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自然疗法80种

孩子发烧,自然疗法80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希勇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儿童健康
  • 发烧
  • 自然疗法
  • 家庭护理
  • 健康指南
  • 疾病预防
  • 中医养生
  • 亲子健康
  • 家庭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11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348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8
字数:2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发烧似乎已经成了孩子日常生活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幼儿来说,发烧似乎是家常便饭。孩子发烧的问题根结在哪里?孩子发烧怎么办?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己在家护理?什么时候需要就医?孩子发烧期间、愈后该如何准备饮食、安排起居?……本书将一一为您解答。

作者简介

黄希勇,主任医师,湖南省儿童医院大内科主任,湖南省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湖南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理事会理事,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小儿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对常见儿科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尤其在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撰写论文多篇,参与编著《小儿危急重症成功救治》《湖南省疾病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实用儿科处方手册》《儿科住院医师手册》等。

目录

目录Contents
发烧知识早知道,孩子发病不慌张
Chapter
1
002 正确认识孩子发烧
002 认识正常人的体温与孩子的体温
002 发烧是怎么回事
003 家长应知道的孩子发烧常见类型
004 孩子发烧的分期
005 发烧对身体系统的不同影响
006 孩子发烧有哪些利弊
007 孩子发烧未必是病重的表现
008 孩子发烧的原因
008 了解孩子的生理、病理特点
009 引起孩子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010 孩子长期发烧的原因
011 孩子长期低烧的原因
012 孩子发烧的家庭处理
012 怎样知道孩子发烧了
013 孩子发烧时应考虑到的疾病
014 生理性发烧无须担心
015 什么样的发烧要看医生
016 发烧时,看中医还是西医
017 体温计有哪几种类型
018 怎样给孩子测量体温
019 家庭自备退烧药
020 求医问药之前,优先考虑自然疗法
020 人体是一个和谐、自足的系统
021 身体有问题,自愈力来帮忙
022 什么是自然疗法
023 自然疗法很少给身体带来负担
024 孩子发烧有哪些自然疗法
025 自然疗法,分阶段进行更科学
自然疗法,让孩子少发烧、少生病的智慧
Chapter
2
028 日常饮食吃出健康―24 种饮食疗法
028 坚持四大喂养原则,助孩子快速康复
029 孩子发烧,需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030 孩子发烧补水,优先选择白开水
032 小宝宝发烧,坚持母乳喂养
033 发烧期饮食,宜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
035 饭菜宜可口、适口,增进孩子食欲
036 多吃新鲜蔬菜,增强孩子抵抗力
038 多吃有退热功效的食物,协助降低体温
039 孩子打喷嚏,喝点儿姜汤防邪气入侵
040 风寒发烧,喝点儿葱白汤
041 风热发烧,喝点儿菊花茶、薄荷茶
043 发烧伴腹泻,喝点儿糖盐水
044 积食发烧,吃点儿山楂和陈皮
045 别给孩子吃太多,避免孩子积食发烧
046 “多次少量”喂食,保证营养供给
047 孩子不想吃,不要强迫进食
048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050 少吃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051 辛辣食物助热,不适合发烧时食用
