆婆
一个普通家庭的《家报》
十多年从未间断的“家庭春晚”
当代“窦燕山”蔡笑晚
传承延安精神不会有终点
精彩书摘
《家风家训故事365》: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宰相叫孙叔敖(约前630年~前593年)。他被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里面列为第一人。“循吏”就是奉公守法的好官。
孙叔敖主张“施教于民”“布政以道”“宣导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爱,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他任宰相时,淮水流域常常闹水灾,一方面影响农业发展,一方面危及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身居宰相高位的孙叔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到淮河沿岸崩塌的地段调查,主持兴修水利设施。在他亲自带领下,修筑了芍陂水利工程,消除了水患,使沿岸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农业收入也比较稳定。芍陂又称安丰塘,有一种说法,它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孙叔敖这种不顾个人安危,换取更多人平安的思想,与他从小就有一颗善心是分不开的。传说,当孙叔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有一次,他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一般小孩子见一只脑袋的蛇都害怕,更不要说两只脑袋的蛇了。孙叔敖顾不上害怕,用石头把这条蛇打死埋掉了。但他到底是小孩子,回到家中见到母亲,一下就哭起来了。母亲赶快问他:“孩子,你怎么了?”他说:“母亲,我快要死了。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就会死,我今天看见了两头蛇,恐怕我要离开母亲死去了。”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把它打死埋掉了。”母亲问:“你为什么没赶快跑,还要打死它呢?”孙叔敖回答说:“母亲,我怕其他人再看见两头蛇也会死,所以我就把它打死并且埋了,不要它再去害其他人。”母亲一听,欣慰地说:“好孩子,你是为了别人而打死这条蛇,你不但不会死,而且会有好报的,因为你积德,上天会保佑你,你一定不会死的!”
果不其然,孙叔敖发愤读书,在乡邻间以仁慈闻名。心中存善念,必将成贤土,孙叔敖后来成了楚国的宰相。“埋蛇享宰相之荣”,就是说孙叔敖打蛇埋蛇这件事。一个小孩子就有这样为他人着想的心,就算自己死也想着别人,难能可贵。
孙叔敖当宰相以后,不谋私利,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他的功劳很大,但是他功高不欺主,从来不与楚庄王讨价还价,一心想的都是老百姓的事情。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俸禄丰厚,不取分外之财物。不但不取分外之物,还把自己的俸禄施舍给需要的人,俸禄越厚,施舍越广博,只留一点给自己及家人生存所需。所以他临死的时候,可以说家徒四壁,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因为孙叔敖的功劳,楚庄王一直想额外封赏领地,孙叔敖都婉拒了。但他知道自己死后,楚王一定会封赏他的儿子,所以临死前,他就交代儿子说:“我在世的时候,大王多次要赏赐我,我都没有要,但是我去世后,大王一定会把这个恩典落到你的身上,他一定会封赏你领土的,你可以领受。但其他好地方你不能要,只有一块地方你可以答应,就是楚越交界的那块地方,名字叫寝丘。为什么?这块地方就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地名很不吉利,没有人愿意要。你就要这个地方。”家风家教也是遗传的,所以孙叔敖的儿子也满怀善心。后来楚庄王要赐给孙叔敖儿子封地的时候,儿子谨遵父教,先对楚庄王表达感恩,然后说肥沃富饶的土地他都不要,就要了这么一块没有人想要的土地。此后孙叔敖后代10世都居住在这里,丰衣足食,而其他人受封赐的土地却保不住,正是“不争才得长久”,孙叔敖是“功泽后人”。
敬姜以勤治家
春秋时期,鲁国文伯歜的母亲敬姜早年便守寡,但她一生勤劳,从不松懈,靠绩麻线为生,抚养孩长大成人。
文伯歇做了鲁国丞相后,她仍旧操劳纺织。文伯歇认为母亲的这种行为与他现今的地位不相符。
有一天,文伯歇上朝后回到家中,看到母亲正在绩麻,就对母亲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您还要绩麻,季康子看了会生气的,以为我不能侍奉您老人家哪!”
敬姜听罢儿子的抱怨,训诫道:“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她认为,上自天子、诸侯、卿大夫,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须劳动,或劳心,或劳力。只有这样,才能政清人和、国泰民安、丰衣足食,这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和前提。敬姜在此阐发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勤勉不怠国则兴,逸乐怠慢国则败。
敬姜还说:“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后来就用“敬姜犹绩”指富贵而不忘根本、不求安逸。
敬姜的诫子家训是《国语》中的名篇,敬姜因这篇出色的《论劳逸》之文成为有名的贤母,也成为后世以勤治家的典范。
……
前言/序言
“家风”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语。究竟什么是“家风’’呢?家风一般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是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家风”也可以称为“家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t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在传统的家风家训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髓,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依托家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中。不同时代的家文化各有特点,但其基本核心,比如爱国敬业、尊老爱幼、忠厚传家、克勤克俭、和睦友善、诚实待人等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体吻合的,是今天我们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引领家庭文明建设,我们在全国妇联家庭与儿童工作部的指导下,特别聘请相关专家,编写了这本《家风家训故事365》。读者可以每天阅读一篇家风家训小故事,有的故事稍长,也可两三天读一篇;故事侧重可读性,但所述内容均为史实。在选材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两点:一是古今打通,家风是世代相传的,在今天仍在发挥着作用;二是上下打通,家风不是仅限于文化世家、革命之家,普通人家亦有优良家风的传承。
我们期待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家庭美德的熏陶。做到注重家庭,融骨肉亲情与爱国情感为一体,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将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在追求家庭幸福的过程中建设好社会和国家;注重家教,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注重家风,弘扬优良家风,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筑牢社会风气的坚实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丁晓山教授为本书主要执笔者。袁荣、王薇、滕军、张军立、谢达、丁然等参与了编写工作。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本书肯定还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17年9月于北京
家风家训故事365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家风家训故事365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