052 少给孩子吃油炸食品,避免加重内热
053 黏滑食物难消化,孩子发烧时应少吃
053 荤食不利于身体恢复,应少吃
054 面汤可以喝,面食应少吃
055 禁吃含酒精类的食物,以免加重疾病
056 调理食谱推荐
076 生活细节呵护―20 种居家调养法
076 实时监测孩子的体温,谨防发烧
077 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预防生病
079 保持良好的居家环境,增强抵抗力
080 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杀菌消毒
081 给孩子适时增减衣服,隔离风寒
082 冰敷或使用冰枕,缓解发烧
083 温湿敷,促进散热
084 温水擦浴,快速实现物理降温
085 让孩子多喝水、多排尿,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086 保证排便,促进机体散热
086 少穿衣物,降体温
087 最好别捂被子,以免引起高热惊厥
087 高烧期多卧床休息,减少疲劳
089 少到人多的场合,以免交叉感染
090 春捂秋冻,适应季节变化
091 注意手脚保暖,防止邪气入侵
093 熏蒸鼻子,治疗感冒发烧
094 紫苏叶煮水喝或泡脚,治疗感冒发烧
096 使用菊花枕,祛风清热
097 藿香正气水贴肚脐,祛暑防发烧
098 经络穴位促进康复―36 种推拿法
098 推坎宫,缓解外感发烧
098 掐印堂,外感发烧好得快
099 揉太阳,清热解表
099 掐十宣,醒脑开窍治高热
100 按商阳,清热开窍利喉齿
100 按关冲,泻热开窍活血络
101 捏少冲,清热息风醒神窍
101 按揉少府,泻心经热
102 清肝经,五心烦热康复快
102 补心经,清热除烦退心火
103 清肺经,宣肺清热治咳喘
103 清小肠经,热从小便外出
104 掐揉四横纹,退热除烦
104 掐二扇门,发汗退热有特效
105 揉液门,消火散热
105 掐内劳宫,清心经实热
106 按压合谷,泻阳明热
106 掐小天心,安神镇静
107 掐揉总筋,清热利尿
107 揉一窝风,祛风散寒
108 按揉列缺,发汗散寒
108 分推大横纹,调和气血治积食
109 点按中府,清肺热止咳喘
109 掐膊阳池,清热通络止痹痛
110 按压阳溪,清热散风
110 推上三关,缓解恶寒发烧
111 退六腑,清脏腑之热
111 清天河水,缓解全身性发烧
112 按压尺泽,泻肺热
112 按压曲池,解表退热治感冒
113 推脊,治疗感染性发烧
113 点按风府,清热散风通关窍
114 拿风池,防头痛发烧
114 提捏大椎,发汗退烧
115 按揉飞扬,清热安神舒筋骨
115 按涌泉,滋阴大穴退实热
Chapter
3
118 感冒发烧
118 病症解析
118 食疗方法
119 生活照护
120 推拿按摩
121 扁桃体炎发烧
121 病症解析
121 食疗方法
122 生活照护
123 推拿按摩
124 肺炎发烧
124 病症解析
124 食疗方法
125 生活照护
126 推拿按摩
127 肠胃炎发烧
127 病症解析
127 食疗方法
128 生活照护
129 推拿按摩
130 高热惊厥
130 病症解析
130 食疗方法
131 生活照护
132 推拿按摩
133 泌尿道感染发烧
133 病症解析
133 食疗方法
134 生活照护
135 推拿按摩
136 中耳炎发烧
136 病症解析
136 食疗方法
137 生活照护
138 推拿按摩
139 手足口病发烧
139 病症解析
139 食疗方法
140 生活照护
141 推拿按摩
142 脑膜炎发烧
142 病症解析
142 食疗方法
143 生活照护
144 水痘发烧
144 病症解析
144 食疗方法
145 生活照护
146 推拿按摩
147 暑热症发烧
147 病症解析
147 食疗方法
148 生活照护
149 推拿按摩
150 麻疹发烧
150 病症解析
150 食疗方法
151 生活照护
152 推拿按摩
153 积食发烧
153 病症解析
153 食疗方法
154 生活照护
155 推拿按摩
156 流行性腮腺炎发烧
156 病症解析
156 食疗方法
157 生活照护
158 推拿按摩

前言/序言

在每个家庭中,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一举一动都牵挂着父母的心。然而,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小病小灾。例如:如今,发烧似乎已经成了孩子的常见病,尤其对于幼儿来说。孩子发烧虽非大病,但若不及时调理,可能会留下无穷的后患。

发烧在医学用语中被称为发热。一旦孩子生病发烧,家长往往无比焦虑,此时,若把孩子的身体全部交给医院和药物,需要耗费家长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甚至可能会治标不治本。那么,孩子发烧的问题根结在哪里?孩子发烧了,什么情况下可以在家护理,什么情况需要就医?孩子发烧期间、愈后,家长该如何为其准备饮食、安排起居呢?

其实,孩子生病后,并非只能通过打针、吃药进行治疗,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将其治愈,这或许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孩子发烧,自然疗法80种》系统地介绍了孩子发烧的基础知识,并提供饮食调理、生活照护、按摩推拿等80种自然疗法,还对易引起孩子发烧的疾病进行解析,标本兼治,帮孩子从各个方面调治发烧。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医生。希望每个家长都能通过阅读本书,学习、掌握自然疗法,并灵活运用,让孩子远离发烧,健康成长。



《孩子发烧,父母的安心指南:科学应对与温和调养》 发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熟悉却又常常让父母心生焦虑的信号。当体温计上的数字攀升,小小的身体变得滚烫,父母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担忧和手足无措。这份担忧,源于对孩子健康的深切爱护,也可能源于对发烧本身的误解,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辨别和应用科学育儿知识的迷茫。 本书并非一本涵盖了八十种所谓“自然疗法”的实用手册,而是旨在为每一位面对孩子发烧的父母提供一份详实、科学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指南。我们深知,在孩子生病的关键时刻,父母最需要的是清晰、准确的信息,以及能够让他们安心、赋权的应对策略。因此,本书将聚焦于发烧的本质、科学的判断、安全的居家护理,以及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帮助父母们从容不迫地应对孩子每一次的发烧。 第一部分:理解发烧——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发烧,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疾病本身,而是身体对抗感染或炎症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就像身体的“报警系统”被激活,发烧意味着免疫系统正在积极工作,试图清除入侵的病原体。理解这一点,是减轻父母不必要恐慌的第一步。 发烧的生理学: 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解释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以及感染时身体如何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如前列腺炎素)来“设定”更高的体温目标。这有助于父母明白,发烧并非“失控”,而是身体的一种主观调控。 为什么孩子更容易发烧?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攻击,因此发烧的频率相对较高。同时,他们的体温调节系统也可能不如成人稳定。了解这些生理特点,能帮助父母更理性地看待孩子频繁发烧的情况。 发烧的意义与警示: 发烧的温度高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整体精神状态和伴随症状。一个精神好、食欲尚可的孩子,即使体温稍高,其危险程度可能远低于一个体温不高但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的孩子。本书将引导父母学会从更全面的角度评估孩子的状况。 常见发烧原因的解析: 从最普遍的病毒性感冒、流感,到细菌感染,甚至一些非感染性因素,我们将一一梳理,并解释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烧可能表现出的特点。这有助于父母初步判断,但强调绝不替代医生的诊断。 第二部分:科学判断——何时需要关注,何时需要行动? 准确测量体温是评估发烧情况的基础,但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行为和状态的细致观察。 如何准确测量体温? 讲解不同年龄段孩子适合的体温测量方法(耳温、额温、腋温、直肠温度),以及如何正确操作以获得准确读数。同时,也会提及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的优缺点。 体温多少算发烧? 明确不同测量部位的正常体温范围和发烧的界定标准。但更强调,温度只是一个参考,孩子的精神状态才是关键。 “危险信号”解读: 哪些发烧情况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例如,精神极度萎靡、出现抽搐、呼吸急促、皮疹、颈部僵硬、持续呕吐、脱水迹象等。本书将详细列出这些需要立即就医的“危险信号”,并解释其潜在的严重性。 家庭体温记录的重要性: 鼓励父母养成记录孩子体温、用药时间、精神状态及其他伴随症状的习惯。这不仅有助于掌握病情变化,也是向医生提供准确信息的重要依据。 第三部分:居家护理——让孩子舒适,助力康复 在家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护理者。科学、温和的居家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孩子的症状,帮助他们更舒适地度过发烧期。 环境的营造: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不宜过热或过冷),避免过度包裹,让孩子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帮助散热。 补充水分的重要性: 发烧会加速身体水分流失。强调多喝温水、清汤、果汁(适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脱水迹象(如尿量减少、哭时少泪、嘴唇干燥)。 饮食的调整: 发烧期间,孩子的食欲可能会下降。提供易消化、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蒸蛋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物理降温的正确方式: 详细讲解如何安全地使用温水擦拭身体(例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以及洗温水澡的益处。明确指出,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防酒精中毒。 何时使用退烧药? 这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书将基于最新的医学指南,科学地解释退烧药的使用原则: 退烧药的目的: 并非“治愈”发烧,而是缓解不适,让孩子感觉更舒服,避免高烧带来的并发症。 常用退烧药的介绍: 详细介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这两种最常用的儿童退烧药,包括它们的特点、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最佳使用年龄段。 准确的剂量计算: 强调退烧药的剂量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计算的,而非年龄。提供清晰的剂量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用药频率与间隔: 讲解安全使用退烧药的时间间隔,以及一天内最大用药剂量。 退烧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提醒父母注意药物的潜在副作用,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不应使用退烧药。 “交替用药”的风险: 科学分析关于退烧药“交替使用”的争议,并根据现有证据提供建议,强调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详细记录。 安抚与陪伴: 孩子生病时,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是最好的“良药”。鼓励父母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给予足够的拥抱和安慰,营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 第四部分:何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医生的智慧,父母的后盾 尽管居家护理很重要,但懂得何时以及如何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是保护孩子健康的关键。 哪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再次强调前面提到的“危险信号”,并补充例如:高烧持续不退(即使在用药后)、出现呼吸困难、精神状态极差、出现惊厥(抽搐)、颈部僵硬、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瘀点或紫癜、剧烈腹痛、频繁呕吐、耳朵剧痛、尿少或无尿等。 就医前的准备: 告知父母就医前应准备哪些信息,例如孩子的发烧史、用药情况、过敏史、近期接触史等,以及带上体温记录本,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与医生的沟通技巧: 鼓励父母清晰、准确地向医生描述孩子的症状,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理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遵从医嘱。 理解常见儿童疾病与发烧的关系: 简要介绍一些可能引起发烧的常见儿童疾病,例如中耳炎、肺炎、尿路感染、川崎病等,并说明这些疾病在发烧之外可能伴随的典型症状,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医生的诊断。 关于疫苗接种与发烧: 澄清关于疫苗接种后发烧的常见疑问,解释其原因,以及何时需要联系医生。 结语: 孩子发烧,是成长中必经的一课。这份指南,希望能够成为您手中一份踏实可靠的参考,帮助您在面对孩子发烧时,少一份慌乱,多一份从容。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认知、细致的观察和正确的护理,您能够更好地守护孩子的健康,陪伴他们度过每一个成长的阶段。这不是一本提供“万能药”或“神奇疗法”的书,而是希望赋予您知识的力量,让您成为孩子最明智、最安心的健康守护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及时了,我家的宝宝前几天突然发烧,急得我团团转,手忙脚乱地在网上找各种信息。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儿童发烧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写得过于学术化,看得我一头雾水,真正能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快速上手操作的少之又少。我最怕的就是那种上来就用一堆我听不懂的医学术语,让人在焦虑的时候更加心慌。这本书的优点就在于它非常接地气,语言非常亲切,就像身边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邻居在手把手教你一样。它没有一味地强调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而是提供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就能采纳的温和方法。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种疗法时,都会细致地说明原理,而不是简单地“这样做”。比如关于物理降温的部分,它会详细分析不同温度的水、不同部位的擦拭顺序和力度对孩子的影响,而不是笼统地说“擦擦身子”。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盲目尝试,而是在科学、有依据地帮助孩子度过难关。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明确的“红灯信号”,哪些情况必须立刻就医,这对于我们这些担心自己判断失误的家长来说,是定心丸一样的存在。那种把选择权和判断依据都交到父母手中的感觉,非常受用。

评分

我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以防万一”的心态,毕竟孩子生病时,最怕的就是信息缺失和手足无措。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它不是那种只讲理论的科普读物,也不是那种只罗列方法的“菜谱”。作者在描述每一种疗法时,都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或者“过来人”的经验总结,这使得那些抽象的疗法变得生动起来。比如,书中对“如何辨别孩子是风寒还是风热引起的发烧”的描述就非常细致,从孩子的面色、出汗情况到精神状态,都有详细的对比表格,让我这个医学小白也能快速入门。我记得有一次孩子半夜开始低烧,我立刻翻到相应的章节,按照步骤操作,比如调整房间湿度,更换吸汗的睡衣,并进行轻微的按摩。整个过程非常流畅,没有浪费时间在犹豫“我该做什么”上。这种“即查即用”的特点,对于突发状况来说是无价的。我甚至会把它放在床头柜上,而不是书架深处,因为它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本应急手册,而不是一本纯粹的阅读材料。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广度。我原以为一本关于“自然疗法”的书,内容会比较局限于草药或者简单的物理降温。然而,它所涵盖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提到了饮食调理,还深入探讨了情绪对体温的影响,甚至包括了如何通过特定的放松技巧来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从而间接辅助身体恢复。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差异化处理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针对婴儿和学龄儿童在处理发烧问题上,在方法和力度上的不同要求,都有明确的区分和说明。我尤其喜欢它在每种疗法后附带的“禁忌和注意事项”,这些提醒非常必要,它确保了我们在尝试新方法时不会走入误区,保持了操作的安全性。这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作者的叙述风格幽默又不失严谨,像是在与一位亲切的导师进行深入交流。它成功地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观察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既让人安心又充满力量的育儿视角,让我觉得,面对孩子突发的健康小状况,我不再是那个只能手足无措等待医生判决的家长了。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生活细节的人,对于任何与孩子健康相关的事情,我都会倾向于选择那些看起来“更天然”、“更少干预”的方式。市面上那种动辄推荐高强度化学药物的书籍,我总是抱着十二分的警惕。当我翻开这本关于自然疗法的书时,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因为它承诺的是一种更温和的路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相当巧妙,它没有把所有的疗法混在一起,而是根据发烧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进行了清晰的划分。例如,初期可以通过调整环境、饮食来应对,中期则可能需要配合一些特定的草本辅助,后期如果情况反复,应该如何循序渐进地调整策略。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整体观”的强调,她不仅仅关注退烧本身,更关注发烧背后的身体反应和孩子的整体状态。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安抚技巧和促进睡眠的方法,这些看似与“退烧”无关的细节,实际上对于孩子恢复精力和免疫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堆“偏方”,而是一套完整的、与孩子身体节奏同步的照护体系。很多传统疗法,比如某些特定种类的粥品或者泡脚的配方,都被讲得井井有条,材料易得,操作简单,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工作繁忙的父母。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发烧”这件事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以前总觉得发烧是洪水猛兽,是必须要尽快用强力手段压下去的“敌人”。这本书却让我明白,发烧其实是身体主动应激和自我保护机制的一部分。它引导我从一个“对抗者”转变为一个“支持者”,即如何通过外部的辅助措施,帮助孩子的身体更有效、更顺利地完成这场内部的战斗。书中的很多内容都着眼于“支持免疫系统”而非“强行降温”。这一点非常符合我追求的长期健康理念。比如,书中对营养补充和休息环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对具体退烧步骤的描述。我非常赞同它关于“如何区分孩子是需要保暖还是需要散热”的论述,这常常是家长最容易犯错的地方。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学会了观察孩子更细微的信号,比如舌苔的变化、体温曲线的走势,从而更精准地选择适宜的自然疗法。这种通过细致观察来调整策略的方法,让我对自己照顾孩子的能力更有信心了。它提供的不是单一的答案,而是一套完整的观察和应对框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